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社交应用脉脉有了新玩法:想要找人办事,先用红包“敲门”
两年前,职场社交APP脉脉刚上线时,时常会面临被错叫为“momo”的尴尬;2015年初,为了与其他社交产品实现差异化竞争,脉脉开始试水商业化并推出了“经纪人”功能;如今,其已经深谙中国的“人情世故”,并再次用“红包敲门”取代了经纪人的角色。
10月中旬,脉脉上线了其4.0版本,并整合了两年以来平台上所积累的人脉资源,推出了“人脉办事”这一功能。在这一Tab中,钛媒体发现不仅涵盖了招聘、融资、创业服务、营销,甚至还包括“找单身”这样的服务功能。
以融资为例,在“找投资”这个栏目底下,其按轮次和融资金额大致将投资人分为天使、Pre—A 、A轮、B轮以及C轮,在每个轮次底下又按照细分领域划分了O2O、电商、在线教育、智能硬件等。而这些都是根据经过认证的投资人在脉脉上所填写的名片资料和简历来生成的。
社交只是表面需求,办事才足够具有黏性
脉脉的创始人兼CEO林凡告诉钛媒体,作出这一改变的原因在于,他认为对于职场社交来说,社交只是一个表面上的事情,真正打动用户的是能够解决用户在工作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林凡表示,他们为用户在职场中解决事情可能会经过的三个门槛分别做了考虑:
第一个大的困难在于,你不知道该找谁,甚至不知道脉脉上可以找人。于是其将人脉关系进行梳理、分类并标出明显的入口,当然被推荐的人脉都是经过认证和核实的。
第二,用户会想知道“我要找的这个人愿不愿意帮我”,特别是中国人不太喜欢主动的去求别人的这么一种状态。针对此,其在产品上把具有朋友关系、或将回复率高、回复周期短的职场人士优先排在前面。
第三,在找到之后如何开口、如何让一开始的过程变得更加顺畅?于是催生了“红包敲门”这一功能,用户可以对想联系的对象发出任意额度的红包,对方在接收红包的同时即可开始私信聊天的过程。
听起来似乎有些有趣,作为一名用户,钛媒体记者就曾被创业公司的媒介人员发过敲门红包,而更有趣的是,当我们打开去哪儿CEO庄辰超的脉脉主页时,其近期动态所显示的内容几乎全部为“心意红包”(在你接收红包之后,系统会自动更新动态)。
林凡对此解释道,“中国人其实有很多时候人情世故搞的很复杂,我们希望通过标准化的流程来帮大家解决找人办事这样的一种需求。”脉脉表示,在找人办事时,为了表示诚意用户可以先发出“心意红包”,在完成之后还可以发出“谢礼红包”,当后期服务更加标准化的时候,认证用户还可以将自己的咨询费用、技能费用标出来,需要获得帮助的人可以直接下单进行购买。
据钛媒体了解,目前脉脉的营收主要来源于广告红包的精准投放。林凡对钛媒体称,当人脉办事的流程能够更加标准化时,企业服务的对接和分成也将有可能成为脉脉的主要营收方式之一。
根据脉脉方面给出的数据显示,自10月份上线“人脉办事”以来,其中总订单的20%左右来源于找人才,还有20%来自于公司间的合作,如资源置换、媒介采购等等,而投融资、营销服务、设计外包、研发外包等企业服务也是订单的主要构成。林凡认为,在初期的时候用户需求会比较密集在几个集中的类型里面,未来长尾化的方式会更加明显一些。
从互联网职场社交,到全行业人才市场
不过,截至目前为止,脉脉的主要用户仍然是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中互联网和科技行业相关的从业者,其中BAT的员工更是有着高达30%的日活,因此全行业和全城市覆盖也成为了脉脉业务发展的重点。
林凡表示,除了能够得到互联网专家所提供的各种各样的咨询之外,其他的产业和行业之间的融合也是未来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趋势,这与是脉脉希望能够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未来脉脉的发展会着力于三个方向:其一是全行业和全城市覆盖;第二则是希望将个人的时间和经验变成一个能够交易的商品在平台上面做交易,就像百度是信息市场、淘宝是商品市场,脉脉希望成为人才消费市场;第三,在白领职场体系完善之后,能够把整个的找人办事拓展到生活领域,包括律师、子女入学、就医等等方面。
从林凡的描述来看,将个人经验商品化有点类似“在行”的操作手法,那么如果实现全行业覆盖,职场社交会不会变味为“生活服务平台”呢?
林凡对钛媒体记者表示,办事还是一个较为低频的需求,而社交作为脉脉中高活跃度的部分是一直会保持发展下去的。“一旦我们把”办事“的流程设计的特别流畅以后,就可以把社交和办事两个东西无缝的整合在一起。”林凡说到,“毕竟很多时候中国人通过”办事“能够更加的熟络,再成为社交的闭环。”(文章首发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