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环出货量400万,应归功于其产品定位
【马婧/BT传媒记者】400万,这是截至4月12日小米手环的出货量。小米手环缔造者华米科技和李宁、支付宝等公司的独家合作,更是让人们看到了小米手环在可穿戴技术层面的无限可能。这家去年1月才成立的互联网可穿戴公司交出了让人赞叹的答卷。
黄汪让素有极客标签、鸡肋之称的智能手环真正变成了大众消费品,甚至可以说正是由于小米手环的出现点燃了这个潜在的市场。
智能手环一直难以摆脱小众、用户黏性差的问题。也正是由于这两个原因,导致智能手环的出货量并不高。此前,国内智能手环均价为300元,这样的定价对大众消费者并不具备一定吸引力。单一的运动监测功能和简单的社交功能不足以让用户持久使用,使用几次后就弃之家中的情况屡见不鲜。相对局限的定位给智能手环的生命周期、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小米手环的成功可以归功其定位的准确。可以说,没有人体ID的定位就没有小米手环的今天。
同其他智能可穿戴产品不同,智能手环是唯一一个能够让用户24小时佩戴的产品,这也让黄汪将其最终定位在人体ID。这样的定位赋予了它小米手环更强的生命力,可以与小米的其他产品以及李宁和支付宝在内的第三方公司产生更多互动。
目前,通过小米手环可以实现屏幕蓝牙解锁和免密码支付,大大简化了划屛、输入密码等繁琐手续,提升了用户体验。此外,解锁功能已经全覆盖安卓5.0版本,即便不是MIUI用户也可以使用。雷军曾经因为忘记佩戴小米手环,造成一天内多次输入解锁密码而忍无可忍,这正是黄汪所希望看到的。虽然只是很小的功能,但用户因此产生了依赖性。通过典型的使用场景,加强小米手环的用户黏性。
正是人体ID的定位,通过手环可以快速识别用户身份,比如用户回到家中,智能为用户打开灯、电视、空气净化器等;当佩戴手环的用户靠近电视屏幕时,智能电视能够自动识别,为了保护视力调低亮度或暂停画面,当用户重新回到沙发上时,再次点亮屏幕、播放节目;如果手环检测到用户睡着了,便会自动关闭台灯。这些人性化的无感体验都要靠小米手环实现,简单小米手环的的作用就是“识别出是谁,他的状态是什么,然后做出反应”。
出货量节节攀升的同时,华米引进了大量顶级人才,将前微软Bing高级项目总监杨昕、前茄子快传创始人王辉、前nest主设计师于澎涛在内的5位大咖招致麾下。这些人的到来,远比400万出货量有价值的多。(本文首发钛媒体)
(关注更多钛媒体作者观点,参与钛媒体微信互动(微信搜索“钛媒体”或“taimei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