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银行的招牌优势,或成消费金融市场突围的关键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传统银行的招牌优势,或成消费金融市场突围的关键

【本文正在参与钛媒体最新一期竞拍话题《消费金融风口之上,银行的胜券在何处?》,奖励丰厚,如有不同观点,欢迎投稿来辩!】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消费金融逐渐引发各界关注,中国的消费信贷市场也在以每年20%的增速增长,领先全球各国。市场向好离不开国家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政策鼓励,也离不开GDP以及人均收入的提高。此外,国民消费观念的转化也为信贷金融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如此大好的形势面前,金融机构都不会放弃机会,传统银行纷纷布局,当然也少不了互联网巨头的抢滩和专注于垂直消费领域的其它企业。

深8君认为,消费金融蓝海遭争抢,传统银行具有它不可撼动的优势,要想进一步把中国消费金融市场打开,需要传统银行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消费金融的现状、发展条件和未来前景

近几年,中国的消费金融增长态势迅猛。据TalkingData发布的《2017年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2~2016年,我国消费信贷余额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消费信贷与GDP的比值亦不断提升,2016年,该比值突破30%,消费信贷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增强。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明显的增长?

首要原因应该是国家政策。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中国虽然是受影响较小的一个国家,但为了拉动内需,国家提出了刺激内部消费的政策。一度不提倡消费的中国开始鼓励消费,一定程度上会刺激压抑已久的市场需求。

这会进一步鼓励国民消费观念的解放,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正视自己的消费需求,信贷消费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随着消费增加,也会相应的刺激人们的劳动热情,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会相应增加。这就形成了鼓励消费信贷的正循环。

在国际上,消费金融体制已有40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中国是2009年银监会才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开始发展试点消费金融公司。可以看出,中国的消费金融还是一个相对年轻的产物,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未来潜力无限。

二、多方抢滩中国消费金融蓝海市场

中国消费金融作为一个金融领域相对新兴的市场,比P2P金融、区块链经济更加被看好,且市场反馈也确实优于后面两者。

目前,消费金融行业主要由四类竞争者:首先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信用卡想必是大家最熟悉的消费金融产品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消费贷款等多种消费金融产品。其中比较典型的包括信用卡类的在线平台(比如工商银行推出的“工银融e联”和招商银行信用卡官方App 掌上生活);第二类是自2009年之后全国的消费金融试点机构,截止2016年12月底,持牌上岗的消费金融公司已有22家;第三类是互联网金融公司(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百度金融等);第四类是P2P借贷平台和专注于垂直消费领域的其它企业。

消费金融发展目前仍然处于窗口期,市场主体面临的仍是增量市场,多方势力竞争之下,传统银行到底有哪些优势能够抵御侵袭?

三、传统银行的优势正是消费金融突破的关键

互联网金融自带互联网基因,可以抢食消费金融的互联网零售部分,而专注于分期的企业,因定位清晰,也能占领一部分刚好有分期需求的用户,这两类公司属于典型的享受市场红利而起步的。

一方面,这些特点能够迅速吸纳一部分社会上的消费金融贷款需求,另一方面审核过于宽松也导致了风控不足、鼓励虚假需求等弊端。而在这方面,传统银行的消费金融产品却存在着优势。

1、FinTech完善之前,传统银行的风控优势明显

众所周知,相比传统金融机构,像互联网公司等非传统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业务,风控一直是个难题。而传统银行已经具备相对完善的风控能力,虽然要耗费人力、网点去线下获取征信信息,且需耗费较长时间去审核才能成功发放消费金融信贷产品。

但就目前的金融科技水平限制而言,这是更可靠的控制消费金融风控问题的方式。传统银行机构的优势是,一边发展金融科技,一边以现有的人力和资源去发展消费金融。

一旦金融科技有质的发展进步,传统银行得到金融科技的助力、节省人力物力等资源,是锦上添花。目前的金融科技水平看,只有传统银行的风控系统能为消费金融市场保驾护航。

2、传统银行入局早,银行IP深入人心

消费金融在中国逐渐火热也就是近几年的事。但消费金融产品中的信用卡早就发行了,如中国银联于2002年3月26日成立,入局早、模式稳定成熟是传统银行的优势。

虽然一些互联网公司的金融产品拥有互联网消费入口优势,但提到消费金融,消费者最信得过的还是信用卡。尤其是在线下消费、中等偏上金额消费信贷的时候,消费者更多想到的还是信用卡,因为消费习惯和用“信用卡”借钱的思维根深蒂固。

而互联网巨头的消费金融产品起步较晚,要普及和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口碑,还是需要一些时间来解决现在的一些问题。

比如,蚂蚁金服推出的“花呗”平台就暴露出不少体验上的问题:首先,还款时间目前没办法修改,而信用卡的还款时间是可以做调整的。

此外,被自动设定优先“花呗、白条”服务的用户难免有些怨言。经常有网友抱怨,这种情况会使自己无意识的消费过度,不知道自己的真实余额还有多少;但线下消费,由于多了刷卡的程序,消费的时候还是会多做一些思考,这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过度消费。就算是用第三方支付信用卡,大多数消费者由于培养起信用卡消费习惯,也会“心中有数”。

以上,就是传统银行消费金融的线下优势之一。此外,传统银行与线下商家合作模式成熟,优惠空间难撼动。传统银行入局较早,不论是当初的家电下乡补贴,还是信用卡线上商城与各餐馆、影城、票务系统等的合作(比如招商银行“掌上生活”App)都显示着,传统银行拥有天然的政策支持和合作优势。

传统银行消费金融在线下的布局已经开始了这么久,稳定的模式和比较强的优惠力度已经培养起一部分消费习惯。其它入局企业想要搭建起这样一个合作生态,也需要不短的时间。占领先机的力量不容忽视。

结语:

综上,消费金融在中国作为一个相对新的观念,要逐步打破根深蒂固的“量入为出”观念,就需要传统银行“国企有保障”的IP作为先行者去推进,传统银行的风控和线下优势相对更强势。但是,如果能够让传统银行的IP/线下优势+互联网公司的金融科技/线上入口,中国的消费金融应该能发展的更快吧。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随意打赏

传统银行 互联网金融银行消费金融公司银行消费金融招商银行江苏银行中国银行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