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上海报业干得漂亮,好新闻就要重金砸!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重金
钛媒体独家披露,上海报业牵头,拉来多家投资方总计投资数亿美金,将火速上马一财经新媒体项目(详见钛媒体文章《独家:上海报业巨资打造财经新媒体》)。

消息一披露,惊讶者众多,更多是嘲讽。我倒认为上海报业当家人敢想敢干有眼光。因为好新闻需要重金砸。

一、 大成本才能出好新闻

我所说的好新闻不是官方的新闻评奖评出的好新闻。是独家调查出来的好新闻。套用上海报业的说法,是“能撼动股价的新闻”。

每一个好新闻的出炉都是百折不挠的过程,都有巨大的经济成本。

比如《起底王立军》:

2012年12月17日,《南都周刊》的《起底王立军》这组报道见报出街。据操盘者沈亚川介绍:

“《起底王立军》这个专题正式开始操作的时间,是2012年2月8日,即王立军出走美领馆后的第二天。但之前我本人和南都周刊针对重庆事务所做的观察、铺垫和报道,则可追溯至四年前的2009年。这个采写操作过程,可细分为萌芽、发展、发力、风波与全面启动等六个阶段。”

沈亚川还称,“2010年11月,在执行主编许庆亮的支持下,资深记者的年薪制开始在《南都周刊》实行。这个制度为此后季天琴等长时段致力于专职操作重庆报道提供了重要条件。”

再举一个今天刚刚看到的例子:

财新传媒反侵权公告第22号:“1月14日、15日,本司旗下财新网编发本司记者王和岩采写的关于原总后勤部副部长谷俊山已被调查两年的系列特稿,发表后立即遭到十数家媒体非法转载侵权,且绝大部分侵权媒体在侵权时篡改来源,以掩饰侵犯本司知识产权的非法行径,情形十分恶劣。”

财新网称:

“我们的媒体承担巨大风险,我们的记者付出巨大努力,为公共利益历经一年多磨难调查出的重头文章,这么轻易就被这些单位拿去刊登,里面还包括新浪网易等上市公司,如此悍然侵犯知识产权,天理何在,国法何在 。”

从众多媒体冒着侵权的风险争相转发财新的谷俊山稿件来看,也证明此稿确实是有重要价值的好新闻。

二、 市场不缺纸媒,缺好新闻

本人最近一直唱衰纸媒。并且不看好纸媒向新媒体的转型。同时本人也一直期待好新闻。这并不矛盾。可以想见,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会越来越健全。现在多数网站甚至纸媒,不是踏踏实实做好新闻,而是看谁家抛出好新闻后疯狂转发。这条路将会越来越走不通。依赖非独家的摘抄新闻,更会加速大批纸媒的死亡。

反过来,有能力有条件制造大量独家新闻的媒体,将会受到市场的热捧。

有某报业集团老总称,报业转型中死的是纸(载体),活的是报(内容)。他这话在一定条件下成立。国内多数机关报仅仅依靠现有的内容,是不可能活下去的。企望政策为机关报提供垄断的时政新闻,也不是活下去的理由。新闻垄断将越来越被打破。内容要活下去唯一的理由是——长期制造大量的、优质的、高成本的独家新闻。

三、 有钱是好新闻的必要条件

不是说有了钱就一定能占领市场。制作独家好新闻的条件很多,需要优质团队,需要政策支持,当然更需要钱。

据钛媒体称,“上海报业认为现有的财经新闻都是从满足眼球的新闻角度来制作的,都不算是真正的产品,不是像互联网公司那样针对核心人群的核心需求来产生的,这肯定是违背市场逻辑的,也是导致新闻同质化现象的主要因素。”

上述说法虽然有点“虚”,但可看出上海报业数亿美金的新项目,是为避免同质化而生,是为满足市场逻辑而生。坚持这两点,就有出生的理由。

他们称,“市场上这个人群(投资人)真正需要的产品是那些能够撼动股价并且值得信赖的信息,而不是传闻,如果能够在这个产品上建立起门槛,做到极致,那么砸多少钱都是值得的。”

 

上述观念颠覆了传统的报业投资模式,再次强调了内容的极端重要性。能撼动股价的新闻,其市场效应可想而知。那么数亿美金的投入,根本不值得惊讶!

 【作者杨延方  授权钛媒体独家发布】 

分类: 文化传媒,
(本文系作者@杨延方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