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互联网金融的重磅:互联网证券业务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互联网金融

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的类似。如果是“相似”不是“重演”,那么我们总可以从原有的经验、现有的理论去发现这种趋势。这是一种机会,抓住它是一种能力,“与时俱进、创新进取”就会引领在行业的前端。

然而,时代会赋予一批人非凡的机遇,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抓住它并通过自身努力成就伟业。

 

自由共享的互联网,大数据创新的普惠金融

当大家都在议论微众银行的前景、芝麻信用的评分时,应该就意识到了,这是大数据在中国信用体系,或者说大数据在金融体系中推广运用。

这只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开端,是V1.0版本,未来将是更加多元细致化,更加智能、个性的姿态展现。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蔓延”,正在力图覆盖全金融产业链体系每个角落,辅助传统金融,全力推进普惠金融。

如果说元素是普通个体释放出来的信号,那么互联网金融就是一个巨型加速器,在里面可以获取数据,实验室外传统金融机构的“射线”刺激,转出来的逃逸质子就是浩瀚星际的金融大数据。而在互联网行业中,都有着自由碰撞、共享资源的共性,因此才有这领先世界的互联网云数据成果。以上恰恰正是传统金融所欠缺的,传统金融以自有圆形数据自封,未实现全面开放、容纳、吸收。当有一颗逃逸质子成功后,会有成千上万个创新突破口效仿成功。

大数据在金融体系运用中,易P2P网贷研究院认为,不仅是与金钱财富相关的直接相关数据,遍布在普通个体上各种元素如兴趣爱好、生理需求(衣食住行)、心理需求(被尊重)等等二次聚类数据,通过某种高级数据处理、运算,综合得出金融数据的最佳匹配需求和信用。

 

互联网证券化,互联网金融的重磅之作

与其将互联网金融按照债权、股权划分为P2P和众筹,不如按照国外更统一的金融术语—“证券”来一词概括。那么在我国互联网证券发展上:

第一阶段是,单纯借助互联网销售传统的有价证券;第二阶段是,互联网机构融合金融机构的优点,衍伸出更易推广、易共享、易传播的产品;第三阶段就应该是,以用户需求为圆心,由圆上的两个对称点向四个点,最后是多个圆周上的点,提供金融服务。这样就能实现有效的资产管理,围绕需求将资产配置到最佳的领域而不脱离需求。

再拿具体例子说明一下,在互联网证券化发力的企业,如91金融、百度、蚂蚁金融、腾讯等,另外还有从传统金融出发的平安集团。就以91金融为例,在第一阶段,在91金融超市

上为普通个人和传统金融匹配交易,三年积累服务金融产品消费者超过300万人,近2000亿元的交易量,已然是最大的创新金融服务公司之一。在第二阶段,政策的鼓励创新下,91金融从中介平台的角色向自营资产管理角色转变,近日已推出“岁月留金”资管项目,是北京市政府、北京银行和91金融共同合作的“中小微企业成长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市的中小微企业新的融资渠道。第三阶段,可以推测,每个被服务的个体将会成为91金融的圆心,透过圆周上的每个点的金融匹配服务、资产等,形成互联网的大资管圈。

在原有的个体身上,抓取重要元素如风险偏好、收益期望、安全趋向等,在此基础上,高级运算法则得出资产配置领域、风险定价区间,这就是互联网证券化的未来。

 

监管层发声鼓励,机遇落入谁手?

细究行业发展,追本溯源,在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互联网行业算是晚辈了。

参考美国金融分业、混业经营的经验,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2012年开始,监管层放松监管、投资放宽、门槛降低,是真正资管“阀门”打开的序幕。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以至后来基金子公司搅局,让现有金融机构的竞争壁垒打破。一片竞争、创新、混业经营趋势隐现。在一家平台上,去眺望另一类平台的业务操作,给自身行业带来启迪。

到2015年1月,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副主任徐浩提出,支持互联网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允许互联网机构申请相关业务牌照是一个敲门砖,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是硬手段,补充传统金融服务,充分满足用户需求是重要力量。那么机遇到底会落入谁手?

就在证监会徐浩表达观点的第二届中国互联网金融高层论坛上,91金融创始人CEO许泽玮表示,互联网金融企业只改进不颠覆,金融本质不会因为互联网金融发生改变。互联网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改变传统金融结构的格局。作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代表,91金融躬耕三载有余,希望得到监管机构更多的支持,得到传统金融机构的支持。

一个关乎哲学的理论是,只有在足够监管情况的环境下,我们才能自由的活动更顺畅。好比说,在法律惩罚足够严厉、体系完全的时代,你我可以自由的行走在黑暗的夜间。

20%的财富和人群集中了80%的金融服务,而在行为金融学下,被忽略、忽视的少数群体,是真正具有投资、升值意义的。社会中,总有少数群体是要用思想灌输并影响更多人,渐渐地,社会认知就建立了。长此以往,一个循环又会出现,另一少数群体又会站出来…

互联网金融正在从少数群体向更多迈进,互联网金融是“鲶鱼”吗,更值得深挖的是一块蓝海。黑夜给了互联网金融黑色的眼睛,用大数据来寻找光明就不远了!

(关注更多钛媒体作者观点,参与钛媒体微信互动(微信搜索“钛媒体”或“taimeiti”))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钛媒体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