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国际化之路(三):产品才是王道
钛媒体注:2003年联想改名Lenovo为国际化做准备,2004年收购IBM PC部门,以“蛇吞象”的气势迈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一大步。10年后,联想终于登上PC销量第一的宝座。回顾联想走过的国际化之路,对正面临产业升级考题的中国企业也有参考意义。钛媒体对联想这些年的国际化进行了一些梳理,本系列文章一共三篇,此为第三篇,主要探讨产品对于国际化的重要性。
yoga
产品!产品!产品!
作为一个以硬件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公司构架也好,人员组成也好,供应链也好,渠道也好,到最后归根到底体现出来的便是其产品是否适合销售。
06年试验德国市场的章灿回忆
“没有好产品!没有适合成熟市场消费者的产品,就像士兵手里没有子弹。”
联想收购IBM PCD的前面几年,由于忙于相关业务的整合,使得整个节奏被拖慢了。在直观上的表现就是缺少相应的产品。
联想2006年立项“Idea”项目,就是为了提升其产品能力。杨元庆就下了死命令:“产品不仅要满足全球更大范围的用户群体,还要把全球不同区域市场的差异化提炼为唯一的品牌形象推广给客户。”
2008年,联想的Idea Pad U110产品,获得了当年的德国“红点”设计大奖以及CES的“最佳产品设计奖”。这看似是非常好的开始,但却没有很好的结果。
当年值金融危机,起价800美元的Idea Pad U110显然对大多数个人消费者来说太贵了。而此时,由华硕最先推出的廉价上网本风靡全世界。宏基则看准了这个机会,快速跟进,由此也登上的PC第一的宝座。
而联想因为向高端走的决策以及产品化速度不够快,供应链反应速度慢,未能在这场上网本大战中有太大的斩获。正如兰奇所说:
“时间会变,市场也会变,成功就是在正确的时间推出正确的产品。”
而可惜的是联想却在此时推出了并不太合时宜的产品。
近年随着苹果Macbook Air的大卖,厂商们发现轻薄、便携成为人们对于笔记本电脑/移动计算设备的需求。英特尔也为此特别定义了超极本的概念给PC厂商作为指导。
这次联想终于抓住了一线机会。在2006年的时联想的工业设计团队概念设计“瑜伽•Connection”曾候获得了“红点至尊奖”。但当时只是设计,并没有产品化。到超极本概念出来,软硬件的发展正好适合把这款产品做出来。
2012年底联想推出了名为Yoga的超极本系列产品。相对于其他的超极本,Yoga似乎只是增加了旋转的角度,达到了360度,不是很复杂也不是特别酷炫。但就是这种既符合人们传统使用习题,又可以兼容新的模式的笔记本获得了市场很好的评价。
截至2013年5月,在美国Win8笔记本电脑市场900美元以产品占50%以上的份额。在2013年联想的“誓师大会”上,杨元庆提到Yoga时激动的说:
“过去在欧美零售市场,我们只有低端产品才能卖得动,根本进不了高端领域。....现在,这种情形已经开始改变!”
经过多年努力,有了相应的团队,有了好的产品,联想终于在原来举步艰难的海外PC消费市场上始有所起色。但与此同时随着PC市场的收缩加速,另外一个更大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新的挑战
就在联想看着PC行业老大哥们奋力追赶之时,更凶险的事情正在发生。全球PC业务正在萎缩,而来自苹果以及跟随者三星的压力越来越大。平板和智能手机成为了消费电子的新玩家。
2010年联想推出乐Phone,但是并没有获得预想中的业绩。柳传志其后针对乐phone进行了反思:
“我们曾经做过一件事情,我觉得挺惭愧,在推出第一代乐phone的时候,我们开了一个会,会的规模大于产品本身的能力,宣传过重。”
痛定思痛,2011年初,联想成立移动互联和数字家庭业务集团(MIDH),主攻PC+(指的是PC以外的计算设备)市场,由刘军负责。MIDH的组建并不算早,两年过去,MIDH的业绩也算可圈可点,联想已经将其手机销量做到了中国第二的位置。而从全球来看,联想把PC+市场份额做到了7.6%。
虽然联想在智能机领域取得了数量上的突破,而且在2013年一月份,MIDH已经宣布盈利;但其销售主力为2000元以下的低端机型,而且主要市场也主要集中在中国。
联想当然并不满足于仅仅在中国市场销售其PC+产品。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联想已经开始在一些新兴市场进行其智能机的销售。不过由于运营商谈判、知识产权等原因在成熟市场的探索会在2014年的才开始。
由于有了乐Phone的前车之鉴,新的MIDH部门并没有当年向苹果宣战的那种口号式市场宣传。联想一方面积极拓展千元机市场,并率先向新兴市场进军。另一方面开始修炼内功,酝酿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以便进入更加凶险的发达国家市场。
联想在组建MIDH时重点重组了两大流程:产品开发管理的流程和供应链管理的流程;这使得联想在产品研发体系上更加强健。联想当时在还没有人敢尝试的MTK双核、四核方案的时全球第一个推出使用该方案的手机。此后联想也在业界鲜有人问津的情况下率先推出了英特尔平台的K800以及K900。
率先使用MTK方案推出千元智能手机也使得联想手机背负了“山寨”之名,因为联发科一直以其在功能山寨机时代的“交钥匙”模式而著名。
但作为第一个使用新平台的联想,联想表示其不仅是使用“钥匙”那么简单,它也参与了“钥匙”的制作过程。MIDH的彭海涛说:“我们往往是和联发科一起开发,开发完之后我们的东西成了标准,成了模板。”他还说到,在使用英特尔平台时,由于英特尔移动经验更加匮乏,联想对其参考设计的贡献也很大。
而软硬件一体化也被联想提到了特别的高度,在9月28日最新的联想Vibe高端子品牌的发布会上,刘军透露,MIDH一半研发费用投入到了软件和云服务的开发上。
这些投入使得联想在其软件服务上也有不少提升。在Vibe品牌发布同时,联想终于弃用了其饱受诟病的四叶草手机UI系统,并发布了其定制化ROM——Vibe ROM。
虽然Vive ROM比其他厂商优秀的定制化ROM来的晚了一些,但体验之后会发现这确实是一款诚意之作。而此前对联想手机产品那种山寨化的感觉也因这个ROM大为改善。
当被钛媒体记者问到联想在此后PC+国际化拓展中将会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时,刘军表示:
“我们不打算通过大规模的广告来吸引用户,我们希望通过产品的创新去拉用户。”
回顾联想这些年走过的国际化之路,其实发现其中有不少弯路。但从联想扭亏之后连续14个季度强势的逆生长势头来看,联想确实做的还不赖。
《福布斯》中文版副主编尹生这样评价联想:多年来联想也的确曾努力希望在技术领域获得跨越式发展,但现在杨元庆似乎更加坚信联想应该走一条务实增长的道路,而不是纠结于是否高科技。
“务实”也许是对联想比较中肯的评价,正如尹生所总结的“做什么都无关紧要,只要能够赚钱。这很可能就是杨元庆现在的思路,不够有想象力,但很实际。”
也因为务实,联想在执行策略时并没有太多思想包袱——组织构架不行就调整,外派不行就用当地人,高端卖不动就先做低端,产品不行就加大投入追赶。。。
抛开各种不切实际的想象,脚踏实地的想着如何使得现有的资产保值增值,也许是联想从危机中走出并获得逆生长的关键。
“我们怎么保证投资别打水漂,这就是我最大的担心。”
杨元庆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