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里揭秘春节档:口碑与票房为何总成反比?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大数据里揭秘春节档:口碑与票房为何总成反比?

2017年的春节档已经渐渐落幕,如何从烽火连天的电影战场残留的那丝余温里寻求到一点“神的启示”,已经成为了一门显学。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春节档(1月27日-2月2日)全国电影总票房33.8亿元,同比去年春节档30.76亿元,票房总量增创3亿元,同比增长了9.9%。

亮眼的数字预示着结局已定,回溯历史,这是一个“史上最强春节档”的诞生,一片繁荣景象背后有票房井喷后隐隐约约的虚无泡沫、有各方强力票补带来的心虚、有民众舆论下电影品质的担忧、有超越预计的巨大电影市场,而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在这个数字里得到一点启示,关于2017年及未来更多年电影市场如何做大做强的启示。

“今天的主题可能分成三个小的单元去进行比较准确或者细分的讨论:这届春节档的市场表现到底更好了没有?春节档这届的电影是不是更好了?对于今年市场来说,在春节档这样一个开门红的结果上来看,能不能看到一些基于今年全年的一些信号?这个当然到时候会跟所有的嘉宾一起来探讨,能不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前瞻性的判断。”微影娱乐数据沙龙的主持人陈昌业(【壹娱观察】主编)在沙龙的开场说道。

2月8日下午14时许,映着冬日的阳光,在北京三里屯的老书虫咖啡厅,微影时代协同壹娱观察举办了主题为“2017年春节档电影启示录”的第一期数据沙龙,壹娱观察主编陈昌业担任主持人,同时邀请看电影杂志的主编阿郎、保利院线全国发行总监袁海彬以及微影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武剑作为嘉宾,对于2017年春节档电影的大数据进行了讨论。

这次沙龙是有意义的,在锣鼓喧天的春节档,业界更需要的是深藏功与名,静下心来体会这场电影战场背后的涵义,哪怕只有一个下午——或许接下来你可以得到一个2017年春节档启示录的阅读指南。

《功夫瑜伽》票房逆袭,增速迅猛,春节档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对于中国电影市场而言,春节档一直是一个造就电影票房奇迹的时空通道,国人已经习惯春节档开了外挂一般的票房数字,同时容忍电影品质的参差不齐。今年春节档,五部影片热门影片挤占市场,分别是《西游·伏妖篇》、《功夫瑜伽》、《大闹天竺》、《乘风破浪》和《熊出没.奇幻空间》,仅大年初一一天,单日大盘总票房就突破8亿元。

第一天票房的全面暴走之后,接下来就是“一半火焰一半海水”。《大闹天竺》口碑扑街,票房增势一路走低,《西游·伏妖篇》观影体验两极分化,票房领跑但整体陷入疲态,而《功夫瑜伽》与《乘风破浪》厚积薄发,票房增速跃至一、二位置,尤其《功夫瑜伽》赶超势头强劲。

对于七天之类四部热片首位调换的情况,业界不得不深思,转变从何而来,春节档为何会发生“猜中前头猜不中结局”的情况?

看电影主编阿郎在沙龙中提到:“《功夫瑜伽》,为什么这么好?看完之后觉得它一定票房会更好了?想想我们现在主流观众群它的观影口味是谁培养出来的,是不是春晚?再近一点是香港电影,那么《功夫瑜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春晚,有唱歌有跳舞有相声有小品,然后后面还有那么好的背景,那个背景指的是冰窟、石窟、古印度、迪拜,最后说唱歌就唱歌,说跳舞就跳舞多好的东西,它是个春晚产品。”

这种说法固然是有些玩笑成分,但是却说明了《功夫瑜伽》票房逆袭的原因,它更加符合春节档观众的需要——合家欢,适合全家老小一起观看。

壹娱观察陈昌业也补充:“《功夫瑜伽》这样的电影,论品质论品相不会让大家在预判过程中认为是这样的走势,实际上在春节档它呈现了非常好的曲线,包括和很多人聊天也会发现这个影片本身有一个特点它非常适合年轻人带着父母包括带着孩子一块去看,这是这个影片的特点。”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口碑与票房是一损俱损吗?

春节档的《西游·伏妖篇》与《大闹天竺》恐怕都给人这种印象,口碑的扑街导致了房上的失利。似乎现在豆瓣、时光网上的评分对电影票房开始产生实质上的影响,并且体量在越来越大。

对于这种情况,保利院线全国发行总监袁海彬表示:“我比较赞同口碑跟票房比较挂钩,但是有些影片确实它的受众有限,比如百鸟朝凤这些,它本身受众就是那些观众,但是如果就是纯粹的大众电影来讲的话,口碑跟票房还是很重要的,我的个人理解。”但他也表示,电影院并不以口碑为参考进行排片。

而阿郎却又不同看法:“我的观点是所谓的‘口碑’就像2016年提到‘影评人’这个词,告诉大家。影评人从古自今对票房没有什么贡献,谁关心影评人呢?它的影响只能是向上的,那些主创或者处理方,但对主创和处理方影响也非常小,什么时候有作用呢?当主创处理方在影片失败的时候它需要影评有个慰藉自己的东西或者发泄的渠道。”电影最重要始终是质量,品质决定其他一切,而其他一切,“先解决根,这些东西(影评、评分机制)特别不重要。”

微影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武剑则更加直接:“我觉得在这里面可以纠正大家一个观念,口碑和票房没有关系,它跟票房的趋势有关系,什么样的片子你是什么样的最终走形这个是跟口碑有关系的,但是你的票房体量是提前就固定的,就算大家觉得《大闹天竺》不太好,它也有几亿了,六七亿或者七八亿。”

大概结论仍然莫衷一是。

电影票补到底是一剂提神的良方,还是一把亢奋的毒药?

今年的电影票补大概是史上最凶猛的一次,上映的四部热片都有不同程度的票补辅助:《大闹天竺》有猫眼9.9元、淘票票限时8.8元的抢票活动;《西游伏妖篇》有淘票票8.8元、猫眼9.9元等促销活动;《功夫瑜伽》有淘票票8.8元和百度糯米6.6元的护航;《乘风破浪》则有淘票票12.8元的抢票活动。这样的优惠促销下,看见33.8亿的总票房,心中难免有点心虚。

票补算不算一次集体“作弊”呢,“票补这个东西说好也坏,好呢,就是能增加观众更多的进到电影院和产出更多的票房,对我们来讲是好的。也有坏处,坏处就是把市场搞乱了。”袁海彬感叹,“对于初一、初二这种票房体现来讲的话,它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从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票补上面来看,它一定是让观众大范围的融入电影院,增加了很多的上座率,包括第一天的票房肯定是这里面有票补40%、50%的作用,确实是,但是有好也有坏。”

“小镇青年”真的是电影票房力挽狂澜的“擎天柱”吗?

随着三四线城市电影屏幕增加,电影消费比重增加,三四线城市春节档电影票房占比逐步上涨,一二线城市电影消费增速陷入疲态甚至下降,“小镇青年”一直视为电影票房的票仓。

但“小镇青年”这个概念在普及过程中若有若无带着的贬义色彩,让人质疑,这个概念是够成立?

阿郎指出:“关于‘小镇青年’这个事我觉得作为我们数据或者是我们院线,应该特别重视起来这个名词,但是如果我特别不希望我们的主创把这事拿出来,但是我非常可惜的看到有些导演或者演员他们也在朋友圈提到小镇青年这个概念,我就特别想问,当初你们说90后和现在说的小镇青年在你们心中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不是这两个名词之间都含了或多或少的贬义,他们轻视了这些人,他们觉得90后脑残,这些IP从不同的环境来看,每个环境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才会变的好一点。”

武剑进行数据分析:“用我们平台数据来说我们认为小镇青年不是一类,是三类。第一种叫返乡青年,北上广深回到老家的,像我这样的人,我把35、75亿元不贡献给北京,贡献给我老家。还有一种是跟我从小玩到大的同学他没有当北飘真是小镇青年,还有一种叫被带动人群,还有一种叫非抵触人群。咱9.9看场电影吧,行。非抵触人员10人里面占5个,所以现在当我们像催化剂一样回去的时候我们会带动大概有5个人或者是说我们会跟真小镇青年的同学们一起出去看所以每当到春节的时候五四线城市票房会比一线高三四倍,就是小镇青年在发力。”

2017年的电影市场会是什么样的基调?

2017的春节档已经是历史,重要永远是当下,是未来。

袁海彬表示:“我个人认为从2017年春节开始其实有一个信号已经发生了,就是口碑好的作品它一定是有好的口碑,好口碑才会有更好的票房,如果说没有一个好作品想去忽悠观众或者是蒙骗观众,我觉得慢慢观众会变的更理性。”

阿郎则提出:“我觉得有两个好的地方,第一点是从春节档的表现来看尤其是第一天的表现来看我觉得市场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大。第二个好的地方我觉得这种现象从16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体现出来的,有一些好的电影它真的开始取得了和它的品质要相关联的一些东西了,这是太难的一个过程了,但是已经出现了这样一个兆头,说明电影大家看电影越来越回归到电影本身。”

也许现在预判未来的电影市场会呈现怎么样的景象,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但得到真理的过程总是不断的尝试与探索。阿郎老师在沙龙中提到,“我们中国电影行业有个基本矛盾,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和中国电影低下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一直是永恒的。”玩笑又带着真实,或许这样的认知,才是未来电视市场该铭记的。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大数据里揭秘春节档:口碑与票房为何总成反比?

随意打赏

百度大数据票房口碑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