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问题的问题》叫好不卖座,小众电影的春天还未到来
去年的台湾金马奖颁奖礼上,范伟凭借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夺得影帝。在当时,几乎所有媒体都用了“爆冷”一词来形容范伟的得奖。所谓的“爆冷”,是因为范伟主演的这部电影太小众,在当时还不为人所知。
时隔一年,这部小众电影终于登上了内地院线,却远没有得到和金马奖影片相匹配的关注度。11月21日,《不成问题的问题》在内地上映,首日排片4.4%。上映三天,票房刚刚超过了450万。按照现在的形势来看,该片的最终票房恐怕难以突破千万。
这部金马奖光环加持的电影,为何上映后处境如此尴尬。这是否能说明,小众电影的春天还远未到来呢?
《不成问题的问题》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早在上映之前,《不成问题的问题》已经在各大电影节上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去年的金马奖上,这部电影不仅让范伟拿下了影帝,还获得了最佳改编剧本奖。同年,导演梅峰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张超也斩获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最受传媒关注男配角奖项。
《不成问题的问题》屡次受到各大电影节的垂青,这到底是一部怎样的电影呢?
这部电影改编自老舍发表与1943年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在抗战时期的重庆,一个名叫树华的农场,在主任丁务源的管理下走向衰败的故事。该片是梅峰首执导筒的作品,由范伟、殷桃、张超、史依弘等主演。
所谓“不成问题的问题”,其实指的是中国社会的人情问题。该片以个性迥异的三位角色作为分段,瞄准人性弱点,展现了人情社会的世态炎凉。影片中的农场,不仅是职场缩影,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缩影。
在这部电影中,没有真正的恶人,每个人都根据一套人情社会的价值做事,人情世故的狡黠在影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对当下的观众同样有启发意义。
男主角范伟游刃有余的演技,也是这部电影的一大看点。在这部电影中,范伟将左右逢迎、世故圆滑的丁务源刻画得入木三分。这个人物在范伟的演绎下,几乎是如同从老舍的笔下走出来的形象。比如片头一幕,范伟起床梳洗之时,俨然是一个儒雅的人物。面对穿衣镜时,忽然转换成了阿谀嘴脸。原来,他是在为人情游戏做精心准备。
除此之外,《不成问题的问题》还是一部当下少见的文人气质电影。为了拍出上世纪40年代的感觉,影片从头到尾采用单机拍摄,采用黑白色调,而且用的是1950年代生产的库克镜头。
全篇几乎没有特写,多用中景和远景,营造出了不错的舞台效果。正如范伟在金马奖发表获奖感言时所说:“这部电影拍得很淡,演得也很淡。”
虽然是一部文学作品改编的文艺片,《不成问题的问题》却不并不像观众印象中的文艺片一样“沉闷”。不少观众反映,这部电影出乎意料地好看,影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冲突让他们在影院笑出了声。在豆瓣上,这部电影获得了8.1分的高口碑,甚至有网友声称,这部电影是今年最好看的华语电影之一。
《不成问题的问题》叫好不叫座,原因何在?
虽然有不俗的口碑,也有金马奖光环的加持,《不成问题的问题》上映后,却仍然重复了小众电影的宿命。截止到发稿前,这部电影的票房刚刚超过450万。与出色的口碑相比,这样的票房表现只能用“惨淡”两个字来形容。
究其原因,这部电影的题材比较小众,本身是一部传统小说的改编作品,探讨的又是国民性这类的人文话题,受众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拍摄手法上,这部电影的黑白色调也无形中为电影设置了观影门槛。毕竟对于不少中国观众来说,电影都要看3D版的才感觉划算。黑白色调虽然还原了时代气氛,却也让电影失去了很多普通观众。
从主演阵容上看,主演范伟虽然是家喻户晓的喜剧明星,但票房号召力毕竟有限。而且这部电影也并不是喜剧题材,观众对范伟的好感很难转换成观影的动力。除了范伟,该片的其他主演如殷桃、张超等,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票房号召力都远远达不到流量明星的程度。
除了电影本身的原因之外,《不成问题的问题》不叫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选错了档期。虽然11月是传统的影市淡季,但这个11月不仅有多部好莱坞大片扎堆上映,还有不少卖相不错的国产电影。
前有《雷神3:诸神黄昏》、《正义联盟》,后有《追捕》、《引爆者》和《寻梦环游记》,都是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类型,留给文艺片的放映空间实在不多。
根据淘票票专业版的排片数据,《不成问题的问题》上映首日,排片率仅为4.4%。此后,这部电影的排片率逐日下降,维持在3.7-4%。到了11月24日,《追捕》、《引爆者》、《寻梦环游记》等多部大片上映,《不成问题的问题》已经几乎看不到排片了。也就是说,这部电影选在这个档期上映,基本上就是“影院三日游”,最终达到1000万票房都很困难。
除此之外,这部电影的宣传造势也不够给力。虽然该片在定档之初,以及前两天首映之时,都进行了一波宣传造势,但远远没有达到给普通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程度。在宣传不足的情况下,除了文艺片爱好者,普通观众恐怕很难“慧眼识珠”地发现这部排片极少的电影。
小众电影爆发是假象,真正的春天还远未到来?
回顾2017年的电影市场,会发现一个很神奇的现象。不少小众题材的电影,都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二十二》和《冈仁波齐》票房过亿,《七十七天》、《重返狼群》等小众题材电影,也都取得了高于预期的票房成绩。引得不少业内人士大呼,小众电影的春天来了!
《不成问题的问题》叫好不叫座,似乎打断了这种美好的畅想。据业内人士分析,国内文艺片观众有50万左右,如果每人买一张票,票房能达到1500万左右。就目前来看,《不成问题的问题》距离这个标准还相距甚远。如果这几天再没有进行宣传造势,最终票房可能会在500-600万级别惨淡收场。
相较于《二十二》、《冈仁波齐》、《七十七天》等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到底缺了什么呢?文创资讯认为,这部电影缺的是话题性。
先来看看这些卖座的小众电影。
《二十二》是一部慰安妇题材的纪录片,所承载的意义是一般影片无法比拟的。正因为如此,这部纪录片不但引来了半个娱乐圈明星的自发推荐,也吸引了不少普通观众走进影院缅怀历史。而《冈仁波齐》讲的是藏族人朝圣的故事,《七十七天》则是首部极地探险电影,都属于新鲜的小众题材,很容易引发观众的好奇心。
相较之下,《不成问题的问题》本身话题性不足,不具有先天的优势。这部电影的原著,并不是老舍最为著名的作品。影片所讲述的故事,也并不具有猎奇性。
唯一能够给观众留下印象的,可能就是范伟“爆冷”拿下金马奖最佳男主角了。然而,这已经是一年前的“旧闻”了。在短暂的感慨之后,普通观众很快就会把这件事抛之脑后,并不会引发观影的好奇心。
更悲观一点来说,《不成问题的问题》的惨淡票房,或许也要归结于文学阅读的式微。在这个时代里,诸如《甄嬛传》、《将军在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网络文学作品有着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文学经典作品的影响力日渐式微。上半年播出的电视剧《白鹿原》,收视率和关注度同样无法跟超高的口碑相匹配,这是由市场环境决定的。
没有足够的话题热度,缺乏有力的宣传造势,也不属于年轻观众追捧的热门IP,最终《不成问题的问题》淹没在了各类大片争战的硝烟之中。这或许能够说明,虽然有一些小众电影彰显了超乎预期的票房潜力,但现在就认定小众题材电影迎来春天,似乎还有些为时过早。
(钛媒体作者:文创资讯,文/任珊)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