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那些中国资本控股的海外影视公司过得怎么样?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文丨跃幕电影,作者丨张一瓜
中国资本投资海外市场的赢利点在哪?
随着近两年中国资本对海外单片的深度参与,和投资回报的正向反馈,我们不禁开始回望更早之前——中国第一批大规模出海的资本,当前的发展情况。
可以发现,其中万达投资的美国AMC院线和传奇影业距离盈利路途漫漫;复兴参股的美国Studio 8才刚刚起步,涉世未深;而华策影视投资的Next Entertainment WorldCo.Ltd由于“限韩令”政策的影响,也举步维艰。
如今,迎来2020年,对于这些早先出海的资本相较于何时实现盈利,或许怎样盘活自己才是当务之急。中国资本在海外的“大撒币”时代已经过去,但经营才刚刚开始。
1、2019,盘活比盈利更紧迫
继续吞食“苦果”。
大额资本运作,实现盈利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战略性的布局和长期执行、运作。从当前来看,全额并购或占据一定海外企业股份的中国资本,不仅没有盈利,甚至在经营中仍处于连年亏损状态。
譬如,万达在2012年以26亿美元收购的美国AMC院线,根据最近四个季度的报表显示,除了第二季度受《复仇者联盟4》现象级影片的大爆贡献了一定的票房收入,使其收益有所增长,其它几个季度的盈利收益表现一般,特别是2019年的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的净利润皆出现负值。
在全球票房增长放缓甚至出现倒退的国际大背景下,AMC作为放映终端,它的发展必然受到波及。而更为重要的是,万达在收购AMC之后后续并购的欧洲最大院线Odeon等,不仅同样要面临这样的全球环境,还增大了公司的支出与整合的资本,这些都导致企业后续实现盈利的时间延长。
同样,由万达高价并购的美国传奇影业近两年表现也并不突出,由其参与的2018年的《摩天营救》和2019年上映的《哥斯拉2:怪兽之王》在票房收益上都未实现回本。而一向擅长打造大IP怪兽影片的传奇影业,随着该类型在市场的式微而变得有所萎缩,观众正逐渐对其失去兴趣。
《哥斯拉2》全球票房数据
盈利是长远的目标,盘活或许才是它们当下的追求。对此,AMC院线在继续扩大经营的同时开始向流媒体进攻。在2019年10月,AMC院线推出“AMC影院点播”服务,提供约2000部电影,为进入数字市场谋求机会。
而关于传奇影业,据悉在2019年,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柯罗尼资本曾欲从万达手中购买传奇影业的少量股权,这也恰好应和了王健林在2018年重组万达电影时对传奇影业的要求,即要资本运作,要出成绩。
相较于万达全资并购的海外资产盘活方式,华人文化和复兴等同样投资了海外企业的中国资本,在盘活方式上逻辑和出发点有所不同。
其中收购了美国Studio 8 80%股份的复兴,相继推出了由李安导演融入新技术执导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双子杀手》,虽然有所亏损,但对于刚刚步入影视行业的复兴而言,该片无疑是一块有力的敲门砖。李海峰对此曾表示,“我们有一些自己的边界。复星不是一个简单的财务投资者,而是通过投不同的项目,和不同企业家合作,来完成自己的学习和蜕变,加深对行业的理解,同时建立自己的团队。”
华人文化的盘活则是加强自己的参与度,获得项目的掌控权,利用自身优势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助力项目向海外输出。从原来对项目只负责投资的金主身份变成一个管控全局的经营者,其中华人文化对东方梦工厂的控股数额变化便极具代表性(从持股不到40%,到全资控股)。
如今,海外大规模并购浪潮早已过去,完成并购的影视公司目前来看盈利遥遥无期,盘活是早期中国资本出海的自救行动。不过,仍有很多问题潜伏在盘活的“平静湖水”之下。
2、潜在问题
接受,适应。
2017年,商务部就曾建议企业对外投资要审慎决策,防范风险,并重点提及减少对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的投资,引导企业投向实体经济。
结果论来看,去虚向实的政策提出之后,很多并购的海外轻资产后续都面临着巨大的估值压缩,导致整个企业的贬值。
政策的引导对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2018年影视行业所遭遇的一切早已说明了问题。其中,“限韩令”的出现,让很多当时和韩国影视公司正处于蜜月期的中国资本铩羽而归。像华策影视以3.23亿元占股15%的韩国娱乐公司Next Entertainment WorldCo.Ltd(以下简称:NEW),以及华谊兄弟和腾讯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华谊腾讯投资的韩国公司HB,都因为受到“限韩令”的波及而有所损失。
除却宏观环境影响之外,进行了海外公司并购的中国企业内部也因为文化差异增加了沟通成本,在企业的后期管理和整合上存有不少的矛盾。
据悉,很多万达的海外高管选择离职,很大程度上便是源于对万达文化的不适应。当年,以高群耀为首的负责开拓海外业务的团队,在去同海外公司谈并购问题时,身边总会跟着一个叫做“首席风险官”实为从万达总部派来监督谈判的人物。这或许对于一些人还能够理解,而最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万达的半军事化管理,和“中国式流程”,以及年会期间去寺院参加活动这种对于老外而言匪夷所思的行为,这也是AMC的前CEO格里·洛佩兹(Gerry Lopez)当时向高群耀申请离职的一大理由。
公司并购重组一直以来便有颇多问题,国内尚且如此,国际公司的重组自然要面对的问题更多,需要适应、磨合的时间也愈长,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中国资本走出国门只是第一步,想要走好、走稳、走远需要攻克的难题无疑要比想象中多得多的多。
3、资本的期望
诉求。
中国资本之所以能够“顺利”进入海外,在于海外市场对中国资本的强烈需求。由此,才会出现像万达、复兴、完美世界等资本的相继高调出海。
对于中国资本而言,它们选择投资或并购海外企业,一方面是对于公司品牌国际提升的诉求,另外还有扩展整个国际业务的谋略布局,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以实现盈利为目的。
而纵观出海的中国资本,很多前期都是以金主的身份给海外资产进行财务投资,承担着买单者的身份,但在回报率和控制权上,却微乎其微。
像以5亿美元同环球影业签订的50部片单的完美影视,看似可以获得一定的全球分账,但在项目选择上却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同时,和近两年的中国资本对海外单片的深度参与和渗透度相比,早期出海的中国资本为后续的资本选择则交了一笔昂贵的“学费”。
当前,尽管中国资本对海外投资的步调放缓,投资额度减小,但在合作的深入程度和话语权的获取上却有了极大的提高。其中像选择单片投资的融创等中国资本,因为它们入局的时间更早,为市场准备的也更加充分,从而获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
而像华人文化投资的中美合拍片《雪人奇缘》也拥有不小的话语权,同样后来者博纳在和CAA达成协议后,不仅可以获得影片的全球分账,最重要的是,它已然拥有了自主选择投资影视项目的权利和资格。
深度捆绑海外公司,从简单的买单者到与其一同共负盈亏的合作者,中国资本所承担的风险开始减小。这恰是早期资本为其淌出的一道明路。
如今,博纳参与的好莱坞影片《决战中途岛》、腾讯和索尼哥伦比亚合拍的《邻里美好的一天》、阿里影业投资的《绿皮书》以及和安倍林一同出品的《一条狗的使命2》等都得到了相对不错的正向反馈。这是中国资本向前的又一步迈进。
中国资本显然正在趋向成熟,只不过道路有些曲折罢了,未来仍有无限可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