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创业故事之:我们也曾辉煌过!
钛媒体注:钛媒体作者@章海峰的微博 决定写一写老80们的创业故事,追忆那些曾经逝去的青春,缅怀80后的艰苦岁月。前两篇《当90后已在前面暴走,80后创业者更多辛酸》和《80后创业故事之:激情燃烧的岁月》已经在钛媒体网站上发表,读者可移步阅读。以下是第三篇:
在《80后创业故事之: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我追忆了与二个最好的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广告公司,那是一家小的不能再小的公司。但是就是这样一家小公司,在我们三个穷小子的齐心协力下,也曾经创造过一段辉煌的历史!
之前说到,因为我们三个都是穷屌丝自己没钱,也想跟亲戚朋友借钱,但说实话,当时心理上并没有太大把握自己是否真的能赚钱,不想一开始就背一屁股债,所以我们选择了最低的入行门槛----注册一家无需注册资本金要求的个人工作室。(当然,如果放到现在那根本就不成问题,因为现在一块钱都可以开公司了!)
不过为了在同行竞争中不至于处于下风,特别是不让客户觉得我们是小单位,同时也尽可能的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我们当时我们还是想了很多办法的,正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和这些谋略,让我们一步一步的往向发展,曾经一度在同行和企业客户中引起很大的关注!如果放到现在这些可能都是小儿科,但在那时确实蛮有效的。今天列举了一些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当时我们开的个人工作室叫“科捷设计事务所”,但以此同时我们又开发了一家B2B网站——浙江财务富。
当时网络公司的客户开发模式基本分二种:电话营销、陌(生)拜(访)---也有人叫“扫街”,我们当时出差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中巴车,而企业大多数集中在各各县市、乡镇、开发区,所以如果出去扫街的话,仅凭双脚走,一天下来也走不了多少家,而能见到BOSS的更是寥寥无几(企业门神是一道绕不过去的槛,咱面子簿糊弄不过地些江湖老大爷和更忽悠不了铁面保安),所以选择了电话联络有意向再拜访的方式。“科捷”音同“科技”,“科捷设计事务所”即简称“科技事务所”(真是服了自己,怎么能取出这么有内函的名字)当时的很多民营企业BOSS听到“科技事务所”还真以为是哪个“有关部门”来电话了......所以约见的成功概率还是蛮高的。
“浙江财富网”是我们当时对外宣传的统一名号,在那个互联网逐渐兴起的年代,特别在2002-2003那几年,阿里巴巴、XXX纺织网、XXX商务网、XXX信息港,还有冠于“全球”、“环球”、“中国”甚至“宇宙”等等名号的专门服务于企业的垂直行业网站、B2B网站、信息网、门户网如雨后春笋一夜之间冒出了很多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一同在这个市场上群雄逐鹿、跑马圈地、炒作着各种概念、相互争客户、抢地盘,所以客户也根本搞不清楚谁是谁,只知道“都是大公司、高科技、高大上”,而对于一些小企业来讲,这反而让他们觉得加入这些大佬的圈子与大企业去竞争有点底气不足。反倒是我们“浙江财富网”这种充满乡土气息的网站来的靠谱:即代能代表本地企业,接地气,而且名字也“吉利”,有种安全感和归属感。以至于后来,客户只知道我们叫“浙江财富网”而根本记不住我们单位叫什么名字。
当时阿里巴巴风生水起的时候(那时他们的主业务也是给企业做网站,跟今天的阿里巴巴不能同日而语的)有一家“芝麻开门”网站跟着混水摸鱼,哄着客户说“阿里巴巴和芝麻开门”是一家,因为:“阿里巴巴、芝麻开门”,结果我一个跟了很多次的客户被他抢走了,听说一下子就签了十年的网站合同。后来市场上又出现了什么“四十大盗”、“阿里爸爸”、“阿里爹爹”等等,.可见当时企业的网络普及率之低。再后来厦门一带的很多网络公司以“网络商标”、“网络品牌”被抢注等等的恐吓营销来推广“3721网络实名”、“通用网址”,海量的给企业打电话、发传真,也是骗的盆满钵满。可以说当时的市场几呼是一片混乱,企业根本就搞不清楚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而作为业内人士的我们自然看的真真的,我们利用这个机会,反其道而行之,适机推出了我们自己的报纸:《浙江财富报》,专门教企业如何识别骗子公司,如何识别恐吓营销的伎俩,以及如何自我防范,甚至开通了24小时免费咨询热线(实际就是我和另外一个同事的小灵通),并承诺绝不推销任何产品给客户。一方面给我们所有的客户送报寄、寄报纸,另一方面也给我们曾经联系过的和知道负责人名字的所有企业邮寄(我们不寄没有收件人名字的信,一方面防止被人当推销邮件丢掉,另外一方当然也是为了节省成本),再通过电话回访问的方式告诉他们如何避免上档受骗!因为我们是本地网络公司,报纸上又有大量的客户案例和客户评语,加之我们这种半公益的行为获得了一大批客户的认可,成功的签下了很多订单。
所有经历过“非典”的人都知道当时的那种恐慌和不安全感,所以不得不提从2002年11月到2004年6月我们所经历的这场大疫情,特别是在2003年的夏秋之际,全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那时的情况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特别是北、上、广、深等一些大城市“非典疑似病例”的不断报出,各地的“封厂”、“封楼”、“隔离”等等的强制措施让一批又一批的企业深陷困境,或是没办法出去跑业务、或是没办法出去采购材料供不、更甚者是因为老板出差回来被怀疑为“非典疑似病例”强制隔离,让很多企业硬生生的倒地死亡!到后来很多企业老板自己不敢出去,也不敢派人出去,从外地来的(特别是从疫区来的更是)不敢接见!(对于我们来说)很多外地的网络公司也同样被挡在了外面,特别是阿里巴巴(因为一个员工参加广交会回来后被怀疑是“非典疑似病例”更使整个公司被解散、回家办公)的退出本地市场,使我们几乎没有了对手,(本地的网络公司在当时更本不是我们的对手)。而此时面临围城困局的企业主,突然想起了互联网来。纷纷开始建网站,买会员,希望通过互联网开发客户、维护客户,所以我们反倒是因祸得福(虽然那段时间气温高,而且每天又要被“白大挂”在脑门上放二枪(体温枪),而且同一辆城乡、城际大巴车上只要有一人体温超标,全车人员都会被隔离。但富贵险中求,当时虽然也很担心,但面对如此大好的市场,根本由不得我们有片刻犹豫,天天马不停蹄的跑客户)每天都有客户签单的捷报。而我们的浙江财富网也在那段时期被企业广泛的关注,全国各地的,甚至港、奥、台地区的企业都大量的注册会员、发布供求信息(后来听说很多企业讲,还通过我们网站做成了不少生意),甚至访问高峰期还出现了当机(打不开网站)的现像,只是那时我们真的太年轻了,完全没有意识到这里面的巨大商机,如果那时再加一把劲,说不定我们也能收费盈利,只是我们还是抱着个金饭碗在到处要饭,只是想借着自己“浙江财富网”的知名度,多接点设计类业务罢了,因为那时很多企业指名他们的网站必须挂在我们的浙江财富网上,而且愿意额外多支付1000元给我们!
而当一场如火如荼的“非典”结束后,突然发现我们面临的市场变了,变的不在那么熟悉,而之前很多的意向客户也变的不在那么对我们感冒了,这让我们真有点不知所措。是啊“非典”教会了企业很多,而很多企业在被逼着触网的同时确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威力。而那个一夜之间散成一盘沙、主管骨干纷纷离职、自己又几乎烧完所有风投资本而盈利还是遥遥无期的阿里巴巴,确因为非典的助推,将盈利时间大大推前,上演了一场横空出世似的绝地反击,真正奠定了行业第一B2B网站!有袋有钱底气足,有了钱的阿里巴巴,压缩了网站设计业务,采用加入会员送网站、送域名的模式,直接把一大批靠网站设计业务起家的网络公司送上的断头台。在互联网行业,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所以我们的浙江财富网也错过了最后一次机会,从此直正沦为了一个二流网站,进入了死亡倒计时。没有了金字招牌、小企业网站业务又被阿里巴巴的免费模式直接圈走,我们的日子也突然变的举步维艰,未来的发展也一下子变的暗淡无光,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所以2004年是我们经历了从巅峰到谷底的变故,也走完了第一次创业最辉煌的日子。也是从那天起,因为生意每况愈下,我们不得不面临内部人事组织机构改革、企业发展方向与运营模式的改革,未来主营业务的调整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当这一大堆的问题摆在刚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的我们这帮稚气未脱的年轻人年前,我们的路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问题!
时间不早了,又得洗洗睡了,明天继续!
(关注更多钛媒体作者观点,参与钛媒体微信互动(微信搜索“钛媒体”或“taimei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