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电影的《爸爸去哪儿》,5天拍摄,6.35亿票房,赢在哪里?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爸爸去哪儿

2014年1月31日,《爸爸去哪儿》电影版横空出世,不仅凭借首日9167万的票房打破《私人订制》8000万的2D电影首日票房纪录,同时凭借8天破“五”的速度打破《泰囧》先前创造的9天纪录,截至2月13日,累积票房已达6.35亿。面对如此高的票房成绩,自然是有人羡慕有人眼红。

支持者认为,《爸爸去哪儿》作为国内首部亲子真人秀改编电影填补了国内电影市场的空白,甚至于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首创,而如此高票房的佳绩无疑是对这一首创的肯定。反对者则喜欢拿《爸爸去哪儿》的制作周期说事,他们认为这样一部5天拍摄,1个月后期、内容模式完全照搬电视原版的作品压根称不上电影,也完全不符合电影的创作逻辑。

当众人在拿《爸爸去哪儿》不是电影说事的时候,都忽视了这部电影的本源。

从某种角度来看,“《爸爸去哪儿》不是电影”这话还真没说错,因为至少它不是传统意义上有剧本、人物设定、情节安排的故事型影片。从广电总局的电影(剧本)备案、立项公示可知,爸爸去哪儿于2013年11月上旬提交备案,与通常在院线中看到的故事影片不同,《爸爸去哪儿》以纪录影片备案,影片内容介绍为:

2013年12月9日至13日间,5对父子应邀到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参加《爸爸去哪儿?》节目录制,5天里父子们与各种动物的互动历险透视出浓浓的亲情和爱,父与子融入自然、共同成长。

与其说这是一部电影,更应当说它是一部纪录片,只是片方在宣发过程中都有意无意地回避了这一点。那么从纪录片的摄制流程来讲,剧组全程跟拍节目组在长隆的5天,并将5天全记录剪辑成片,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将《爸爸去哪儿》看作一部纪录片的话,以其票房成绩足以成为有史以来在中国电影市场引发关注最大、票房最高的纪录片。同样很显然,这样一部非常规纪录片的成功并无法达到提振国内纪录片市场的效果,纪录片作为一种仍相对小众的片种,能够引发反响的屈指可数。即便是《舌尖上的中国》这种黑马,其所带来的反响也与相应创造的价值严重不符,即便将其搬至大银幕,也难说有多少人愿意为其买单。

《爸爸去哪儿》这样一部披着纪录影片的外衣,内含综艺节目实质的影片在农历新年成功搅局中国电影市场,带来的影响远不止6亿多票房这么简单,相信在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效仿者出现。

而笔者则希望那些电影评论者在或褒扬或贬损这些影片的同时,也能多关注一下它们所披外衣的生存状况,毕竟推荐被大众忽略的冷门电影,做电影创作者与观众间的桥梁才是它们的本职工作。

分类: 小料, 文化传媒, 行业,
(本文系作者@Pavlov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