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专利流氓”时代画上句号
图片来源:WILFREDO LEE/ASSOCIATED PRESS
知识产权行业有一个术语名词:专利流氓(Patent Troll)。它是指那些没有或几乎没有实体业务、主要通过积极发动专利侵权诉讼而生存的公司。
现在来看,不仅是专利领域,在同门而出的版权领域更有“发扬光大”者:视觉中国(SZ:000681)。
“一边高举知识产权保护的大旗,一边却在倒行侵权”,若不是一张集结全球数百名科学家心血的黑洞照片,苦其久矣的媒体民工们恐怕还要在其“价值观”下瑟瑟发抖许久。
对于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价而言,利润短期是催化剂,价值观则是长期的称重机——4月12日早盘50万手的跌停板封单,不知是否能令深陷版权黑洞的视觉中国有所省悟。
无论如何,对于视觉中国的批评式评论当前已经层出不穷,这并不是本篇报告的主旨;从上市公司投资逻辑研究角度来看,我们认为,亟待投资者引起重视的在于:
不要试图火中取栗,版权黑洞事件导火索引发的火情,最终烧向视觉中国多年苦心搭建的畸形商业模式,其估值护城河已然坍塌。
畸形商业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视觉中国这家公司的争议性,自其2014年借壳上市伊始,便始终处于不断发酵之中。
视觉中国自称是一家影像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版权的运营与保护固然系其商业模式的题中之义,但与外界认知形成极大反差的是,它在这一问题上,展现的却是极为强权的“诉棍”与“勒索式维权”形象:
根据媒体报道,裁判文书数据网站Openlaw显示,与视觉中国有关的法律诉讼,2018年全年共有2968起,2017年更是达到5676起,也就是说,平均每天视觉中国要打15.6起官司——这还不包括更多选择私下求全的案例。
所谓“勒索式维权”,最早在公众领域引发警觉的是2017年4月,一家名为煎蛋网的自媒体在其官网发布的一篇题为《被视觉中国索赔图片版权,很难受》的文章。
该文章称,煎蛋网因为涉嫌侵犯图片版权,在给视觉中国发去了一封“求饶”邮件后,后者提供了一个合作方案(见下图)。
而在煎蛋网没有选择合作后,视觉中国随即以200元一张图片的价格,索要赔偿。而在合作方案中,图片的销售单价则在60-80元的区间。
以侵权索赔形式推荐套餐合作框架,煎蛋网的遭遇,事后被诸多媒体与公众认为视觉中国存在“勒索式维权”嫌疑。
这一案例只是激起了一点水花,真正将视觉中国的这种争议推向阶段性巅峰的,是2018年7月3日,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发布的一则微博。
该微博称:视觉中国从前年(2016年)起开发了一个系统,用来专门搜索未经授权使用其图片的各种企业,然后索要天价的侵权赔偿,而这种操作已经成为了视觉中国的核心商业模式,给公司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该微博发出后,旋即引起各路网友激烈讨论。在该微博的评论中,尚有网友指出,视觉中国存在“钓鱼执法”嫌疑。
无论是煎蛋网的境遇,还是张颖的声讨,抑或网友指出的“钓鱼执法”,实际只是冰山一角。通过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查询,类似的情况出乎于互联网的各个角落,甚至有自媒体从业者总结出了这样一则应对法则——收到视觉中国律师函怎么办:装孙子,低声下气,讨价还价……
而就在4月10日,随着举世瞩目的“黑洞”照片的发布,视觉中国真正陷入了全社会舆论的漩涡之中。
事件我们已经知悉:视觉中国不仅将不属于自己的图片版权上传至官网对外分发,甚至还被曝出长期“兜售”法律命令禁止商业使用的“国徽”“国徽”等图片。至于版权从属于他人的企业LOGO类合成图,更是不一而足……
如是争议表象之下,最值得注意的实则是张颖微博中提及的“视觉中国的核心商业模式”——即,通过技术手段开发出版权追踪系统,“用来专门搜索未经授权使用其图片的各种企业,然后索要天价的侵权赔偿”。
这套系统,便是所谓的“鹰眼”系统,它在视觉中国2017年报中有着相关介绍:公司基于图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自行研发了“鹰眼”——图像版权网络追踪系统,能够追踪到公司拥有图片在网络上的使用情况
根据业内人士介绍,正是基于“鹰眼”系统,视觉中国构建起了一套版权索赔机制:其通过定位涉嫌侵权图片使用情况后,将相关案例(件)以外包形式交由第三方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或律师事务所进行处置,后续过程主要包括:发送律师函—交涉(索赔或推荐套餐)—法律诉讼。
与“视觉中国”相关的判决文书总数共计达到24639 件。来源:Openlaw
视觉中国的主要合作律师事务所。来源源:Openlaw
鉴于本身的确存在侵权嫌疑且法律诉讼成本高企,最终大多数当事人会选择赔偿式和解。
这样的维权模式不仅直接为视觉中国创造了营收,更在客观上也成为了其重要的“获客”方式。
但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因为法律意识与知识的不对称性,使得这一商业模式出现了“变异”的情况——包括此前提到的“勒索式维权”嫌疑,以及以下来自网友拆解的“钓鱼执法”嫌疑:
实际上,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上存在无意与故意之分。对于不存在侵权故意的行为,在责任认定上存在较大的裁判空间。故而对于很多不存在侵权故意的图片使用者而言,他们的委屈最终也只能沦为视觉中国维权的炮灰。
正是这样的无往不利,最终使得视觉中国更加肆无忌惮,以至于“一边高举知识产权保护的大旗,一边却在倒行侵权”,最终因黑洞照片事件自食其果,并使其畸形的商业模式浮出水面。
坍塌
视觉中国生意模式的本质,一言以蔽之,是一家图片版权代理商。和其他行业经销代理商的生意模式相似,向摄影师和图片库购买图片版权,然后再分销需要图片版权的大型公司市场部、广告公司和新闻媒体。
视觉中国的图片版权来源主要由3个来源构成,自有版权,机构供给版权,和签约供稿人。
截止2018年上半年,视觉中国拥有了2亿张图片,和1000万条视频素材,还在通过不断的海外并购来获取更多的不可再生的图片资源。同时签约240余家专业版权内容机构,和30万名专业供稿人,来获取充足的版权资源。
凭借着巨大的规模,视觉中国议价能力充分提升,毛利率始终保持在60%-70%,也就意味着跟版权供应方的议价能力不断提升。
视觉中国买下版权之后,再通过强大的销售网络签约更多的客户:到2017年年底,视觉中国授权的签约客户达十万余个,客户数量同比增长48%。
版权来源可以在视觉中国这里拿到更高的分成和增长,因此版权供应也会更高,而丰富的版权供应又可以通过客户销售网络来不断放大,这是一个循环放大的正向逻辑。
这一逻辑与海外图片公司Shutterstock非常接近,供稿数量的增长带来更高营收和客户,更高的营收增长带来更多的供稿数量增加。
不过,视觉中国这种传统的买卖图片版权的生意模式的增长有其限制:与Shutterstock相似,大企业在图片版权上的开支与企业营收增长成正比。
拥有极高市场份额的视觉中国,2017年版权业务收入仅为5.8亿收入,大企业数量有限,在图片上开支也有限,即使全部占领,最终曲线也会走向平缓。
与Shutterstock这些海外图片库巨头在估值上拉开距离的,也是这一次全网轰动的来源,是视觉中国研发的版权追踪利器:鹰眼系统。
基于人工智能和图像大数据,能够“全网爬虫,图形和授权对比”的鹰眼系统,可以及时追踪到谁在使用未经授权的图片,固定证据,锁定客户,然后给侵权方发律师函。
2017年,通过鹰眼数据实现潜在用户增长高达84%,协议客户增长54%。这样的惊人增长曲线背后,是这个技术研发解决的痛点:对于版权意识淡漠的小企业,版权方找到这些在侵权的小企业成本巨大,地推难度大幅加深。
通过鹰眼系统锁定客户和证据,使得不明真相的小企业苦不堪言,要么小企业花几十万买一整套服务,要么就一张图几百补版权费用,使得使用了这些图片的小企业都变成了潜在客户。
从2B卖图生意模式到“2C碰瓷儿”,原来无迹可寻的中小企业客户可以凭借这种互联网+碰瓷的逻辑,完成快速获客,要么买版权,要么上法院,这最终使得视觉中国可以触及的市场变大了100倍:中国小企业的数量实在是太大了。
用户数实现高速增长,年化80%的用户增速,和极佳客户转化率:这些都是视觉中国拥有远高于海外同行Shutterstock市值和估值的重要原因,极高的增长曲线和完全不同的增长路径。
对于任何一家图片库公司来说,中国小企业这一片蓝海都想要去开发,但是一家一家地推,寻找证据,锁定侵权的成本实在高到无法想象,而鹰眼改变了这一切。法律便利的绿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是这一惊人增长的来源。
不过,这次黑洞事件,视觉中国碰到了几乎全社会的发问,鹰眼黑社会模式突然证伪:
靠“诉棍”式版权变现的这条路可能遇到极大的法律风险,在“勒索式维权”“钓鱼执法”策略难以为继的大前提下(鉴于其鹰眼系统的开发,其完全有能力与义务在公开渠道图片中公开声明自己的版权),80%的增长曲线和极高的转化率将成为巨大的挑战,公司的增长曲线就会回到慢速的增长曲线中,估值的天花板又因此重新关闭。
这也是百度在中国曾面临的困境: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百度搜索引擎高增长的核心逻辑可能摇摇欲坠,百度的估值始终停留在15PE(市盈率)左右,市值也停留在600亿美金市值无法进一步提升。一个慢速增长甚至可能根基不稳的互联网公司,估值距离坍塌只是一步之遥。
以此推算,视觉中国的估值将最终应该回到50亿市值以内,这恰是其价值观走上邪路之后的合理代价。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