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的自救与它救:严肃新闻的终极出路是公众资助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媒体收入颓势,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连锁反应。然而,报纸历史使命并未结束,公众资助是一个值得期待并终极可行的模式,但报纸需向公众证明,你值得被资助。媒体的天职仍在于普及常识,记录历史、塑造历史。

&

钛媒体注:先声明,这是一篇非常长,也写得非常真诚的文章,慎入,但看过一定会有收获。结合此前钛媒体独家专栏
《媒体内容大革命(上):传统纸媒远远落后影视业了》和《媒体内容大革命(下):按需生产的三重门》,收获会更大。

文章分了七大部分。第1-3部分都主要是一层层讲传统报纸正在面临的困境,面对互联网的挤压,报纸媒体行业的收入颓势,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连锁反应:发行量下滑;广告费收入急剧下滑;采编人才流失; 敢说话的报纸先倒下;报纸失声;报道质量下降;公信力丧失;用户阅读习惯改变⋯⋯也就是有的一些媒体为了和广告主保持友好关系,陷入了恶性循环:发行量下降讨好广告主→不敢说话→公信力下降→发行量下降→讨好广告主→不敢说话→公信力下降→……→逐渐式微衰落,销声匿迹了,失去公众信赖,最后对广告主也毫无价值了。

第4-7部分,讲出路。

作者认为,在现有的收入格局中,报纸没有出路。开辟新的财源,收入来源多样化,是报纸不得不为的自救之路。但报纸的历史使命还没完成,报纸不应该没戏唱,唯一的一线曙光就是公众资助。做得好,公众资助将会成为新闻媒体的一个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不再仰广告主鼻息,不再哑口无言,不再让广告费变成封口费和保护费。只有开辟公众资助渠道,才能对商业公司的广告费公关来个釜底抽薪,让其彻底失灵,才有望重塑媒体公信力。

但报纸唯一要做到的,就是证明自己的资助价值,核心是公信力。报纸应有的信念——公众即报纸,报纸即公众。公众资助成为新闻媒体的经济支柱以后,媒体一心一意做好影响力和公信力就好了。 

作者的这套思路是否可行,在中国亟待验证,但在国外,的确存活了一大批靠公众资助的优秀独立调查类媒体。钛媒体将作者来稿的全文编辑推荐如下 :

 传统媒体的自救与它救:严肃新闻的终极出路是公众资助

&

&

【第一部分:上网找死,不上网等死,这难道就是报纸的宿命?】

笔者注意到一个现实——互联网给报纸媒体出了一个大难题:上网要影响力还是不上网要广告费?

一般观点认为,选择影响力的话,由于数字报收费阅读不利于培养影响力,报纸内容就要免费上网,人们上网就能看到。既然免费了,还用得着购买纸质报纸吗?答案是不用购买了。纸质报纸发行量崩溃,广告受众自然缩小,报纸广告的传播价值发挥不出来。影响力扩大了,广告费收入却少了。

选择广告费的话,报纸内容不上网,要看新闻就要买报纸,看报纸就能看到广告,就能吸引广告主继续投放广告。

这样真的能保住广告费吗?

也是不能的。

报纸不上网,有三大问题

第一有违媒体传播信息的核心使命。内容不上网,就和不存在一样。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很多东西,也消失过很多东西。存在的东西才有发挥价值的可能。人们看不到你的内容,报纸的影响力没了。报纸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第二互联网上不缺新闻。互联网上本来就信息泛滥,人们本来就看不过来,多看一份报纸和少看一份报纸,能有什么不同吗?报纸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吗?如今的很多报纸确实是千人一面,没有独特价值。

第三互联网让每一份报纸和无数同行同台竞技。开始时候,谁先上网,谁先扩大影响力,谁的发行量扩大,谁先获取更多广告费。既充满诱惑又似乎布满陷阱圈套。于是就争先恐后上网。

等到都上网了,互联网给每份报纸内容传播都带来了扩大效应,先上网报纸的先发优势丢失。报纸又都站在一个新起点上,共同面对原有纸质报纸用户流失的状况,这个时候也不好再离线了。不上网依然保不住纸质阅读用户,照样保不住广告费,一样深陷窘境。

无论怎么选择,报纸单纯依靠广告费收入的生存之道,势必难以为继。

&

【第二部分:互联网挤压之下报纸媒体变化趋势】

1、  纸质报纸发行量下滑。

不少人开始用电脑和手机看新闻,不再阅读纸质报纸。最近几年,发达国家报纸媒体面临危机,那么中国是什么情况呢?和国外发达国家不同,尽管中国纸质报纸覆盖密度稀疏了,但是城镇化带来城市面积扩大,覆盖密度和覆盖面积两个变量一减一增,减缓了报纸发行量下滑的低迷态势。

报纸发行量下滑,并不意味着人们不需要报纸的报道了。人们依然需要报纸内容,只是不太需要通过纸张阅读报道了。人们接收报纸信息的终端更加多样化。报纸内容在网络时代不仅没有式微,恰恰相反的是,借助互联网的传播途径,报纸内容在网络时代的传播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大了。

2、  广告费收入急剧下滑。

互联网的参与,使得广告主投放广告的时候,多了一个选择——互联网。江湖上传说互联网知道广告主浪费掉的一半广告费是哪一半,很多广告主轻信了。广告投放渠道的多元化,广告费的分流,发行量的下滑带来刊例价格的低迷,报纸所能分配到的广告费份额呈现颓势,《新京报》等部分报纸已经变成广告宣传单。原本纸质报纸发行就是赔钱的,要靠广告费补贴,如今广告费收入减少,报纸可谓是雪上加霜。活动支持收入也是看不到增量希望,整体陷入困境。

3、  采编人才流失。

收入减少的报纸,无疑需要缩减开支,人员薪水和奖金自然难以提高,甚至有所下降,所能保有的人员数量也跟着减少,对人才的吸引力一步步降低。人才流失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如果采编人员只会转发下通稿,新闻媒体就没得玩了。在病根是疯狂印刷纸币所带来的通货膨胀背景下,钱越来越不值钱,每个人都忧心忡忡手中残存的钞票什么时候会变成废纸,被谁谁谁监管的投资渠道又是处处陷阱深渊,人人步步惊心走投无路的时候,收入不增反减,实在不太让人放心。收入的增加,才好留住和吸引更多好的采编人员。

4、  敢说话的报纸先倒下。

在报纸收入以后仍然长期单纯依赖广告费的情况下,广告费自然难以支撑那么多报纸的存在,一些媒体自然会消亡。那么最先消亡的是什么报纸呢?就是敢于为民请命的报纸。这些对公众真正有价值的报纸,敢于揭露广告主存在的问题,不受广告主待见,难以分配到广告费份额,同时又不能从提供有价值的报道行为中获取回报。而那些一味讨好广告主,丧失媒体公信力的报纸,反而分得更大广告费蛋糕,存活的更久。优胜劣汰变成了劣币驱逐良币。但是由于丧失了公信力,失去了公众的支持,广告传播效果也是大打折扣,日渐衰弱,直至没有,最后也跑不了灭亡的命运。

5、  报纸失声。

广告主广告投放转向互联网,在传统媒体上广告投放量减少。报纸为了延缓广告费收入的减少趋势,不得不和广告主维系良好关系。良好关系的维系,往往需要付出丧失公信力的代价。在收入单纯依靠广告主的处境下,某家广告主的产品和服务存在问题,危害了消费者利益,只需要在某些媒体投放广告作为封口费,该家媒体就失声了。在公益维权小组寻觅媒体报道揭露中国最大网络犯罪集团的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比较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以丧失公信力为代价,去讨好广告主的做法,这不是一个好事情,这纯粹是在饮鸩止渴。在媒体没有开辟新的经济来源的状况下,受经济利益驱动,不仅传统媒体,还有互联网新媒体,甚至某些市场地位占优势的索引媒体报道的无良搜索引擎,都深陷无声的世界,不能自拔或者不愿自拔,明知故犯。媒体失声,其实是剥夺了公众知情权,公众成了传媒、商业公司、搜索引擎利益博弈的棋子,待宰的羔羊。建议公众少用某个百字打头的每天从骗子手中分成网络诈骗款一千万的搜索网站,能不用尽量不用。用脚投票是任谁也剥夺不了的公众自由选择权,我们要意识到并且善用这个权利。

6、  报道质量下降。

少量有新闻理想的从业者的坚守,难掩整体报道质量的下降。报纸媒体从业者明显信心不足,新闻价值让位于能带来收入的公关软文。报纸的报道质量参差不齐。媒体对社会现象的报道流于表面,不敢问个“为什么”。很多报道流于表面,没有深度,没有力度,只描述现象,不深挖原因。例如有关网络兼职骗局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但是报道就像一阵风,根本没能遏制网络兼职诈骗的凶猛势头。再例如巨人网络犯罪集团一事,媒体缺乏质询相关各方的勇气和动力。新闻媒体对假恶丑现象保持沉默,不是一种好的态度和现象。

7、  公信力丧失。

报道没有深度和力度,失去舆论监督功能,对公众实际生活的改善没有帮助,公众对报纸媒体有了失望情绪。一些媒体,有着和任何企业都保持友好关系的意图,总是报喜不报忧,彻底丧失了舆论监督的功能。事实上,好事无需多说,普通公众需要的恰恰是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在传播真善美的同时,更多地曝光假恶丑。媒体是公众的眼睛,应该更专业地更全面地审视社会问题,督促相关各方负起责任。我们不知道不敢说话的报纸,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新闻媒体对商业公司妥协越彻底,公信力越糟糕。有你五八没你四十的部分媒体,你们是否感到羞愧难当?还是早已麻木得失去了知觉?

8、人们需要阅读报纸的报道内容,但是不太需要纸质报纸。

尽管纸质报纸发行量下滑了,广告费收入下滑了,但是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力量,报纸内容却有了更多的读者,报纸内容的总体传播价值丝毫没有减弱。人们是需要有价值的报道的,但是人们缺少支持报纸媒体的途径。赚不到广告费不代表报纸没有了价值。读者仍然是要阅读的。不能以纸质发行量的多寡来评价报纸的存在价值,我们仍然需要精品报道。互联网的出现,电子报的出现,不可避免地导致报纸订阅量的下降。报纸订阅量下降,是否意味着人们不需要报纸了呢?当然不是。报纸的价值在于报纸所传递的信息内容。电脑读报是无纸化的,无须订阅即可阅读。

9、纸质报纸不可能完全消失,也不应该完全消失。

纸质报纸发行量下降到某个程度,或者说临界点,就不会继续下降了。和电子阅读设备相比,纸质报纸更适合长时间阅读,也更适合可靠保存。互联网上的比特数据是个很不靠谱东西,非常容易灭失。如果内容仅仅存在于网站服务器里,那么当网站因为经营不善倒闭关停以后,这些内容也就从世界上完全消失了。比特数据还有很多被销毁的威胁,比如被篡改掉,被和谐掉,被公关掉,被黑客干掉…… 纸质报纸内容以物理介质形式分散保存的特性,是互联网永远无法替代的优点。在言论自由得到谁谁谁特别照顾的现实社会里,互联网上的声音,来也快,去也快。

报纸媒体行业的收入颓势,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连锁反应。这肯定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转变思路的话,苦苦挣扎是没有未来的。

&

【第三部分:报纸有价值的报道活动不能带来更多收入】


广告费收入和纸质报纸发行收入是报纸最基本的收入来源,有些报纸媒体还有活动支持等。由于纸张、采编、办公成本高企,很多报纸的订阅费不够报纸的制作成本,也就是卖一份赔一份,有些报纸做的相当彻底,为了提高发行量扩大传播力影响力,进而吸引到广告主,发行免费报纸,干脆不要钱免费送报纸,就差读报送钞票了。发行亏空全靠广告费弥补。其实为了达到广告效果,送钱也无不可。比如在广告短信的治理上,封堵见效不大,送钱送话费——发送广告短信的广告主给接受广告短信的手机用户送话费——就能皆大欢喜,相信大部分手机用户会拍手称快的。

广告费来自哪里?

当然是广告主啊。由于很多用户使用电子终端阅读报纸,导致纸质报纸发行量萎缩,发行量萎缩又导致广告费收入下降。报社总体营收失去增长动力支撑。新闻报道的预警性、权威性、独立性、公益性和公信力让位于和广告主保持良好公关关系。

一些新闻媒体在刊登了某些公司的产品服务广告以后,就不好意思再发揭露报道监督类稿件了,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舆论监督的能力。

现在有的一些媒体为了和广告主保持友好关系,陷入了恶性循环:发行量下降讨好广告主→不敢说话→公信力下降→发行量下降→讨好广告主→不敢说话→公信力下降→……→逐渐式微衰落,销声匿迹了,失去公众信赖,最后对广告主也毫无价值了。

没有了公信力,哪还会有注意力?拿读者注意力换取广告主广告费的商业模式,很快就此路不通了。如何跳出这个恶性循环呢?谁都知道应该是收入来源多样化,不单纯依赖广告主。不依赖广告主,才敢得罪广告主,才敢为民请命,才有公信力。如今中国的媒体,需要重塑公信力。

一份报纸正面刊登宣传某家公司产品服务的广告,反面却报道该公司存在的问题,这是做不到的;报纸今天刊登某个楼盘的广告,明天报道该楼盘存在质量问题,这也是做不到的。更何况如今很多企业集团巨无霸是多元化经营,好坏业务混杂。既要拿广告费又要揭露报道问题是难以做到的。在媒体收入依赖广告收入的情况下,媒体的侧重点只能二选一。在面临生存困境的情况下,何去何从也不是报纸能自由选择的了。

报纸内容的阅读对象是社会公众,受益人也是社会公众。但是报纸内容上网后,公众可以免费阅读,报纸却没有从社会公众那里得到任何经济支持。报纸媒体明明做了公益的事情,却没有得到经济资助。特别是舆论监督功能突出的报纸媒体,能够收获的广告费更少。可见市场不能解决一切,不能以收入多少来衡量价值大小。单纯依赖广告主,又导致报道质量受损。这种脱节现象,明显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更要命的是,严重依赖广告主,已经削弱了媒体的公信力。敢于声张正义的报纸,获取的广告费收入更少。一味讨好广告主的报纸,反而获取到更多广告费。报纸媒体简直是被广告主绑架了。报纸媒体摆脱对广告主的依赖,承担起最有价值的社会舆论监督责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没有经济支撑,好事是难以持续的,报纸媒体需要开辟新的财富源泉。单纯依赖旧有财富源很不靠谱。开辟新的财富源,才有强劲的前行动力。为民说话才是报纸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报纸生存发展的必要性。

好的报道对社会进步有推动作用,理应受到更多资源的支持。在媒体收入单纯依靠广告费的情况下,无数好的报道胎死腹中,这是非常不合情理的事情。如果仅仅依赖企业投放广告来创收,势必影响到对某些企业的报道。是改变的时候了。

在现有的收入格局中,报纸没有出路。开辟新的财源,收入来源多样化,是报纸不得不为的自救之路。

&

【第四部分:报纸的历史使命还没完成,报纸不应该没戏唱】


很多东西,存在的时候,人们习惯了,不会时刻注意价值所在。当消失的时候,人们需要的时候,才发现,没有这个太可怕了。比如空气,比如新闻媒体。现在的问题是,我们需要报纸的信息内容,但是已经无须通过邮局等途径订阅纸质报纸。那么纸质报纸的发行量下降,导致报纸收入难以提升。到了一定程度,新闻媒体的发展就难上加难。
财富第三极明确指出,物质、能量、信息、通路、结构、载体是驱动世界变化的六大条件,也是我们观察世界的六大角度。报纸媒体恰恰在信息传播领域担当重要角色。

社会在时刻发展变化之中,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公众面临各种各样的麻烦和难处,缺少表达途径。互联网信息分散在不同地方,多而庞杂,零碎不成系统,泥沙俱下难辨优劣,无法提供太多有质量有深度的东西,即使有一些人们也不太好看到,无法满足公众需要。何况公众需要从不同地方了解多样化的信息,而不希望被互联网绑架。人们很多时候也很迷茫,不知道需要什么信息,报纸的订阅推送模式好过互联网。

报纸媒体充分发挥特长引导社会环境变化,帮助公众发出声音,帮助公众去粗取精,当公众的智囊参谋和人生帮手,还可以走的很远。可惜的很,如今的报纸,没有做好这一点。逆向思维一下,没有做好的,恰恰是发展的空间,进步的机会。

根据笔者观察,互联网时代,无数人看到的新闻不是更多了,而是更少了。上网时,人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而且网上视听的东西太多,占用了人们太多时间,人们没空看新闻,大多时候就是浏览下标题,远没有翻阅报纸注意力集中。当然了,这也和很多新闻毫无价值不无关系。而且电脑不是太适合阅读的工具,报纸才适合长时间浏览,翻阅起来更方便。

报纸还是有前景的。报纸有报纸的核心价值,这是网络媒体难以超越的。印在纸上的东西比互联网信息更可靠,更稳定,更有生命力。目前的问题是,报纸受制于商业力量,核心价值被压抑,没有体现出来,报纸在网络时代迷失了方向。
一些媒体挖掘了谁谁谁的内幕,采编人员被打击报复,受此打压后,学乖了,选题和谐了太多。在说好话、不说话、说实话说问题之间,放弃了说实话,学会了说不痛不痒的没用话。失去了报纸的灵魂。揭露报道巨人网络犯罪集团的新闻稿,竟然能被轻易地撤稿,一些新闻稿刊发不出,可见报纸的唱功很不好。

报纸应该有灵魂,报纸是服务公众的,报纸的灵魂正是说公众要说的话,维护公众的权利利益。为民请命,兴利除弊。一句话,报纸是用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是公众的第三只眼,是公众的第三只腿,是公众的第二张嘴。

报纸应该偏重公众生活。让公众有所领悟,让公众有新知。报纸要学会吸收总结,报纸可以招募智囊团志愿者,群策群力,既能贴近公众洞悉社会,又能为深度报道添砖加瓦,在公众声音放大上占有自己不可替代的地位。发挥自身作用,突出内容优势,提升影响力公信力。内容的深度、广度、力度和质量是网络媒体无法取代的。当然了,质量的优劣好坏还是依赖采编人员的努力。

无数社会问题长期存在,报纸也需要长期存在。社会问题很大,纸媒大有可为。在现在中国国情之下,有太多需要为民请命的事情可做,报纸大有可为。

如今的中国社会,每个人不管身处何种地位,都感觉自己渺小而无力,不管小心不小心都会变成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弱势群体中的一员,人人自保,人人自危。

各种问题堆积如山,报纸大有可为;

公众说话没人回应,报纸大有可为;

公众难处没人看到,报纸大有可为;

贪腐浪费让社保福利难以发展,报纸大有可为;

谁谁谁光收钱不作为不干好事,报纸大有可为;

公众没有一点地位,报纸大有可为;

乱七八糟各种运转失灵的状态,报纸大有可为。

只要社会问题汹涌澎湃滔滔不绝,报纸就有活下去的理由。聪明智慧的鲜活的生命体,永远懂得认清所在系统的情况,找准自身定位,发挥作用,体现自身价值,不至于因为没有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在不该被淘汰的时候被淘汰掉。报纸,在优质深度信息集散方面,一定要给力哦,公益维权小组看好你哦。

&

【第五部分:一个值得期待的新财富源泉:公众资助】


 既然报纸的受益对象在信息时代并没有消失,那么报纸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实现报纸和公众之间的互动互助,而不是依照惯性思维去一味地讨好广告主。既然依靠广告费让新闻媒体走进了恶性循环的牛角尖,那么当然就要开辟一条不同以往的新路出来。公众和新闻媒体之间缺乏有效互动的通道和桥梁。

媒体陷入单纯依赖广告主的窘境不是一天两天,想要做到收入来源多样化,从根本上缓解报纸的经营压力,解决经营困境,谈何容易?

报纸永不枯竭的动力只能是来自公众的支持,办成公众自己的报纸,办成凝聚公众力量的报纸,办成让公众的声音不被当成废话的报纸。公众的声音能够被重视,报纸自己的地位也将牢不可破不可替代。

在观察了社会资金流向后,我们发现了一线曙光。一线曙光极有可能变成霞光万道,太阳当空照,公众对着报纸笑,一起唱着歌,幸福向前走。

这一线曙光就是公众乐意支持真正的公益事业。

收入来源多样化,是报纸需要做到的。如何多样化?在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有个可喜的发现,值得媒体期待。报纸不妨做一个有益无害的尝试。新闻媒体不依靠广告费支持,能依靠什么呢?答案是公众资助。

国外有一些大学,是靠社会资助维系运转,不少资助来自校友的反哺。如果只靠当局拨款和学杂费,难以运转优良。

维基百科网站,是开通公众资助通道,方便公众资助,也很好地生存下来。维基百科网站网页上如果夹杂广告的话,可以获取远远比公众资助收入多得多的广告费收入,google就迫切希望维基百科网站投放google广告,但是维基百科不为所动,就是为了保持中立性和公益性。眼睁睁地看着白花花金灿灿的广告费无动于衷,是维基百科傻吗?维基百科才不会干傻事呢。觉得维基百科傻的媒体,请自己反思。

既然传播知识的学校和维基百科可以依靠公众资助,那么传播信息服务公众的报纸当然也可以。报纸的公益性,决定了报纸值得公众资助,公众资助正是新闻媒体生存与发展的新财富源泉,也是本篇文字的核心思想。

报纸如今要做的事情有三件,第一件事是突出公益属性,真正为公众服务,让公众意识到自己值得资助,第二件事是向公众普及报纸的公益属性,让公众意识到报纸需要公众的资助。第三件事,必要的话,当机立断,慧剑斩断和广告主千丝万缕的地下情丝,广告的功能让给其他媒体代劳,专心致志做好报道。

做得好,公众资助将会成为新闻媒体的一个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不再仰广告主鼻息,不再哑口无言,不再让广告费变成封口费和保护费。

只有开辟公众资助渠道,才能对商业公司的广告费公关来个釜底抽薪,让其彻底失灵,才有望重塑媒体公信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不独立,声音就发不出。媒体不依靠广告费,才能活得更精彩,活得更长久。独立的经济,才能产生独立之思想,自由之意志。

迄今为止,笔者还没有发现有新闻媒体直接依靠公众资助支持存活下来的例子。之所以没有,是因为还没有任何一家媒体开通公众资助支持通道。所有的媒体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各种各样的原因,都还没有尝试这么做。

如今是网络时代,开通公众资助的途径特别简单。在报头或者热线电话位置附近,公布媒体的网络第三方支付平台账号。汪洋大海也是由涓涓细流汇聚而成,社会公众的点滴支持,逐渐将取代广告费,成为报纸媒体持续稳定的可靠财源。争取社会公众的支持,你足够自信吗?

未来,能够维系报纸媒体持续生存发展的经济根底,必定是公众资助。

公众资助战略开展起来,具体效果如何,我想是取决于新闻媒体推动社会进步的程度有多大。做有良知的报纸,相信公众必将不吝资助。改革是有阵痛的,但是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在现有的收入格局下,媒体不论是说真话说实话说问题、不说话还是说好话,对收入影响甚微。但是引入公众资助这个收入大变量之后,有良知的媒体和得过且过的媒体,其收入情况相信会大不相同。

报纸媒体的经济支柱来自公众资助以后,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新闻媒体的命运不再受制于商业市场。媒体在报道某些东西的时候,不需要考虑是否会影响到广告费收入多寡问题。媒体变成商业公司的附庸,是没有出路的。报纸媒体的经济命脉系于商业公司,本身就有碍报纸客观公正地进行新闻报道。何况如今单纯依靠市场来解决媒体财务问题,已经比较困难。

笔者所处的地方,根本不具备订阅报纸的条件,就算能订阅,扣除印刷等费用,到报社手里的也所剩无几,而且网上就能看到报纸的电子数字报版本,也不需要订阅。有时候,我在网上看到一些报纸媒体发出的好文章,感觉大快人心,说出了我们公众想说的话。想要支持一下,却没有途径。如果每个媒体都开通公众资助通道,银行账户或者网络支付平台账号,那么不管我要支持多少,都能轻松做到。希望每个新闻媒体都尽快开通资助账户。

为公众服务的媒体,力量源泉理应来自公众。媒体为民请命,说公众想说的话,公众意思一下,完全合情合理。尽快开通公众资助渠道,解决媒体和公众之间的脱节问题,刻不容缓。我们确实需要报纸,我们也希望某些报纸长久存在下去。今年存在,明年存在,后年存在……我们也乐意做些什么来支持报社的生存发展。

&

【第六部分:报纸媒体需要向公众证明一点——报纸媒体值得被资助】

公众需要什么样的报道?

让真善美被激发被效仿,让假恶丑被抑制被消除,站在真善美的立场,向假恶丑宣战,其实正是一个事物的核心价值所在。公众需要真善美,公众不愿忍受假恶丑的摆布却又无能为力。你幸福吗?被伤害之后却又无可奈何只能自认倒霉的你会幸福吗?一次次遭受悲催事件的你会幸福吗?

什么是价值?能够缩短公众和公众需求之间距离的产品和服务,就是价值所在。比如公众需要维权,报纸能够促使公众离维权成功更近一步,报纸的价值就出来了。以前笔者不知道律师是干什么的,后来才知道律师是给法官普及法律常识的。媒体有什么用呢?媒体需要普及的常识更多。

其实,衡量一个东西是否有价值,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假设这个东西突然消失了,公众是否会感觉到有些麻烦和难处失去了解决的途径,有很多的不方便。一个东西的存在,能够让所处的系统有哪怕一星半点的改观,也算不虚此生。

拿报纸来说,如果一份报纸上总是一大堆垃圾新闻,虚假不实的讲话,公众看了和不看一个样,甚至看了更糟糕,或者看了感觉被愚弄,这样的报纸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早死早轻松。与其苟延残喘,不如尽早消失。采编人员应该做有利于社会进步的重磅报道,头版头条不要再是那些人人都知道的“新闻”了。养成“无深度不报道”的办报思路。能指出问题,给出出路,才是正途。

任何东西存在的价值,要么是能够维系所在系统惯性运转下去,要么是能够促使所在系统良性改变。如果一个东西的存在,拖了所在系统的后退,造成浪费虚耗,价值何在?

没了公信力,一切都免谈。不少报纸,如今缺乏的就是公信力。

哪些因素能影响公众对新闻媒体的资助额呢?换句话说就是,公众需要媒体发出什么声音呢?报纸需要重树公信力,现在努力还不晚。有公信力的报纸,当然就是公众重点资助对象。如果公众离不开你了,不资助你才怪。互联网时代,报纸媒体的正确定位——公众维权代言人。报纸应该是公众理性和公众权益的代言人。加大问责质询性报道分量,加大持续跟踪型报道力度,加大所在领域区域的报道数量,做公众权益的扩音器。如今的中国社会,把每一个人都变成了某个弱势群体的一员,人人自危,人人脆弱。一个人,不是在这里弱势,就是在那里弱势,不是在这个圈子弱势,就是在那个圈子弱势。每个弱势群体,都需要发出更多声音,也都乐于付出相应的代价。新闻媒体应当为弱势群体代言,方能体现出无穷的价值!

报纸的社会分工和扮演的角色也要有所变化,有些方面要削弱,有些方面要加强,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特定定位才有独特价值。互联网全媒体能替代的娱乐信息传播作用,就让给互联网做好了。报纸媒体集中资源,聚焦视线到民生方面,积极加强舆论监督作用,努力成为消灭一个个假恶丑现象的中坚力量,前沿阵地。持续聚焦报道对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即便是戴着镣铐跳舞,也要尽量跳得精彩。

互联网上信息多而杂,泥沙俱下,没有组织好。一般新闻过剩,深度报道不足,严重考验人们的选择能力,浪费人们有限的时间资源。报纸媒体要当信息筛选器,呈献给公众精品信息。网络信息海量,带来了极大的选择成本,人们往往无所适从。有了公众资助,打造值得信赖的媒体,比什么都重要。

媒体起着信息择优的作用,精选有价值的内容呈现给大众。立足服务本地,兼顾服务全国全世界。和没道德没底线的无良商业公司做朋友,只会令公众失望,路子越走越窄。和社会公众做朋友,则无往不利,路子越走越宽。何去何从,相信媒体也都不是傻瓜,知道该怎么做。

报纸媒体要是不敢得罪不良商业公司,价值何在?有力度有气魄的报道才有价值。社会要充满活力,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至关重要。

媒体不应该仅仅是记录现实,更应该具备改变现实的能力。现实不仅是远远没有尽善尽美,反而有恶化的深层危机。报纸要责无旁贷遏制这种危机发展。超越自我、公益社会、感恩自然是一个人或者组织应该做的三件事。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被破坏的那么严重,一直身处其中的媒体难道能无愧于心?报纸不要在无足轻重的路子上渐行渐远了,不能再混日子了。

我们需要报纸为我们发出声音。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报道的优劣是很容易看出来的。我们公众乐意支持为民请命的媒体,不太欢迎混日子的媒体。希望公众资助有助于媒体提升报道的公信力。

公众需要报纸敢于忽视广告主的广告公关诉求,强化对公共责任的追求,找回报纸迷失的自我,价值回归,重新定位报纸的功能。媒体的核心功能是采编和传播有意义的信息,曝光抑制假恶丑,传播激发真善美,获取收入应该是做好了报道之余的副产品。什么是有意义?就是有用和有趣。

摆脱广告客户的压力,营造一个可信、公正、客观、专业、全面的报道氛围。媒体的存在价值,应该是使社会环境变得美好。我们乐意支持优秀的为民请命的媒体活得更好。

我们相信,报纸利用在深度报道方面的优势,提高实力,用有深度、有广度、有影响力和有公信力的舆论监督报道,和公众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肯定能有一个不错的未来。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为民心服务,报纸不可能没有未来。

另外提醒公众一句,别被“娱乐至死”的潮流裹挟得晕头转向,多读读报纸报道,多支持报纸,可以预防很多不幸的发生。无数个懂得超越自我、公益社会、感恩自然的人,才能塑造出一个社会媒体舆论氛围良好的社会。
【第七部分:常识观念普及】


社会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提供了人与人之间一个合作互动,创造分享的共赢所在,各出其力,各取所需。社会活动少不了财富创造增值,财富分配转移,财富保存维护,财富使用损耗。

财富视角看社会:财富=人需要的东西;经济=财富创造;政治=财富分配;军事=财富保全;法规=财富秩序;教育=培养财富创造的人;福利=保障财富分配平衡;科技=催化财富创造速度;文艺=精神财富创造;繁殖=财富创造的可持续……

媒体的天职——记录历史、塑造历史。互联网信息大而全,报纸信息少而精,各有所长。报纸只要牢牢把握好自身的核心价值,创造精品深度报道内容,引领社会变革步伐,就不会被互联网彻底替代。新闻媒体要积极尝试开辟公众资助通道,培育公信力,获得在未来社会纵横驰骋的通行证。

要想成功,才气、运气、勇气缺一不可。采编人员和智囊团是报纸的才气,公众源源不断的麻烦和难处是报纸的大运气好时机,报纸唯一缺乏的是盯死假恶丑现象的勇气。揭露假恶丑,不应该浮光掠影一闪而过,而要有一股子认真劲儿,穷追不舍,让人不敢忽视和轻视,一定要让谁谁谁对公众有个交代。

报纸应有的信念——公众即报纸,报纸即公众。公众资助成为新闻媒体的经济支柱以后,媒体一心一意做好影响力和公信力就好了。

现在不做,更待何时?是时候了,只要做起来。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