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环伺的通讯云服务,或为互联网的下一个兵戎之地
各类传统行业“互联网+”的背景下,有一个行业正在趋热:IM云服务。
简单说,IM云服务就是将即时通讯技术封装成SDK供App开发者下载使用,并向开发者提供平台环境、技术支持以及后期运维等服务,使开发者的App能够快速获得即时通讯的能力,实现单聊、群聊等功能,满足社交、客服等场景需求。
比如微博,继加入了聊天、语音功能之后,最近传出还将集成“有信”入口,实现“免费电话”;支付宝9.0版越来越像微信;网易云音乐以“动态、附近、好友”等强化社交属性……
其他O2O中的线上通讯、在线医疗中的医患交流、电商中的客服和售前咨询、在线教育中的师生教学场景等等,包括在传统企业中打造移动端办公APP,均属于IM云的服务行列。
概括来说,我们使用的互联网产品中的所有社交属性功能,均是由IM云服务提供基础功能模块。
和大多数互联网领域一样,IM云服务市场也面临着新兴企业与传统巨头的博弈境地。随着云服务愈加被重视,像融云、环信这样的创业型企业需要更快的步伐,以免当网易云信、阿里悟空、腾讯云通信等巨头大军压境时的吞食,或者在格局既定前,为自身谋求一个不错的谈判筹码。
IM云服务为什么能火起来?
当淘金热兴起之后,淘金者不一定能淘到金子,但是卖给淘金者牛仔裤的人却发了财。
这就是近两年IM云服务火起来的原因。传统行业正被热炒的“互联网+”刺激得嗷嗷待哺,基于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如火如荼,在我们看到的互联网产品中,“社交”无疑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产品功能之一。
如果我们再仔细分析一下市场上的即时通讯软件和社区应用,就会发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和场景化正成为趋势。在微信、QQ如此强势的情况下,YY、陌陌、阿里旺旺、无秘等基于不同场景的社交软件依然会累计巨大的用户量。而随着各种应用的移动化,这样的场景更是遍布到各个领域,愈加清晰的场景化直接催生了沟通等社交行为的需求,这也给了IM云得以发挥的舞台。
如果说,微信的“连接一切”是以即时通讯为载体,所谓“IM+”;那么现在各类互联网应用努力在做的则是“+IM”。
经过PC端的IM1.0时代,移动端的IM2.0时代,当下进入了以“IM云”为基础的IM3.0时代,这个时代IM不再局限于“即时通信”,它宏观上囊括了所有信息流动的行为,这便是IM云服务对于这个时代最被迫切需求的关键原因。
IM云能带来哪些价值?
在IM3.0时代,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短信、微信、QQ等发送消息,他们还将可以通过新闻、餐饮、医疗、社区、教育、O2O、电商、旅游等互联网应用来发送消息。应用社交化的趋势、沟通场景的丰富,正反过来冲击培养了大众即时通讯习惯的微信。
同时,IM云除了为用户与服务提供者、用户与商家、以及用户与用户之间搭建作为刚需的沟通功能、完成业务有效对接外,还可以满足特定行业的特殊需求,比如在线教育中的高清音视频、教学白板,物流行业中常用的“专线电话”,以及语音识别、安卓保活、短信验证码/模板短信,乃至鉴黄服务等。仅以社交化因素带来的潜在价值而论,就包括:
1、相对于通过微信等平台连接用户,大多数企业更希望用户端能掌握在自己手上,即打造特定社交圈,而不是把用户推给微信群、微信公众号。作为开放平台的IM云服务更能贴合企业的需求进行打造,它只作桥梁,并不触碰企业的利益。比如自主打造社交圈的社交电商蘑菇街、由网易云信支撑的教师和家长沟通平台“家长无忧”、借助环信实现移动化社交的App“妈妈圈”等,其间的交流更有针对性,微信无法替代。
2、通过IM云与不同的场景相结合,借助交流、评论等互动功能提升用户活跃度和粘性,增强用户间关系,使得用户在App内沉淀。就像人人网、豆瓣因为有了圈子而让用户产生了某种归宿感一样,网易云音乐、秘密、节操精选等借助IM云形成独立生态系统,提高了日均活跃度。
3、协助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以及打造企业内部工作沟通平台。以顺丰速运为例,将近30万的员工有着庞大的内部通讯需求,但是电话、短信效率低下,且主要针对外部客户;而QQ、微信等普通社交软件公私难分、干扰信息太多,还容易被窃取商业数据。他们目前采取的策略就是由第三方IM云供应商打造专属于顺丰的高效移动办公APP。目前,这个系统已经在用,且有针对性地满足了物流方面的个性化需求。
相关的一项统计显示,全国500强企业中,80%企业已将即时通讯软件作为继电话、邮件后的又一重要沟通方式,60%企业采购了专业的企业级即时通讯解决方案,企业已经成为即时通讯工具的重要载体。
目前我们对于IM云服务的价值认知多还停留在“工具属性”层面上,它安全、高效地满足了产品对于沟通的需求。但云服务更高层面的价值在于对信息的数字化分析,在一切数字化的当下,最大的价值不仅仅是让信息流动,而是在流动的信息中寻找新的机会,这一点无疑会是IM云服务在未来价值爆发的关键。
潜在的市场有多大?
IM云服务市场的发展伴随着很多背景,其中最基础的一项就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率。根据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9月份的一项预测,2015年38.6%的中国人将拥有和使用智能手机。虽然普及率看上去很低,但数量庞大,达到5.258亿人,比其他任何国家的智能手机用户都多。而到了2019年,这个指数将变为6.877亿,占总人口近半数(49.8%)。
这还没算各种智能硬件。再结合如下数据:目前国内约有数十万开发者和数百万APP,其中,安卓市场大概占400万,APP Store里大概有150万,并且这个数量还在每年呈翻倍性增长。其中,拥有潜在IM需求的游戏、O2O、电商、社交类app占总量的31%。
从PC时代的“流量即入口”,到智能机时代的“场景即入口,信息即价值”,IM云成为所有场景连接的基础。Enfodesk易观智库调研了近五百家不同领域的APP开发团队,对APP开发需要使用社交功能情况、APP实现社交功能方式、使用IM云服务的预算等进行了了解。其中有两条结论印证了IM的受重视程度:
1)不论团队规模和应用使用人数,80%以上的团队已有或者有计划增加社交功能;
2)计划为APP增加社交功能的团队60%以上希望通过IM云服务来实现;
同时,在《中国IM市场发展研究专题报告2015》中,易观智库给出了如下预测:
2014年中国IM云服务市场规模达2.39亿元,预计到 2018年市场经过5年的发展成熟,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3.89亿元,在2014-2018年期间,中国IM云服务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77.8%。
谁在培养这个市场?
作为云计算PaaS服务模式中的一种产品,即便在全世界范围内,IM云的起步都比较晚,其中中国还算走在前列。2013年,美国即时通讯云服务Layer在TechCrunch开发者大赛中摘得桂冠,初次面世即获得了2500个APP注册申请内测。当年5月,中国国内的容联云通讯平台发布上线,成为全球第一款正式IM云服务产品。2013年遂成为IM云概念和产品的萌芽期。
2014年,IM云服务市场热度快速上升。当年6月环信IM云产品上线,9月,融云IM云产品上线。同时,经纬、红杉等风险资本开始投资IM云服务,包括秘密、爱帮公交等在内的知名互联网企业接入IM云服务。
时隔一年之后,IM云服务市场进入了爆发期。美国的Layer迟至今年2月发布正式IM云服务产品,随即使用Layer的app用户数达到了10000以上。国内的传统巨头也相继高调宣布进军IM云服务,网易发布网易云信,阿里发布阿里悟空,腾讯发布云+计划,中国的市场认识度和接受度也在逐步提升,主要企业用户规模出现爆发性增长,出现了规模更大的客户,比如百姓网、跟谁学等。
整个三年,市场涌现的IM云服务多达数十款,像云之家、今目标、微洽、263云通信、联信、信鸽、IMO云办公室等,竞争激化。同时,他们也为推广IM云、教育市场发挥了很大作用。通过网页检索,可以发现占主流的融云、环信、亲加等众多的PR稿件,各创始人也经常参加各类互联网科技会议。几大创业级IM云的背景有所不同,目前获得投资的情况如下:
融云:母公司为上市公司神州泰岳,技术核心力量来源于飞信团队。目前尚未接受外部投资。
环信:创始人成员来自于Linux团队,2014年6月获得经纬500万元人民币天使轮投资,2014年10月获得SIG 500万美元A轮投资,今年1月获得获得红杉300万美元A+轮融资。
亲加:2014年11月获得英特尔A轮千万美元级别投资。
容联云:母公司为上市公司高阳科技,获得过红杉和挚信资本的投资。
LeanCloud:创始人来自Avos公司的中国团队,2014年9月获得IDG千万美元级别投资。
上述五家公司为吸引客户,拿出了不同程度的免费服务,或基础服务免费,或一定日活规模以下免费,或IM服务免费+其他服务收费,吸引了大量喜好免费的小型公司和创业团队。但同时也应该看到,IM云免费服务并不是行业真正的趋势,只是争取市场的一个阶段性产物。长久来看,收费且稳定的IM云服务将会是主流,也是大中型企业选择的方向。
创业公司VS巨头公司,谁会胜出?
如果前文所述的融云、环信等属于IM领域的开拓者、创业公司级产品,那么到了今年下半年,IM云市场开始真正迎来巨头互联网公司的进入,创业公司和巨头公司将在IM云领域正面交锋。
创业公司辛苦培养起来的市场会不会像其他行业那样,由巨头公司轻易收割?我们先看目前进入IM云领域主要的三家巨头情况:
腾讯:腾讯在IM方面拥有强大的实力,但在开放IM云服务方面一直显得很谨慎,或许是为微信、QQ上的企业服务、公众账号让路,试图通过“IM+公众服务”这一移动互联网的最大入口不断延伸其平台价值。包括此后的进展也是逐步开放,今年5月20日,腾讯云正式对外开放QQ音视频云通讯服务,这项月均2亿用户使用的消费级应用开始向企业级市场开放,引来了业界的普遍关注。腾讯也宣称,“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音视频应用的爆发期已经到来”。
今年 8月,有科技媒体报道,腾讯旗下微信、手Q和企Q都将以SDK的方式开放自己的通讯能力。至11月,腾讯云宣布推出全新云通信解决方案,基于十余年的技术累积,为垂直社交、互动直播、教育、医疗、金融、游戏等行业提供从IM文本、图片、表情,到语音、视频、传统电话PSTN的全方位支持。
由于手Q等业务发展陷入瓶颈,IM云被认为是腾讯由to C进入到to B业务的尝试,以丰富其产品布局,占据可能的风口。不过,由于IM云涉及核心能力,腾讯目前在该领域的投入不多,且有所保留。总体上,推出IM云更像是腾讯为自身生态圈健康所做的补充,而非真要一举拿下这个to B的垂直市场。
网易:网易于今年10月份发布自己的IM云产品——网易云信,并举行了发布会,显示出试图向IM云领域进军的野心。一直以来,网易对外的声音不多,奉行产品先行的低调策略。网易在运营着出色的IM产品,比如针对游戏的直播平台网易CC、用户体验不亚于微信但却没占好“坑位”的易信,其高清语音、通话质量被认为是超越微信的。所以,从网易云信的官网也可以看到,网易介绍其最重要的竞争力在于,网易拥有15年的IM开发和运维经验,积累了深厚的工程师文化,强调稳定性和服务于大中型企业。
从网易云信的功能来看,除了数十项IM基础功能,其还推出了众多独家专项功能,比如安卓保活、短信验证码/模板短信、语音识别、语音识别、实时音频、实时视频、教学白板等,融合三大电信运营商管道,覆盖云通讯服务。其在网易内部支撑的产品包括网易新闻客户端(跟帖、私信、构建话题社交空间)、网易云音乐(支撑音乐社交)、网易云课堂(使用云信视频,打造上万在线课程)、网易花田(消息、交友空间)等,在功能方面目前也是相对于腾讯、阿里最全面的一个。
网易云信相对欠缺的是在品牌上的打造,虽然和腾讯一样拥有十余年的积累,但知晓度较低。提起网易,多数人想起的更多是游戏、邮箱、新闻等,而忽略了其背后支撑的IM技术。网易此次拿出IM技术共享,恐怕是希望拓展一个新的变现空间,这也符合网易一贯的稳健风格。因此我们也看到,目前在做IM云的大佬中,网易云信相对专注,且宣传阵势最大,估计也是想趁其他大佬无暇顾及之际,混个脸熟。
阿里:相对腾讯和网易,阿里在IM云方面的布局显得比较分散,分为多个维度。今年2月,阿里巴巴正式对外发布企业IM应用“钉钉”,兼容通讯网络和IM网络,致力于解决企业团队的沟通问题。但被市场认为是在强推“来往”对抗微信失败后,阿里推出的另一个变种“来往”,试图从工作场合拉开与微信的差异化竞争,且钉钉的开发团队均是来自于“来往”。
另外,阿里涉及IM云服务的产品还有阿里百川、阿里悟空、阿里大鱼。阿里百川倾向于开放自己的电商能力,其中包含IM功能。阿里悟空与阿里大鱼于今年10月份推出,前者提供基础的即时通讯功能,后者则像是从IM云服务中拆出来一部分功能单独来做,提供的主要业务包括验证码、短信通知、语音通知、语音双呼、秘密专线等,定位为云通信服务平台。两者的目标用户倾向于中小企业或开发者。
随后一个月,阿里将“来往”升级到6.2版本,改名为“点点虫”,甚至不惜以大尺度情色路线来拉人气。所以一系列的事件看下来,阿里之所以折腾来折腾去,在IM云产品方面如同打酱油一般,多少源于阿里始终不死的社交野心:做IM云顺带支持自己的新IM产品,而新的IM产品目标指向依旧是为电商导流。
事实上,阿里也很清楚,其核心业务在于电商,而非IM,这也增加了外界对阿里在IM云领域的玩票性质的猜想。IM云属于PaaS级服务,而阿里目前在云计算领域最为专注、且做得比较成功的是以IaaS为基础的阿里云,体现在服务器、数据库、云存储等基础设施上。
几家大佬不约而同,进入IM云领域的时间几乎都是集中在今年十月份前后,这并非巧合,都有着先“占个坑”的思路。只是眼下,拼杀IM云,腾讯有所保留,网易需要人们重新认识,阿里还不认为是其主要任务,几家传统巨头的发力,逐渐给融云、环信这样的创业型企业骤增了不小的生存压力。
长远来讲,创业公司的技术和资本实力和巨头公司并不在一个量级上,一旦巨头发力,遭到碾压必然是最终的命运。而且,创业公司的人才稳定性也较差。
根据易观智库的报告,未来2至3年IM云服务市场经过一轮洗礼后,将仅存1至2家企业处于领先地位,竞争格局变成7:2:1。
随着“互联网+”创业的第一轮泡沫终将逝去,IM云创业级公司服务对象的死亡也会成为其潜在危机;而对于新进入的各位IM云大佬来说,抓住新来者和大中型企业或是重中之重。
当然,IM云服务领域的格局变换也牵动着接入服务的产品方,选择一家稳定、专注、想要在IM云领域深耕的企业同样重要,毕竟,谁也不想看到,自己还没倒,为自己提供关键服务的企业却先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