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新属性:拥有影响力并直接催生用户价值 | 钛媒体tmtpost—把脉科技资本论
昨天的腾讯汇@段永朝 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媒体是什么?这个问题回答的角度很多,许多人有自己的答案,甚至完全相反的答案。
互联网之前的媒体是非常强势的,通常渠道和内容一体化:电视台不仅制作高质量的电视节目,还是频道的播出方;杂志社不仅仅制作杂志,还是杂志的发行者。互联网之后,这种形式有一些改变,门户类网站主要是发布平台而内容则来自其他的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虽然有传统的发行渠道,但随着互联网传播方式的普及,那些渠道的影响力正在衰减,借助互联网渠道已经是不可或缺的选项。在内容与渠道相对分离的情况下,就有了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的争论,但这个问题显然不会有答案,因为内容和渠道是媒体能办好的两个支撑点,缺一不可,谁重要谁不重要,更多只是自说自话。
传播领域确实能看到变化,一些电视台开始以名主持人为中心规划节目,一些媒体机构也开始学人一样地卖萌… 这些变化@罗振宇 说是人格化的力量。人格确实是有力量的,但问题是人格为什么有力量呢,力量来自于哪里,如何消长?
人们还可以从各种各样的角度来看媒体,也能得到各种各样的结论,下面也尝试一个角度来说明,媒体是什么?
人类在生存的时候,不只是个体去努力改变世界,还需要获得外界的支持,尤其是其他人的支持,换句话说,人是有社会性的,需要从群体中获得生存的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来自于有直接接触的人,也可以是没有直接接触的人,人如何获得社会性帮助呢?
媒体是公共环境的一部分,媒体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是人们获得外界帮助的一种方式(直接的社会化协作,产业链显然也是),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遵循如何对人更加有帮助的方向。
媒体的发展经历了大的三个阶段:机械媒介的报纸杂志时期、电力媒介的广播电视时期、网络媒介的互联网时期。纸媒之前,虽然传播也能给人提供公共性帮助,但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形成我们现在理解上的能够影响大多数人的媒体概念,纸媒之后,媒体才真正成为影响社会公众的力量。
纸媒介的表现能力有限:文字和图片,图片来描述世界显得很片面,文字就更加抽象了,虽然媒体总是强调客观、真实,但高度抽象的媒介并不能为读者提供所谓客观的真实性,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报纸是观点的时代。报纸杂志只能表明媒体的观点和立场,并不能描述事实。
广播电视出现以后,能够以影像的方式记录世界,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媒体接近真实,麦克卢汉说:媒介即是信息,具有全面信息承载的能力,尽管麦克卢汉夸大了电视能力,人们感觉世界除了声音、图像之外,还有气味、接触等等的信息传递电视做不到,但是,至少我们离真实已经很近了。
文字的时代,是思想家引导的,视频的时代是演员引导的,所以波兹曼担心表演会让世界沉沦。不管怎么说,从抽象的思想指导到真实世界的呈现,人们得到的帮助更加直接。
那么,进入到互联网阶段,人们获取社会帮助如何进步呢?进入媒介即是行动的时代。
告知人们不能直接了解的世界固然有价值,但如果这种信息过多就会出现:那些是真实的却跟我毫不相干,当不相干信息多到影响我正常工作的时候,光“传递真实”已经不够了,随着互联网社交的普及,信息泡沫泛滥大家都深有体会,所以,互联网要传递的信息需要进一步:能够帮助我的行动。如果媒介传输的信息对我的行为没有帮助而停留在影响力上,在信息富足的时代,显得越来越没有价值。
媒体是什么呢?按照传统的理解是新闻信息,是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媒体的价值正在萎缩,所以有人说媒体将消亡,不过,这句话太笼统了,没有说清楚是某家媒体机构要消亡还是行业要消亡,但这句话透露的信息是准确无误的:媒体行业正在经历痛苦的格局转变。
如果,我们站在媒体从业的角度看,要把媒体带向哪个方向做呢?媒体不能只是影响力,不能靠内容影响力搭载广告实现价值,媒体需要直接催生用户价值:媒体即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