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众筹兴起,应如何脱去“营销”外衣,回归“众筹”本质?
文化众筹作为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深度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成为众多互联网、金融企业争相争夺的新高地。互联网巨头的强势介入让文化众筹市场更加火热。BAT的抢滩登陆引领了整个市场风向标的转变,市场各方开始将关注的目光转移到了文化众筹上。
互联网巨头抢占市场,文化众筹风起云涌
早在2014年3月,阿里数字娱乐事业群就一款基于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产品,消费者最低出资 100 元,即可投资热门影视剧作品,享受剧组探班、明星见面会等娱乐权益,同时可以获得 7%的预期年化收益。乍一看,娱乐宝似乎是一个理财类的产品,但是深入研究你会发现这款产品实质上就是一款文化类的众筹产品。同一般的众筹产品不同的是,阿里利用自身的包装将这种众筹类型的产品包装成了一款理财类产品。
就在阿里试图利用娱乐宝来激发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投资热情的时候,百度推出了“百发有戏”。百度百发有戏在推出的时候将认筹的最低投资门槛降低到了10元,以此来抢占娱乐宝的市场份额,上线两分钟之后获得了1500万的认购预期总额。
阿里和百度利用较为隐蔽的众筹手段在获得影视拍摄关注的同时也获得了一笔不少的影视启动资金。这不仅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眼球,更是让人们在电影身上可以获得一笔收入。尽管综合测算下来这些收入并不是太高,但是却已足以令广大用户兴奋。
而作为BAT中的另外一家,腾讯通过收购盛大文学并最终成立阅文集团也完成了对于整个文化产业的战略布局。相对于BAT的高调,京东则显得低调很多,凭借京东金融的平台,京东一点都没有闲着。它通过众筹的形式完成了汪峰“鸟巢”演唱会、《小时代3:刺金时代》等文化产品的众筹。
传统公司谋求深度变革,文化众筹成为切入点
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传统文化产业,传统文化产业也开始通过转型开始寻求产业的优化升级及深度发展。文化众筹作为一个与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较为紧密的环节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众多传统文化公司谋求深度发展的切入点。
传统银行机构作为一个与金融行业密切相关的部门,他们早早便已经嗅到了“互联网+”的味道,通过文化众筹介入到金融领域,从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获取一杯羹成为众多传统银行的首要选择。
一向以灵活见长的浦发银行便通过在第一时间介入到了文化众筹领域。早在2014年12月1日,浦发银行官方便宣布,该行信用卡中心开始参与出品徐峥的电影《港囧》的众筹工作,并借助浦发银行的平台开始了该部电影的众筹,并将这部电影看作是浦发银行全面试水电影、电视剧、话剧、演唱会等各类娱乐领域的试水之作。
如果说浦发银行作为一家金融机构涉足众筹产业是出于行业敏感嗅觉的话,那么深耕文化产业本身的企业涉足文化众筹则是他们谋求转型升级的一个强烈信号。《大圣归来》、《泰囧》通过众筹获得巨大成功;诸如和和影业通过担任《美人鱼》的票房保底人的形式进行“另类众筹”、成功运作过《北平无战事》、《古剑奇谭》等多部影视剧的新鼎明通过聚米金融开始众筹网络大电影等传统影视投资公司陆续介入众筹……这些传统文化公司陆续试水文化众筹领域则成为传统文化公司转型的一个强烈信号。
从这个角度来讲,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传统影视公司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试水文化众筹,并期望通过文化众筹打开一扇窗,从而开启公司发展的新篇章。
尽管互联网、传统金融公司、传统影视公司都开始介入到文化众筹领域,但文化众筹的前景并不被业界看好。
文化众筹并非一帆风顺,路途依然遥远
尽管《大圣归来》、《泰囧》、《逗比男生》等电影都通过文化众筹获得了成功,周星驰的电影《美人鱼》也通过影视投资公司之间的“另类众筹”也获得的成功,但是并不能说明文化众筹已经成熟,这些影视剧的众筹成功只能是在特殊时间段产生的小概率事件。
据盈灿咨询数据统计,目前国内共有九家平台涉及影视类众筹。从平台项目发布数量来看,近半数平台影视发布项目为个位数,项目数较少,影视类众筹平台项目成功率仅为64%。对于影视剧缺少较为全面的把控,并对后续的运作缺少严格的把控成为文化众筹受到众多质疑的主要原因。
以阿里的娱乐宝和百度的百发为例,虽然用户能够通过较低的购买门槛参与到某部影片的众筹当中去,但是换算下来每个投资用户从中获得的收益并不算高。以在阿里的娱乐宝上进行众筹的《小时代4》为例,如果一个用户投资了100元,用户便可以获得7元的收益。从大的方向上来看,用户通过文化众筹获得的收益并不高。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些电影通过网路平台进行众筹,并不能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众筹,有时只能算作是一个宣传的手段,一个营销的噱头而已。对此,阿里娱乐数字事业部原副总裁刘春宁直言不讳地表示,娱乐宝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众筹,而是一种投资,因为众筹项目不能以股权或资金作为回报,项目发起人更不能向支持者许诺任何资金上的收益。
可见,无论是当今的众筹项目还是众筹网站都更多地被看作是一种营销手段,很多众筹项目由于缺少信用保证甚至面临着无法兑现承诺的风险。
然而,虽然文化众筹面临着诸多质疑,但是依然有专家对此持看好态度。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群飞就表示,众筹不会颠覆传统的电影制作模式,因为电影永远离不开优秀制作人和制作团队,互联网介入相信会改进提升传统电影业,推动中国电影更高更快发展,但颠覆不了电影。
由此可见,对于文化众筹的看法在业内外依然有一个较为模糊的认识,众筹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才能被更多人接受,并且更加规范地发展。
这些问题解决,文化众筹将大有可为
文化众筹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特别是与互联网产生深度融合之后,人们对于它更是充满了期待,而只要解决了如下问题,文化众筹或将能够大有可为,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风口。
第一,法律问题。作为一种涉及到经济利益的项目,文化众筹被人饱受诟病的一个问题就是法律监管的缺失。而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缺少一部比较有针对性的法律对众筹进行较为严格的规范和管理。尽管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让诸多网站都在开始涉足众筹,但是由于缺少最基本的法律监管让他们正在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
第二,众筹平台的背景问题。目前,国内很多众筹平台较为独立,并不能够与电影制作公司建立良好的联系。这就导致很多在众筹平台上众筹成功的项目无法进行落地,投资的收益也就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只有解决众筹平台的背景问题,将众筹平台与影视公司建立较为紧密的联系,将每一个众筹成功的项目都能够真实落地也是现在众筹平台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专业性问题。很多文化类的众筹项目被放到了聚合型的众筹平台上进行众筹,由于这些众筹平台缺少专业性的知识,对众筹项目缺少较为专业的平台导致很多质量不高的项目在网站上线进行众筹,导致众筹平台上的项目泛滥,投资者的利益也无法得到保障。对于项目方来讲,由于这类众筹平台缺少较为专业的行业背景,尽管在众筹平台上获得了众筹成功,但是等到项目真正实施的时候,这些众筹网站却无法给项目提供较为专业的资源支持,导致项目在落地实施的过程中举步维艰。
文化众筹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让它依然受到外界质疑,而随着大文化概念的逐渐兴起,文化众筹的概念也在逐渐丰富起来。可以预见的是,以上三个问题如果能够获得解决,那么这样的众筹平台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投资者和项目方的利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文化众筹”,只有这样才能将文化众筹真正打造成为下一个互联网金融的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