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扩张背后,三四线城市众创空间的困境和对策是什么?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延续至今,已经从一二线城市蔓延至三四线城市。但不同于一二线城市快速合理的发展,三四线城市自蔓延发展以来,因盲目膨胀、资源缺乏、发展混乱等问题陈处不穷,现在已经是焦尸一片。种种诟病导致三四线城市众创空间现大多处于“有店无客”尴尬境地,三四线城市的众创空间又该如何发展才不至于是困兽之斗呢?
2015年9月10号, 磁湖汇众创空间在湖北第二大城市黄石正式开业。中国黄石磁湖汇众创空间是由政府主导、专业公司运营、市场化运作的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这是在各个方面都符合国家对“众创空间”要求的大型综合体,如何在各方面资源都匮乏的三四线城市健康运营,成为了摆在磁湖汇面前最大的问题。这不仅仅是磁湖汇的问题,更是全国所有三四线城市众创空间共同面临的窘境和难题。
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振臂高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地的政府与企业就怀揣着雄心壮志,卯足了劲要大干一番。尤其是三四线城市,今年以来几乎都在大兴土木的建众创空间。各种报道一时间充斥各种媒体,好像从众创空间成立的那天起,就已经成功了,但事实上普遍三四线城市的众创空间都是三分钟热度,几个月之后就成了有店无客的“空架子”了。
三四线城市发展众创空间的三大困境
众创空间不是划一块地方,盖几栋房子,配几条政策就能做好的。激情燃烧过后,我们该怎样看待发展过程中“有店无客”的困境?特别是还处在蹒跚学步的婴儿期的三四线城市?
一、缺少顶层设计,模式跟风、单一
众创空间在政策上扶持“上位”后,就一直“被火爆”地延续至今。很多三四线城市更是纷纷效仿一二线城市的众创空间的发展路径,开展了高大上的互联网、电商、科创、文创等行业和形式的众创空间。
三四线城市的互联网有多普及?电商有多热门?科创有多发达?文创有多大市场?……其实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政府并没有想清楚到底要不要发展“众创空间”,更没有想清楚该如何发展“众创空间”,只是一味的看市场形式盲目跟风。
比如重庆市就表示到2016年,各高等院校至少打造2至3家众创空间,全市众创空间达到500个以上;到2020年,全市众创空间达到1000个。
如果说重庆是直辖市,有腹地,有市场,情有可原,也有可能发展起来。但安徽、广西、河南等地都纷纷要建设以“大学生为重点的青年创业计划”,并以“创业咖啡”为主要表现形式进行连锁化发展,就有想想不明白,也看不懂了。
三四线城市的众创空间缺少一个清晰的顶层设计。企业看政府的风向,政府看行业风向,行业看老大风向……使得现如今三四线城市逐渐形成了“高校为主力,咖啡为主形”的邯郸学步式发展。殊不知,风向早变了,或者根本就没有风,只是某些所谓的行业领导者用来忽悠资源和舆论的阴阳谋而已。
二、缺少具体战略,盈利模式不清晰
“大众创业”被上升为国家意志后,三四线城市众创空间建设热情高涨,但对于众创空间本身的盈利模式、运营方式等都还在探索中,和一二线城市相比缺少真正成熟的龙头案例。
目前的三四线城市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方式来推进众创空间的发展。政府口号喊得如火如荼,但是民间真正的参与度并不高。企业的自主性被政府“绑架”,市场契合性远远不够。
政府对众创空间的概念缺乏明确认识,发展中概念不清,目标不明确,对于众创空间建设的可行性和落地性都不够。
比如黄石磁湖汇,它是“项目+资金+公寓+资金”的综合发展模式,可作为一个三四线城市初创的创客空间,这样的综合性定位未免会使得它们在发展上战线拖得过长,增加资金压力。更要命的是,并没有找准三四线城市创客的关键需求点,而是盲目自我设计所谓的产品。据服务了多家德必易园、圣博华康、方糖小镇等多家文创科创和众创领导品牌的锦坤研究院统计数据来看,三四线城市创客真正需要的是人才、技术和资金,并不是一二线城市所主导的空间、项目等。
三四线城市的众创空间,缺乏具体的战略规划,不同的众创空间如何凸显自身资源优势,面向不同的人群创业需求,进而实现各自的错位发展,这才是关键。如果这方面没有具体的清晰的战略,前路将相当迷茫。
三、资源对接困难,资金、人才、项目结合度低
- 缺资金
对于创客而言,资金是项目成功的首要条件,而作为创客空间一般是没有精力和财力亲自投资平台上的每个项目。而银行对初创企业的贷款又相当谨慎,导致创客融资困难。目前三四线众创空间的资金大多陷入捉襟见肘的尴尬境地。
比如,黄石磁湖汇虽然号称要筹集1亿资金,来打造一个完善多元化的资金扶持和投融资体系,其中包括大学生创业项目扶持资金、创业担保贷款基金、黄石科技天使投资基金和创投基金及风险补偿金。但是面对庞大的创客群体,这1亿的资金是不是杯水车薪呢?
北京的创客总部成立于2013年12月,专注于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孵化器,以产业链服务和天使投资为特点。创客总部2014年下半年自己成立了一支天使基金,此外还找了6家合投基金,首期3000万人民币,主要用来投入孵的企业。2014年有32个团队拿到投资,其中28个为天使轮。天使投资的平均金额为391万,而创客总部自己投的多数在300万左右。这点钱针对热得不能再热的互联网、电商、科创和文创项目又能做发挥多少作用和价值呢?
- 缺人脉
创客创业想要成功光有资金是不够的,还需要专业的创业指导老师,用他们的经验指明方向,提出方法,让创客少走弯路。就如毛大庆的优客工场,在成立之初就邀请了王石、俞敏洪、刘永旺等一批知名企业家在内的导师团队为小微和初创企业提供迫切的刚性需求服务,如人力、法律、财务、工商注册、金融和推广等服务。
还有,牛文文的黑马创业集团为什么能火?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老牛召集了一帮真正的既有钱、又有闲、还有真经、又愿意传经送宝带徒弟的创业大佬。所以,新锐黑马才能如雨后春笋般地茁壮成长起来。
再回过头来看三四线城市的导师资源,一般都是本土企业家为主,这些企业家们在实战和经验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缺乏系统的专业体系,在人脉和创业指导上是有一定差距的。更要命的是,三四线城市往往同行或同区域竞争非常明显,今天是师徒,明天可能就是对手了。谁也怕教会徒弟,打死师傅了。这也许是导师们就算有真经也不愿真传的关键所在。
- 缺项目
有了资金支持,创客解决了生存的问题;通过创业导师的服务获得了人脉和经验;但是众创空间赖以生存的根本还是项目。
随着求学、求职等原因,大批三四线城市人员到一二线城市寻求发展,导致三四线城市的创客体量逐渐减少。而众创空间其实是在搭建一个创业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里,足够多数量的优质创业项目和投资资源是一个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状态。
只有足够多优秀的创业项目才会吸引投资,而投资目光的汇聚又会提高项目成功率。三四线城市往往是有人的没有项目、有项目的没有资金、有资金的没有配套服务,导致成功项目少,缺乏品牌号召力,自然形成了恶性循环吸引不了好的项目。
三四线城市的发展处于盲目跟风状态,缺乏顶层设计,又没有具体的战略规划,使得现有的创客空间缺乏“叫得响、发展好、可借鉴”的品牌发展案例。再加上三四线城市众创空间资金发展不足、人脉范围有限,无法吸引好的创业项目,如果放任不理,任其发展的话,这些三四线的众创空间终将会坐实“有店无客”的局面。
三四线城市众创空间四步破局术
一、完善顶层设计,明确战略定位
首先要建立自己的顶层设计,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要素,确立一个清晰的品牌定位,也就是解决“卖什么”的问题。
就如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秘书长管荣生所说的,当前,中国许多城市热衷于建设创业咖啡与创客空间,非常可喜但也需慎重看待。
二三线城市应根据本地产业特点和自身优势,构建专业化、差异化、多元化的众创空间,努力形成特色和品牌。所以在确定品牌定位时,需要从自身的优势出发,把平台的核心优势在定位中凸显;并且界定好空间的服务群,缩小目标范围,让精准客户更容易找到你。
据悉,今年上半年,安徽省新增市场主体6.4万户,增长14.7%;全省创客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各类载体达662个,培育微型企业4000多户。其中就有坚果类销量第一宝座的食品电商“三只松鼠”。
二、引进资金解决创客发展最根本之需
创客对于资金的需求,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创业型产业的盈利模式不清晰,传统金融的参与度不高,因此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对初创型企业来说则是难上加难,尤其是低成本融资更是难如上青天、痛得心如绞。
目前经过一年众创空间的火爆场面,市场上逐渐形成了天使投资、政策红利、租金换股权等主要的三大融资模式。
- 以租金(产权)换股权模式
“以租金换股权”是其中较为典型的深度金融合作。 “租金换股权”是上海德必文化创业产业发展集团的特色投资方式,主要是针对优秀有潜力的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进行发展的扶持。经过专业的评估之后,企业可以用自身的部分股权充抵办公空间的租赁费用,这样既解决了自身的现金流,也与平台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扶持,真正与企业站到了一起。
- 天使投资模式
创立于2013年的创业工坊专注天使投资,设立了一支微天使基金和多支天使基金,在今年又推出了“鸿鹄1号”天使基金,截止到9月份创业工坊天使投资了36家企业,自投金额超过3000万,通过各类创业活动帮助60多家中小微企业拿到融资,融资额超过1.5亿。
- 政策红利
政策红利是三四线城市众创空间资金发展的最大动力。平台需要充当桥梁,帮助创客无缝对接政府政策,最大限度的利用获得政府红利,帮助创客充解决资金难题。很多政府对于创客空间项目的扶持费用高达上百万,如在今年5月天津印发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中就规定,对经过认定的众创空间,分级分类给予100万元-500万元的一次性财政补助,用于初期开办费用。
三、引进资源,拓宽创客发展之路
引进社会资源则需要从官、产、学、媒、研等多方面入手。帮助众创空间的创客们接触到更为广泛的社会资源。目前可以引进的社会资源的组合是“众创+高校”、“众创+社群”、“众创+巨头”的主要模式。
- “众创+高校”的资源引进模式
华东大学众创空间建设辐射松江大学园区高校,形成多学科互补,打造线上线下的互动园区众创空间,逐步辐射其他高校和地区,并且面社会提供服务;同时积极整合高校资源,开设创业论坛,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接触更多的创业群体,扩大创客空间的品牌辐射范围。
太湖众创苏州市大学生众创空间坚持市场化导向,加强对政策的研究和落实,充分发挥国际教育园的整体合力,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和智慧,在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方面积极探索积累经验。
- “众创+社群”的资源引进模式
上海的德必易园就与WorkFace创始人学院结成紧密战略联盟,致力于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最切实的互动交流与资源整合服务,目前已拥有美国硅谷、意大利,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近十个区域分舵,并陆续成立了Healthcare、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等多个垂直分舵的全国性创业服务组织,至今已在各地举办各类沙龙活动500余场,服务近4000家企业。此外,德必还与飞马旅、创始人互动俱乐部、楚仕会、新车间、B座12楼、罗辑思维等创业组织和机构合作,为创业企业搭建了一个庞大的积累资源、获取资讯、展示交流的社交平台。
- “众创+巨头”的资源引进模式
创客创业想要需要专业的创业指导老师,用他们的经验指明方向,提出方法,让创客少走弯路。所以可以通过外聘的方式,邀请一些有能力的创业导师来为本地区创业团队提供培训,提高本土众创空间的专业性。
毛大庆的优客工场一共有15位投资人,其中包括徐小平、红杉资本董事长沈南鹏、创新工厂董事长李开复、清控科创董事长秦君、金地产机构董事长周金旺、诺亚财富董事局主席汪静波、鸿坤集团董事长赵彬、联创策源创始合伙人冯波等,另外更有囊括王石、俞敏洪、刘永旺等一批知名企业家在内的导师团队为小微和初创企业提供迫切的刚性需求服务,如人力、法律、财务、工商注册、金融和推广等。
四、引进项目,解决创客发展之源
项目是众创空间、创客发展的最根本因素。众创空间的重点在于“众创”,也就是大众参与,而非仅仅是社会精英参与,所以要把目标从单一的高校群体,扩展到全社会的创业大众,把行业从互联网和科技型产业扩展到金融、服务、旅游,商贸等方方面面。
其次,我们要释放人群价值。从单一的高校群体,到整个社会创业群体。以大学生创业为引领,积极引导大学生凭知识、凭能力、凭专利在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效农业等领域创新创业。鼓励涌到一二线城市的高素质人才,返乡创业,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因地制宜的发展当地产业。积极带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创业。促进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引导城镇失业人员在家政服务、社区养老、商品零售等传统服务业创业。
在一线城市创客空间的市场体量和空间体量都趋于饱和,三四线城市的政策红利偏重的市场大前提下,三四线城市的创客空间还是有发展前景,值得进行市场培育的。在理性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之上,抓住机会发挥优势并弥补劣势,一定可以走出一条特色众创空间发展之路。
三四线城市众创市场的蛋糕做大指日可待,参与者也会陆续蜂拥而至,但能成功者往往是定位清晰,有差异化,有特色,能真正解决创客需求的创客空间。
【钛媒体作者介绍:石章强,公众微信:锦坤品牌营销;微博:@锦坤石章强、@锦坤品牌营销;邮箱:shizhangqiang@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