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贝塔斯曼龙宇:加强对被投企业的控制,是巨头们进化的表现
曾在C、D两轮连续押注摩拜,BAI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龙宇,最近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可能就是关于美团并购摩拜的看法,“美团背后站着腾讯,又有一支善战的铁军,还有王兴亲自挂帅,我看不到任何减分项。”对于这起并购案,龙宇不愿再透露更多细节,只说她对美团的接手持看好态度。
从此前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中的重要推手阿里,到这次美团摩拜并购案中的腾讯,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巨头们在被投企业中的话语权与日俱增,似乎从选择站队的那一刻起,企业的命运就已不由自己做主。
在日前接受钛媒体采访时,龙宇表示,对被投企业控制权的加大,其实是巨头们进化和进步的表现。龙宇说,2007年刚回国的她,在当时很少看到在中国有并购,但国内巨头们的学习能力很强,很快就迎头赶上。
“一直到百度用19亿美金买下91,然后一下子并购之风就开始了,后来我们看到,腾讯和阿里马上跟上来,做的甚至比百度要漂亮十倍,其实他们开始也给别人人傻钱多的感觉,只要是一个策略性的服务就买下,对价格也不敏感,有的时候控制的也很松散,但很快他们就把这几块补上了。”龙宇说道。
出钱、出资源,为什么不施加控制力和影响力?在龙宇看来,这是理所应当的逻辑,作为巨头来说,收购企业的目的就在于让自己的生态系统更繁荣,而对被投企业施加控制,也是为了让这家企业能够在更长的时间里做的更好,从而辅助自己。
“巨头们家大业大,于是他们也四面受敌,也需要抗衰老,他们有太多东西要打点了。今年光是智慧零售这一场大仗,那就够双方(腾讯、阿里)大动干戈了,这其实是一个从将军到皇帝,从单独打仗到赢得战役,再到巩固帝国的一个学习过程,那现在肯定当然是分权、人质、削藩,我什么都得干。”龙宇这样诠释巨头间斗争。
一边吞下摩拜,一边做起打车,谈及最近坚定跨入出行市场的美团,龙宇从一个消费者的角度向钛媒体讲述了她对于美团滴滴之战的看法,“我只讲一个品牌外延的感受,我觉得美团扩展到去offer一个打的,比滴滴从打的去offer一个外卖来讲,我作为普通消费者更能接受。”
近几年,资本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排在前两名之后的企业日子变的愈发难过。对此,龙宇直言,资本的马太效应是正常现象,资本也经历了一个理性学习的过程,开始趋于理性,而且资金的集中,也可以很大程度减少无效竞争和资源浪费。
“在风险系数和回报率的权衡之下,大家简单一算账,还不如直接插队到第一名去,这样还可以一下子就把市场的竞争格局给变了,这样第一名就更安全了,因为有些方向上你根本不需要很多家公司同时拿到很多钱去消耗。”
除了摩拜,BAI还投出了keep、造作等诸多围绕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项目,在几年前这个领域还被视为小众时,龙宇就指出,城市消费升级将是一个能够引领消费文化潮流领域,如今,消费升级这个词已经红的发紫,甚至还异化出了“消费降级”的说法。
比如,聚集了众多城镇青年的快手和二三线城市大爷大妈的拼多多,到底是不是“消费降级”?
“我们投的一家公司,他卖一些男性的特别有意思的玩具,价格不便宜的,但是你会发现,一个月薪3000块的男生,他可以花1000块钱去购买,因为他能花钱的地方不多。当低线城市也能够被无边界的互联网产品触达时,有一些事情变化了,就他们的审美并没有二至。”
在龙宇看来,审美意识形态趋同,决定了人们对商品的需求也趋于一致,而低线城市人群开始不买假货,或是买一些类似的、但价格相对便宜的商品,或是用更先进的方法享受到更好的体验,这些就属于消费升级。
以下为钛媒体对话龙宇实录,略经钛媒体删减、编辑:
谈美团并购摩拜
钛媒体:怎么评价美团并购摩拜?
龙宇:我也没有必要透露特别多的细节了,但是其实事实上大家基本都看到了版本。比较重要关键的几点就是在说整个这个交易最后是跟美团确认,美团绝对是腾讯系这边的一支,其实是一个很典型的完全并购退出的案例,管理层里面确实是有两个人投了反对票,一个人投的是支持票。李斌作为很重要的一个股东,他对公司特殊的影响力,他投的是弃权票,为了不太影响大家其他人的一些观点。
钛媒体:您之前提过共享单车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资源浪费,现在还坚持这个观点吗?
龙宇:这个观点我从来没变过。但历史既往你是没法一下去解决的,车都已经生产出来了,各自100万辆的车扔在街上,怎么去整合呢?但美团收购了摩拜之后,这个打法会不会变的更加的高级,大家是不是会减少一些浪费、资源的空置,从这里面会不会取经验、长教训,能不能打的更高级,这个我就不知道了。
钛媒体:与美团站在一起的摩拜,和ofo等其他单打独斗的共享单车相比,会赢面大一些吗?
龙宇:以后的发展,那看王兴的了,我对他的能力是非常有信心的,美团背后站着腾讯,又有一支善战的铁军,还有王兴亲自挂帅,我看不到任何减分项。
谈巨头对被投公司控制力的增强
钛媒体:您怎么看待阿里、腾讯对所投公司话语权越来越大的这么一个趋势?
龙宇:腾讯、阿里一定是会愿意有更大的控制权,这是它们进化和进步的表现。其实这两家公司还有国内其他一些也业内有点升浪的公司,我都特别值得敬重,我觉得他们总是比国外的公司学习能力强太多了。
我刚回国的时候没见过中国有并购,一直到百度,用19亿美金买91的时候,大家都说花大钱了。后来就一下子,腾讯和阿里马上就做的比百度要漂亮了十倍。其实一开始大家也觉得他们是人傻钱多,只要出来一个策略性的服务,他们就投,对价格也不敏感,有的时候控制也松散,但后来他们很快就补上了这几块。
我觉得非常正常,我又给钱又给资源,为什么不控制你,为什么不要施加影响力呢?其实影响力我要算的是,怎样能让这个生态系统更繁荣,而不是为了短期去控制你,可能未来他们的段位还会更高。
现在他们在价格上也比以前更敏感了,在投入上面其实也比以前更有纪律,因为他们家大业大,于是他们也四面受敌,他们就是因为这么厉害,所以他们也得抗衰老,他们有太多东西要打点了。今年光是智慧零售这一场大仗,就够双方大动干戈了。
他们其实是在经历一个从将军到皇帝,从单独打仗赢得战役,到巩固帝国的这样一个学习过程。那现在肯定是分权、人质、削藩,我什么都得干。这个我觉得是挺有意思的,我正在认真的学习这个波澜壮阔的斗争历史。
钛媒体:那么小公司该如何保持自身独立,站队是不是必然选择?
龙宇:永远都不是。看出身、看能力了。你要是生出来就是他们这个体系里的人,你就很难避免,公子王孙你有这样的享受,你就要付出这样的代价。如果你是一家小到没人关注的公司的话,你就自己百花齐放去,这也是可以的。
而且也要看血统,你如果做的这个生意,本身就是牢牢的依靠别人的资源和体系的,那你如果有幸能够做到被巨头关注的程度,他们非要投你不可,你真的是可以认真去考量这件事情。如果你做的这东西还是相对来说是破局的、是独立的,你可以不受他们钳制的话,你自己会有这个底气决定不站队的。有的时候你可能都没有这个奢侈决定要不要,这是个现实问题。
另外,如果说你能被腾讯和阿里买掉或者投资的话,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不起的成就了。你被对手尊重了,威胁到对手了,受到对手的关注了,受到巨头的关注了,这首先是你的荣誉。如果说你有机会去拒绝的话,那更是你的能力和自信了。
谈资本马太效应
钛媒体:怎么看这个资本向头部倾斜的这样一个趋势?
龙宇:我也不会去投第二、第三名,大多数时候投错了是因为判断错了,谁不想投行业的头部企业,所以大家看到资本的马太效应这也是正常的。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个理性的学习过程,中国的整个创投行业的从业人员百分之八九十不合格,因为大家其实没有经历过足够的时间,都没有看到过退出变化,没有经历过足够的生命周期。
而且作为一个合格的资产管理人,你当然算的是回报,同等风险情况之下更稳定更丰厚的回报。假如说今天我买腾讯的股票,可以清楚的知道明年有50%的年化回报,而我要投一家初创的企业,可能明年也就最多给我50%的回报,我为什么要那么愚蠢的、不负责任的去投另外一家初创企业呢?除非他让我非常清楚的看到有500%回报。
无论是TMD这个级别的公司,或者行业里其他一些相对领先的公司,他们体量都不小了,很多其实是几十亿美金的一个估值了,但这些公司的成长爆发潜力仍然非常大,那又有很多的基金是比较靠后,大家当然是选择向头部集中,这样一来使得竞争也随之减少了,可以一下子就把市场的竞争格局给变了,第一名就更安全了,我觉得这是非常的理智的一件事情。
原来大家会看到市场资金过于充裕,流动性特别强,有一些游资他投不进好公司的时候,他就愿意去赌一赌,说如果投市场的第五、第六名或许也有可能在一个多边市场里赚到还不错的10倍的回报。由于现在市场低质量资金减少,这种情况就变少了。
另外大家也变的更加谨慎,我宁肯去投第一名,我可能取得8倍的回报,我也不愿意去想投第三名,去取得可能20倍的回报,因为大家都会在风险系数和回报率间有个权衡。
所以我觉得在市场趋向理智、资金渐渐集中的情况反而挺好的,这样会使得未来整个投资在各个阶段越来越谨慎,无效竞争会减少,因为有些方向上你根本不需要很多家公司同时拿到很多钱去消耗。
钛媒体:您投一家企业是看中短期的高增长还是长期的绝对增长,也就是长期持有?
龙宇:这个要看企业的需要,而且其实投资人不是说呆得越久就是对公司有信心,也可能是因为你笨,不会管理退出,你作为投资人来讲,你的利益在公司的这一节点上已经完全可以最大化了,而你对公司贡献其实也不是那么大,这时候退出是理智的。
不是简单的说,陪公司20年就是很好的事情,很可能你在这个公司的20年当中,你的年化回报拉得非常不好,那你对你的LP是可耻的。
而如果期间你把机会给比你更高瞻远瞩、更有资源的人进来,别人会把公司带到了不同的台阶,这都是非常好的。我觉得这里面还是有一个自己的认知边界,也有很多外部的不确定因素,比如人家逼着你卖,或者说有一些上市的情况,基金到期等等,这是很实际的问题。但是总体来讲的话,我觉得确实是一个case by case的情况,不是说待的久就是好的。
拼多多快手们是不是“消费降级”
钛媒体:现在很多公司赚的都是小镇青年的线,您怎么看这部分群体?
龙宇:首先我还要更多的研究,但这部分群体显然是有可赚的钱,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去研究一个经济数据,这部分人的基数和成长性到底有多大,但显然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巨大群体。
其次,我们不要去看这部分人的实际的工资收入,我们要看他可支配的收入。我的老家是成都,它是二线城市一个典型,为什么成都的房价也涨不上去?因为他把钱都花了,就是这么简单。在上海,我们讲房地产就是一个大的坑,把流动性都埋进去,大家要不然就把钱投资到股票里,要不然就是房地产里,都是投给了未来收入的预期。
成都工资水平并不低的,但为什么你无论给他造多少梦,成都人都掏不出钱来买呢?因为他把钱都造了,他全部花在了火锅、麻将上面,他全部花在了成都的全中国比例最高的高尔夫球场,各种的声色消费场所,所以不要去看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四五线城市,我们要看他日常可支配的消费是多少。
我们投过的一个公司,他上面卖一些男性的特别有意思的玩具,其实不便宜的。但是你会发现,在新疆挣3000块钱月薪的男生,他可以花1000块钱买这些东西,因为他能花钱的地方不多,于是同样能够被无边界的互联网产品触达,这时候有一些事情就变化了,就是他们与一线城市人群的审美并无二至。
审美意识形态的一致之后,就使得对商品的需求都基本一致。所以这些消费下沉到的人群,他们的消费其实升级了,不买假货,买一些至少样子一样但可能比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便宜一点的东西。他们用了更先进的方法,有时候还享受到了更好的体验,这就是消费升级。
谈内容领域投资
钛媒体:媒体、内容领域看好哪些模式?
龙宇:我们不看以媒体为定义的行业,我们还是看用户的组织形式和内容的生产形式,怎么去定义媒体,我的定义是95%以上的收入是以广告为呈现形式,也就是你是怎么赚钱的。比如我就是生产内容,然后通过内容都集来了流量,然后再去分发它,不管是变现卖商品,还是说直接做付费的内容,其他只要不是卖广告的,对我来讲他就不是媒体行业。
比如我们投的即刻,它是个推荐引擎,大家会把他跟知乎比较,甚至把他跟淘宝做比较,他到底是是媒体、是工具,对我来讲可能都不是。因为我在即刻上看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阅读抓取、再推荐,它可能是个本地生活或者服务,它以后可能是美团挺好的一个补充。对我来讲的,我看到它是信息的收集和再分发。
钛媒体:您看待一个内容类产品会以怎样的逻辑?
龙宇:我们是这么看的,要不然你做内容,是一个内容的组织呈现形式,是社区、工具都行,但是你要么就忘右走,就做到一个极致的体验,特别明显的体验提升;第二个就往左走,就是极低的生产成本或极快速的反应速度。
举例子来讲,内容的生产其实对我们来讲很重要,比如说我们投UE,它是个编辑器,但它是有非常明显的体验提升的,它让普通人去编辑拍摄一个视频的体验变得很好,它能让普通人也能去创作一个小电影、小视频。
同样的逻辑,我们也去投陈曼,陈曼是中国最昂贵的时尚摄影师,她的“大片”这个APP,门槛稍微高了点,但它生产出来的东西非常惊艳,很艺术化、很精致,有点像专业的人做出来的后期,就是这样的一个东西,它也是一种内容。
或者说我们去投特别便宜的东西,我最不投的就是在中间的形式,比如漫画。冲击力它不如视频,只能算个中间过渡形态,而且漫画生产成本的比视频要低,但比文字要高,卡在中间这种东西是我绝对不看。为什么早些时候那些情感电台会迅速出来?因为它反应快速,这就是文字或者音频的特色,它生产起来特别的便宜,你能够很快的对一个事件、对一个热点、进行特别快的反应。
但在这里面我又对音频有些顾虑,因为我自己毕竟是还有过几年在体制内的经验,深深知道音频监管之可怕。音频最大的问题是没法监管它,其实大家对视频和文字都有了相当有效的途径去监管,但音频那就牵一发动全身,一旦有一条有问题的音频,你很难检测到,这就是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