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黑天鹅”更可怕,五分钟解读2017年热点词“灰犀牛”| 生活方式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比“黑天鹅”更可怕,五分钟解读2017年热点词“灰犀牛”| 生活方式

这几天,你是不是发现,彻底被“灰犀牛”刷屏了?
打开新闻APP,被“灰犀牛”晃瞎了眼:
《灰犀牛已经进入我们的视线 而非灯下黑》
《房地产是灰犀牛?》
《金融监管加码会妨碍市场动力?再这么想,离“灰犀牛”发威也就不远了》
《灰犀牛将如何窃取你的财富?》
……

打开微信公众号,四周全是“灰犀牛”的角:
《比黑天鹅更可怕的中国“灰犀牛”究竟是什么》
《马光远:为什么“灰犀牛“比”黑天鹅”更可怕?》
《刘胜军: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杀出来的“灰犀牛”》
《这头灰犀牛是我们自己慢慢养大的》
《A股市场有没有“灰犀牛”》
……

打开朋友圈,感觉“灰犀牛”已经齐刷刷扑过来了:
《我们离灰犀牛还有多远》
《别让“灰犀牛”跑了》
《警惕这几头“灰犀牛”从你身上碾压过去》
《“灰犀牛”抢镜“黑天鹅”,据说灰犀牛更要防》
……

电梯里,两个年轻小伙在聊“灰犀牛”;
走进办公室,领导在聊“灰犀牛”;
餐厅吃个饭,周围的人喝个酒都在说“灰犀牛”……

比“黑天鹅”更可怕,五分钟解读2017年热点词“灰犀牛”| 生活方式

不懂“灰犀牛“,别说不能跟小伙伴们愉快地聊天了,简直都不敢开口说话了!
那么,“灰犀牛”怎么一夜之间就这么火了呢?
原来,这是“灰犀牛”的这把火是自上而下烧起来的:

7月14 - 15 日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五年一次,规格之高无出其右,权威媒体、经济学家、评论员一时间全被激活,各种解读铺天盖地。而其中最最权威的,莫过于《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人民日报》上发表的评论最高规格是社论,其次是本报评论员,再次是署名文章。并不是所有的言论都代表官方,比如一般人耳熟能详的“4000点是牛市起点”之类的只是一般的言论,且发表在人民网,人民网和《人民日报》又不是一个规格的)。

7月17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的首个工作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评论员文章《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文中提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需要增强忧患意识。……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对各类风险苗头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

比“黑天鹅”更可怕,五分钟解读2017年热点词“灰犀牛”| 生活方式

敏感的专业人士马上在这篇文章中发现了一个新概念——“灰犀牛”。

 这是一个和“黑天鹅”相对应的概念。我们都知道,“黑天鹅”是小概率的影响巨大的事件。
那么,“灰犀牛”是什么呢?

“灰犀牛”是美国学者米歇尔•渥克2013年1月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概念,后来形成了一本专著《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

比“黑天鹅”更可怕,五分钟解读2017年热点词“灰犀牛”| 生活方式

一、什么是灰犀牛式危机?

灰犀牛生长于非洲草原,体型巨大,行动迟缓,你以为如此醒目的庞然大物, 应该不会被忽视,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由于我们轻视的态度、侥幸的心理、经验的缺乏、认识的局限,加之我们不断地失误,我们没能及时看到那些非常明显的危险, 也没能及时阻止那些高概率的破坏性极强的灾难的发生:虽然我们本来有能力、有机会阻止灾难的发生。
相对于以黑天鹅比喻小概率、难以预见性和偶发性、而又影响巨大的事件,灰犀牛则比喻概率极大、冲击力极强的风险, 是我们应该意识到的风险,是一种视而不见的危机。灰犀牛事件不是随机突发事件,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号和迹象之后出现的大概率事件。

二、“灰犀牛”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当今时代,个人、企业、组织、政府机构和各个行业领域都会面临一些明显的、高概率的危险,而且其中有一些危险会给那些毫无准备的人带来毁灭性打击。我们每个人在个人生活中、在家庭生活中、在工作的组织机构或者企业里,都面临着至少一个灰犀牛式危机,有时甚至更多。例如:慢性疾病、雾霾、金融危机、欧洲难民危机、倒掉的柯达、黑莓、安然公司、人工智能带给人类的颠覆力量、支付宝危机、小米危机、三星危机、乐视危机、萨德导弹危机……它们都是灰犀牛事件。

案例:日本福岛核危机


2011年3月至4月间,受日本大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严重损毁,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2013年10月9日,又曝出福岛第一核电站工作人员因误操作导致约7吨核污水泄漏,再次将福岛核电站推上了风口浪尖;仅仅只隔3年多,2017年1月,又被发现福岛第一核电站安全壳内的辐射值远超专家原先最糟糕的设想,以至于专门设计的机器人都无法忍受如此恶劣的辐射环境!也就是说,福岛核电站的一系列问题长期以来一直都没有被彻底解决。


日本政府对此次事故的最终调查结论中显示,此次重大危机只是由于管理者故意无视危险信号造成的。由此我们能看清一个重要现实:管理者本来能够采用措施,防止危机的发生,但由于群体思维和低效管理结构中存在的固有的偏见和盲点,让这些事件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一般来讲,灰犀牛危机的发生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 沉默否认,极力回避。就是不承认看到了远处的犀牛群,不认为危机会与找上门来;
  2. 得过且过,能拖则拖。已经看到犀牛群冲过来却仍不躲避,幻想以拖待变,侥幸过关,危机自动消失;
  3. 被迫应对,心存侥幸。更多的人表现为犹豫不诀。看看是不是真正的危机?是可以解决的危机,还是不可解决的危机?解决方案到底是对还是错?
  4. 危机升级,惊慌失措。灾难迫近时,恐慌情绪会放大最初的小问题,并且把它升级,导致灰犀牛式危机变得更加严重。
  5. 采取行动,及时止损。具体就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虽然在你准备行动时,可能已经来不及了,但仍要积极应对,分清楚你能挽救那些事情,分而治之。争取把危险将降到最低点,争取把危机变成机遇。当然,如果第五个阶段如果不是采取行动的话,那就应该是:崩溃结束,无力回天了。

三、如何辨识、应对灰犀牛危机?

  1. 要直面危机,承认危机的存在。直接承认灰犀牛式危机事件的存在,不仅能帮助我们躲避其袭击,而且能帮助我们把危机事件转化成机遇。每个人都看到了房间里的大象,即大家避而不谈的危险,但是每个人都不愿提起它,因为提起它会让人不安。灰犀牛式危机就类似于这个房间中的大象,但是比它更加危险。
  2. 定义灰犀牛式危机事件的性质,分清轻重缓急。当然,一旦我们看到了灰犀牛式危机事件,它很可能已经来到我们面前。立刻处理所有的危机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时,我们就必须去定义每个危机的性质,确定各个事件的轻重缓急,用一种适当的方式表述危机,这样才能吸引那些有能力和权利处理它的人对此采取行动。
  3. 不要静立不动,无所作为,要主动而为,制定一个自动触发机制。如果你没有能力做出必要的重大变革,那么就应该想想还有哪些可行的小一点的举措,同时这些小的举措怎样才能配合他人的行动。如果你不得不拖延行动时间,那么你也要很有策略地拖延,并在拖延期间为最后时刻的到来做好准备。如果可能的话,一定要提前制定一个自动触发机制,防止非理性行为,在恐惧情绪影响判断的时候,能够迫使自己及时采取行动。
  4. 不能恐慌,要站在顺风处,占据有利的时间、地点,讲究策略,进一步密切关注危机的进展,同时准备着手解决危机。站在顺风处需要具备两个策略。第一,眼睛紧紧地盯着远方。这样,你就能够准确预测那个看似遥远的危险是如何一点点地靠近的。第二,为保证我们做出正确决策和及时行动,我们应克服保守的体制性、群体思维、以及僵化的决策机制,等等问题。
  5. 不要浪费危机,要成为发现灰犀牛式危机的人,成为控制灰犀牛式危机的人。

有的时候,被灾难袭击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你不幸被灾难袭击,你就要立刻振作起来,看看未来的灰犀牛式危机会从哪个方向发动攻击。灾难也可能会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机遇。如何转为机遇?

首先,要做一个敏锐的人。就是能迅速发现危险。发现灰犀牛式危机也是一种需要经过训练才能具备的能力。

其次,要做一个勇敢的人。为了避免灾难的发生,挺身而出、牺牲自我,无论是作为公司的一部分,或是世界上的、一个国家里的、一个社区里的居民,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样的行为都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再次,要做一个智慧的人。能控制犀牛式危机的人就是那些愿意同大多数人背道而驰,愿意推翻错误的体制,愿意激励他人一同行动的人。

案例:智能革命可能引发的灰犀牛式危机历程

人工智能是一个灰犀牛式的威胁, 给我们的工作和社会带来的冲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

机器人医生比人类医生的技术更高超; 基因序列分析的工作, 计算机只需片刻就能完成,相当于人类喝杯咖啡所用的时间; 自动驾驶的汽车比人类驾驶的汽车更加安全; 由机器人管理的纵向立体农场远比传统农场更加高效; 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数字化的家庭教师; 能够持续更新医疗服务和诊断的医用传感器。

机器人将会接管人类的许多重复性工作, 这些工作目前是由技术远远不如机器人的人类来完成的。“我担心的是, 我们未来很难找到工作。富裕的人会更加富有, 但是穷人会得到什么呢?”维韦克·瓦德瓦描述了一些可能发生的场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 这些正在发生。”2013 年牛津大学发布的一项报告估计, 在美国接下来的 20 年间, 47% 的人类工作将由计算机替代完成。问题是, 自动化会带来什么样的新工作, 它会如何改变我们对于人类特有技术的评价标准, 我们是否准备好了用这些新的技术培训工人。

附:《灰犀牛》金句

  • 世界所面临的巨大困难中有很多都是灰犀牛性质的问题。
  • 面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我们总是过于乐观,无视十拿九稳的事情也可能出错的事实。
  • 所有这些挑战,都像是遥远的地平线上对着我们虎视眈眈的犀牛一样,最初的威胁都看起来很遥远,但是它们靠得越近,阻止它们的代价就越大。
  • 很多时候,我们承认危机预警准确无误,但是我们仍然会按兵不动,直到大祸临头,有时甚至是直到一切都无法挽回时,我们才会幡然悔悟。
  • 最明显的事情总是会得到最夸张而非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 躲避灰犀牛的侵扰,方法不一而足:可以是直面危机,化危机为机遇;也可以是避免损失,或者,至少也是减少损失。适时的预防可以使局面发生戏剧性的转变,它可以使危机不再继续恶化。

END

比“黑天鹅”更可怕,五分钟解读2017年热点词“灰犀牛”| 生活方式

钛空舱八月夏日祭·给十二星座的你,
长按二维码,找寻属于你的星空,
点击链接:https://kdt.im/ve91nr
和空姐空少一起去征服星辰大海吧!

比“黑天鹅”更可怕,五分钟解读2017年热点词“灰犀牛”| 生活方式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灰犀牛 微信号:citic_huixiniu

钛空生存法则:
为了安逸,我们时常选择以不变应万变,
殊不知,在一些情况下,这是慢性自杀!

搜索微信号:钛空(ID:TiKong-Life),或扫扫二维码进入钛空生活

比“黑天鹅”更可怕,五分钟解读2017年热点词“灰犀牛”| 生活方式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