形势大好却裁员布局VR,光线传媒是否下了一步好棋?
日前,光线传媒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公司营业收入11.87亿元,同比增长41.79%;实现净利润5.80亿元,同比增长216.55%。尽管今年国内电影票房市场整体低迷,但光线传媒凭借一份“三季净利润增长超两倍”的财报,反而在一众上市影视公司中脱颖而出。更有研究员指出,如果今年的电影票房市场和去年高度一致,光线传媒的业绩将远远不止于此。
作为电影《美人鱼》的发行商之一,在年初引爆33.9亿元世纪票房时,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就定下了“年电影票房70亿元”的目标。从目前披露的数据来看,光线传媒前三季度参与投资、发行并计入报告的影片共12部,总票房为50.98亿元,接下来还将出品王宝强导演处女作《大闹天竺》,该片还未上映便积累了超高人气,若运作得当,70亿元目标将不再是梦想。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光线的形势一片大好。然而今年9月却有媒体指出,光线传媒副总裁李晓萍在员工大会上宣布,将在全公司范围裁员20%左右,校招生、实习生都包括在内。而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后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确认,裁员属实。记者了解,此次光线传媒既在裁员,同时又针对旗下的VR全景工作室和负责衍生产品的电商等新兴的业务进行招新。
一手裁员,一手招新,光线传媒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大幅裁员,挤掉的是企业的泡沫还是员工的未来?
针对传媒公司裁员,有人认为先前互联网资本大批涌入,使整个传媒行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泡沫,裁员属于“挤掉泡沫”的正常做法,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便无可厚非。
王长田在接受采访时承认裁员,称:“光线必须改掉人员过剩、人浮于事这些弊病。”
与此同时,公司内部人士也透露:
“光线未来将朝制片人方向发展,整个内部都在培养制片人,如果有员工无法满足这种制度,或者说不太适合这个行当,也会被裁掉。”
对于“培养一个强大的制片人队伍”的说法,王长田给予了肯定的回应。
而在另外两个理由中,我们不禁要反思,一方面,因为一句“人浮于事”,就一下子砍掉五分之一的员工,这口“锅”,被裁掉的员工肯背么?另一方面,“人员过剩”的说法好像也站不住脚,前文中提到,光线传媒裁员的同时也在为新业务招新,再结合近两年在VR产业上的布局,大家都能看出光线是在为转型做准备。
一面大刀阔斧的清理不需要的员工,另一面又搪塞敷衍的把“锅”甩给员工去背?
好在王长田在采访中承认:
“此次裁员公司管理层需要承担一部分责任,裁员是为过去的一些错误决策和判断买单,目前也是发现问题后的调整。”
那么到底是怎样的“决策失误”,要“挤掉”光线近两成员工的利益来为其买单?
前两年,互联网资本大举进军传媒行业,一些主打内容制作与发行的老牌传媒公司也按捺不住心情,亟待调整布局向互联网行业中心靠拢,一些传媒巨头甚至率先搞起了转型。“先看网络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它创立于2014年12月,由光线传媒与奇虎360共同出资,王长田曾对外描述自己的愿景,要把先看网打造成“中国版Netflix”,立志做中国最大的电影视频网站,全站免广告,通过会员付费模式获利。
然而,从零起步搭建“先看网”并不容易,王长田更在它身上寄予了光线向互联网转型的希冀。期间更投资了一系列热门IP,大力开发网剧,抱着为先看平台“量身定制”的想法,注入原创影视内容。包括之前大火的耽美剧《上瘾》。
可是在此之前,几大主流视频网站“三足鼎立”的行业格局已几近形成,大家纷纷忙着用免费的视频资源在内部争夺市场。“先看网”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学生,选择在此时进入市场本就差强人意,然而它却又在没有用户基础和成熟产品的雏形的情况下,选择逆势而行,提出“电影在线付费”模式,再加上与360进入磨合期,之前的合作也因为理念出现分歧而逐渐告一段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360就宣布退资。
一位在先看网工作的员工向记者透露:“光线本身并没有什么互联网基因,尤其在360撤资后,搞运营的人还是没法适应互联网的市场规则。”此番情景下,王长田被迫改变计划,光线传媒的第一次转型失败。
如今,再面对当初的失误,王长田一方面在反思当初的决策,另一方面又固执的认为,“我觉得我最初的判断是准确的,只是市场的变化让先看已经失去了当初设立的意义。”退一步讲,光线之所以敢独立运作“先看网”,确实有和别人不一样的玩法。比如涉足电影发布会直播,比如试图依靠全新的网剧模式打破视频付费的僵局,这在当时看来都很“新鲜”。
虽然窥探到了先机,但先看网却没有及时做出决断,从本质上进行革新,更没来得及去规划出一个体系。一方面,零星的创意迸发,如同隔靴搔痒,难以对市场形成冲击,在花椒、斗鱼、虎牙等直播平台如日中天时,谁还能记得起先看的意义;另一方面,跟不上市场变化的“新模式”只能沦为同质化,最终被打上“普遍”的烙印,当爱奇艺以网剧《盗墓笔记》开启会员付费新时代时,《上瘾》可能还只是个想法。
“落后”了的先看网还能引导国内观众养成付费习惯吗?事实证明,这场博弈已经沦为贸然开发的殉葬。
也正是这次盲目的转型,为今天光线传媒裁员20%埋下了伏笔。记者了解到,此次光线裁员主要集中在先看网,之前超100人的规模,如今只剩下30多人,当中某些部门更是遭遇集体裁员。如此算来单“先看网”裁掉的70多人就占整个裁员规模的70%。
抛开裁员,光线传媒试水VR能否扳回一局
然而此次“先看网”并没有被全面叫停,而是保留了30人留守。一直对互联网水土不服的“光线传媒”,此时又要向VR进军,更不惜为此裁员20%。同样是从零起步,同样是依托技术进行转型,挤掉“泡沫”后的光线,这一次能扳回一局吗?
王长田向记者透露,未来“先看网”会转向VR平台。由于先看网站整个体系已经搭建完成,如果向VR内容方向转,转型成本非常低,只需要进行少量技术的调整,就可以承担VR平台的角色。
对于这样的规划,有学者并不看好,他认为VR现在还是很不成熟的新兴产业,贸然去做并不理智。产业时评人张书乐也进一步分析表示,“先看网选择转向VR,某种意义上也是希望借助在线视频的边缘进行突围的选择。但到目前为止,VR影视还停留在“玩具”级阶段,想要成为破局点,还需要技术革命才能成功。”
目前的质疑大多集中在,面对前途未卜的VR产业,光线传媒对风险预估、行业前景是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样,在技术研发、内容支持等方面又真的做好准备了么?
面对投资风险,光线传媒在其今年3月份的投资公告中就曾指出:
“VR/AR行业在中国尚处于发展早期,产业链条尚未完善、商业模式尚不清晰, 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
并且就目前VR产业在其投资整体中所占的比重来看,并没有危及光线主体业务的趋势,显然前面“先看网”的失利让王长田开始有所忌惮,转型之路也变得如履薄冰。
作为各路资本追逐的热门,VR技术对传统影视行业的冲击有多大?其实,VR并不会简单的作为在线视频的补充,而是在内容和发行两方面对影视行业具有颠覆性的可能。在未来,VR很有可能完全改变影院发行制度。
光线传媒布局VR或许有两个考虑。一方面,在未来的风口上提前落子,避免真正风口爆发时出现被动。目前在这个领域大家水平一致,谁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制胜关键,谁就能在这一环节掌握话语权,从而进一步占据有利地位。
另一方面,将VR技术对发行业务的变革当作赶超对手的突破口。王长田一直对光线的发行业务耿耿于怀,与华谊兄弟、万达影视等对手相比,光线传媒在渠道上是最被动的,它既没有任何互联网平台也没有院线,但VR的出现似乎能成为一个突破口。
“传统的影片主要依靠影院发行,未来产业成熟后,仅依靠一台VR设备就能实现现在发行的所有工作。”易观分析师佘双琳解释道。
面对技术和内容上的质疑,王长田表示:
“在VR生态里包括VR的播出平台,VR的拍摄设备,VR的终端,VR云,以及相关的一整套的VR技术解决方案。在每一个我刚提到过的领域中,我们都有成熟的想法,或者说有非常充分的技术准备。”
据悉,光线传媒从2013年起就开始投资VR产业的相关公司,目前光线传媒已经持有2个虚拟现实公司。一个是北京七维视觉科技有限公司,光线持有其51%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另一个是北京卓研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光线传媒持有其40%的股权。今年4月底光线传媒又以其自有资金6150万元投资当虹传媒,同时与湖北广电签署了VR产业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微影视、综艺节目、游戏等多个方面展开合作。
王长田告诉记者,现在是投资的3家公司合在一起,以技术为先,集中实施VR战略,我们将打造新的VR生态。光线传媒在VR领域的探索真的那么明朗?有分析师认为,目前整个VR产业的内容制作无论从拍摄、剧本制作还是最大的盈利问题上,均处于基础层面。设备成本高昂而且尚未达到影视级别,因此短期实现盈利的可能性不高。
VR产业的未来可以形容为“箭在弦上,瓶颈犹存”,看来光线传媒依然任重道远。
更多行业分析,关注钛媒体微信号:钛媒体(ID:taimeiti)
钛媒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