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恐暴事件中的不同媒体角色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周六夜晚,昆明火车站突发暴力恐怖事件,打破了周末原本平静的气氛。我依稀记得最初看到这个消息是在微信的朋友圈,好像是有朋友发了几张现场的照片,但是没有详细解释发生了什么。看到图中的惨状,我立刻感到发生了大事情,因为就坐在电脑前,我的第一反应是赶紧看新浪微博。果然这个时候微博出现了大量相关报道和信息,而这个时候我的微信上各个群内几乎还没有人在讨论这件事情。

在随后的几个小时内,到今天白天,我留意了下微博、微信群、微信好友圈、电视、网络、报纸、外媒的情况,也在思考这些媒体类型在整个信息传播中各自所扮演的角色,以下几点粗浅感受希望和大家分享。

1. 微信VS微博

微信的社交属性和微博的媒体属性大家都已经很明确了,而在这次昆明事件中,两者的角色差异显得更加明显。为什么我最初在微信看到相关信息,马上转去微博上看新闻?因为我知道我在微博上关注了很多媒体的官方账号,他们能够立即告诉我究竟发生了什么。果然,这个时候各家媒体的微博都在发布各个渠道的新闻消息,翻几页后我马上对事情有了大概的了解。这个时候我微信上的几个微信群才开始有人问:是不是昆明出事了?其实在第一时间我也可以找个人多的微信群问同样的问题,但是我没有这样做,因为我知道可能其中大部分群友和我一样不了解整个事件的全貌,结果可能是大家都在问,但是谁都没有全面的答案。

其次,面对这种突发性事件,我们希望第一时间找到的是一个可靠的信息源,官方背书的主流媒体报道在可信性上仍然要比随便一个微信上的朋友要可靠得多。也许你和这个朋友已经非常熟悉,但是在这个谣言满天下的时代,谁都很难说自己是不是被人蒙了。果然,这件事情发生后无论是在微博还是微信,出现了各种不实信息的传播,这个等会我们会进行分析。

那微信的社交属性体现在哪儿呢?我的所有微信群中,第一个提到这件事情的是一个群友@了另外一个群友,因为后面的这位来自云南昆明。此后还有不少朋友向家乡是云南的朋友表示慰问,或者是正好身处昆明的朋友向大家报平安。由此可见,社交的核心是感情的传递。在此之后,我有大量朋友在微信的朋友圈中发布了默哀为昆明祈福的图片和信息,而在微博上这类信息也有,但是密度要小很多,这又是为何?因为默哀和祈福说到底也是一直感情的传递,大家都希望感情能够传递给自己熟悉的人和尽可能多的人,而微博较微信生人多于熟人,而且很多人已经开始抛弃微博,因此这其实是一种用户理性的选择。

说到用户量,微信上升势头大大超过微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我所述,两者的功能虽然不同,但是因为用户的使用时间是固定的,当大家把更多时间花在微信上时,微博受到了相对冷落在所难免。但是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尤其是这种可能危及每个人安危的时刻,微博的媒体价值被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我不知道昨天和今天微博的流量究竟增长了多少,但是社交不可能完全替代媒体这是肯定的。这也是为何我们有Facebook,Twitter也还有其生存空间。至少对我而言,如果没有微博,昨天我心里可能会很不踏实。

我身边有不少朋友早已抛弃了微博,投身微信。作为一个媒体观察者,我可能对微博有种特殊的感情,并且有时候觉得如果你不用微博,而且也没有其它新闻获取渠道的话,难免会使你的视野变得片面或者狭窄。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下次可以再讨论。

2.网络VS电视 & 中央媒体VS地方媒体

当天晚上,我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上看到好几个朋友抱怨,发生了那么大的事情,各个电视台却看不到报道。事实上央视新闻频道是进行了播报的,但是很短,也没有反复播报。而凤凰卫视反应较快,开始进行播报,有个朋友因此感叹说“还好有这一台”。微博上也有网友说云南台下面有个频道开始专题报道,并且已经派出了各路记者前往事发地点、医院等地发回报道。有网友对此评论说:这体现了地方台的价值。现在你明白央视为啥来不及报道了吧?我觉得很可能就是在面对这种突发事件时,加上在周末,来不及反应,甚至人手不够,没有办法提供现场的素材进行报道。而另一种可能则是央视报道需要得到审批。

这时,地方台的优势则体现了出来,他们熟悉当地环境,人手充足,可以在第一时间深入现场提供一手及时的报道,因而马上可以切换到突发报道的模式之中。当然,凤凰卫视的反应速度也是值得肯定的。

问题是为何公众在看到网上的相关新闻后,还希望再看电视呢?我认为原因有几点,第一是电视能够包含视频和声音在内的多媒体报道,其现场感要高于网络主流的文字和图片。当例如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时,人们希望了解尽可能多的信息,甚至放下手中的其它事情,因此他们愿意看电视中全方位的报道。其次,仍然是可靠性,电视的可信性又要高于网络和微博,而且视频的说服力大大高于其它形式。而另外一个事实是,新闻和门户网站在事件发生后迅速推出了相关的头条专题等,但是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不久之后,这些专题被撤下了头条的位置。而且门户的新闻大部分转自官方媒体,内容相当简单。

而话说回来,在这次昆明事件中,中央媒体的角色也是不可或缺的,尽管其表现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因为中央媒体代表的是官方的声音,在暴力袭击发生后,及时传达政府的声音对稳定整个大局和民众的心理是非常必要的。在事件发生后不就,新华社等媒体就报道,将昆明事件定义为“暴力恐怖事件”,这使民众能够及时了解整个事件性质。

当然央媒可以做的还可以更多,例如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就在新浪微博上表示:“昆明火车站恐怖杀人事件已过数小时,我们还没有在电视里、广播中和网络上见到、听到和点到事发地云南省和昆明市领导的声音、形体和文字,太迟钝、滞后了!”

3.自媒体VS谣言

在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袭击后,微博上开始流传:除了火车站,昆明还有包括大树营在内的多地发生袭击事件。从相关信息来看,该信息最初好像是一位来自《东方早报》的记者发布的,但是后来此信息被删除。随后,多个媒体微博发布称昆明公安局证实该信息为谣言,袭击仅出现在火车站。但是该条不实信息很快被扩散,并且大量出现在我的微信群和朋友圈之中。

在一些微信群中,很多群友出于非常善意的初衷转发了上述信息,后来我也把微博上看到的公安局辟谣信息进行了转发。我确信转发的网友都是出于好意,但是信息为假却也是事实。我猜他们转发是要不就是根本没有想到该信息可能是假,要不就是觉得就算此信息是谣言,但是提醒下朋友也不会错。但事后来看,传播该信息是否可能会造成人们的恐慌情绪加剧呢?答案并非不可能。

“自媒体时代”这个词早就为大家熟悉,我想说自媒体不仅仅是指那些微博大V和微信公众号们,只要你上网发言,你就是自媒体,不管你愿不愿意。而当你转发的时候,你就有理由也有责任先问下自己,这个信息有没有可能是假的?如果是假的,转发是否可能带来不良的后果?你可能觉得这个说得太夸张,但是事实如此,媒体必须承担责任,自媒体也是如此,这就是所谓“为自己说的话负责任”。

如果你留意下自己的微信群和朋友圈,你会发现各种陈旧的谣传仍在不断地被传播。也许你会问为什么?我的答案是,要么是因为他们太过于善良,或者是因为我们普遍缺乏思辨和质疑的精神。这又是题外话,下次再展开。

4.内媒VS外媒

这次事件发生后,有不少朋友意识到要看下外媒的报道。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很多外媒的报道中都引用了一些目击者发布在微博上对于袭击发生现场的描述,微博的价值再一次得到了体现。另一方面也说明,外媒在事件发生后获得信息的渠道也比较少,而且都不在现场。

此外,外媒的报道再一次引发了类似08年奥运会时的争议。有很多人质疑外媒报道该事件时给Terrorist打上了引号,由此认为外媒是对这些人的身份持怀疑态度。但是引号最常用的的作用不是引用么,引用官方的说法不应该用引号么?

还有人质疑相关报道中涉及了其它相关的话题,认为外媒对中国持有双重标准。是否双重标准我不做讨论,但如果你不习惯外媒的这种风格,我只能说你看得太少,多看看也就习惯了,如果还不习惯怎么办?可以给他们写信发表自己的看法。

暴力恐怖事件为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所痛恨,无辜平民的伤亡令人悲,而袭击背后的动机则令人警惕。灾难发生时,我们通过媒体了解发生了什么和为什么发生,而媒体的专业精神和尽心尽责将帮助我们勇敢前行。

愿死者安息,世界不再有暴力。

 

钛媒体作者微信公众号:TMTWatch ;新浪微博@superlee传媒分析师 )

分类: 小料, 文化传媒,
(本文系作者@superlee传媒分析师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