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社死经历的“柠檬头”怎么就成了流量密码?
分享社死经历的“柠檬头”怎么就成了流量密码?
全媒派
· 6分钟前
我们为什么爱分享社死经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作者:杨璐,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有没有发现,一些平台的生活搞笑类栏目扎堆出现了许多“柠檬头”视频,许多年轻人乐于在柠檬头特效的遮挡下分享自己的尴尬故事和社死经历,有些视频甚至获得了百万级别的播放量。
正所谓“丑事不外扬”,但在不少网友看来,在虚拟空间自嘲似乎成了一种解压手段。
本期全媒派将带大家分析“柠檬头”视频为何成了流量密码,并探究年轻人们乐于分享自己的尴尬经历与围观他人尴尬时刻的原因。
“柠檬头”社死视频是什么?
“社会性死亡”这个词已经为人熟知了,在社交媒体语境下,“社死”已发生语义变迁,其常指个体公然出丑,陷入非常丢人且令人极度尴尬的局面。
许多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经历此类社死时刻后,却乐于在网络空间内进行复盘与讲述,于是,大量分享自我社死经历的视频在各平台广泛传播。而前段时间,一种新鲜的视频形式——“柠檬头”社死视频悄然兴起。
浏览B站相关内容页面,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巨大的柠檬果园区,大量相似封面与标题的吐槽视频整齐排列,一颗颗黄色的柠檬头跃然屏上。
图片来源:B站
同样的背景与特效搭配不同的眼睛与嘴巴形状,加上吸引人眼球的标题、自带喜剧感的变声效果,以及晋江小说般巧合且戏剧性的事件内容简述,就是此类视频的标配。
在其中,你能欣赏到女孩搬家后逛菜市场偶遇前男友,顺路回家发现他们竟然成为了对门邻居,且在后来共同玩密室时差点拽掉前男友裤子;去考试发现前男友是监考员;与未来博导见面途中发现同门大师兄竟是前男友;以及被父母围观了偷偷创作的非主流禁忌文学美术艺术作品等令人大呼精彩的剧情。诸如此类让人初闻就尴尬到脚趾抠出一座磅礴的知识殿堂的社死时刻分享视频,在平台成为了流量密码。
社死分享那么多,为什么“柠檬头”火了?
近些年来,年轻人分享社死经历的行为并不稀奇。他们在各种社交平台上以各种形式将自己的尴尬瞬间慷慨告知大众,通过在虚拟空间里的自嘲完成对自我的舒压。
在这一网络传播现象兴起的过程中,许多内容成功出圈实现跨平台传播,成为大众熟知的梗,但形式与载体本身爆火还较为罕见。但柠檬头的流行也并非无迹可循。
首先,柠檬头特效能够对人脸进行大部分的遮挡,在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中间构建一堵墙,将两者分隔,这种“匿名性”的保护能让人们放下包袱讲故事。
其次,柠檬头的外观和变声特效自带喜剧效果,在故事本身具有戏剧性的同时增加了叙述方式的趣味性,也符合年轻人和亚文化群体的内容偏好和审美取向。
再次,此类视频制作门槛低,易模仿、易传播,特效在抖音上就可以使用,故事往往比较短,情节紧凑且跌宕起伏,符合当代社会人们“短、平、快”的观看喜好。
人们为什么愿意分享社死经历?
分享社死经历实质上是网民在网络空间内进行的一系列自嘲行为,他们通过幽默的语言、表情、行动等开自己的玩笑,嘲弄自己的尴尬经历,呈现出一种“自我审视式的娱乐精神”。
自嘲表面上是否定自己,实际上是一种自我防御的手段。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著名的人格理论——自我论(Rogers'self theory),他把自我分为“真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两个部分,前者是对自我实际现实的知觉,后者是对期望的自我状态的知觉。而经历尴尬事件并非个人所愿,当其发生时,个体狼狈、尴尬的真实处境与自我所期望呈现出的体面与优雅等相背离,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产生了差距。当窘境已经存在的情况下,个体为了避免他人对自身的嘲笑,抢先对自我尴尬经历进行嘲笑。
而这种自嘲的展演,不一定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可能运用了夸张等修辞方式和对现实情况的二次语言创作,配合其有趣的叙述方式,将一件尴尬的事变为了一则幽默的故事,可以部分消解事发时个体尴尬情绪的不断回忆与累积,进行自我安慰,是一种自我解压的方式和自我防御的手段。
正如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所提及的,“人们不断地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这些窘境,不断地用校正措施来补偿没能成功避免的窘困局面。当个体使用这些策略和方法来保护他的情境定义时,我们可以把它们称为‘防卫措施’。”
而个体率先进行自我攻击,也可以减轻他人对自我进行攻击时的痛苦情绪,通过向大众分享社死经历博君一笑所创造的快乐氛围,“可以掩饰现实与理想落差可能带来的悲伤、失望、孤独、后悔等各种情绪,在表面上维护了理想自我,因而可以提升自尊。”
自嘲本质上也是一种社交方式。自嘲者通过攻击、贬低自我,放低姿态,能拉近与视频观看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获得观众对其的共情与好感,以达到交际的目的。当观众围观完创作者的社死经历复盘后,不仅不会对其进行恶意嘲笑,还会整齐地刷屏“谢谢你,柠檬头”,以表达对创作者的好感和安慰。
比如在豆瓣的“社会性死亡”小组中,组员乐于分享自己的社会性死亡事件来宣告自己的“尸体”身份,在帖子之间的互动与发帖者和评论区的互动中加强对“经历过大尴尬事件的人”这一共同身份的共鸣,以达到相互安慰、抱团取暖的目的,在心理上有“依附于群体”的归属感。
图片来源:豆瓣
另外,许多豆瓣小组还有其组内通用“黑话”,比如“土味穿搭践行者”小组,组内成员互称“土家人”,浏览到视觉上不时尚的穿搭帖子会评论“回家吧,家人”,成员们通过对共同理解的话语的重复性传播,减轻自我孤立感,在心理上有所依附,纾解时尚焦虑与自卑情绪。
而柠檬头社死视频通过自嘲式幽默,在贬低嘲笑自我的同时,完成个体对现实压力与尴尬、悲伤等负面情绪的疏解与心理防线的提前建构。同时拉近与观众的社交心理距离,通过展演表现自己的“亲和动机”,获得观众的善意安慰,在“人人都会有尴尬时刻”的友好话语氛围内完成对尴尬的排解、实现与他人在一起“抱团取暖”的诉求。
当我们在围观社死时,我们在围观什么?
柠檬头社死视频具有戏剧性的内容、不断反转的剧情、夸张的叙事方式与有趣的视觉形象和变声手段,本身就是一则幽默作品。使观众暂时忘却现实生活的烦恼,躲入幽默中享受片刻的快乐与愉悦。这与我们爱看喜剧影视作品的原因相似,在巨大生活压力所带来的倦怠与麻木中寻求能让自己感受快乐的瞬间,这也是为何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搞笑视频流行的原因之一。
当我们在观看柠檬头社死视频时,我们观看的也是一段以现实为素材的脱口秀。从这个层面来说,社死经历的分享是一种“双赢”的行为,一方慷慨讲述、分享快乐、构建心理防线,另一方发送“哈哈哈”和“谢谢你,柠檬头”的弹幕表达自己享受快乐的感谢。所以,社死视频的大火是双方“共谋”的结果。
当我们在围观他人的社死经历时,实际上也是减轻孤独感、寻求心理安慰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会经历尴尬事件,当围观他人社死时,个体能有效进行“原来大家都一样尴尬”、“甚至他们比我更尴尬”的自我安慰,收获解压利器,排解现实苦闷。
同时,有些网友在评论区分享自己与创作者相似的经历,在网络这个虚拟的匿名性空间内,大家因尴尬相聚,在无人知晓自己真实身份的机制保护下,激发自我情感倾诉的欲望,网友们在分享中互相慰藉,又共同创造一种欢乐的可互相嘲笑的氛围,消解了各自对于尴尬时刻的介怀。
此外,柠檬头社死视频标题引人遐想、剧情跌宕起伏,比如B站up主@东北lisa分sa在上传第一则视频“关于搬家后对门是我前男友且我还在菜市场偶遇他导致社死这件事”之后,在网友的强烈要求下,又先后上传了8则后续视频,俨然成为一部不定时更新的都市爱情连续剧。其剧情有很强的文学属性,精准踩到“久别重逢”“巧合与命中注定”等年轻人爱看的晋江常见流行文学标签。许多网友大呼“晋江剧情照进现实”“被甜到”,纷纷磕cp,甚至在评论区支招,企图“干预剧情”。
于是,柠檬头社死视频内容本身似乎成为了一个故事文本,成为年轻人茶余饭后的文学消遣。又因其主角和故事的真实属性,可以满足围观者的八卦心理和部分窥私欲。
图片来源:B站
年轻人在分享社死经历的过程中消遣自我、治愈自我,释放可供大众调侃的友好信号,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心里社交距离,同时其行为本身也是对传统话语体系的反叛与解构。
分享者与观看者的界限在评论区的互动中逐渐被打破,观看者也可能变为分享者,进入另一轮互动与循环。网友们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内成为彼此的兄弟姐妹,结成“拟态亲戚”,各自让渡出可供嘲笑的权利,共同创设一种“有什么尴尬的事都可以说出来让大家高兴一下”的高度娱乐化氛围,“娱乐他人”与“善意嘲笑”是各方不言而明的默契。
而分享者讲述完毕,观看者笑过之后,又要各自面对现实生活,独自经历下一次尴尬时刻。但当社死经历再次如约而至,虚拟网络空间仍可提供一个可供躲进、互相治愈的避难所。
参考链接:
1.托马斯·林奇.殡葬人手记[M].美国:新星出版社,2006:139-140.
2.蒋建国.网络自嘲:自我贬抑、防御机制与价值迷离[J].学习与实践,2021(02):108-113.
3.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0、11页。
4.黄翠华.自嘲式幽默产生的心理学原理探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6):96-97.
5.塔门.B站的柠檬头火了,为什么分享尴尬令人上头?.https://mp.weixin.qq.com/s/mL4vXbf0f0D6fEiktE7rAg.2021-10-26.
163篇资讯
2.4万关注
全媒派 认证作者
腾讯全媒体智库,捕捉全球内容风向,聚焦前沿传媒研究,链接行业先锋人士,发布重磅峰会、报告、招聘信息。在这里,定位未来。
最近资讯
- 短视频都能倍速播放的时代,我们需要思考些什么?
- 舆论反转现象的弱传播透视:哪些因素在增加反转风险?
- 好莱坞罢工事件始末:流媒体行业缘何成为薪酬洼地?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钛媒体平台仅对用户提供信息及决策参考,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分享文章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
猜你感兴趣
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