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论道B20,听听马云、李彦宏、杨元庆都说了啥
9月4日至5日,G20(二十国集团)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的,在外界看来,这是G20峰会第一次来到发展中国家,因此备受国际社会期待和瞩目。
而作为G20峰会的重要配套活动,B20峰会(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于9月3日率先开幕,吸引了全球800多名工商界精英参与,其中来自世界500强142家,中国企业500强103家。共有156家中国企业参加今年B20各议题工作组,占到总数的30%。
何为B20,简而言之,如果说G20峰会是各国领导人开会协商全球重大事情,那么B20峰会则是各国工商界的人士开会协商全球经济领域的事情,然后向G20提出政策建议。
作为中国科技行业的代表人物,阿里巴巴集团执行主席马云、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作为B20峰会发言嘉宾围绕“创新全球经济增长方式”等议题畅谈了各自的想法和建议。
马云谈中小企业:让eWTP惠及全球80%的中小企业
在今年3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马云首次提出建立“世界电子商务贸易平台”,即e-WTP。而这一主张也成为了此次B20峰会他的演讲主题。马云说,希望为全世界中小企业打造一个真正属于自己、自由公平开放贸易的平台,真正为中小企业、为年轻人解决问题,实现全球买、全球卖。
一下为马云讲话摘录:
我们需要贸易。
几百年前,世界贸易由几个皇帝和国王控制着。
过去50年里,世界贸易由世界上六万个左右的大公司控制。他们从世界贸易中获益,全球90%的贸易是由他们来管理。
这就意味着没有机会留给那些小公司,没有机会留给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们不是要反对自由贸易,是要想到一个更好的办法,让自由贸易能够惠及80%的中小企业。
自由贸易是存在的,有人说贸易是不平等的,但是我觉得贸易一定是自愿平等的,你不能强迫人家来买你的东西。
贸易是创造工作岗位的途径,贸易是沟通的方式,但贸易不是武器。贸易是用来解决商业问题的,不是用来解决政治问题的武器。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人们不喜欢全球化,不喜欢自由贸易,但作为商人,我们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想法,我们需要坚持带领世界走向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未来,因为我们正在进入互联网时代,进入新技术的时代。
李彦宏谈科技:让技术变革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李彦宏代表B20就业工作组提出了“G20智慧(SMART)创新倡议”。他认为,当前我们正站在新旧技术革命的交界点。上一次技术革命带来的增长红利正在不断减弱,新的技术变革正在酝酿,特别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技术正处在质变的前夜。目前,这些颠覆性的新技术尚在萌芽期,还没有形成巨大的产业推动效应,甚至一些人还在担心新技术带来的失业问题。
基于这一看法,李彦宏代表B20就业工作组正式提出“G20智慧(SMART)创新倡议”,倡议遵循5个原则:创新可持续性、平台大众化、网络普惠性、改革彻底性、技术创新性。
以下为李彦宏讲话摘录:
回顾过去,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极大地推进了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进步,并创造了大量新就业。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幅提升了社会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让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一大批新行业应运而生,制造、商贸、流通等各行业快速发展。
历次技术革命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主动拥抱这些新技术变革,利用新技术来提升效率,改善结构和扩大就业。如今,一大批如分享经济、O2O、互联网金融等新产业形态层出不穷,自雇就业、灵活就业等成为这一时代的主要特征。
面对共同的挑战,应该让技术变革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集合起最广泛的力量去应对就业问题。
杨元庆谈创新:要向马云学习电子商务方面的创新
杨元庆表示,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八年,但世界经济的春天并没有真正回来,如何开辟新的增长路径是眼下的当务之急。为了更好的表现“创新”理念,杨元庆还带上了联想的新手机——MOTO Z。他认为,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智能手机已经缺乏创新,同质化严重,这也是正是联想推出MOTO Z模块化手机的原因。
在他看来,科技创新以及业务模式创新必将成为全新增长路径的一部分,并提出要从三个方面着眼:
第一、利用科技创新改变生活和工作方式,催生新的需求。他认为,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家庭、智能办公室、智能汽车和智能城市将会催生新的巨大需求,这种需求不止限于智能设备,更重要的是相应的服务。
第二、进行制造业升级,满足用户对更高品质、个性化、精湛工艺和客制化的新需求。杨元庆认为,C2M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就是最终用户直接到生产商、制造商这样的业务模式。要支持这样的新的业务模式,所有的工厂都需要升级,需要更加信息化,需要更加智能化,这将创造对制造设备和IT基础设施的新需求。
第三、新的科技创新不仅会优化业务模式,还会创造新的业务模式。以共享经济为例,随着信息更加的透明,交易方式和步骤的简化,闲置资产像闲置的汽车、房屋、机器设备、甚至劳动力都能更加快速和准确地对接需求。这无疑将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