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融资12亿,为什么还带不火投资人普遍看好的充电宝?
网络永远是最快传递消息的途径,隐蔽的分析师和资本家们初期表演基本完毕之后,王思聪和陈欧的公开互怼终于把共享充电这个新战局呈现到大众面前。继共享单车之后,吃瓜群众又有了茶足饭饱之后可以闲聊谈资的新话题。王校长和陈代言的这次争斗,到底这次谁能笑到最后?资本的投资游戏还在继续,尽管同样受到资本的热烈追捧和有着共享之名,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情况依旧有所不同。
一、融资火热、人才不断下依旧存在问题
1、融资态势良好
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各方面都很相似,挂着共享的名义被资本宠爱,融资一轮接一轮。截止3月份,共享单车融资已经超过60亿,到5月份已经将近90亿,摩拜和ofo就占了融资金额里面的80亿左右,其它共享单车品牌也纷纷融资,但金额无法与两大品牌相争。
而共享充电宝的融资也不容小觑,至今行业融资也达到了12亿,从3月31日到4月10日,10多天时间,5笔融资,超20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逼近3亿元。
其中,来电科技获得SIG、红点中国领投,九合创投、飞毛腿董事长跟投的2000万美元A轮融资;街电获得由IDG资本、欣旺达领投亿元级别的A轮融资;小电科技获得腾讯、金沙江创投、知名天使投资人王刚领投的数千万元天使投资;魔宝电源、Hi电也都在4月初宣布了融资消息。
而到了5月初,小电宣布已获得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高榕资本联合领投,腾讯加持的3.5亿元B轮融资;“Hi电”也表示在4月中旬获得近亿元A轮融资,由光速中国领投,某知名基金和老股东跟投。
除此之外,还有松鼠、电电等小的共享充电宝品牌或者融资。即使整体融资金额还无法和打了大半年的共享单车相比,但是速度和融资力度均可一较高下。
2、“抢人”入伙,人才不断
共享充电宝行业从一开始到现在就不断吸引着各界人才不断加入。街电的负责人王哲此前曾是美团上海的城市经理,街电的线下团队有许多都是原美团的员工,淘票票高管原源向从阿里影业离职加入街电,小电的唐永波之前也是阿里的员工等等。
其实都是同一批人搞互联网的人,在发现了共享充电宝的价值之后换了个战场在酣战。没有人会抛弃优势而就劣势,这么多人才的不断涌入也恰恰说肯定了共享充电宝本身的价值。而在各界人才入伙之后,给共享充电宝在渠道上带来了方便,与阿里等大企业的合作更如鱼得水。
原源还在微博上表示,共享充电宝的风口要来了,赶紧发简历,那么未来可能还有更多的人才跳槽到这个行业。和资本们的想法类似,错过了共享单车的风口,共享充电宝决不能再错过,这么多人才的聚集也是为了能在新的风口抓住机遇,汇集众人的力量将共享充电宝推上高峰。
3、资本形势大好,却问题凸显
共享单车在大半年的行业内部斗争之后,迅速的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基本许多城市都覆盖了共享单车,小黄车、摩拜等等随处可见。截至2017年3月中旬,全国共享单车投放总量超过400万辆。根据腾讯科技的报道,共享单车两大巨头ofo和摩拜,单车投放总量2017年大概可以到2000万量,加上其它比较小的品牌,年产能预计能达到3000万辆。
共享充电宝却寥寥无几,至今仍然有很多人只在报道上了解过这种模式。对比两者的发展期表现:单车融资爆发期在2016年8-10月,这三个月整个行业融资数亿,期间它们迅速在全国一二线城市进行线下铺设,成果显著。共享充电宝融资始于3月,到现在仍然在继续,整个行业已融资12亿以上,但是铺设不是很给力,能看到有共享充电宝的地方还是寥寥无几。
以这个行业资历最老的来电科技为例,来电科技成立于2014年,截止16年底,来电在全国已经有了1000多个网点,覆盖50个城市,但是这样的铺设密度显然非常稀疏。平均每个城市20个网点,一个城市范围如此之大,就像水滴进了大海,根本激不起任何波澜,而这却是来电用了几年时间铺设的成果。行业代表性的来电都是这样的情况,其它品牌是怎样的可想而知。
二、资本人才俱全,为何铺设却如此缓慢?
共享充电的火热程度不亚于共享单车,也吸引了众多顶级人才的加入,但是在现在呈现的是线下冷清跟线上火热完全不匹配的情况。
1、商家交涉困难
共享单车大部分时间占据的是露天的公共场合空间,只要政府点头同意就可以投放,而共享充电宝需要投放的基本都是商铺场景、非公共的空间。对于商家来说,允许共享充电宝入驻他们的场景的前提是有足够能打动他们的东西。
对于生意人来说,利益才是驱使他们行动的唯一标准。现阶段的共享充电宝都是有偿使用的,能吸引到的使用人次很有限,商家在自己的场景腾出空间去安置共享充电宝,但是由此增加的人流量很难和付出成正比。一家面积200平米的商铺每日客流量一般情况下为80-100,而根据调查共享充电宝平均每日被使用次数是2次,时间为1小时。商铺安置4-6台充电宝,每日最多被12个人使用,即使一半数量算作被充电吸引而来的,那也做多6个,占全天增加客流量6%-7%,最好的情况都只是如此。
想要以提供这种有偿的充电宝服务作为竞争优势基本很难实现的,上述分析的效果低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因为共享充电宝所提供的服务很容易复制。作为消费者,如果有免费充电的服务肯定会选择另外一家店进入,而提供这种免费的充电对于其他商家并不是难事。
如此比较,既要免费提供空间让共享充电宝公司赚钱,又要为充电宝补充电量、日常维护,最后还很难成为有力的竞争点,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大部分商家接受可能性都不会很高。
2、充电宝存在安全、技术隐患,用户需要一颗定心丸
社会认知度和接受程度同样给铺设拖了后腿,接受程度一方面指使用租赁充电宝的习惯,另一方面也指社会集体对这个产品的肯定态度。在共享充电宝出现之前,原本的充电宝行业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生产出来的充电宝也无法全部保证符合安全标准。
2011-2016年,是充电宝快速发展的时期,行业规模迅速扩大,呈阶梯式上升趋势。而2015年8月,国家有关部门推出了《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专门针对充电宝的生产做了规范整合,充电宝品牌到2016年只有1000个左右,减少了60%。
尽管充电宝的生产得到了大幅度的规整,但是因为之前混乱的市场状况,充电宝在大众心中仍然有不安全的印象。并且时至今日,充电宝引发事故的报导依旧不断:2017年2月17日新民网报导《浙江轿车突起火损失惨重 竟是充电宝爆炸惹的祸》;2017年3月17日快讯网报导《一个充电宝引发的火灾 22名租客安全逃生》;2017年5月4日新浪河南报导《女孩郑州公交上发现充电宝异常 扔掉后爆炸》。
尽管有些是充电宝使用不当造成的,但因为这些事故至今仍然有许多人对充电宝的安全性表示怀疑。基于这种情况,主张租赁的共享充电宝自然无法快速被大众接受,铺设也变相的受到这方面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阻碍,共享充电宝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安全技术的隐患问题。首先在源产品充电宝的选购、进货、测试方面加大把控力度,保证服役中的充电宝质量安全;其次,在充电宝上进行新技术的改造,从产品内部提高安全系数。
在小场景使用无线充电技术来作为共享充电的方式也是能直接避免充电宝安全技术隐患的办法。无线充电技术目前已经可以支持随放随充,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使用者,提高了用户体验;并且体积小、轻便、不占空间;最远可达5-7cm的隔空距离,能让它安放在大部分桌子下面,充电效果不受除金属外几乎任何材质的影响。磁共振原理的这种技术对人体不产生危害,因为地球本身就是个大磁场。
轻便、不占空间、可隐藏在桌下,使用简单方便等等特点,都在表示这种技术非常适合作为小场景固定区域的共享充电方式。5月9日,36氪报导来电科技与微鹅科技达成合作,将就无线充电技术开发小场景共享充电新产品,这也恰恰表明了共享充电宝行业对这种方法可行性的探究和试验。
3、竞争对手太多
这里说的竞争对手并不是仅仅指同行业的其它品牌,而是不同行业的很多不同产品都会和共享充电宝产生竞争关系。直接竞争者是充电宝,当然可以选择成为合作关系,这个问题不是特别大;间接竞争者就来头不小,像三星、苹果等一切智能手机厂商都和共享充电宝有与生俱来的间接竞争关系。
有些手机厂商甚至会直接开发充电宝产品,进入充电宝市场分一杯羹,这其中最显著的代表莫过于小米了。2013年小米发布了旗下首款充电宝产品,到如今累计销量超过5500万,占据了市场80%的份额。小米在充电宝行业取得的巨大成果也直接导致了其它充电宝品牌的衰落,2014年整个充电宝行业迎来了最大的洗牌,生产企业由5000家一度缩水到500家。
来电科技的CEO袁炳松之前就是做充电宝生产的,从04年到14年,做了10年充电宝生意的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小米入局带来的后果,很早就产生了恐慌和焦虑,“我那时就觉得我已经被宣判死刑了,最多也就缓期一年执行。”于是他开始四处找朋友交流,直到有人提醒他“老袁,我们的充电宝能不能不卖,去租?”然后在2014年8月,他创办了来电科技。
除了来手机厂商的压力,还有大批进入行业的新兴公司。如今入局者已经如此之多,来电、街电、小电、Hi电、电小鸟、魔宝电源、松鼠电电等等数十个品牌,同行之间的竞争也是最直接最激烈的。
4、名人集体唱衰带来的社会影响
从共享充电宝这个项目出来到现在,一直都是备受争议的,支持反对的都有。有人对它十分看好,陈欧3亿入资街电接任董事长;唱衰这个行业,也不乏名人。
4月份,腾讯老大马化腾在一个大会上表示:“共享充电宝到底靠谱不靠谱,很多人都看不准。”著名吐槽类自媒体三表龙门阵也发布过文章——《卑鄙的共享充电宝》,表达了对这个项目的不看好和吐槽。还有科技自媒体“俊世太保”创办人李俊也表示,“共享充电宝简直疯了。”最后国民老公的王思聪更是朋友圈公开宣称,“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帖为证。”名人集体唱衰带来的社会影响还是对共享充电宝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各媒体平台上都有对这个话题发表看法的文章,虎嗅平台最近一两个月以共享充电宝为中心的文章有11篇,真正对共享充电宝持积极看法的仅仅只有2篇;钛媒体有7篇,明显积极看法的也很少;36氪提到共享充电宝的有21篇,看好它的不足5篇。
消极看法(蓝色)-积极看法(红色)
其中大部分文章都表示共享充电宝只是资本堆砌起来的伪命题、伪需求,资本们想做的并不是带动一个行业兴起和长远发展,而是利用回本速度快的特点迅速收回成本,赚一波就走,留给不明真相的其它人来接盘,反正最后亏的不是他们。
而从积极方面看共享充电宝的,基本都是从资本方面、回本速度以及对个人使用习惯的培养上着手,认为它是个虽然有挫折,但是依旧能长远发展的一个项目。
在前文我们也说过,桌面派是目前投资人最看好的的共享充电宝模式,今年3月31日,小电科技首次宣布获得由金沙江创投和王刚领投,德同资本、招银国际、盈动资本跟投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4月10日,小电科技再次宣布获得由腾讯、元璟资本领投,鼎晖、道生投资及上一轮投资者王刚、金沙江、德同资本、盈动资本跟投的近1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在5月初更是完成了折合人民币3.5亿元的B轮融资。
单单小电一家在短短1月多月的时间就融资了接近5亿人民币,成为第一个完成B轮融资的共享充电宝品牌。这家2016年12月才成立的公司吸资速度比它的老前辈来电要快不少,桌面派代表的它显然最被资本看好。一是因为桌面式充电宝轻便,占有空间并不大;二是由于体积小、重量轻,能分散到每个窗口桌面,有效覆盖率更高的特点,桌面式充电宝铺设速度比其他两种更具优势;三是因为用户使用的模式与机柜相差无几,回本速度上没有差距,但是在可铺设的数量上会更大。
但是桌面派却忽视了一个问题:充电宝的本质是移动电源,是移动的、自由的、便携的随身电源。而桌面派共享充电宝面临的是固定地点的、缺乏移动性和自由性的,牺牲了充电宝便捷的特性,而回归到原始的有线充电器同样的作用,可怜的充电宝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么?(本文首发钛媒体)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