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厂》外的另一个曹德旺,一段被尘封的美国往事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美国工厂》外的另一个曹德旺,一段被尘封的美国往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百略网,作者丨猪九诫

2019年8月21日,由奥巴马夫妇担任制片人,Netflix出品的纪录片《美国工厂》在全球正式上映,影片获得了中美两国观众的一致好评。

作为一部地道的美国纪录片,这部电影讲述的却是中国企业家曹德旺在美国创立福耀玻璃工厂的故事,在影片中,福耀集团通过不断弥合中美文化分歧、与美国工会不断斗争的方式,成功在美国创造了2个多亿的利润。

其实和美国工会比起来,早在十五年前,曹德旺就曾在美国交手过一个更强大的对手:美国商务部,并且过程也要更加跌宕起伏。曹德旺以花费上亿元的代价,以及无数的人力物力,打赢了中国企业起诉美国商务部的第一次官司。

01 动美国人的“蛋糕”

看《美国工厂》,不少人或许以为福耀集团是最近几年才进入美国市场,其实早在二十几年前,福耀就已经将产品卖到了美国,只不过最近几年才去美国建厂。

1995年,福耀集团首次进军美国市场,但是处处面临着水土不服,从中国运过去的玻璃经过拆包、重新包装再出售,几年下来反而亏损了1000多万美元,高昂的运输费用和人工费用,直接把中间的利润给吃没了。

不过,曹德旺很快听从建议将以前的分销模式改为直销,将出口美国市场的产品从“异地零售”变为“异地批发”,市场便起死回生,连续实现了3年30%以上的增长。

2000年,福耀出口的汽车玻璃在美国市场市占率为12.5%,但是却占据了整个市场25%的净利润,这让全行业亏损的美国本土企业感到痛苦不堪。

除此之外,几十家中国汽车玻璃厂商跟随福耀的步伐大举进入美国市场,不断挤压着美国本土厂商的生存空间。

2001年2月,面对来势汹汹的中国企业,美国汽车玻璃厂商PPG等三家公司向美国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起诉中国汽车玻璃公司非法倾销,美国商务部随即立案调查。

根据几家美国厂商出具的资料显示,1998年美国进口中国挡风玻璃的平均价格为26.84美元/平方米,到2000年却跌到了18.5美元/平方米,所以据此认为中国汽车玻璃厂商存在倾销行为。

但是曹德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福耀玻璃用于出口的产品65%的原材料从国外采购,成本是公平的;同时福耀玻璃完全采用市场化运作,在北美以60%的出口份额占据了70%的销售额,价格远高于国内同行,不存在低价倾销行为。

与此同时,根据2000年福耀玻璃的财报数据显示,当年福耀玻璃的整体净利润率接近20%,而出口北美市场的产品净利润率高达25%以上,证明其出口价反而高于国内市场售价。

既然福耀没有倾销,那为什么市面上的汽车玻璃价格反而下跌了呢?

事实上,在福耀进军美国市场以后,许多中国玻璃厂商也跟了过去,但是他们的产品却根本没法和福耀竞争,只能采取价格战的方式占领市场。

然而当面对美国调查时,当时被起诉的31家中国汽车玻璃厂商里面,却只有福耀和另外两家敢于应诉,其他全都溜之大吉了。

在当时,面对进口国的反倾销调查,许多中国企业都不敢应诉,导致当时中国企业在国际上80%的反倾销调查中败诉。

但是按照WTO的规则,一旦放弃应诉,就意味着至少失去5年的出口权。福耀作为整个中国汽车玻璃行业的老大,自然不能选择回避,只能选择应诉。

02 上诉之前的自救

2001年3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正式对福耀玻璃等31家中国汽车玻璃厂商展开反倾销调查。作为国内第一的汽车玻璃制造商,福耀集团在中国出口美国的所有挡风玻璃制品中占有60%的份额,是受影响最严重的的企业。

面对调查和质疑,福耀首先选择了打开大门迎接美国监管机构的检视,试图打消美国人的顾虑。当时美国商务部派人到福耀集团总部对有关材料进行审查核实,最终也认定了福耀玻璃的管理和原料确实都是规范真实的。

但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2002年2月的最终裁定上,福耀玻璃却被裁定倾销率为11.8%。据资料显示,美国做出最终裁定的理由是,美国“有理由相信或怀疑”福耀玻璃的成本结构中存在“未知”的补贴。

2002年3月1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包括福耀在内的7家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低价倾销汽车挡风玻璃。

美国商务部表示,福耀玻璃用于生产汽车挡风玻璃的浮法玻璃材料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韩国、泰国和印尼,由于这三国存在政府补贴企业的行为,美国商务部据此怀疑福耀从这三个国家进口的浮法玻璃可能得到了政府补贴,因此裁定福耀非法倾销。

面对泼过来的脏水,福耀玻璃又向美国提供了进口材料的所有相关票据,福耀的律师还从三国获得了可以证明福耀进口浮法玻璃不存在政府补贴的证据,可惜最终还是于事无补。

此时摆在福耀面前的,只剩下两个选择。

要么选择主动退出美国市场,要么选择状告美国商务部。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要做这一个选择并不简单。

一方面,当时福耀玻璃客户已经遍布多个国家,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即使不卖给美国,也完全可以被其他市场消化。

曹德旺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如果我们不应诉,对福耀影响并不大,不能卖到这个国家,我可以卖给别的国家,还可以转内销。”

更重要的是,福耀集团当时已经向美国联邦海关缴纳了保证金约400万美元,即使败诉也最多损失100余万美元,因为向福耀提供原材料的三国企业分别愿意承担保证金损失的1/4。

100多万美金的损失,仅占福耀年利润的0.01%,而一旦决定上诉美国商务部,打官司的花费可能数倍于此,并且持续多年的诉战很可能会影响公司发展,所以许多人都认为,曹德旺不应该打这场官司。

但是很可惜,在暴脾气的曹德旺眼中,即便是美国商务部,也并非不可战胜。从被判定为倾销的那一刻,曹德旺就决定了,要和美国刚到底。

03 状告美国商务部

“我要状告美国商务部。”,2002年7月1日,福耀玻璃董事局主席曹德旺对媒体表示。

这是曹德旺第二次公开表示要“状告美国商务部”,就在三个月前的“福耀玻璃就美国商务部反倾销案最终结果提起上诉”新闻发布会上,曹德旺已经声明,将正式起诉美国商务部。

曹德旺之所以必须要起诉美国商务部,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英美法系属于判例法,一旦这次福耀玻璃等中国厂商被认定为倾销,未来中国的整个汽车玻璃行业再想进入美国市场都会受到影响。

“我们不想在中国的外贸出口商留下一个不公平的先例,不想做千古罪人。”

“我没有倾销,我一定要打官司,我要据理力争!即使打输也是赢,我要告诉全世界美国人是怎样的不公平。”脾气火爆的曹德旺,直接砸了300万美元雇佣全美国最好的反倾销律师,与美国商务部开始硬碰硬。

美国人不知道的是,经过90年代与法国圣戈班集团合资办企业的洗礼,福耀早已经学会了按照国际规则办事,从1996年开始就建立了完善的审计制度,并专门雇了全球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做审计工作,所有的财务数据、凭证单据都保留得十分完好。

为了打赢这场恶战,福耀内部还专门成立了反倾销调查小组,鼎力配合美国监管部门,光整理出来的资料就有几百公斤。有时候为了核实一个数据,福耀员工半夜淋着雨也要赶回公司去查找资料。

在反倾销调查小组的日夜工作之下,最终福耀玻璃根据美国法律规定和事实依据,正式在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提起上诉,从9个方面起诉美国商务部的裁决违背美国法律。

2003年12月18日,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诉讼拉锯战,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最终作出裁决,对福耀玻璃上诉书中的9项主张予以赞同,将福耀反倾销案发回美国商务部重审。

2004年5月7日,美国商务部重新审查之后推翻了原来的裁定结果,福耀玻璃出口至美国的汽车挡风玻璃倾销税率由11.8%降低至0.13%。

按照美国法律规定,倾销税率低于0.5%即被视为零倾销税率,这意味着福耀在美国的反倾销案大获全胜,福耀玻璃也因此成为有史以来第一家状告美国商务部并赢得胜利的中国企业。

从2002年正式宣布起诉美国商务部开始,福耀玻璃花费整整两年时间,投入了五六千万元人民币(也有报道称将近一亿)和大量的人力物力,才最终打赢了这场攻坚战。最终,这场官司不仅帮福耀在国际市场上打出了威名,也成功为福耀真正打开了美国市场的大门。

04 逐梦美利坚

2003年,曹德旺正在和美国商务部打着官司,但是扛着倾销的骂名和高额反倾销税,福耀玻璃在美国的销量却不降反升,反而提高了30%,这让美国人意识到,不合理的“反倾销”手段似乎并不能击垮曹德旺。

除此之外,曹德旺还使用了一些具有东方智慧的外交手段来蚕食美国市场,一边与美国商务部唇枪舌剑,一边却与当时起诉自己的美国汽车玻璃厂商PPG搞好关系。

曹德旺对PPG老板说:“我这全球老六与你这全球老四打架,肯定会打得前三名高兴死了。我们两败俱伤,得利的其实是他们。”

通过给美国人科普“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典故,曹德旺告诉PPG老板:“我们应该握手言和,合作双赢。

而PPG的老板也意识到,美国汽车玻璃制造商最大的问题,其实在于国内高昂的人工成本,即使把福耀挤出了美国市场,PPG依旧无法赚钱。

最后,PPG干脆与福耀达成了合作,由PPG向福耀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帮助福耀中国工厂进行浮法玻璃生产工艺的技术改造,而PPG则负责福耀玻璃在北美市场的物流和销售渠道。

再到后来,福耀玻璃甚至还收购了PPG的部分美国工厂。

最终,福耀玻璃得了和美国商务部的反倾销诉讼,这次官司反而给福耀打了一个国际广告,让福耀在欧洲、日本、澳洲等地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在美国也过得顺风顺水。

2011年,福耀玻璃与通用汽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一条便是要求福耀必须到美国投资建厂以保证稳定供货。

2014年7月,福耀玻璃收购了PPG公司的两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开始正式在美国建立生产线。同年,曹德旺开始在俄亥俄州的代顿地区正式投资建厂。

经过过去二十年在美国市场的跌跌撞撞,以及与美国商务部的那一次过招,如今的曹德旺早已经学会了美国法则:法律至上。

所以面对美国工会对工厂生产的阻挠,曹德旺很干脆地选择了寻找反工会咨询组织来帮助自己,仅用了100万美元的咨询费,就把美国工人收拾的服服帖帖。

而这一切,便又是另一个故事了,一个关于逐梦美利坚的故事。

【钛媒体作者介绍:百略网(公众号ID:wwwbailve)】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美国工厂》外的另一个曹德旺,一段被尘封的美国往事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