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大潮中的失意者,如何全身而退?
在竞争激烈的移动互联网江湖中,不断有平台胜出,同样也不断有平台会被淘汰。那么对于要退出的平台企业来说,退出也是有策略有技巧的。最糟糕的结果是把这个业务平台关闭,任由用户流失,但这只是商家最后的选择。事实证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曾经辉煌过的平台企业,需要掌握一些富有策略技巧的退出策略,以尽可能规避损失。
第一种退出策略,在既有平台在已经不可能取得有效增长的情况下,通过资产售卖的形式保障股东的权益
这样的例子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也是比比皆是。比如在视频平台领域,酷6网把自己卖给了不断扩张的盛大,56把自己卖给了网易,因为它们已经不可能成为这个市场的领先者,甚至丧失掉了上市的机遇,而它们所具有的核心资产恰恰是互联网大佬们所需要的,因此把把自己的优质资产通过打包售卖的形式,也已经是无奈情况下的最优选择。
在垂直市场容量有限、市场集中度较高的平台市场环境中,相对弱小的平台把自己售卖变现,表现得更为典型。比如在社交领域,Chinaren等都是通过这样的形式实现了创始人的利益最大化的退出,把自己纳入到互联网巨头的业务组合中去。因此,做到一定的规模把自己的平台卖出去,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二种退出策略,做为一个独立业务而言事实上已经消亡,但是一个组织可以继续看重在这款平台开发和运营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的能力和人才,将其并入到内部更有前景的业务平台中去
比如像百度,尽管关闭了百度有啊,但是电子商务战略始终是百度整体战略中重要的一环。在开发和运营百度有啊的过程中,百度获得了对于电子商务非常宝贵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能力和人才,相信也能在百度未来业务的组合中发挥作用。
新浪也是如此,在取得巨大成功的新浪微博之前,新浪试图推出自己的SNS产品---新浪朋友,尽管这个SNS平台最终被决策层所否决。但是新浪微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新浪在探索SNS产品中所积累的宝贵的知识和人才,这为后来新浪微博暴发式的成功奠定了一定的能力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业务的失败,但它同时可以为一个组织积累相应的经验,可以为后序的平台成功运营奠定基础。
第三种退出策略,当一种平台资产确实已经在处于一个明显的下滑通道中的时候,作为失势者的最后一步,就是选择把它彻底开放
这里面彻底开放的意思是面向开发者彻底透明,试图通过把这一点,作为平台在整个商业生态体系中存活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这方面的例子也非常多,比如诺基亚的塞班系统,一直以来是诺基亚的核心操作系统,但是在安卓、IOS的夹击之下,塞班伴随着诺基亚的销量滑落,显现出明显的颓势,诺基亚最后的选择就是把塞班彻底开放。同样还包括像惠普的WebOS,在基于WebOS的产品推出失败之后,惠普已经看到了WebOS的前景难以挽回,最终选择也是把它开放。像Netscape浏览器也是如此,在微软IE的强压之下,Netscape的销量一路下滑,那么它最终的选择也是将自己开放。
从历史经验来看,这种在最后时刻的开放,很难起到很大的作用,这是由于在下滑这种势头一旦出现,就意味着它开始被开发者所抛弃,这个时候即便开放,也往往难以遏制住下滑的颓势。
总体来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退出有退出的打法,一个明智的移动互联网商家在退出的时候也需要有序、理智、实现成功的战略转移。
作者微信公众账号:shentuo-2011
作者新浪微博:@沈拓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