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财报的“数字密码”:盈利和焦虑,究竟应该先看哪一个?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庞宏波
01 财报信息
对于猫眼娱乐来说,成功实现首次盈利成为了其漫长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尤其是在猫眼娱乐战略升级发布会过后,这更像是一剂强心针。
但在财报重要的信息点上,往往报喜不报忧。
猫眼盈利,是事实。但是隐藏在盈利背后的焦虑,也是事实。
首先,猫眼上半年总收入为19.8亿,但并未提到其同比增长仅4.7%;
其次,广告服务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长78.1%,但是在整个收入结构中的比重为7.9%,如果再对比2018年的财报,猫眼娱乐在新业务上的“拓荒”处于一个疯狂增长期,那么同比大涨的实际参考意义其实对其整体收入的影响并不高。
最后,猫眼的在线娱乐票务服务在整个收入结构中比例下调,如果从整个“泛娱乐”升级中看,的确是全文娱战略的体现;但是占据“半壁江山”的票务收入同比减少5.7%,的确是猫眼的一个隐患。
昨天,猫眼娱乐的尾盘一度涨16.5%至13.16港元。今天开盘后,猫眼娱乐最高跌9.98%至11.36港元,收盘时最终落点显示今日跌幅达到了9.19%。这一“还原键”背后不可否认的是其主营票务收入减少所带来的影响,但其股价走势也需要长期观望。
实实在在的盈利,的确是猫眼娱乐从“卖票”到全文娱最关键的一个“标志”,这一点对于未来猫眼的整体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与此同时,猫眼娱乐在主营票务收入上的下跌以及迅速装入整个全文娱板块,前路依然布满荆棘。
短期内,国内电影市场想要迅速回暖的希望并不高。切入更大的全文娱市场,对于独立上市的猫眼来说的确是盈利的重要一步。随着整个全文娱战略的发布,淘猫之间的竞争反而拉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但“独立”的猫眼在未来的比拼中想要持续寻找优势的难度其实也在增加。
02 首次盈利
在线票务平台的盈利能力。
在很长一段时间,在线票务平台的盈利能力成为了一个被集体质疑的话题。从整个长时间周期来看,在线票务平台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扩盘”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在超大规模的票补支撑下,伴随着在线购票和在线选座的不断普及,电影市场的规模在短期内迅速扩大,高度互联网化也成为了国内电影市场最重要的一个特征。但随着线上化率增长的基本停滞和票补管控,在线票务平台本质上到了一个新的岔路口。
选择独立上市的猫眼娱乐,在上市前和微影时代的合并成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这一步,为猫眼娱乐强行注入了全文娱的基因,也是后来猫眼走向全文娱的起点。但是在猫眼娱乐IPO的招股书中显示,2015年、2016年与2017年猫眼净亏损额分别达到12.97亿元、5.08亿元、7610万元。 2018年,猫眼娱乐全年净亏损1.38亿元,除所得税前亏损1.48亿元,同比2017年亏损的7601.3万元,亏损幅度超过80%。
2019年,对于整个中国电影市场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大盘长期低迷对于各个环节都形成了强烈冲击,而从春节档开始的高票价成为了整个上半年的关键词。
2019年上半年,中国内地总票房达到311.22亿元,较去年同期320.25亿下跌2.82%。观影人次累计约8.07亿,较去年上半年的9.01亿同比下跌10.45%。在更为关键的两个数据上,上座率创下6年来最低值,仅为10.52%;2019年上半年平均票价(含服务费,统计1-6月数据得出)约为37.77元,较2018年同期上涨7.61%。
寒冬的“撕裂”下,猫眼究竟靠什么实现了盈利呢?
其实,在实现盈利的过程中成本支出的大降成为了供血源。上半年,猫眼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减少46.7%,这一“减少”促成了盈利。直白的来说,票补减少某种程度上促成了盈利。
03 最大隐患
主体业务。
在猫眼财报数据当中,在线娱乐票务服务收入在整个收入结构中比例下降,而广告服务和娱乐内容服务的比例上升,因此猫眼娱乐认为猫眼在全文娱战略的支撑下整个收入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全文娱战略效果初见成效。
但实际上,要看清楚的是究竟哪一个是猫眼娱乐的主体业务,以及主体业务发展的好坏。
广告服务及其他收入的确拿下了接近1.6亿元,占比提升至7.9%。但是7.9%的收入占比,也意味着这一业务板块在猫眼娱乐的整体架构中处于新生业务。
在初期“拓荒式”的疯狂增长,本质上无法立马得出猫眼全文娱战略初见成效的结论。在其整个业务板块中,在线娱乐票务服务依然是其主体业务,占比下降但仍然接近55%。但是在线娱乐票务服务的收入为10.8亿,同比减少5.7%,这一数据其实在整个财报中被部分“隐藏”。
虽然猫眼娱乐做出解释,认为是整个行业的不景气导致。但是猫眼娱乐同时也在财报中声称在线电影票务市占率超60%,占比仍有提升。但这一市占率,在猫眼娱乐上市时就被外界广泛质疑,因为如今在线票务平台基本公开自家的出票数量和总出票数量,比例换算非常清晰。
倒推前10天,通过猫眼专业版数据换算得出,猫眼娱乐的出票占总出票占比的53.48%,最高峰为57.9%,距离其市占率超60%其实有着不小的差距。
放在猫眼娱乐财报的语境当中,在线电影票务市占率持续提升,但是票务收入却出现下降,这一“矛盾体”本质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
但值得庆幸的是,猫眼在娱乐内容服务上的增长显而易见。在进入“全文娱”时代之前,猫眼娱乐就提出了“全链路”,这一战略本质上让其充分进入上游市场。如今,随着猫眼合并微影时代,在全文娱的支撑下娱乐内容服务收入的提升也是顺理成章。
猫眼娱乐的收入主要是在线娱乐票务服务、娱乐内容服务、娱乐电商服务和广告服务。其中票务+内容是主体收入,但对比2018年两项业务超90%的收入占比,今年上半年出现了下滑。 娱乐电商服务2018年在收入结构中占比为5.2%,今年上半年为4%,同样是处于下滑趋势。单靠广告服务及其他业务的收入增长,其实很难说是全文娱战略肉眼可见的成效。
03 未来空间
新的起跑线。
对于独立上市的猫眼娱乐来说,盈利首先是最先考虑的一个核心指标。但这也意味着猫眼有了一条新的起跑线。
如今,内容+票务是在线电影票务平台的标配,这并非猫眼娱乐“独享”。选对内容的同时互联网宣发的助力,的确可以带来更大的盈利空间。而在泛娱乐业务上,猫眼本身是一个“后来者”,想要挤入市场的难度并不小。
尤其是在演出市场,猫眼需要直面迎敌深耕时间更长的大麦网。根据2019年3月20日,易观发布的《2018中国现场娱乐票务市场年度综合分析》显示,2018年大麦网APP端月均活跃人数达237.3万人,月均使用次数达2165.4万次,月均使用时长89.9万小时,从用户规模和使用粘性上远高于永乐、摩天轮、票牛、秀动其它票务平台总和,独处第一梯队。
如今的猫眼娱乐,在发展战略上其实更像是一个“纵向的独立复合型产品”,在业务板块上如果和阿里进行硬性对标的话,像是淘票票+灯塔+大麦的一个集合。 但实际上,如今无论是猫眼基于腾讯,还是淘票票亦或者阿里影业基于阿里,本质上是“AT生态之争”。
无论是闭环协同还是纵向复合,本质上都难逃互联网生态资源的共振发力。但对于猫眼来说,如何协同腾讯系资源注定是一个长期的挑战。
如今,猫眼娱乐的确实现了盈利也明确了全文娱,但这个全新的起跑线只是总结了过去,并无法完全预估未来。 “AT之争”的延续,其实让“淘猫”两大阵营依然保持着高度相似的竞争,只是从结果来说,如今“横纵路线”的不同,也必然决定着不同的结果。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