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新媒体时代下的价值投资
摘要:还记得高中时,老师教过,马克思说:价值是由劳动者凝聚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到了大学,西方经济学的老师又告诉我们,价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马克思那套不对。到了今日,高中学的和大学学的哪个更有道理?
&
大学时,教西方经济学的老师告诉我们,价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
这也反映了传统消费品行业的现状,供求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传统的大型经销商、渠道商,对产品的价值,往往有决定性影响。传统的销售渠道,往往是“购买行为的用户体验”,例如产品陈列等,而非“对产品品牌的认知以及产品本身消费的体验”,决定了消费的行为。经销商与商超,很大程度产品的销售和品牌影响力。
在新媒体时代来临之前,供给方容易在传统的点对面传媒上寻租(硬广告),过分包装,甚至虚假的信息都可以传播(耳边响起今年“过节不收礼”),而无法被舆论监督与论证,新媒体时代来临之前,消费行为是在严重信息不对称状况下的一种博弈,这种市场态势下,产品在包装下的营销和传播,影响了需求并决定了产品的市场价值。
&
回到高中教政治的老师教我们的,老马的政治经济学说,价值是由劳动者凝聚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
他说,劳动价值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基础。和西方经济学对“价值”的差异点在于,真正具备(劳动)价值的产品本身决定了他的市场(交换)价值。而理想主义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悖论在于:忽视需求,找不到合适的市场,再多的劳动,价值为零,所以我们上了大学,老师就不讲老马的那一套了。
&
然而,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正在革掉硬广告和经销商的命。老马筒子的眼光,看超越了两百年,传统经济体系下的“信息不对称”已被新媒体打破,产品的真正的价值已经能够严重影响市场和需求,这是因为:
&
1. 传统的企业消费品依靠的“信息传递”中介是传统传媒,新媒体时代背景的企业依靠的信息中介可以变主动,“自媒体”时代已经来临。
自媒体时代是指以独立主体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每个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这种媒介基础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得传播自由度显著提高,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内容为王,传播的节点在于受众。
新媒体的影响,传统的消费品企业,用信息不对称博弈来换取市场空间,现时是无法接受新媒体的检视,舆论的影响下,可能随时被摧毁。
想当年,蒙牛组建伊始,伊利曾花费巨大的资本组建专业团队对其进行舆论攻击,以图阻击蒙牛品牌,在国内各大报刊刊登软文,但效果甚微。但今日,在新浪微博上,一个粉丝过十万的普通消费者博主对其的质疑,可以致使其股价一日之内下跌2%。
&
2. 真正付出劳动,回归本源的真实产品,更容易被市场接受并认可,并且这将逐渐成为主流。
人们已经从简单的满足温饱的消费出发点,进化到到对品质产品的定向选择,根据需求理论,现时理性的消费者,已不仅需寻求满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而已到需寻求各种还原真实的,自然的、健康的、手工、有历史的消费品,甚至在其中希望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这样的消费背景下,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区别于一般的同质消费品的产品品牌,将容易得到消费者的信赖和认可,并且,更容易被传播。
&
3. 新媒体时代,需求可以被挖掘甚至创造,品牌可通过事件营销而短时间内打造
舌尖上的中国,一个精致记录中国美食的纪录片,很好地利用了新媒体与受众的互动,其果断而巧妙地利用导演陈晓卿的微博以及新浪的微话题推波助澜。一时间口口相传,形成巨大的涟漪效应,收视率节节攀升,创下纪录片收视的奇迹。在网民们的热捧下,使得金华火腿,豆豉酱,大盘菜……几乎成为国人业余饭后的谈资,《舌尖上的中国》第三集出现的徽派土特产“毛豆腐”,搜索量暴涨了48倍。 这是一个通过电视营销产品的成功案例,比起一些传统企业年年一味竞争央视标王不知要高明多少。
&
4. 没有互联网时,渠道仅能依靠的是商超和中间商,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企业消费品渠道有更多创造力的选择:
看了上图,你们知道阿原是什么么?
那是卖肥皂的,我想说的不是这个肥皂在网上可以订购这么简单,这个肥皂,除了网上卖,还在书店卖的--诚品书店,台湾一个文化标杆品牌。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不仅仅是媒体,对于产品,也是内容(品牌文化)为王。全媒体时代,很多渠道,都不是经销商能够控制和想象得了的。品牌价值在,用户接受,渠道就有。
所以,总结一句话,以今天的状况看来,老马的论调,更靠谱。
(曾汝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