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电视+微信谈谈电视app的成长空间 | 钛媒体tmtpost—把脉科技资本论
康佳推出了智能电视+微信的电视产品,并且借助互联网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宣传效果的确不错,而且产品思路,的确令人眼前一亮,很有想象力,也符合目前的多屏互动的趋势。
而五一前夕,各大厂家纷纷推出自己的新品,从这一系列产品中,感觉,目前的家电厂家正在逐步改变以前单纯在电视机上谋求智能化,全面化的趋势。而是尝试将电视机定位于展示屏的角色,铺之智能终端或多屏产品。这或许也是电视机产品的理性回归的尝试。
智能+微信,借助用户的第二屏,微信手段的多屏互动,以及社交推广元素,从产品规划上非常有吸引力。虽然具体的投送效果,网络播放还有待实际检验,但这种手法,却是很好的打通了电视屏与互联网的渠道,但如何保证所推送内容的合法性和安全性,这对于监管将带来新的考验。
虽然说,目前的互联网电视的监管对于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而言,管理的实效性越来越弱,手段愈发缺乏效果,但从国家意识形态角度而言,这也是由于内容的传播一直没有碰到真正的高压线,如果借助微信渠道,所传播的内容脱离控制,那影响就真的大了。这点需要运营者周全考虑。
当然,由于此文的推出,在措词上过于夸大,也引发了一些行业人的反驳,譬如松禾资本张春晖便撰文《洗洗睡吧,这样的智能电视+微信》予以回复。
虽然其出发点更多源于对于“被代表”的不满,指出了智能+微信创意本身的容易被模仿,所谓的超乎人想象的提法,所谓创新言过其实,但从产业的发展角度而言,如果创新不能为业内所学习,独此一家,这反而不利于产业的兴盛,应该只有纳涓成流,才能推进产业前行。
但无论如何,百家争鸣,对于产业发展是好事。
另外,不可否认,微信的出现,尤其是借助微信平台的优势,未来所推出的各种新业务,新服务,将对app形态造成一定的冲击。
坦率说,随着体验了越来越多的智能盒子,对于未来电视上app的前途不甚看好。
ott平台的app空间,造就了诸多创业的机会,但是现在各类视频app的百花争艳,却和当年视频网站兴盛之时如出一辙。同样都只是做了一个入口,影片内容大都是抓自互联网的免费资源,没有商业模式,没有差异化区别,都是期许着通过用户规模,来吸引资本或者谋求广告收入。但激情过后必然是大浪淘沙。视频app竞争的未来生存机会将更多属于有品牌、有内容、有差异化优势、有资本的公司。活下去才能谈发展。
电视app的体验感不强,毕竟电视和手机的使用感知是完全不同的。且不说现在电视app还只是简单的移植,并未作定制化开发。单论每一个app都是独立王国,缺乏统一协调,让用户进入要升级、退出要确定,便无形中增加用户了用户用遥控器操作的繁琐度,而随着内容同质化日益严重,将使得用户在新鲜感之后,陷入新一轮使用疲劳期,可能90%的app会被搁置。
电视业务的优势应体现在于所见即所得,让用户在使用便捷的前提下享受更多的服务,但app形态和用户中间始终还隔了那么一层。除非在app基础之上再增加一个运营平台统一协调,让用户进入简单。但这样的话,app自身的入口价值就缺失了。
app的未来,一定要突出特色、品牌,跳出同质化竞争的红海。毕竟电视用户不是手机用户,无论在数量还是使用频率上都有极大差异,因此期望如手机模式般凭借用户量来谋app生存的思路不现实。未来电视app的生存价值在于个性化,专业化,使用性,以及品牌率。
未来的电视app,一边会面临来自工信从用户信息安全角度考虑出发的备案等等一系列监管,一边面临来自广电总局从内容传播角度推出的播控监管和限制。因此,电视app,不会如手机端般应用商店比比皆是,而是会通过某个主导者来统一管理,推进,会更趋规范化。但这背后将是一将功成万骨枯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