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健康回击19家药店联合声明,称其正在推进移交药品监管事宜
【王玄/钛媒体编辑】“电子药品监管码”风波一再将阿里健康推上风口浪尖
昨日,由老百姓、一心堂、益丰大药房、漱玉平民大药房等19家连锁药店关于药品电子监管码问题联合发表声明。称阿里健康介入到药品信息监管当中,造成不公平竞争,同时涉嫌绑架公权利用数据牟利,建议阿里健康彻底退出药品信息化监管。
对此,阿里健康于昨日晚间再度发布声明,表示“阿里健康已经与国家食药监总局开始组建联合工作小组,推进移交药品电子监管网系统事宜。”并指出上述19家药店的指责是挟公权和舆论行一己之私,对阿里健康进行“窃取数据、不公平竞争、绑架公权力”等莫须有的攻击,阿里健康将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
我们知道,任何改革和创新都要付出代价,因为我们理解,所以我们接受。早在一月底,阿里健康已经与国家食药监总局开始组建联合工作小组推进移交药品电子监管网系统事宜。
药品电子监管码风波始末
这些风波都始于“药品电子电子监管码”,而运营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的正是阿里健康。
据腾讯科技报道,“药品电子监管码”是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编码技术,给药品最小包装上面赋上一个电子监管码,相当于给药品一个合格且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实施电子监管以后,企业通过电子监管系统上传信息,使得赋码药品不管走到哪里都能被实时监控。
国家食药监总局此前发布的《关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全面实施药品电子监管有关事宜的公告》指出,2015年12月31日前,境内药品制剂生产企业、进口药品制药厂商须全部纳入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2016年1月1日后生产的药品制剂应做到全部赋码。
该公告一发布就遭到了药店的反对。究其原因,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有业内人士指出,药店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反对电子监管码,是因为除了会增加其成本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电子监管码将打击其另一个重要的黑色收入来源:“过票”,近两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将下力气打击“过票”行为。
1月25日,湖南养天和大药房一纸诉状将食药总局告上法庭,认为食药总局强制推行药品电子监管码属于行政违法,要求立即停止这一违法行为。
对此,2月20日,国家食药监局网站发布《关于暂停执行2015年1号公告药品电子监管有关规定的公告》,《公告》指出将暂停执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全面实施药品电子监管有关事宜的公告》(2015年第1号)中药品电子监管的有关规定。
但是,上述大药房并不满足于食药总局的这一回应,认为征求意见稿只是避开了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法律风险,本质未变。早些时候这一事件矛头还指向食药监总局,公众质疑的焦点在于食药监总局涉嫌行政垄断和违法。之后事态已逐渐演变成以医药企业为代表的反对呼声更多地集中指向阿里健康,指责其“裁判踢球”,威胁药企数据安全。
次日,2月21日,阿里健康宣布将向国家食药监总局移交药品电子监管网系统,湖南养天和大药房也发表声明,表示针对起诉被法院驳回一事不再提起上诉。
不过,19家药店声明认为,应该要求全面取消现行药品电子监管码,而不是暂停,也不仅仅是针对零售药店取消强制。此外,还要求阿里健康彻底退出药品信息化监管,而非形式上的药品电子监管码运维权移交。
之后,阿里健康于2月23日再度发布声明,重申阿里健康愿意将建成的药品电子监管网系统移交给国家食药监总局,并乐于见到更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药品溯源监管体系。
自阿里巴巴入股中信21世纪有限公司以来,阿里健康在持续亏损的状况下,仍然投入人民币近亿元资金,对原有药品电子监管网基于云计算进行技术架构改造,从网络、存储、服务器、缓存、分布式框架、消息分发、负载均衡、安全等进行全范围的重构,提升药品电子监管网的系统处理性能、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
阿里健康按照国家食药监局和卫计委部门的要求,开发了各种更加适合监管和协查场景的功能和应用,让药品监管更为高效便捷。
没了电子码监管业务,阿里健康营收大受影响
经过近两个月的辗转,药品电子监管码作为对药品的有效监管方式之一,将继续实施下去。只不过,药品电子监管网的运营权将易主,以后不再握在阿里健康手中。对此,外界普遍讨论的是,这是否将对阿里健康的营收产生严重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阿里健康为综合医药保健信息及内容服务供应商,主营业务包括中国药品行业所用的电子监管网运维、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和医药电子商贸业务。2015年4月至9月,阿里健康的电子监管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61%至2137.1万港元。
据蓝鲸TMT报道,阿里健康以运维药品电子监管网向食药监总局及药品行业提供服务为该集团主营业务,且由运维药品电子监管网产生的收入占截至2015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收入,以及截至2015年9月30日止6个月期间收入之将近全部。
阿里健康也在2月21日的声明中提到,运维药品电子监管网是其主营业务之一,并且是其近全部的营收。若食药监总局长时间暂停执行电子监管码或未来公布其他新的政策,其可能对阿里健康的收入、业务及运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阿里健康的股价也证明了这一点。1月27日上午,食药监总局副局长孙咸泽表示“食药监总局将收回此前交由阿里健康运营的全国药品电子监管网运营权”后,阿里健康股票第二日便大跌20%;2月20日晚间,食药监总局宣布暂停电子监管码后,阿里健康股价再次大跌近15%。
不过,阿里健康负责人也对媒体指出:“上述事件的潜在影响比外界想象的小,公司目前已经布局药品零售(药品O2O)、医疗服务(远程医疗平台、家庭医生、医生网络)、健康保险等,未来这才是公司发展的重点。”
以下是昨日晚间阿里健康回应全文:
《阿里健康对某些药房声明的声明:坚持找假药的“麻烦” 坚持给自己找“麻烦”》
1、我们知道,任何改革和创新都要付出代价,因为我们理解,所以我们接受。早在一月底,阿里健康已经与国家食药监总局开始组建联合工作小组推进移交药品电子监管网系统事宜。
2、作为企业,我们接受可能出现的任何结果,但我们不会放弃参与健康和医药改革的初心和坚持。我们坚信大数据是杜绝假药问题的正确方向,我们投入近亿元杜绝假药的这一努力,给假药找“麻烦”,也给自己找“麻烦”。但求天下无假药,人人能买到平价药、良心药。
3、我们从来不缺指责和怀疑,却从来不敢放弃应有的担当。市场的竞争,靠的是阳光,实力和对未来趋势的把握。阿里健康源于竞争,也将成于竞争。药品安全保障也将在竞争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发展。
4、对于挟公权和舆论行一己之私,对阿里健康进行“窃取数据、不公平竞争、绑架公权力”等莫须有的攻击,我们将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浑水摸鱼容易但难免火中取栗,清白做事艰难却长久坦然。有人选择前者,我们选择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