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影像《在线》一周年:他们的2016
钛媒体注:本文作者为钛媒体资深摄影记者 @苍蝇屠宰场
故事在那里,于是我们按下快门。
从2015年10月28日拍下第一张照片到2016年12月底,《在线》一共讲述了46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有创业份子、快递员、地推员、外卖员、程序员、专车司机、房产经纪人、LGBT群体、匠人、设计师、FA、投资人,他们赋予这些故事以灵光。
在相对的准确中传递商业和科技的温度,在相对的自由里解读互联网浪潮中个体的困苦与欣喜,在有限的画幅内展开对未来无限的想象,是《在线》的初心。在钛媒体影像栏目《在线》一周年之际,我们回访了一年前的一些主角,请他们聊了聊自己的2016。(点击图片可看一年前的故事)
“地推”闫军祥:
我不做地推了。
2015年11月一个晚上,北京双桥,闫军祥手里拿着一张传单,脖子上挂着一个二维码,守着一堆洗衣液,在路边拉人扫码下载APP,每一次扫码行为都带给他4块钱的收入。那天气温很低,行人不多,他有点冷,蜷缩着站了4个小时,他和伙伴扫了不到20人。(点击看一年前的故事)
2016年12月21日,闫军祥在办公室,这是一家兼职平台,他在这里担任运营专员,做线下推广活动的运营。“2016年几乎都在外面漂着,很累,现在好多了,坐在办公室。”闫军祥交了一个女朋友,俩人准备2017年五一回家结婚,然后继续在北京奋斗,“房子已经买好了,在女朋友老家衡水,2016年做了很多,也想了很多,事业、家庭,压力也更大了。”
“猫王”曾德钧:
我们活下来,并且有了造血机能。
2015年12月2日,猫王收音机深圳工厂,曾德钧在车间察看产品。工装马甲是他的标志,几乎走到哪里都是这装扮。(点击看一年前的故事)
2016年12月12日,猫王新品“猫王小王子OTR音箱”发布会上,曾德钧一身潮男装扮出现。一年过去,猫王实现了月度销售额过千万,并且完成了新一轮的融资。“这一年我们首先活下来了,而且具有了造血机能,已经不烧钱可以养活自己了。”曾德钧说,一年时间,创业进入深水区,他个人也更加理性。(图/猫摄)
“滑雪助手”球叔:
头发白了不少,盈利是最大目标
2015年12月9日,“滑雪助手”一楼办公室,创始人球叔(王小源)蹬着滑板跟同事交流。这是一个三层的办公室,“滑雪助手”20多名员工都集中在一层,每个人都在为到来的雪季工作着。(点击看一年前的故事)
2016年12月21日,“滑雪助手”一楼办公室,球叔向我介绍他去加拿大滑雪的经历,白板上贴满了他准备开发的滑雪产品。这一年他白头发多了不少,公司缩减团队规模后,一层被改成了雪具卖场,“依靠自身的造血能力做好现金流,养活现有团队,并创造一定的利润,是2017年的重点。”
速记师任倩乐:
买了房子,在北京有了归属感
2015年12月18日,速记师任倩乐在一个行业会议上。这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她跟会场的联系如此紧密,却又显得毫无干系。她说,北漂这么多年,其实在北京没有什么归属感。(点击看一年前的故事)
2016年12月17日,任倩乐在去往会场的路上。这一年,她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开会,对大约三百多场会议的发言进行了速记,她最大的感触就是人们开会说话的速度越来越快了。“没有归属感”的表情在她脸上已经不再,“最大的变化是买了个房子,虽然比较远,但也是自己一个落脚的地方了”。任倩乐希望2017年可以多分配点时间在生活上,给自己找个男朋友。
创业讲师陈步衡:
北京成为我的主场了。
2015年12月24日,陈步衡在创业大街一家咖啡馆讲《5分钟搞定投资人》BP课。“5分钟搞定投资人”这个耸动的标题,每次吸引来的人,都能把这个咖啡馆塞满。那时候,陈步衡每天清早5点跟团队从天津开车到北京,讲完课晚上12点再赶回天津,除了辛苦,他的内心其实是忐忑的,自己也处在“不知道明天那顿饭在哪里”的状态。(点击看一年前的故事)
2016年12月15日,陈步衡和新项目的合伙人在创业大街咖啡馆办公。他说自己一年前刚到北京,不知道市场是不是能接受自己,没有自信甚至有点自卑,一年过去,他说自己已经在北京稳定了下来,“北京已经是我的主场了”。
优恪CFO托马斯·博文:
我已经习惯了中国人做事的方式。
2016年1月7日,优恪CFO托马斯·博文(Thomas Böwer)在工作间隙走上办公室顶楼抽烟。他的右边是北京三环附近的老居民楼,对这个刚来到中国不久的55岁老外来说,理解中国人和办公室的年轻中国同事,熟悉中国人做事的方法,融入北京,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点击看一年前的故事)
2016年12月16日是托马斯·博文圣诞假期最后一天上班,第二天他就和全家人一起去澳大利亚度假了。“德国人做事很严谨,按照ABCD来,中国人按照ADCB或者CBAD来,按激情来。我已经习惯了,适应了”,他说。经过一年,他说自己已经不是新人了,他还常常鼓励孩子融入北京,自己去商店购物、去逛街。
航模匠人郑富德:
一年下来有一点成果,越来越有信心了。
2016年1月19日,航模匠人郑富德在一家儿童教育机构讲授手工航模课。62岁的年龄,从台湾到北京创业,他一边试着把台湾的教学经验复制过来,一边寻找自己店铺的落脚点,最后暂定在了五棵松卓展。(点击看一年前的故事)
2016年12月14日,北京顺义祥云小镇,郑富德在Maker教室给一个梦想当机长的孩子上课。年初选定的五棵松卓展由于商场本身的问题耽搁下来。郑富德在北京兜了一大圈,最后找到顺义祥云小镇,开起了这家Maker航模教室,这是一个新开发的商业区,旁边正好有个国际学校,5个月时间,他已经教了100多位小朋友,“一年下来,有一点成果了,很欣慰,越来越有信心了”。
钛媒体影像专栏「在线」
力图准确记录互联网创业潮中那些在线的个体
影像是准确的,但影像并不是全部事实
影像是自由的,但影像也是陷阱
这个「在线」的时代,我们等你来一起发现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