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火了,共享汽车却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最近,“共享经济”在中国极为火热,除了最知名的共享单车,还出现了共享手机、共享充电宝、共享电视等等,似乎一切都要和“共享”沾上边才好。这种风潮也蔓延到了汽车行业,“共享汽车”悄然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鉴于“共享风潮”的火热程度,共享汽车的前景也很被看好。在罗兰贝格咨询公司近日发布的《汽车分时租赁如何在中国获得成功》的报告中显示,未来10年,中国分时租赁汽车数量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45%左右,到2025年,中国分时汽车租赁数量将高达60万辆。
然而,当前的实际情况并不如数据预估的那般乐观。共享单车火遍全国,但共享汽车市场却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尴尬局面。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不只来源于某个方面,需求、成本、效率等各方面都出现问题,这一市场仍有诸多痛点有待解决。尽管共享汽车在时间上占据先机,但仍免不了“起大早赶晚集”的尴尬局面。
一、共享汽车市场方兴未艾,优势显著满足诸多需求
若要追根溯源,会发现其实共享汽车的出现早于共享单车。
这种模式起源于美国。2000年,美国网上租车公司“Zipcar”成立。该公司的核心理念即为“汽车共享”。 Zipcar会将汽车停在居民集中的地区,会员可通过其网站或电话搜寻汽车,网站能够根据车与会员的距离用电子地图排列出车辆的基本情况和价位。会员用车完毕,在预约时间内将车开回原位并用会员卡上锁即可。
Zipcar模式有许多优势。不仅精简了人工服务费用,其自助消费模式也使消费者拥有了很大的自主权。该公司设有专门负责精简流程的主管,并尽量以先进的科技系统取代人工。Zipcar会通过网络寄电子账单,会员可用信用卡结算费用。在信用卡支付模式发达的美国,此方式极为快捷。
此后,这种形式逐渐蔓延开来,许多汽车厂商也纷纷加入共享汽车行列。2008年,商用车制造商戴姆勒集团推出共享汽车项目“Car2Go”。在Car2Go中,用户可提前半小时预约车辆,用车过程按分钟计费。比Zipcar更方便的是,还车时不必开到指定地点,只需停靠于任意的公共停车位即可。因为在车上装有GPS系统可将定位传送给监控人员,届时如无新用户租赁,就会有专人将车辆开回到car2go指定的停车位。
而在ZipCar的后援服务中,技术系统也极为强大。ZipCar给每辆车都嵌入了一个系统监控器,而会员卡则相当于一个RFID(电子标签)。ZipCar的中央IT系统租用的是Cingular的无线网络,而Cingular是北美境内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之一。通过互联网与RFID技术,可实现与会员卡的信息对接和掌握汽车的即时状态。
ZipCar凭借着优质的技术和服务逐渐普及,而Car2Go的表现也相当不错。2008年,Car2Go首先在乌尔姆推广,陆续覆盖德国其他城市。到2013年6月,Car2Go已拓展到欧洲和北美的6个国家和19个城市,拥有的车辆也高达7300台。
随着行业和相关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共享汽车模式也逐渐渗透进中国市场。除了国外企业的进驻之外,国内也兴起了一大批相关企业。例如2011年成立的嘟嘟租车和2015年成立的途歌。嘟嘟的团队来自于奇虎360,仿照ZipCar实行会员租车制。而途歌则模仿了Car2Go,提出“自由共享车”的理念。
从理论层面分析,共享汽车市场理应是一块大蛋糕。美国的共享汽车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才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格局,而中国近年来共享经济的火热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造就了共享汽车市场方兴未艾的局面。这一市场的预测数据引人侧目,也吸引了许多企业和资本的入局。
然而,实际中的共享汽车市场却出现了很多问题。成本高、需求不足、安全监管不明晰等状况接踵而至,造成了共享汽车市场“起大早赶晚集”的尴尬局面。
二、共享汽车市场存缺陷,成为下一个风口前需解决问题
共享汽车领域出现的问题并不是中国独有,而是全球“通用”的。ZipCar在2010年申请IPO(首次公开募股),估值高达10亿美元。就算有这样的成绩也然并卵,ZipCar并未能继续支撑下去,在2013年时被汽车租赁公司AVIS以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而在ZipCar进入中国之后,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例如地图不准确、车辆太小、地域限制严重、APP闪退等。
实际上,共享单车的模式参考了共享汽车,但如今反而是共享单车发展的更好。其实,造成共享汽车行业处于尴尬境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第一,普通自驾连锁汽车租赁需求疲软。不管是汽车租赁还是共享汽车,在中国都是非常难做的,归根结底,就是由于需求不足。纵观今日之中国,除了外出旅游,会有多少人有租车自驾的需求?共享汽车之所以能在美国做起来,是因为美国人工成本高,导致出租车价格高,而且美国的公共交通不够发达,加之信用体系完善,因而共享汽车是很好的出行方式。但在中国,出租车价格低廉,还有地铁、公交、专车等各种交通方式。因而不论是自驾租车还是共享汽车,在中国都有沦为“鸡肋”的趋势。
- 第二,共享汽车回报周期长。由于共享汽车的价格和成本要与租车公司竞争,因而差别不大,所以比的就是出租率。共享汽车对出租率要求极高,即使小时出租率维持在60%~70%左右,回本也要3年。更何况中国租车需求疲软,远未达到这一比率,想要回本更是难上加难。
- 第三,共享汽车运营效率低且成本高。以ZipCar为例,共享的特质使其不必设置门店,省下了一笔费用。然而实际情况是,ZipCar的整个运营效率要比Hertz和AVIS这样的普通连锁租赁还低。因为在汽车租赁行业中,租门店的费用在整体花费中比率不大。为了维持租率,ZipCar不得不长期依赖如校园这类人群高度集中的特殊地域,而难以扩展到正常的区域中去。
- 此外,汽车与单车的品类完全不同。共享单车可以粗放管理,但共享汽车对细节运营的要求极为严苛,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成本、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加上回本难、盈利难,久而久之,就会显现出亏损和衰落的趋势。
而单就中国市场而言,共享汽车如果普及开来,还会遇到用户体验差、骗车、责任划定难等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
先说用户体验。看看各个城市单车的“惨状”就很容易理解这个问题。单车最坏的情况也就是偷车座、扎轮胎、刮车牌等等。但汽车就不一样了,更为复杂的结构使共享汽车在被破坏后潜在风险更大。
对于共享汽车而言,租客不能保持清洁就已经够让人头疼了,而且这些问题没有门店可以投诉和加以管理,加之国内诚信体系不完善,问题就会更多。而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汽车里有烟头,或者汽车外被剐蹭,甚至零件或电子设备出了问题,就极可能引发大事故。
话说回来,就算发生大事故的几率不高,平时也会出现许多小问题。比如用户要用车,在app里定好了,但可能由于前一个租客的疏忽导致车迟迟不来。共享单车不会有这种问题,因为在某一地点会有大量的供给,不必考虑车的匹配。但汽车价值高而密度低,就容易出现这类问题。
再说骗车问题。在中国,骗车是极具组织性的,从业者水平极高,拆个GPS什么的都不在话下。而且在中国,骗车这种行为在刑法中尚无相关的惩处条例,属民事纠纷。如果要走法律途径追回的话很费成本。而单车则不一样,因为单车太便宜,不值得一骗,所以共享汽车无疑会引来大量的不法分子,这种损失是共享汽车创业公司无法承担的。
还有责任划定问题。由于行业的不成熟和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共享汽车在实践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责任难以划定。
比如违章扣分。按中国法律,违章的扣分与罚款是跟着车走的,而违章确认又需要延时,极易产生纠纷。当扣分累积到一定程度,车就要停运,会给企业造成损失。此外,在用油量的计算、汽车剐蹭等各种问题上都极易产生纷争,问题将变得更为复杂。
最后是资金缺口问题。如果想在中国做汽车租赁的生意,就需要极重的资产。比如1万辆车,则需10亿级别的资产。但问题是,这种资金不能通过向银行贷款获得,因为银行不接受这种级别的车辆抵押。如果想靠融资租赁,也不大可能实现,因为中国大部分汽车租赁的毛利都很低,根本不能负担融资租赁的高额利率。除非有大股东做担保,但这条路对于共享汽车行业中的多数企业而言也同样不现实。
由此可见,共享汽车行业只是“看起来很美”,而实际上,并不是和“共享”沾边就都能做大。不过,共享汽车确实存在诸多优势,这些优势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发挥出其潜力,只是眼下问题不少,需要先找出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才能让共享汽车行业摆脱目前的尴尬态势。(本文首发钛媒体)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