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扛周期:学阿里渠道下沉,深挖货币化率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美团扛周期:学阿里渠道下沉,深挖货币化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老铁

王兴发文“2019年可能会是过去10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10年里最好的一年”已经半年,在这6个月内,美团经历了多种争论,并对部分业务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如将美团作为共享单车入口,对下线市场部分小象生鲜进行关店等等。

王兴较早发现了外部环境的不可测性,并及早在业务端进行改革,结合多季度财报,我们来分析和判断下,美团此次的应对措施和方向。

美团现状:学习阿里去平台获客,加速深挖货币化率

2019年Q1,美团总收入为192亿元,其中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数据为4.6亿元,为首次转正,美团官方称之为“重要里程碑”。

当期平台总交易量达到1384亿元,同比增长27.9%,作为美团运营核心的外卖和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同比增长收窄,环比增长也落后于上季度,且落后于上年Q3。

美团主打的本地生活服务,无论是外卖还是到店业务,大多是获取国内消费升级红利,当外界环境压力加大,其业务势必要受到一定影响。 

为对冲交易量的增长瓶颈风险,美团将挖掘货币化率视为当期最重要工作之一,如2019年Q1,外卖业务货币化率为14.2%,为多季度以来最高值,到店及酒旅货币化率也有9.7%之高。

提高货币化率,一方面为GMV增长出现明显障碍之后,为提振营收的不得已做法,尤其是其创新业务远未到支撑新增长点之时,只有此办法最易见效;而另一方面,对手的围堵能力不足,使得美团仍然拥有较高的行业定价权,这是处于行业主体地位的反映。

此外,也不能否认美团所遇到的巨大压力。

身为平台型企业,美团为用户端和商家端的中间方,其规模和溢价能力取决于两端的规模,而就在2019年Q1,美团交易用户较上季度末仅增加1200万,商家数量与上季度期末持平,为580万。

用户端增速明显变缓,获客难度增加,这不仅体现出外部环境对消费升级需求的暂时性变缓,也反应下沉市场的拓展遇到一些问题,如外卖在部分下沉市场或许无一线城市如此刚需,以外卖为获客抓手,低毛利产品带毛利项目的做法的边际效应缩小。

2019年初,有传闻美团要取消大众点评客户端,官方随即否定,但事实上,美团收缩出口,将重心放在美团App的趋势已经愈发明显,美团App要打造成超级App,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流量分发平台,这无论在获客效率,抑或是高频对低频产品的调动,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压缩产品线App的成长空间,集中优质资源养成超级App已经被证实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逍遥子担任阿里CEO之后,将手淘作为最重要的平台打造,待用户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再谋求产品分拆,如2018年,天猫App的独立成长空间明显增加,在今年的宣传中,阿里电商已经在进行天猫和手淘两大平台并行运营。

美团改摩拜单车为美团单车,将美团App视为唯一入口,打车业务也在进行平台化改造,种种迹象都说明,在用户增长越来越难之时,美团要重以阿里为师,提高下沉效率。

美团若为超级入口,不仅仅可提高效率,更可改造运营模型。

2019年Q1,美团在线营销服务收入达到29亿,较上年同期增长100%,是此次财报最为亮眼板块,打造一个超级入口之后,无论从用户规模抑或是DAU等方面,都会提高平台的广告投放价值,提高美团的广告吸引力。

但较之其他互联网广告平台,以本地生活服务为主要广告主的美团有以下明显劣势:1.广告主对转换率要求更高;2.当业务增长受困之后,投放积极性也会随着减少,此部分收入虽然同比增长一倍,但环比仍是减少的,较之Q3也近增加1亿收入,即便化身广告平台,美团对外界周期性的反应仍然较纯广告平遥要更为敏感

今年将尤其考验美团运营的技巧问题,如平衡高货币化率和商家数量这一矛盾行为中,如何在不影响商家同时实现货币化率最大化,将会是美团的主要命题。

本地生活服务美团虽有先发优势,但并不意味着战争已经结束,竞争对手若以资金优势,打出低佣金牌,对美团将会有何等影响呢?

轻与重之间摇摆的创新业务

美团一直在探索新的业务,从早期做电影售票平台猫眼,到最近的打车、小象生鲜和闪购以及单车业务,屡败屡战又屡战屡败,但不改初心,孜孜以求。

关于美团对创新业务探讨的原因,已经有相当多的讨论,大致为加速获客,提高现金流(如单车的押金),以及联动放大平台属性(2019年Q1,每位交易用户平均每年交易笔数由上季度的23.8笔增加为当期的24.8笔)。

但迄今为止,美团仍未在新业务中找到突破点,甚至为此付出高昂学费,收购摩拜便带来的每季度商誉和设备摊销,极大影响了美团的盈利效率,其最为看好的用户押金也由最初的76亿元之多降为29亿元。 

在外卖和到店及酒旅业务遭遇上行压力之后,美团亟需新业务提振增长,扛过周期性。

迄今为止,美团在用户端主打高频刚需产品,从打车,单车再到生鲜,闪购莫不如是,在商家端则以销售为主,其目的在于提高交易量,如供应链服务。

在现金流、外部环境等因素限制下,美团轰轰烈烈的打车业务已经转身平台模式,对单车的投入也大致告一段落,这也意味着美团以变“重”来进行创新业务孵化,内部要承担一定压力。

美团的创新要做好重与轻之间的平衡,即要充分释放原有产能,又不受大盘业务的制约,这是相当不易的。

2019年Q1,美团仍然有变“重”的迹象,如当期物业、设备和厂房较上季度净增13亿,加之14亿的折旧,通过购买或者投资行为获得此部分固定资产共27亿之多。

这主要体现在以出行(包括单车和打车)以及对商家供应链(快驴)的投入,此外,也可以看出,物业、设备和厂房在本季度进行了大规模扩张,在整个2018年,美团都在消化收购摩拜带来的设备增加,中间多个季度该部分数据都是减少的,也可以证实美团对单车业务进行了战略性的以维护为主,不再大量投入。

美团扛周期:学阿里渠道下沉,深挖货币化率

摘自美团财报

但在2019年Q1,该部分数据有回升之势,在主力业务受影响之时,寻找新业务带动全局已经是美团当下的重要工作。

整体来看,美团仍然是一家具有极大市场潜力的企业,但短时间内通过何种手段提振士气,而在对手尚在加码竞争之时,今年的美团将面临极大的挑战,新业务仍在亏损,此前的历史问题还要相当长时间拖累运营,美团若要平稳着陆,着实不易。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美团扛周期:学阿里渠道下沉,深挖货币化率

随意打赏

美团是阿里的阿里投资美团饿了么 阿里美团外卖商家阿里收购美团中国新零售美团饿了么京东模式美团外卖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