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信命的“雷布斯”距离伟大有多远 | 钛媒体tmtpost—把脉科技资本论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乔布斯不会喜欢雷军这样的人,雷军也非“中国乔布斯”。

“乔爷”眼中“最讨厌一种人,他们把自己成为‘企业家’,”但他们“不愿意去做那些打造一家真正的公司所需要做的工作,那也是商业领域最艰难的工作。”所以,乔布斯不会喜欢雷军这样的人,雷军也非“中国乔布斯”。


钛媒体注:华尔街对中国企业的关注和兴趣,开始从一个个概念股,到那些概念股背后的掌门人,无论是那些已上市的、拟上市的,还是在遭遇退市风波的,那些敏锐的资本鼻子们开始打听这些“中国式企业家”的风格、品格以及种种背景。那篇在外媒上称自己在中国被称为是“中国乔布斯”的雷军报道,也引起了不少国际资本客的兴趣。

钛媒体在接受到一些相关咨询的同时,也决定策划这样一组“中国式企业家”观察的专题,由钛媒体驻华尔街特约研究员黎稚平撰写,第一期即“雷布斯”。

&

【黎稚平 陈倩璐/钛媒编辑】2012年是雷军“丰收”的一年。在除夕夜,不仅小米以春晚为契机大做广告,其ceo雷军甚至还现身春晚现场。

2月15日,雷军因2.152亿股b类普通股以及1000万股a类普通股,以20.7%的持股比例成为欢聚时代的第一大股东。

2月19日,有网友在微博上放出的据称是小米3代后盖的图片,小米3有望今年问世。

1月16日,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在2012年度中关村十大系列评选榜单发布会上表示,根据经审计后的数据统计,2012年小米手机销售超过700万台,销售额超过100亿元。

2012年的成功,让2013年充满了想象。幕后的雷军或许正在计算着离自己梦寐的“一流公司”的距离。——他曾经的梦想是瞄着微软的,现在他改为瞄着苹果,而这能否成为一家由他创建的、伟大的企业?能否成为集雷军多年摸爬滚打之大成的作品呢?

按照钛媒体对a级的定义,雷军并不是“雷布斯”。他是a级的员工,但不是a级的企业家;他模仿a级的企业建立了一个c级的小米,但这并不能打造一个a级梦想。

如果说“劳模”是雷军前半生的关键词,那么,“顺势而为”就成为雷军后半生核心。可惜的是,顺势而为是商人的做法,它可以更聪明的变现商机,但注定与雷军的梦想渐行渐远。

&

被命运打败的人——not make a dent in the universe

“我们找对了一个风口,连猪都能飞起来的风口。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有这么多人知道,就是形势比人强。”

在2010年底,小米接受moringside、启明、idg总计41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时,投资者对它的估值仅约为2.5亿美元;2011年 12月,小米进行第二轮融资时投资者对它的估值已飙升至10亿美元,相比a轮融资翻了4倍;最新进行的一轮融资使小米公司身价飙升至40亿美元,相比第二轮融资又翻了4倍,两年时间完成了三级跳。

但此刻,雷军的性格里已经混杂了太多的东西。

小米的85%的成功都靠运气。我现在做小米的状态不如金山时代,那时我每周上7天班,每晚12点下班,但这又多少用呢?我们被过去的教科书教育,成功是99%汗水加1%的运气;但是有好事者考证,1%的运气超过了99%的努力。

很遗憾的说,他的话如果不是故意,至少也是无意中曲解,以便为自己开脱。

我们先来看看爱迪生的原话:“none of my inventions came by accident. i see a worthwhile need to be met and i make trial after trial until it comes. what it boils down to (genius) is one per 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 cent perspiration.”

“inspiration”的意思是灵感、启发灵感的人或事。这绝不是“运气”那么虚无缥缈。从结果来看,灵感得来确实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但灵感的得来正是来自于一遍又一遍的尝试,只有在99%的努力中,1%的灵感才能迸发。

雷军显然并不在乎这段来自爱迪生的原话的真实意义。他在乎的是这样的说辞对自己的安慰。他或许在思考投资时轻而易举就成功,而自己做事却累死累活也不“大成”时,给自己的一种解释。却忽略了远见是企业家最显著的特质。他自己并不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但他将这一点归结于运气。他们成功是运气好,而自己则时运不济。

对雷军来说,“人定胜天”的时代已经永远过去了,“因为我从前什么都不信,所以不成功。现在星座、风水什么都信。”甚至他开玩笑,说创业前夕,天天夜观星象。

按说,雷军也算是功成名就,他少年得志,至今也才40出头。他站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前沿,也拥有不菲的财富。但和他极高的心气相比,他显然又不甘心——作为中国互联网业的“活化石”,他看着当年毫无名气的小兄弟们,现在远远比他更成功。他无法认命、无法甘心。但偏偏他又不知道如何解释这一点。

很显然,这和个人素质有关,但没有必然关联,比如马云的确口才很好,但雷军也不差,马化腾确是顶尖产品经理,雷军也应该是最好的那一个,李彦宏确实善于带工程师团队,但雷军在金山也带过千人工程师的团队。

雷军聪明、勤奋、要强,一度曾经认为自己“不怕苦,不怕累,人定胜天”。那么如何解释自己20年的劳模,却没有“大成”?“其实在金山后期我就觉得不对了,当你坚信自己很强大的时候,像坦克车一样,逢山开路,过河架桥,披荆斩棘。但是当你杀下来以后,遍体鳞伤,累得要死,你在想,别人成功咋就那么容易?”

至少在雷军眼里,天道酬勤这句话并不太对,雷军是中关村里公认的劳模,甚至是最勤奋的那一个。

早在雷军的大学时期,他就尝试了自己创业。1990年,大三暑假,和朋友合作做了一个软件公司,用雷军自己的话来描述就是“我们什么赚钱就做什么,没什么套路。每天忙得热火朝天,白天跑市场销售,晚上回来做开发。后来找了一个方向,做仿制汉卡”。不久,仿制汉卡的技术被人盗用,在对方量大价低的打压下,雷军的首次创业愈加艰辛。这个小公司的生命只有简短的半年时间。

第一次创业失败的经历给雷军的更多是教训和经验,他依然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在之后金山的16年光阴里也实践了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干”的反思。相比之,金山失败却让雷军显得消极,他是在拷问“别人成功咋就那么容易”,是在慨叹命运的不公,一个“容易”就表露了雷军的心迹:别人的成功是幸运女神的眷顾,而不是实力和勤奋所成

所以,那一刻的雷军,面对追求成功这样一个过程的心态已经改变。

但是,既然命中注定,为何还会在40岁时再次出发? 这或许缘于他未曾实现的抱负,或者仍旧不甘心。但如何解释命定和个人努力之间的关系?雷军给出的答案是:大多数东西是命定的,人起的作用很小,但若顺势而为,则会四两拨千斤。这和乔布斯要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世界”的观点截然相反。乔布斯要改变世界,而雷军只是要顺水推舟、顺势而为。

&

顺势而为——not stay hungry,not stay foolish

“过去金山的事,鲜有我没有掺和的,二十二岁的金山没有大成,有我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雷军说过去的三年每天都在反思。“一日梦醒才明白:要想大成,光靠勤奋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根据媒体报道,雷军据此得出五点体会:(1)人欲即天理,更现实的人生观;(2)顺势而为,不要做逆天的事情;(3)颠覆创新,用真正的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4)广结善缘,中国是人情社会;(5)专注,少就是多。

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五点之间的矛盾之处。比如,顺势而为就不可能颠覆性创新,广结善缘就无法专注等等。大家不注意这些细节,因为他所强调的主题只有一个:顺势而

所谓的“势”,他说,“如果你可以把握时代的脉搏,什么时候该到深圳买股票,什么时候该到海南做地产,什么时候应该倒钢材,多的是机会。回顾二三十年的历史,历史给了我们中国这一代人很多的机会。对于我来说,我错过了太多的机会,我想把握未来的方向,我就选择了移动互联网。”

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发现“势”,以及“势”背后意味着什么。

比如,应该买股票的时候,大家都并没有认清那是“势”;如果等海南地产成“势”的时候,你去做地产,你会死得很惨。回顾过去容易看到的“势”,在当时其实是很难发现的。即便现在大家认为移动互联网是浪潮,将来去看,最后的赢家在哪里也仍未可知。

其实,雷军属于非常善于发现“势”的人:几乎现在所有热门的领域,雷军都曾介入其中,比如:安全曾是金山的强项,如今360依靠此笑傲江湖;金山曾经做游戏,但游戏领域有盛大、有巨人、有腾讯、有网易、有搜狐,唯独没有金山的江湖地位;雷军最早做办公系统,但即便应用商店里各种office的替代软件已经出现,wps也没有进入抢夺市场,根据相关数据,目前wps移动版活跃用户仅700万。 雷军曾经与所有的热门领域擦肩而过。

当雷军自己做时,因为他太聪明,太考虑到“身后事”、考虑到“失败之后”、考虑到“逆境”,就会因为太聪明而选择变通、无法坚持无法专注。所谓顺势而为,本质上就是畏难情绪。而畏难的背后,是对困难的恐惧。

雷军曾回忆大学生涯时,“不是吹的,奖学金都被我拿遍了。” 但他还说过,“我特别害怕落后,怕一旦落后,我就追不上,我不是一个善于在逆境中生存的人。我会先把一个事情想得非常透彻,目的就是不让自己陷入逆境,我是首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出发的人。”

顺势而为,也就意味着面对逆境不会正面迎击。不会置之死地而后生。即便不得不面对,也一定不是正面的,不是挑战级的。顺势而为,也就更喜欢借力。那么也就不会真正去面对困难,更不会产生真正的好产品、大企业。

&

只是商人——not “a players

如钛媒体所述,雷军或许是a级员工,但绝不是a级的企业家,他最多是b级的投资人和c级的企业家(商人)。在相机而动这个方面,他不仅聪明,而且足够敏锐。但他相信时势,只能是时势的跟随者,而不是时势的创造者。他不是乔布斯眼中的狂人们,确切的说,他不是乔布斯的粉丝,他对乔布斯的感情——从他等待乔布斯死去,或者“乔爷是神”的论调中——完全是“羡慕嫉妒恨”。

乔布斯不会喜欢雷军这样的人。乔布斯从来没有放弃过挑战权威,而雷军早就放弃了挑战乔布斯或者比尔•盖茨

“乔爷”眼中“最讨厌一种人,他们把自己成为‘企业家’,”但他们“不愿意去做那些打造一家真正的公司所需要做的工作,那也是商业领域最艰难的工作。”

雷军应该称之为商人,而非企业家。他所说的“顺势而为”,其实并非始于今天(但大成于今天),在金山时代,就一直顺势而为。雷军在金山,带着它转型成为一家覆盖应用软件、安全软件和网络游戏等多元化软件公司的过程中,互联网抢了传统软件的风头。中国互联网目前的三家寡头—腾讯、百度阿里巴巴,都在那一时期先后创建。周鸿祎也在雷军出任金山ceo的当年放弃传统软件业,创办了3721公司杀入互联网战场。

雷军注定不能打造一家世界级的软件企业。伟大的企业不仅仅是方向,不仅仅是运气,不仅仅是趋势,更是因为个人远见、坚持、打磨、开辟出来的行业。福特的汽车、ibm的计算机、苹果的电脑ipod和手机、都是在趋势形成之前出现的。他们创造了趋势,他们改变了世界,改变世界需要拼死一搏的魄力,但他不具备。

&

名利心——not beginner’s mind

雷军是优秀的投资人,他对当下趋势的判断非常准确,就如同他的足迹行经软件和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各个热点领域一样。但可惜的是,他自己并非是顶级的企业家。因为他自己的名利心、得失心太重,一面是致命的自负,另一面是自愧不如。

比如,在小米正式亮相之前,他悄悄的做了15个月的工作,才敢把队伍拉出来。为什么?雷军对媒体说,“我们为什么一直很低调?因为我们当时想好了,事情如果做成了就成了。万一做不成,我们就说自己从来没做过!”何等聪明!

雷军曾经说过,“我挣钱的欲望没有把一个东西做成功的欲望高,要不然我不会写了16年的代码。”在雷军的心中,小米是他人生中最后一件事,他将一切押注在了这个年轻的公司身上,即使回归金山担任董事长,雷军的名片上依然印着“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

虽然他强调自己挣钱的欲望没有把一个东西做成功的欲望高,但支撑这种理想的,不是改变世界,也不是惠泽他人,而是要证明自己的优秀。雷军依然是雷军,只不过要证明自己的优秀,“名利心”、成功成为了雷军的执念。他必然不缺乏金钱,他只是缺乏与他远大抱负相匹配的成功。

但是,他在意的。他太在意了。看着后辈的成长,他不得不心生感慨:他曾经是他们眼中的英雄,现在他们已经高高在上。他曾经开辟的领域,都被他视为小市场而放弃,而那些市场都孕育除了更大的企业,远远超过雷军企业几个数量级。

对雷军而言,“成功”成为其巨大的包袱。他渴望成功,渴望巨大的成功。这或许是他自信自负能力的终极表达。或者,他认为,聪明如他,应该,也一定会有巨大成功作为结果。

据千淘资本联合创始人李华兵对媒体回忆:1998年,雷军在武汉大学演讲时说:“金山的梦想是让软件运行在每一台电脑上”;“我要用未来十年和微软来一场豪赌”。

等到雷军做小米的时候,据说,他告诉员工说,“小米科技要成为一家世界500强公司。”

与其说这是愿景,或者远见,倒不如说这是雷军的一个心结。他内心对自己的聪明、努力和自负一定是达到了顶点。

&

小结——雷布斯is not乔粉

媒体称,雷军崇拜乔布斯。他说,乔爷是神,是自己无法企及的高度。“比尔·盖茨也只能称为乔布斯第二”。他对记者回忆,有关乔布斯的书、报道都看过,是个地道的“乔粉”。

但实际上,他不是。雷军完全是乔布斯的反面,除了形式上吸取了一些精华。他从乔布斯身上看到了那些最省力的技巧,但没有看到他吃苦耐劳的坚持。他不会被乔布斯录用,也不可能为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所用。

但他可能是微软的好员工。实际上,他最早喜欢的人是比尔·盖茨。他最想成为超级程序员,他想挑战微软。而成为“乔粉”,或许是因为比尔·盖茨——这个原来自己的偶像也有佩服的人;又或许是当下苹果产品正在风行,雷军在“顺势而为”。

如果你的偶像是乔布斯,但你的行为却完全和乔布斯相反,你觉得这是偶像的作用吗?

————————

更多详情,更多精彩内容还请看钛媒体今日发布的第四期《钛度周刊》

&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