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G发牌百日回顾与展望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中国5G发牌百日回顾与展望

图片来源@unsplash

文|老解1972 

自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四家通信企业颁发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批准四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为起始,中国5G商用历程已过百日。

短短百余日时间,对于以“改变社会”为宏伟愿景的5G而言不过是白驹过隙的瞬息之间,本不值得什么“纪念”。

但对于中国5G—这个把计划商用时点从2020年提前到2019年中的“早产儿”—来说,站在商用牌照发放过百日这个坎上,通过回顾来路的蹒跚起步和展望未来的美好前景,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纪念。

提前到6月6日发放商用牌照的中国5G,是被多种非技术、非市场因素催生的“早产儿”。中国此前5G全面商用的时间表在2020年,这是三大运营商基于国家对5G技术要结合垂直行业应用、赋能产业升级的战略定位,以及3GPP SA独立组网技术标准路标和生态链成熟程度,所做出的理性规划。

中国5G发牌百日回顾与展望

但在韩国和美国于今年4月抢到全球5G商用首发位置后,国内产业界的焦虑情绪日渐升温,同时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及美国在全球市场打压华为行动的升级,5G应尽早尽快商用来实现投资拉动效应的呼声最终战胜了理性规划,5G商用牌照至少提前了半年时间,于今年6月呱呱坠地。

5G牌照既是早产,各种先天不足自然在所难免。

(一)NSA路径下纠结的5G建网规划

虽然三大运营商均将能支持mMTC和uRLLC等全新业务场景的SA独立组网作为5G建网的目标架构,但实现SA的R16完整版本按计划要到2020年3月才能完成。

因此牌照的提前发放导致5G商用网络建设在2019年只能选择NSA非独立组网,并仅支持eMBB的应用场景。中国5G商用就此舍弃了SA争先策略而走上了NSA跟随的技术路径。

5G牌照发放后,三大运营商先后公布了其5G商用网络建设规划,均以在2019年覆盖50个大中城市为目标,中国移动计划建设超过5万个5G基站,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计划开通4万个5G基站。这个5G建网规划与当年4G牌照发放后中国移动一家就在翌年建成72万个4G基站的规模相比非常保守。

对于这一保守的5G建站规划,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6月底举行的2019 GTI国际产业峰会做出了解释:“在5G技术上,中国移动感到十分纠结,虽然中国移动刚刚发布5G+计划,今年实现在50个城市建设5万个5G基站,但同时中国移动心里面也感到稍许不安,今年的5G基站很多基于NSA,要想让5G发挥作用,SA一定是目标架构网络,所以我们希望SA越早越好”。

这种想等SA,但又不得不上NSA,因此就只好保守建设NSA的纠结心态,不独中国移动一家有,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均表示5G网络建设只能初步选择NSA模式,但5G最终的目标架构一定是SA,并希望能在2020年实现SA全面商用。

因此,与建站计划相匹配,三大运营商在8月份的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公布的2019年度5G资本开支共计410亿元,其中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均维持其在3月份年报发布会上公开的90亿元和80亿元,只有中国移动在原来170亿元的基础上增加了70亿元,宣布年内将投资240亿元用于5G建设。

但与三大运营的纠结和保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方政府对于5G建设的迫不及待。5G商用牌照发放后,多个地方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5G基站规划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为运营商在本省本地的5G基站建设规模设定目标。

上海市政府明确发文要求到2019年底建设1万个5G基站,2020年累计建设5G基站2万个;湖北省政府发布《湖北省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计划到2021年底完成5G基站建设5万个以上;浙江省政府则在《关于加快推进5G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5G基站3万个、到2022年建成5G基站8万个的目标。

深圳则成为了全国最为激进的5G城市,深圳市政府为自己设定了“5G基站建设密度要实现全国领先”的目标,要求今年年底前建成1.5万个5G基站、到2020年8月底要累计建成5G基站4.5万个,竟然超过了浙江的全省规划!

此外,深圳市政府还在9月11日出台《深圳市关于率先实现5G基础设施全覆盖及促进5G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对运营商采取SA独立组网模式建设的基站每个给予1万元的奖励政策。这虽然表达了政府推动运营商尽快商用SA的决心,但与年底要建成1.5万个5G基站只能基于NSA架构的现实相对应,也是纠结。

(二)技术路径纠结下的5G终端政策

SA还是NSA的纠结也反映在5G终端政策上。在5G商用牌照发放后20天的上海MWC展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中国政府也很明确,明年1月1日开始,5G终端必须具备SA模式,明年1月1日开始NSA的手机就不可以入网了”。

杨杰的表态一石激起千层浪,当前能够提供给手机厂商生产5G终端的成熟基带芯片只有三种,华为和三星仅供自用的自研芯片以及广大安卓手机厂商普遍依赖的高通蛟龙X50,这三种芯片中又只有华为自研并自用的巴龙5000能够支持SA和NSA双模,高通的双模芯片蛟龙X55最早也要到2019年年底才可投入商用。

利用先发优势和政策红利,华为率先为其首款5G手机Mate 20X(5G)在6月25日获得了中国首张5G终端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并率先以6199元的公开售价在市场上为5G手机设定了价格标杆。

但搭载高通NSA单模芯片的中兴 Axon 10 Pro和中国移动的先行者X1随后上市,以4999元和4998元的售价一举将5G手机价格拉低到了5000元以内;没过多久,5G 手机的价格底线又在9月底被3798元的iQOO Pro和3699元的小米9  Pro 相继打破,特别是Vivo旗下的iQOO Pro价格仅比同款配置的4G手机贵了600元。

中国5G发牌百日回顾与展望

三大运营商希望在2020年全面商用SA的表态和政府为NSA单模手机入网设限的政策,大大压缩了NSA单模手机的市场空间,也间接缩短了高通X50芯片在中国市场的生命周期,并由此倒逼出了5G手机与4G手机之间越压越低的价差,为5G手机一面市就能被愿意尝鲜的年轻人买得起创造了有利的推广条件,从而打破了业界此前对于5G手机价格近万元,恐成5G商用推广障碍的担心。

9月11日,权威机构中国信通院发布了《2019年8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首次披露8月国内手机市场5G手机出货21.9万部,1至8月的5G手机总出货量达到29.1万部。

但分析中国信通院的报告数据,可以发现,自6月份5G商用牌照发放,国内手机市场从4G 向5G 过渡期正式开启以来,6-8月的4G手机出货量已经同比下降了4.5%,特别是8月份的4G手机出货量已经下滑到3000万部以下,比7月环比下降了10.4%。

在小米、Oppo和Vivo等手机厂商下半年的新品发布会上,5G手机是热点却不是重点,其主打产品还仍是4G手机。可见在5G发牌百日后,国产手机厂商受迫于高通SA芯片短时间内不能商用、NSA单模手机明年不能入网的窘境,只能继续将下半年的产销量押宝在4G新品上。

然而手机市场上的用户需求却已经转向了5G手机的持币待购,5G未启,4G先衰,5G牌照发放带给国内手机市场的寒冬已经如期而至。

(三)eMBB场景下匮乏的5G应用

随着5G终端的陆续上市,三大运营商陆续在8月份推出5G体验方案,向购买5G手机的用户每月赠送100G体验流量,供其体验不高于1Gbps的5G下载速率。由此,拿着新买的5G手机打卡5G基站,用SPEEDTEST等测速软件截屏在朋友圈晒5G网速风靡一时,哪家运营商5G信号强也成为热议话题。

然而,除了帮运营商测速,5G手机还能用来做什么的问题也随之而来。1Gbps的峰值速率除了让用户体验到下载电影飞快、看在线视频不卡等比4G快人一步的优越感之外,质疑NSA网络架构支持的eMBB应用场景能带来哪些足以改变社会的5G应用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从三大运营商对于5G应用场景的推介描述来看,无论是中国移动的5G+、中国联通的5G n、还是中国电信的Hello 5G,都将高清视频、AR/VR游戏、5G远程教育、5G远程医疗、5G无人驾驶等新型应用作为宣传主打,来放大5G与4G的区别以证明5G不等于4G+1G。

但在当前5G网络建设采用NSA架构只能支持eMBB应用场景的前提下,即使其数据传输速率可以比4G提高10倍,在满足室内应用场景下的4K/8K高清视频、3D视频、AR/VR等需求上,5G的增强移动宽带相较于“千兆光网”的固网宽带,看不到什么特殊优势。

特别是对于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对网络稳定性有更高要求的、本身就是室内应用场景的需求而言,百兆光纤即可完美解决,为什么还要花成倍的成本来建5G基站予以实现?

更何况5G主流频段的中频3.5GHz穿透性差,靠室外宏站无法满足室内信号需求,在同样需要拉入光纤、布设小微基站的情况下,高速数据传输的应用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舍低成本就高造价地依托5G网络来实现?

至于无人驾驶,主要是靠车辆自身的通讯模组与其他车辆和附近环境的近场通讯来实现低时延的信号交互,因此从安全和经济的角度考虑,即使SA架构下的uRLLC从时延和建设成本上都无法满足自动驾驶对于安全性和覆盖深度的需求,哪里有NSA的用武之地?

因此,在当前的5G网络建设采用NSA架构只能支持eMBB场景下,运营商把一些低成本的固网宽带就可满足的应用需求和5G嫁接到一起,用以制造传播噱头、进行广告宣传,甚至是培育市场都有情可原,但如果运营商真把这当做5G的收入来源,到了要真金白银地进行投入并希望使用方为此买单的时候,恐怕才是要为5G的投入与产出算真账的时候。

三大运营商9月底陆续启动了5G套餐预约,最新数据显示预约用户已经突破千万,看上去形势喜人。但等5G资费政策揭晓之后,这千万预约用户最终能有几成愿意为10倍网速带来的快速流量消耗来买单?

而且,即使有些用户做好了尝鲜5G的准备,现有的苹果和安卓应用程序商店里又有哪些非5G不可的APP可用? 9月12日,苹果在全球最新发布的iPhone手机仍然没有支持5G,这固然有芯片方面的原因,但库克在回答记者相关提问时坦言“目前5G还是有一点超前”的说法也更为客观。

由于苹果继续缺席5G,其IOS生态链和APP Store不能为5G当前匮乏的eMBB应用提供更多创新型应用,恐怕这才是全球5G产业和中国5G商用的重大损失之一。

(四)中国5G商用之回归初心再出发

9月20日,中国5G商用牌照发放后的第107天,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回答新华社记者关于5G问题的提问时,对引发业界争论的NSA和SA技术路径选择给出了带有官方性质的结论:

 1、现在各地所推的网络,基本上都是NSA非独立组网的5G应用;市场上商业发布的11款5G手机,大部分都是NSA非独立组网的。

2、手机真正能够体现5G性能,还得依靠SA独立组网的5G网络,而不是基于4G核心网的NSA;只有到明年,我们才能够正式大规模投入SA独立组网的5G网络。

3、对广大用户而言,4G手机够用了,大部分应用4G足够了;5G真正的应用场景,80%应该是用在物与物的通信,如工业互联网领域。

4、未来将会有更多高可靠、低时延和海量及连接应用需求要依靠5G,特别是SA独立组网的5G来实现,从而最终实现5G改变社会的目标。

应当理解为这是从政府层面发出的,将中国5G商用从NSA的歧途上拉回到SA独立组网的强有力的纠偏信号,同时这也是为三大运营商的5G发展策略定调和减压的政策信号。

率先商用5G的韩国到9月份已经发展了300万用户,所以对于中国三大运营商拿到5G牌照后何时商用放号、能否在放号后迅速超越韩国成为5G用户最多的市场,社会舆论普遍寄予厚望,同时对三大运营商的基站规模和建设速度关注度升高,形成了新一轮的焦虑和压力。

但苗部长的讲话为中国5G商用策略重新明确了定位,即5G真正的应用场景80%是物与物的通信,是To B的业务模式,针对手机用户的To C模式只占20%的比例,由此明确不能以短时间内发展了多少5G用户来要求和评判中国5G商用是否成功;

而衡量5G商用是否成功的标准,关键在于将5G技术与垂直行业应用相结合,将连接从人扩展到万物互联,通过赋能产业升级所实现的社会经济价值。

所以小规模部署NSA网络,在eMBB场景下培育用户对于5G技术的兴趣和感知,可以成为逐步推进5G商用进程的必经过程;但对于NSA支持的eMBB(增强移动宽带)只是现有4G在速率上的升级和现有用户体验的提升,并不能发挥5G的真正性能和体现5G的真实价值,运营商要有清醒的认知,并理性地避免过多地将竞争重心集中于此。

知名咨询机构Analysis Mason在西欧市场所做的调研报告显示,用户对于5G技术带来的高速下载、高清视频、AR/VR等应用感兴趣的比例非常高,但愿意为此额外付费的用户比例则仅有10%左右。

因此,可以预见NSA网络支撑的eMBB场景并不会大幅度提升运营商的业务收入,但手机用户对于5G网络的覆盖水平和性能能力却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三大运营商围绕着短期的、不成规模的5G手机用户展开竞争并为此进行5G普遍覆盖的建网竞赛,那么初期高昂的建网投资和持续攀升的运营成本将对运营商带来巨大的经营压力,从而影响其对5G SA组网投入及To B业务发展的信心,甚至会引发社会对于5G产业价值的怀疑。

苗部长提出“只有到明年,我们才能够正式大规模投入SA独立组网的5G网络”,将大大缓解三大运营商在NSA上建网的纠结心态,与其同时承受小规模手机用户对于5G网络覆盖差的指责和大批量5G基站建成后利用率低但空耗成本高的双重压力,莫如明确向社会宣告其大规模的5G基站部署将以实现SA支持的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和uRLLC(高可靠低时延通信)为主、围绕着产业应用的重心按需规划,而不会象4G一样追求大水漫灌式的普遍覆盖率。

三大运营商在8月份推广5G体验方案时还同步推出“身边的5G”等查询5G信号覆盖的应用,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效且可在To C市场上长期适用的手段。正如苗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所说,对广大用户而言,4G手机够用了,大部分应用4G足够了,5G可以作为少部分特殊用户的锦上添花的需求按图索骥地予以满足。

运营商的5G网络布局,还是要围绕着行业客户和产业用户的需求出发,集中资金和资源优势,通过SA独立组网来重点解决行业客户所在区域和产业布局周边的覆盖需求。

同时,运营商的5G市场运营也应当摆脱以往以低价资费争抢手机用户的同质竞争格局,通过能力开放和创新模式,打造5G合作链和生态圈,围绕着垂直行业的政企客户需求,充分发挥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和uRLLC(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场景下的5G性能,促进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产业的升级换代,推动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成熟。

由此,中国5G商用才能回到与垂直行业相结合,通过赋能其他产业发展,共创数字经济价值的初心上去。

【结语】

5G的竞争,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不是一蹴而就在一时一地就能见输赢的比赛,而是在全球范围内、时间周期长、产业范围广的深度竞争。

中国5G商用还刚刚起步,歧路并不可怕,坎坷也不足畏惧,只要通信产业界能够回归5G产业发展的初心,牢记5G产业的使命,坚定正确的发展方向,中国5G的未来发展定能实现引领全球的目标和“改变社会”的美好愿景。(本文首发钛媒体)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