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命不将绝,但盈利模式仍是难题 | 钛媒体tmtpost—把脉科技资本论
北京市交通部门日前表态将清理打车软件“黑车”及“加价叫车”业务后,媒体、投资人士多数以“政府将清理打车软件”论调唱衰。笔者认为,政府的表态呈现出鼓励与监管并存的积极态度,未来手机打车软件将长期与电话叫车并存发展。
&
打车软件行业将健康发展
电召服务是国外发达国家出租汽车行业普通采用的服务方式。去年以来,北京乃至全国以嘀嘀、摇摇、百米出租车等打车软件为代表的电召服务发展迅速。交通运输部《关于规范发展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的通知》(简称《通知》)在提到“推动电召服务向智能化、自动化、精确化方向发展”时,明确要求“规范出租汽车电召服务发展”。而这一要求在4月24日北京市交通委颁发的《北京市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管理试行办法》有了明确体现:北京将推手机约车服务,也表明政府考虑在手机打车应用领域有所作为。
据京华时报报道,北京市交通委新闻发言人李晓松曾表示,政府支持企业合理、合法地开发高科技产品,去缓解打车难。但是,加价的行为意味着变相议价,下一步政府部门将进行规范。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嘀嘀、百米出租车、摇摇等打车软件利用移动新技术和智能新载体,积极推进电召服务智能化、自动化、精细化方向发展,迅速发展之时确也逐渐出现 “黑车”、“加价”等运营问题。
如何规范?北京政府在近日下发的《关于加强出租汽车管理提高运营服务水平的意见》(简称《意见》)已给出答案:“推广电召服务模式。建立统一特服号码的调度平台,推进联合电召服务。制定电召服务管理办法,出租汽车调度中心实行备案监管,通过服务质量竞争优胜劣汰。”目前,摇摇招车一直受黑车事件的困扰,而备受诟病。嘀嘀打车的下载模式暂难杜绝黑车,笔者曾成功下载嘀嘀打车司机端并通过审核。唯有百米出租车对每个司机都采取面签的方式,通过司机提供身份证和服务监督卡并预留复印件的方式,有效杜绝黑车,但是推广效率却因此降低。
政府要求清除“黑车”、“加价”,建立统一调度平台,打车软件将死路一条?笔者认为,北京市交通委《意见》中提到的“推进联合电召服务”、“实行出租汽车调度中心备案监管”透露了玄机,即打车软件在备案监管的前提下,通过服务质量竞争。据《北京日报》消息,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刘小明也曾明确表示,将制定和发布标准,规范这些软件(笔者注:打车软件)。“门槛”出台后,不达标的软件将被责令整改,甚至退出市场。
如此分析,统一调度平台便是汇总各方数据的接入平台。目前打车软件正处于初期,尚且缺乏一致的行为准则。政府部门明确提出规范态度,健全市场准入机制,实则是鼓励行业健康发展的利好消息。
&
二、“电话叫车+手机打车”模式长期并存
在规范打车软件消息备受关注之际,笔者也看到手机打车软件与传统电话叫车平台合作的发展态势,如百米出租车与96103实现了无缝对接,嘀嘀打车与96106达成合作。打车软件与传统电话叫车的关系究竟如何?笔者认为,方兴未艾代表了现在电召发展的情况,而互为补充则是两者长期相辅相成的关系。
以北京为例,出租车电召服务已经起步,以96103、96106为代表的传统电召,与百米出租车、嘀嘀为代表智能电召,都已经开始逐步成长。但值得注意的是,公众的电召习惯还没有培育成型。
以电话叫车为代表的传统电召服务在北京已有10余年,但即使是目前北京电召呼入量最大的平台96103,其每日呼入量也仅为2万单。在北京打车消费约有130万次/天的强烈需求下,仅占总打车量65分之1的电召服务,力量依旧势单力薄。
手机打车将作为电话叫车的补充渠道,很好的充当了市场普及员。交通运输部《通知》也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电话、网络、服务站点、手机终端等多种电召服务模式。电召要成为公众打车的新习惯,仍是路长漫漫,需要在政府搭平台,企业充分竞争,司乘积极使用的情况下逐步推进。可以预见,未来“电话叫车+手机打车”这种并存的电召态势将长期存在。
&
三、手机打车软件的盈利之路
在打车软件成长到目前规模的时间里,质疑从未停止过,盈利模式也是关注重点之一。
有软件公司表示,当客户达到一定量时,企业肯定会采用收费的方式。从电召服务费上分一杯羹,这种观点几乎代表了大多数打车软件企业的心声,但也曾有打车软件试图向乘客或出租车司机收取一定费用,最终告败,不得不恢复免费。
也有软件企业表示将有不一样的尝试。百米出租车分享的盈利展望是让司机推广app,从而拓开盈利之路。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在百米出租车app推广之初,曾通过传统的互联网手段进行推广,由于仅服务于北京市场,推广效果并不理想。再转而尝试口碑营销的方式时,百米试点邀请200位出租车司机成为推广员,一旦推荐乘客成功下载软件,即给予司机相应奖励。
该负责人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每个司机成功推广3.3个乘客下载,200个司机便每天形成了600个下载量,“如果有2万名司机,就等于拥有的2万位销售,不管是现在推我们自己的软件,还是拓展到推其他的app,都会是一个可观的量。”
收取电召服务费、从app推广中获利都是手机打车软件的盈利畅想,是否得以实行尚未明晰。在现在这个行业里,尚无软件能占到绝对优势份额,短期内无法从蛋糕里分红。打车软件同大部分移动互联网应用一样,仍处在烧钱的状态。
随着风投、资本的相继关注,嘀嘀打车、摇摇招车等新一轮融资消息不绝于耳,“倒贴钱”的打车软件必不至于短期内因“钱”消亡,未来的市场开拓将是一场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