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媒体时代,你决定什么是新闻!(下篇)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你决定什么是新闻(一)》中,通过数据分析对昆明暴恐事件在微博上的热点发展过程和趋势做了简单的解读,从而说明热点事件在微博上的发展和传播规律。不过,有人说:在我们的新闻体制下,有些事件报道想压你就压你,微博有很强的监督机制,不让你发你还是发不了,所以完全的真正的“群体自设新闻议程”可能只会在西方出现。新闻体制的问题,在国内学新闻和做新闻的人比谁都清楚。但不能片面的去理解“群体自设新闻议程”的趋势。

某些新闻瞬间大量的在微博上爆发,即便是因为涉及到“体制”,微博的监控机制恐怕一下子也忙不过来吧,也不能完全控制的了吧。不能否认,我们的“体制”相比以往要开放许多,但更重要的因素在于技术的发展,是大势所趋。热点事件发展在微博这样的社会化媒体上呈现出“用户推动事件成为热点”(群体自设新闻议程)的规律,也是一个趋势。既然阻挡不了这样的趋势,那不如顺势而为,“新闻体制”和媒体都会如此。只不过,这是天平如何来把握和权衡的问题。

我并没有完全否认媒体议程设置的作用,它一定也会长期存在,只是在技术浪潮带来媒介变革的今天,面对如此多元化的社会化媒体平台,媒体的这种权利一定是下放的。但并不会完全消失或者不起作用。只不过,在社会化媒体上,许多事件的热点发展中,用户群体发挥的作用要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大的多,并且在许多热点事件发展的前期阶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有时。

有人又说,“从你的分析上,不还是由权威媒体最后引爆热点吗?”是的,这并不矛盾,以往是媒体更多决定“我上哪一条新闻或者不上哪一条新闻”(除了体制的影响)。比如,说到媒体对新闻的这种设定权,有一句经常被引用的经典语句:“在多数时间,报纸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怎样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些什么时,却是惊人地成功 。” 也就是说,媒体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新闻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情和意见,以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媒体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想什么。这些足以说明,大众媒体以往在决定“什么新闻能成为人们关心的”方面有很大权利。

但是今天,丰富且多样化的媒介渠道给了“受众”更多的权利,正是大量普通用户最初不断对某件事的“曝光”(信息生产和传播),不断扩大事件的影响范围,然后把这种“新闻”推给媒体,当事件的影响范围足够大时,媒体似乎“不得不去关注和报道”。这其中就存在,如今的社会化媒体环境下,针对“到底什么事情会成为热点新闻”这件事,用户群体与媒体之间有一种“无形”的较量,用户群体的作用已经不可忽视。不管是否承认,这种权利已经向我们的“大众”倾斜了。这在以往是不可能发生的。(当然,类似“文章出轨”这样全民娱乐的八卦新闻,即便再热,主流媒体也是不会去触及的。这是新闻性质、新闻价值判断、媒体定位等方面的问题,是另外一件事了。)

回答了上述疑问,下面将梳理一下,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媒体新闻议程设置的变化和“群体自设新闻议程”规律的出现?我认为根源在于媒介的变革带来的媒介环境变化,这个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媒介形态的更替——媒介产品的变化

 

我将媒介形态的更替分成了四个部分,如下图所示。

从这张图可以清晰的看出,媒介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媒介产品形式的变化:报纸——广播——电视——前互联网时代(web1.0单向传播)——社会化媒体初期(web2.0:博客、论坛BBS之类)——后社会化媒体时代(Web2.0+Web3.0)。

如今,我们已经处于媒介产品极大丰富的后社会化媒体时代。有微博、微信、各种社交软件、各种移动App,甚至新模式的新闻产品已经出现。比如,“个性化新闻产品”。所谓个性化新闻简单来说是指:根据你的喜好和兴趣,计算机会主动向你精准推送,你希望了解的新闻或信息。因此,每个人定制的主页上看到的新闻都是不同的,相当于为你量身打造的个性化定制。关于“个性化新闻”,我曾在《货真价实的个性化内容定制》和《个性化阅读时代,新闻聚合类产品可以这么做》中都有较为详细的解释。目前,国内最具代表性的个性化新闻App就是“头条新闻”,据称它可以用算法5秒钟之内算出你的爱好,然后迅速从互联网提取新闻信息进行整合和编辑,之后推送给用户。而国外的代表便是刚被转购的Zite,也在近两年受到极大关注。

不管这样的产品会不会走长远,但至少它们带来一种趋势和改变。那就是,改变了新闻产品内容生产的模式,新闻理念也有很大变化。以往,媒介产品自主生产内容的能力可能是最主要的,但是,在海量信息时代,媒介对信息的提取、整合、加工和编辑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并且,这些产品完全是围绕“用户”来做的,用户的地位再次得到提升。

 从媒介产品的更替可以看出,大众媒介垄断受众的时代真的已经过去了。所谓的“受众”不断窄化和细分化,不断流失到不同的媒介产品上,时间不断被分割到不同的媒体形式上。在这些平台上,他们主动生产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提升。试问一下,如今,谁能真的阻止这种自主生产?所谓“体制”可以吗?

二、新闻传播模式和内容生产模式的变化

大众媒介传播时代的传播和生产模式是怎样的?特点:单向传播、媒介渠道单一、受众更多被动收取信息。

下面这张图人人都可以明白和理解,不再废话。

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传播和生产模式是怎样的?特点:多向、交互、循环传播;媒介渠道多样化;受众主动生产信息。

要理顺各系统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和方向,着实花了不少时间去琢磨,于是有了下面这张看似简单的图。

社会化媒体上的信息大量爆发,新闻信息的瞬时传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信息提取中心。媒体过去要亲自从社会中获取新闻源,耗时耗力耗费资金。现在可以从社会化媒体上用户生产和传播的信息中找报道方向和提取新闻,甚至有时要按照社会化媒体上爆料出的新闻线索而去生产新闻并报道。之后,社会化媒体上的用户会针对媒体的报道发出反馈信息(或者质疑,或者提出新的信息方向),再之后,媒体又会根据这些内容调整新闻报道方向……如此的互动过程其实可推动新闻事实的挖掘。同时,用户生产的信息来自社会,而又反过来会影响到社会。最终达到三个系统的循环。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用户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了,甚至会对媒体决定“何为新闻”产生影响。

 三、受众的变化

受众的变化包括:受众媒介接触的变化、受众信息接收习惯的变化、受众文化的变化、受众地位和角色的变化。其中,受众媒介接触、信息接收习惯、受众文化的变化当然是与媒介形态的变化有直接关系。(这点不再细说,在以往我的相关文章中都有所分析。)

而受众地位和角色的变化可简单用两个过程来概括:

被动接收——到主动选择——再到主动创造

从不被重视——到被更多关注和争抢——再到以“受众”为中心

受众地位的上升和角色的重要已经在各种案例中证明了,比如各大互联网公司、各个新媒体、各个App等等都在争抢用户,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早已贯穿各种新产品。(对于“受众”一词究竟还合不合适,业界也一直有所探讨和争议。可能改叫做“用户”更为合适。)

而目前,最能体现受众地位和角色的变化就是自媒体。这个词已经被说烂了。在这里又提到是因为,自媒体已经可以通过自己的内容取得盈利模式。自媒体的地位、内容生产、传播、盈利等已经从被质疑到了被认可。中国目前最大的自媒体联盟是WeMedia,已经签约了200多个自媒体人士,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写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信息,并从中可以获得广告收益。就在上个月,自媒体联盟WeMedia获得首次融资,金额300万美元。虽然这个消息是低调发布,但是这显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自媒体的发展已经得到业界的认可和看好,自媒体也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来生存和影响规则。而这也更加提醒我们,媒介的变革颠覆正在进行。

并且,就在最近几天,有报道称,新浪微博将推自媒体广告分成计划。这是继百度百家、腾讯广点通之后,又一互联网巨头推出自媒体广告分成计划。

从上述分析可看出,媒介产品形态的变化、新闻传播模式和生产模式的变化、受众的变化共同影响了整个的媒体环境。而媒体议程设置权利的变化,“群体自设新闻议程”的出现,都是这些变化所带来的结果。

但归根结底,造成媒介变革的直接因素就是技术的发展和变革。看看以往的媒介发展史其实是一部技术发展史,不可分割。

 

分类: 互联网, 文化传媒, 行业,
(本文系作者@常宁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