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终成“烟云”,纸媒适应互联时代或能“向死而生”
12月29日,《京华时报》在头版正式发表公告,确认自2017年1月1日起,《京华时报》纸质版休刊,同时保留发展新媒体业务。这份曾以全新机制引领中国报业改革取得成功,并率先尝试颠覆纸媒传统形式及运营模式的报纸,在屡次突围未果之后,终于也不得不走向停刊的结局。
尽管纸媒寒冬的出现已不是一两天,从2014年开始,就有一些纸媒陆续关停,如上海的《新闻晚报》、浙江的《今日早报》等。然而,这些纸媒的分量并不足以与“京华时报”相比。因此,《京华时报》的关停足以成为反映纸媒处境和现状的标志性事件,也似乎预示着处于第一梯队的纸媒的未来。
《京华时报》的关停就像打开了某个口子,可以想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会有更多第一梯队的纸媒面临和《京华时报》一样的结局。关于纸媒的不景气,已有不少讨论见诸互联网和报端。为何纸媒处境江河日下?纸媒的互联网转型,难道只是单纯的联网和平移内容就可以了吗?藉由此次事件,对这些问题也许能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一、营收困难抱残守缺,纸媒利益格局难以变革
近年来,关于“纸媒已死”的言论甚嚣尘上。死不死不敢说,但纸媒处境愈发艰难却是不争的事实。从纸媒自身的发展来看,其处境之所以江河日下,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广告营收愈发困难。
营收困难,是纸媒不景气的主因。据广电总局发布的《2015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去年,纸媒营收额平均降低了10.3%,利润总额降低了53.2%。据梅花网广告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的报刊广告投放率在去年的基础上又下跌了40%,而且还在持续下滑。
营收困难,主要是因为读者流失。
第二,没有培养读者群的概念,读者流失严重。
纸媒普遍缺乏培养读者群和用户忠实度的概念,加之互联网的各种冲击,读者就更难以存留。目前中国的订报人群,平均年龄都在60岁以上,而且他们每天也只是翻翻家装、教育、健康等版面。而年轻人的信息来源主要都源自于互联网,就更不会去看报纸,就连五六线城市中的中年人都普遍从移动终端获取资讯。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下,面对轮番的新媒体信息轰炸,更不会有想看报纸的欲望了。
第三,利益格局难以变革,纸媒内部抱残守缺
在传统媒体中,新部门永远处于弱势,就算是上级支持,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例如传统媒体中新部门的收入永远比不上做传统业务的人。另外,负责传统业务的人是既得利益者,他们对新媒体业务基本持排斥态度,由此形成的固定利益格局难以打破。
除此之外,传统媒体决策者对新技术的地位认识不足,无法建立产品思维。许多决策者不懂得在互联网时代中UI的重要性,更不懂为什么要研究用户习惯,纸媒决策者们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变化。
由于制度的僵化,纸媒中的人对改变往往怀着恐惧与排斥的态度,宁愿抱残守缺也不愿离开舒适区。这种现象就类似于当初事业转为企业时身处其中的人所表现出来的状态,颇有自欺欺人的意味。
面对生存压力的日益加剧,许多纸媒将裁员作为主要手段。从表面来看,裁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成本,缩减支出,为纸媒的生存争取到一些空间。然而治标不治本,还是无法从本质层面上解决纸媒所面临的问题。
二、纸媒转型需用心,而非单纯平移到互联网中就能搞定
面对困境,许多报纸也都尝试过向互联网转型。然而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所谓转型,多是平移式的。
问题在于,纸媒向互联网转型并非单纯的做网站或搞个app出来就“万事大吉”了。纸媒转型的关键在于要进一步去挖掘用户需求,实现渠道下沉。渠道下沉说白了就是对地方区域进行深耕,类似于做地区O2O服务的思维。
除了提供新闻资讯,纸媒还可以考虑向综合性的社区服务转型,使自身成为“枢纽型”传媒集团。所谓枢纽型,从字面理解应该是流通、渠道的意思。既非传统媒体的“内容为王”,也非互联网提倡的“用户为王”。而是将二者结合,通过对新闻资讯、娱乐互动以及社区服务等渠道的建设,技术、用户、资本平台并重,最终建立起以新闻资讯为核心的O2O文化服务平台。
做好这些,再将其对接到互联网或移动终端,效果可能会显著得多。
想要将内容对接到互联网中,熟练掌握技术并加以运用也是转型的关键要素,这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即为大数据分析。掌握了大数据,就相当于得到了海量用户的习惯,实现产品线的拓展,从而实现纸媒广告业务的精准投放及营销。
除此之外,打造资本平台也是纸媒转型中的重要环节。新媒体的商业模式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要把握并非易事。纸媒想要通过自己的培育去形成一个生态圈是不太可能的,因而资本的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会适应和运用一些新的商业模式,以投资的方式转型,有利于把握技术发展趋势,降低失败的风险,从而实现转型的成功。
随着纸媒处境的不断变化,关于“纸媒已死”和“纸媒永生”的观点一直争论不休。其实,纸媒更可能“向死而生”。千百年来,大众对信息的需求从未停止,因此媒介永不会过时。只不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载体注定改变。
但不变的是对内容的需求,作为一种千百年的传承,纸媒注定不会死亡。相反地,信息爆炸能够为纸媒过滤一批随波逐流、没有思想的人。不过对于纸媒来说,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为适应互联网时代而做出改变是很有必要的。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适应信息互联时代,纸媒才可能真正地做到“向死而生”。(本文首发钛媒体)
(钛媒体作者:最极客,文/东方亦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