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上映,“冬眠”十年的反腐剧又重回了黄金档
3月28日,2017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于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开播,虽然和世预赛亚洲区12强赛直播撞期,但并不影响收视和点击量,甚至在单集首播的情况下,全国网收视率2.41、份额7.37% ,位居同时段第一 。
并且同时段外网数据同样喜人,酷云实时关注度突破1.0,市场份额突破12%,csm欢网全国网收视率更是高达3.8,高于世预赛亚洲区12强赛的两倍之多。
同时,#人民的名义#微博话题阅读量达1、4亿,可见年轻一代小粉红们对这部正剧也是期待满满。
一、离开荧幕十多年的反腐剧,如今春风吹又生?
在电视剧市场满眼都是古装玄幻、青春时尚鲜肉小花当道的情况下,集中了几十位老戏骨飙戏的反腐正剧《人民的名义》给浮躁的电视剧市场注入了强心剂,但选择在年轻观众居多的湖南卫视播出,之前被认为是冒险的举措,但首播达2.41的收视率却力证了反腐剧也可以对年轻观众的胃口。
其实十多年前国内也涌现过一大批优秀的反腐剧,且一次次掀起舆论高潮,00年至04年初更是反腐剧的黄金时代。比如2000年电影《生死抉择》上映,票房达1.17亿,是当年的票房冠军;还有《苍天在上》、《大雪无痕》、《国家干部》、《绝对权力》、《至高利益》、《我主沉浮》等也颇有影响力的作品。
但随着反腐剧的热播,一些粗制滥造的跟风之作也开始泛滥荧屏。2004年,广电总局曾下文整顿反腐剧,2005年左右,“红极一时”的反腐剧、涉案剧基本退出卫视黄金档,这一类型剧的创作也趋于停滞,进入了长达十年的“冬眠期”。
随着十八大后反腐工作的大力推进,反腐剧也迎来复苏的春天,《刑警队长》、《后海不是海》等一批反腐、涉案剧回归黄金档。
当年有极大群众基础的反腐剧创作也逐渐开始解冻,风云变幻的影视剧市场也掀起了一场反腐倡廉的潮流和趋势,多部反腐剧题材电视剧备案,部分已经在拍摄中。《人民的名义》就是反腐剧迎来解禁之后,第一部在卫视得以播出的电视剧。
二、黑色幽默版的“官场现形记”
——《我不是潘金莲》不过瘾,正义凛然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来扛鼎?
去年冯小刚的作品《我不是潘金莲》获得数个奖项,五亿票房保底却只斩获4.84亿票房。但就其内容而言,《我不是潘金莲》借一名农村妇女告状的故事,借着冯氏喜剧最拿手的黑色幽默,颠覆了政治权威,展开的一出“官场现形记”,呈现出官僚系统的另一面。
因此,反腐剧创作一定要贴近社会现实,认真描摹出复杂社会和政治生态面貌,反映出人民心声,把反腐败斗争融入到剧作中,从而达到对社会起到长治久安的作用。
三、反腐剧和涉案剧究竟该如何创作?
“反腐”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热词,十八大后党中央更是针对腐败行为强拳出击。随着十八大后反腐工作的大力推进,反腐题材剧开始逐步复苏。《后海不是海》、《剃刀边缘》、《人民的名义》等剧热播并广受好评,反腐剧和涉案剧这两大“敏感”题材随之卷土重来。
作为反腐剧、涉案剧这类主旋律作品创作的排头兵——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公安部金盾影视文化中心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近年来佳作频出。
例如去年国庆档上映的禁毒电影《湄公河行动》斩获11.84亿票房,获得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金盾影视参与出品的《后海不是海》同样口碑不错,有观众表示:“虽然是正剧,但同样令人感到悬疑刺激。”
但反腐剧和涉案剧若想真的脱颖而出,归根结底还得看作品质量是否过关。不可否认,反腐剧和涉案剧在题材本身上属于富矿,但开采难度却远超一般的现实题材。
就目前而言,其剧创作面临“外松内紧”的局面,十年前被清扫出“黄金档”就是因为“创作无禁区”,尺度越来越大,产生了负面社会效应。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须得更加谨慎和精细,避免重蹈覆辙和踩入雷区。
在国家反腐倡廉的政治大背景下,反腐题材的电视剧会是未来正剧创作的热门之选,但反腐剧本质上是政治剧,好的反腐剧要平衡好政治与文艺的关系,既要考量政治因素,又要用艺术方式来表达,而且要符合艺术规律。
对于反腐剧创作你怎么看?
(钛媒体作者:文化产业新闻,作者:周志婧,部分资料来源:现代金报、深壹、人民网、广电时评等。)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