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动画缘何长盛不衰?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日前,第44届美国动画安妮奖公布获奖名单,2016年火爆全球的《疯狂动物城》拿下了最佳动画长片、最佳导演等六项大奖,迪士尼再次成为最大赢家。

迪士尼动画缘何长盛不衰?

据悉,安妮奖是美国动画领域的最高大奖,获得了安妮奖最佳动画长片的殊荣,那么之后的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大奖也是探囊取物了。

迪士尼,作为美国动画电影的龙头老大,每年都会产出高质量的电影,从《美女与野兽》、《狮子王》、《风中奇缘》、《花木兰》到《冰雪奇缘》,再到风靡全球的《疯狂动物城》,迪士尼几乎囊括了安妮奖一半以上的荣耀,也带给观众太多太多的欢笑与回忆。

迪士尼动画缘何长盛不衰?

迪士尼的优秀动画电影总是一部接着一部,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曲折发展,迪士尼依然“屹立不倒”,而且还变得越来越年轻,正在向着多元化发展。那么,从“一只老鼠”起家到世界公认的动画帝国,迪士尼的发展又会给迷茫中的国产动画带来哪些启示?

《疯狂动物城》称冠安妮奖,名至实归

《疯狂动物城》的魅力有目共睹,作为迪士尼第55部动画长片,它不仅在豆瓣上刷出了9.4的高分,更以15.3亿元的票房成绩,成为内地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动画片。

迪士尼动画缘何长盛不衰?

和以往迪士尼的作品相比,《疯狂动物城》的故事并没有特别出新。讲的是从小地方来的草根兔子朱迪努力想融入大城市“动物乌托邦”的生活,但梦想受挫,身为警官却因为受到“种族歧视”而遭遇职场天花板,最终她凭着不气馁、不妥协和坚持梦想的精神打击了犯罪分子,维护了乌托邦的和谐。

比起枯燥的票房数字,它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俯拾即是的笑点以及深刻隽永的寓意,更令其成为微信朋友圈赞声一片的佳片。片中角色狐尼克、兔朱迪、闪电树懒等瞬间爆红网络,一度晋身最热门“网红”。

而影片关于好莱坞富于科学精神的创作态度及方式,也引起了国内电影从业者们的深思。原来《疯狂动物城》里性格各异的动物、庞大有趣的城市以及富于内涵的主题,皆得益于他们长达近两年的前期调研。正如迪士尼现任掌门人约翰·拉赛特所说的“每一部迪士尼动画的基础都是背景调研。”

据说,为了创作《疯狂动物城》,迪士尼的创作团队光是调研动物就用了18个月的时间,拜访了全世界的动物专家,甚至跋涉9000英里前往非洲肯尼亚,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动物个性与行为的深度发掘。力求所有的动物都足够真实,并能够反映他们现实中的行为。试问,这样的作品,又怎会不成功?

发展历程:迪士尼动画动荡的90年

迪士尼动画缘何长盛不衰?

开创时期(1927年—1942年)

美国迪斯尼先以“米老鼠”片集起家,完成了由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突破,后来又进一步从黑白的影片创造出了彩色的影片《花与树》。迪士尼的创新之举,实现了动画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历史性改变,为后来的动画长片奠定了技术基础。

迪士尼动画缘何长盛不衰?

而后,随着电影科技的不断进步,迪士尼独具慧眼地大量投资,综合一流的技术人才费时数年,完成了电影史上首部长篇剧情卡通片《白雪公主》,获得空前未有的成功,也奠定了它在好莱坞卡通技术的领先地位。期间迪斯尼制片厂建立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既精细分工又协力合作的制度,尤其是故事版的企划,这种方式沿用至今。

1936年沃尔特迪士尼发明出多平面摄影机技术,如今多平面摄影机技术早已在传统的2D动画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调整时期(1943年—1949年)

由于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迪斯尼动画受到了影响,进入了战间调整时期,它无法继续推出动画长片,就把一些短片组合起来,有《三骑士》、《为我谱上乐章》等。

第一个黄金时期(1950年—1966年)

二战结束后,迪斯尼进入了第一个黄金期,在这一时期,迪斯尼动画几乎拍遍了所有的童话故事,如《仙履奇缘》、《爱丽丝梦游仙境》、《睡美人》、《石中剑》等,这些被后世奉为经典的作品不断涌现,一个娱乐帝国崛起了,华特·迪士尼本人也被美国人民看做是最可亲的一位全民大叔。

蛰伏摸索时期(1967年—1988年)

人总有老去的一天,随着华特·迪士尼老去,他的作风越来越刚愎自用,加上内部制度的各种问题,创作和管理都开始走下坡路,后来更爆发了反迪士尼的大规模罢工。1966年12月15日,华特·迪士尼在愤懑与失望中离世。

华特·迪斯尼的去世使迪斯尼公司一度陷入停顿,动画工作也为了寻找新方向而必须摸索,同时,迪斯尼公司的一些人员变迁及内部派系之争,也使公司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影片产量大为减少。

第二个黄金时期(1989年—1999年)

20世纪90年代以后,迪士尼跨越了瓶颈时期,重整旗鼓,步入了“第二黄金时期”。《狮子王》与《小美人鱼》、《美女与野兽》、《阿拉丁》并称迪士尼这一时期的“四大经典动画影片”。

迪士尼动画缘何长盛不衰?

其中,《狮子王》堪称迪士尼动画“第二黄金时期”最光芒万丈之作,它的成功,也让动画影片从原来的小众市场彻底进入主流世界。

迪士尼借势推出多部歌舞类动画影片,故事取材也越来越多元化,1995年的《风中奇缘》、1996年的《钟楼怪人》和1997年的《大力士》再接再厉,1998年推出的《花木兰》更是首次采用中国元素——“木兰代父从军”。

事实上,在《狮子王》的奇迹爆发前,迪士尼动画在“第二黄金时期”已开始了热身。1989年的《小美人鱼》让带有流行风格的歌曲与动画剧情融合,奠定了迪士尼动画接下来的走向:在童话为核、百老汇歌舞为壳的传统上创新。

1991年的《美女与野兽》首次加入了由电脑制作的动画场景,成为史上首部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动画电影。

迷失时期(2000年—2005年)

随着90年代迪士尼动画片的复兴,让多家好莱坞片厂也开始跟进,纷纷建立自己的动画制作部门。从迪士尼出走的杰弗里·卡森伯格创立的梦工厂动画,成为迪士尼最有力的竞争者。此外,迪士尼昔日员工约翰·拉赛特出走后,开始实践制作电脑动画,最终被史蒂夫·乔布斯“收买”,成立了独立制片公司——皮克斯。

在最熟悉的竞争对手面前,迪士尼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特别是面对CG动画技术,迪士尼反应迟钝,表现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加上皮克斯工作室、梦工厂动画、蓝天工作室和照明灯娱乐等好莱坞动画新贵的围攻,迪士尼一度沦陷。

2002年《星银岛》的失利直接导致迪士尼动画高层的动荡,也让迪士尼动画再陷财政危机。2003年手绘动画《熊的传说》票房同样不如预期,手绘动画市场已不可遏制地跌入寒冬。

2004年的《牧场是我家》后,迪士尼终下决心关闭佛罗里达手绘动画工作室。经历一番痛彻心扉后,直到2005年,迪士尼动画才推出第一部全CG动画影片《鸡仔总动员》,虽票房尚可,但跟风梦工厂的恶搞动画风格,失去了迪士尼自身特色,并且在口碑上惨遭屈辱。

二次复兴(2006年—至今)

2006年迪士尼终将皮克斯纳入大家庭,皮克斯原创意核心约翰·拉塞特以首席创意官身份介入迪士尼动画,他决定发展迪士尼CG动画同时,适当重拾手绘动画。2008年CG动画《闪电狗》的成功,唤起迪士尼永不言败的信心,但也让迪士尼清醒地认识到,手绘动画时代再也回不去了。

迪士尼动画缘何长盛不衰?

事实上,2010年《魔发奇缘》的出现,对迪士尼的复兴意义更大,因为童话、王子、公主和歌舞才是“正宗迪士尼”。重要的是《魔发奇缘》把皮克斯的CG技术优势和迪士尼手绘风格进行了很好的融合。

2012年《无敌破坏王》剑走偏锋,让人们看到迪士尼的大胆突破。而后,《冰雪奇缘》向《魔发奇缘》靠拢,回归迪士尼最擅长的童话歌舞类动画风格,获得极大成功。

《冰雪奇缘》的成功背后隐藏的是迪士尼动画十年来的卧薪尝胆。在CG动画时代来临后经历短暂迷失后,他们在《狮子王》为代表的传统性,以及皮克斯为代表的时代性之间,找到了完美的融合方式,开始了重新崛起之路。2016年的《疯狂动物城》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

成功之道:迪士尼“王者归来”的秘诀

迪士尼在全球动画产业的霸主地位当之无愧,他们的团队在每一部作品中大量心血的投入也有目共睹。在技术层面,它追求一种技术的极限,特别是技术的综合运用。在 3D 特效成为如今影视作品“常用”技术之前,动画领域率先使用了各种 3D 动画技术,它是开路先锋;

在艺术层面,它不断在追求最完美的艺术理念,从早期的传统造型,逐渐演变成现在极具个性化、风格化,优美却不失夸张的艺术风格,甚至经常在同一时期内,运用不同的艺术风格创作不同的作品;

在内涵层面,它的作品已经渐渐脱离了早期单纯讲述一些简单哲理的故事,而是赋予影片更多的内涵,使观众从影片中体会到更多不同的观察视角,引起观众更多思考。而涉及到创业思维模式,它的非功利主义思维方式才是他们以上各领域能达到极致的根本原因。

迪士尼不是没有失败的作品,只是它总能从自己的失败中找出缔造下一次成功的经验。如果没有一种非功利思想,它绝对做不到每一次的成功。

迪士尼动画缘何长盛不衰?

1.重塑经典IP,赋予新的生命力

早期迪士尼优秀的动画作品大部分改编自经典的通话故事如《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木偶奇遇记》《美女与野兽》《冰雪奇缘》,这些动画电影大都已经有比较成熟的IP,迪士尼十分擅于将这些经典故事赋予新的生命力,而迪士尼长期以来一直秉承和坚持的偏向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追梦、家庭、王子与公主、冒险友谊等等概念融汇其中,让这些旧经典重换新颜。

2.拥抱CG时代,融合手绘传统

皮克斯的《玩具总动员》全程由电脑生成图像,开启了CG时代。随着迪斯尼收购了皮特斯皮克斯工作室,迪斯尼动画加入了更多皮克斯的元素,它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魔发奇缘》的CG画面有着油画一般的风貌,《冰雪奇缘》中广袤的雪景也让迪士尼手绘实力得到体现。

迪士尼在坚持自己的传统动画制作风格的基础上,把皮克斯的CG技术优势和迪士尼手绘风格进行了很好的融合。正是这种兼收并蓄的态度,使得迪士尼一路走来所向披靡。

3.童真贯穿始终,弘扬真善美

究竟为什么喜欢看迪士尼动画电影?可能你会说出很多理由,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

它是一个造梦工厂,给几代人营造了美轮美奂的童话世界。

迪士尼创始人华特·迪士尼曾经说迪士尼电影并不单是给孩子们看,而是献给那些内心充满童真的人。

童真快乐的定位,使得迪士尼的动画作品皆以喜剧结尾。从第一部影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上映以来,迪士尼就为人们打开了很多理想世界之门,致力于表现童真,传递快乐,创造适合全家人一起看的动画电影。迪斯尼倡导的美国梦文化总是能给我们带新希望,总能给一片死寂的生活注入生机,或许这才是动画的本质。

4.重视歌舞渲染,注入不朽魔力

以音乐作为叙事工具,是迪士尼动画的重要特点。每当观众想起那些经典的迪士尼动画,音乐往往是触发回忆的关键因素。

《小美人鱼》中的”Part of Your World”,《狮子王》中的”Circle of Life”,还有迪士尼公园里总在单曲循环的”A Whole New World”,《冰雪奇缘》里的《let it go》,《疯狂动物城》里的《Try everything》,这些音乐不是为了唱而唱,而是巧妙地让音乐成为叙事的一部分,在音乐的渲染下,观众的情感被触动,使迪士尼动画拥有感动观众的不朽魔力。

5.重视动画形象塑造,深入人心

动画角色是动画片的灵魂,需要具备让观众一见钟情的特质。例如米奇的热情真诚、米妮的天真善良、唐老鸭的臭脾气和固执、黛丝的爱美心理、白雪公主的高贵、贝儿公主的聪明、朱迪的正义勇……影片刻意突出形象特点,让人物成为某一类型的典型人物。典型人物总是比普通人物更有辨识度,也容易被大家记住。

在人物形象设定上,一般不将主角人物的出生背景固定化。底层人物形象、中产阶级人物形象、贵族人物形象都可以是主角。不同阶层背景的人物,给影片带来异质文化碰撞的新鲜感,同时也为迪士尼带来更多的粉丝。

6.科学严谨的钻研,用心打磨精品

前文提到,《疯狂动物城》的创作前期,迪士尼的创作团队光是调研动物就用了18个月的时间,拜访了全世界的动物专家,甚至跋涉9000英里前往非洲肯尼亚,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动物个性与行为的深度发掘。力求所有的动物都足够真实,并能够反映他们现实中的行为。正如迪士尼现任掌门人约翰·拉赛特所说的“每一部迪士尼动画的基础都是背景调研。”

反思:国产动画和迪士尼之间有多远?

迪士尼的辉煌成就让人叹为观止,反观国内的动画产业,我们还在追赶迪士尼的路上亦步亦趋,中国的动画产业水平还停留在迪士尼早期的工业模式:畅销小说—改编成漫画—动画化—动画电影。

《大圣归来》是一部重塑经典的动画,但终究是利用“西游记”这个已经快被用烂了的IP,我们不得不承认自己和迪斯尼还有这一道巨大的鸿沟,中国的动画产业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迪士尼动画缘何长盛不衰?

1.体制的束缚,政策的误导

中国动画行业的历史的确要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说起。从1957年正式建厂至今,上海美影厂制作出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一系列经典动画片。

以上海美影厂的作品为代表,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动画都享有世界级的美誉,当时的动画片不但承载了教化作用,也有保护和弘扬中国美学文化的功能-投资和播出平台都由"国家包办",动画人只要在符合主流思路的前提下一门心思搞创作就可以。

转折发生在市场经济大潮来袭的20世纪90年代。

一方面,上海美影厂失去了“国家包办”的优势;另一方面,因为利益驱动,动画行业人才逐渐集中到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去为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的动画加工生产线服务,从创作者变成了流水线工人。这个行业同时还经历了从手工彩绘到电脑三维制图的升级换代,无论是生产、工具还是做动画的理念都被颠覆了。

在中国动画界,通过电视台的市场化运作调节动画片产量和质量的路基本也被堵死了,这段历史特别具有“中国特色”。在2004年之前,进口动画片几乎占领了中国动画市场,2005年,国家广电总局《关于促进我国动画创作发展的具体措施》开始实施,规定在动画片收视黄金时段,国产动画片的播出总量不得少于60%。

针对原创动画片的扶持政策陆续出台,比如,动画制作公司可以向地方政府申请立项,再报给广电总局,只要动画片在电视台播出,制作公司就可以拿到每分钟800元到3000元不等的补贴。其他还有三费减免、办公场地租金减免、人才奖励基金等等。

这些政策条文释放出了强烈的信号:在中国做动画,有利可图。优厚的政策催生出一批专吃补贴的动画制作公司和项目。这极大地挫伤了动画人的创作积极性,使得真正埋头苦干,用心创作的动画人、动画公司越来越少。

2.诡异的市场,投机取巧

制度环境让国内动漫产业的资源并不能达到最有效的配置,资本虽在挤入但结果是成功者模式充满偶然性而难以规模复制。

说起中国原创动画,“喜羊羊”是绕不开的话题,和那些苦苦挣扎的原创动画不同,它是最具品牌影响力和吸金能力的产品。但这并不意味着该动画片质量多么出类拔萃,而是它成功的每个环节都带有很大的偶然因素。

2005年前后,国家出台一系列限制外国动画、保护国产动画的政策,催生了市场对国产动画急迫而旺盛的需求。当时除了积累了近五百集“喜羊羊”的原创动力,几乎没有其他动画片制作企业能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片子,满足陷入“片荒”的全国电视台的播出需求,“喜羊羊”的播出想不红都难。

而后,2009年第一部“喜羊羊”大电影上映,但喜人票房背后,暴露出来的却是“中国动画电影还没有真正的营销技巧可言,都是在拼命砸资源。”

3.浮躁的态度,急于求成

长达20多年的动画加工大潮席卷了整整一代中国动画人,把中国几代人建立起来的完整独立的动画语言和体系清洗得片甲不留,此为中国动画之“失身”。当今天的中国动画人走出加工公司,重新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时,又发现自己“失语”了。

中国动画为什么追不上迪士尼?除了上述提到的客观因素外,还有主观原因。那就是,这个行业太浮躁,从官方到民间都急于求成,恨不得花一年半载做个片子就火遍全球挣大钱,这谈何容易?

时间问题的背后其实是动漫行业的国际标准和市场规律。以迪士尼这样的好莱坞一流动画制作公司的经验来看,制作一部品质精良的动画电影,从立项、制作到上映,需要4到6年时间。而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周期大多在一年左右。

启示:回归创作本身,用作品缩小差距

如果说,上海美影厂时期的经典动画是在“用自己的话讲自己的故事”,到了承接外包加工片时期就是“用别人的话讲别人的故事”,而今天很多努力模仿外国作品的国产动画则是“用别人的话讲自己的故事”。这其中的尴尬,不必多言,自可意会。

虽然从产量上看,中国早已是不折不扣的世界动画第一大国。但从质量上看,中国能拿得出手的动画作品屈指可数。除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绝大多数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都在千万级徘徊。

迪士尼动画缘何长盛不衰?

不得不说,中国动画行业数据背后实际上潜藏风险:“一味追求产量和规模,只能牺牲精品和降低审美标准。”

当然,几乎没有人怀疑,中国动画正在前进的路上,但这个市场何时能够成熟,原创动画人何时能变得更为专业,并且顺利找到那座预想中的大金矿,就像你问别人“永远有多远”一样,仍然是个未知数。

我们应该正视国产动画和迪士尼之间存在的差距,这种差距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消除的。眼下,中国动画唯有放平心态,将注意力转回到自身文化与真实情感为本的创作上来,才是正事。即使短期内我们做不到与外来大片平起平坐,但至少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往前走,至少可以让这种差距一步步缩小。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迪士尼动画缘何长盛不衰?

随意打赏

长盛不衰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