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选角导演:唢呐、呼麦、马头琴都来了,《明日4》的选人逻辑是什么?
文 | 娱乐资本论
“唢呐哥是什么神仙,这几分钟的演奏吹的我太上头了”
“太多‘奇奇怪怪’的学员了,节目组是从哪挖来的宝藏?”
在结束了女团的狂欢季之后,《明日之子乐团季》的开播,彻彻底底的为观众更换了口味。
这季《明日之子》选拔的仍然是20岁左右的年轻学员,但却不同于前三季以个人厂牌为核心,反而出其不意地玩了一把乐团。因此在节目中,观众见识到了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乐器以及它们的新鲜玩儿法。
本以为唢呐只能在固定场合吹奏,没想到在舞台上也能带来震撼力;本以为架子鼓通常只由五六个大小鼓组成,没想到还可以装扮的如此花里胡哨;第一次见到,竟然有人用琴弓来演奏吉他!林林总总的新奇乐器,不断的打破着观众的常规认知。
这几乎是网络新秀选拔类综艺有史以来,乐器第一次代替了人率先冲出了屏幕。
乐器从哪里来?乐手又从哪里来?《明日之子乐团季》为什么要展现这样一类舞台?成了大家最好奇的问题。前几日,明星资本论独家采访到了《明日之子》四季以来的选角导演特亮,聊了聊他们到底是从何而来,又要到哪里去。
寻找原始的少年气质
近几年,新秀选拔类综艺层出不穷,吸引了大量的垂直受众。与此同时,创新、突破、多元化也成为了行业在探索与努力的方向。不乏有观众表示“唱跳偶像不是我的菜,我想要一个特别的偶像。”
而“特别”的概念又是什么?市场上却迟迟没有答案。但让舞台上的学员拥有不同的精神面貌,从素人市场中切入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同城市、不同生活环境,会滋养出形形色色的学员类型。且没有经过经纪公司统一驯化的学员,所呈现的性格会更加真实、有共鸣感。
《明日之子》连续四年,都在寻找这样一批原始的素人学员,第一季的毛不易就是其中一位。与小有名气的爱豆相比,素人也许不具备话题度和粉丝狂热度,但他们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面孔够新,类型够多,可挖掘的空间也相对较大。这种原始感也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
但《明日之子》想要的又素、又年轻、又兼顾专业素养和榜样特质的学员,听起来并不好找。为了做到精确搜寻,《明日之子》选角团队通过去往各个城市、高校,潜伏在各大社交平台等渠道挖掘形形色色的学员。基本上一季节目收官后,下一季的选拔就开始了。
而今年因为疫情原因,《明日之子乐团季》的选角流程遭遇意外。年后开始,所有的地面选拔活动都无法继续。经纪公司的乐手储备量又不多,大多都是不擅长乐器的练习生,无法成为选角捷径。音乐厂牌提供了一些学员,但又远远不够,只能靠地毯式网络搜寻。
最终,选角团队通过网搜找到了大部分学员。“网易云、微博、抖音、B站上只要跟乐器搭边的人,基本上都被团队私信过。”特亮表示。
特亮告诉明星资本论:“《明日之子》没有固定选人标准,但凡是当下年轻人有的面貌都在范围之内。如果设置严格的条条框框,会损失很多宝藏型学员。呈现娱乐圈之外的,爱好玩音乐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状态,是节目的主要目的。”
因此,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不懂综艺效果、不懂表情管理的学员,更能够成就《明日之子》的调性。
比如乐团季中的杨润泽,清秀的脸庞上始终挂着一丝“不屑一顾”的神情,被观众调侃为“奶拽哥”;闫永强的唢呐演奏让现场所有人惊艳,但当被问到学习唢呐的原因时,却没有配套的震撼故事,镇定解释“因为爷爷不让爸爸学,爸爸就让我学”;来自东北的张嘉元被导师点评表演紧张后坦言:“第一次上台,观众就是这种级别的,搁谁谁不紧张。”让观众想到海选时的毛不易,同样在见到薛之谦等导师后连连感叹:哇塞,活明星。
以特亮的话来说:“这些学员有着最原始的少年气质。”
“他们的情绪都非常直接,我们第一次联系张嘉元的时候,他问的都是‘我去了之后吃什么?路费是谁出?我还能和我爸妈打电话吗?’这些很单纯的问题。还有学员会担心自己只有二三十个粉丝是不是不合适”。
正因素人面对舞台的经验几乎是完全空白的,选角团队在面试时耗费的精力也会更大。考虑到纯素人在首次经历大规模面试场合,易因紧张、没经验等元素隐藏了真实水准,如果十个主创人员中有九个人不看好,只有一个人认为他有闪光点坚持说“我要”,那么大家就会重新讨论。
比如在首期节目中和面试时都唱了《生如夏花》的马哲,他面试的时候就非常紧张,演奏和唱表现的都不好,但有导演认为他能行。第三次表演时,马哲唱的热泪盈眶,也终于呈现出了大家想要的感觉。
市场上鲜少有音乐新秀选拔类综艺能够为纯乐器学员提供表演舞台。而少年+乐器的元素,也注定会让他们呈现出更加鲜活的性格特质。在唱跳型新秀选拔类综艺扎堆的市场环境下,“另类”的学员风格,正是《明日之子乐团季》为自己打造的机会。
如何挖掘有真本事的少年新秀,又如何让硬核音乐人更具备榜样价值。是这季《明日之子》正在努力的方向。
不过度迎合观众,有特色就留下来
在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年轻乐手之后,《明日之子乐团季》决定结合学员气质,将节目打造出“热血高校”的氛围,并将学员宣传片的主题设定为“什么样的男孩都来了”。意图展示学员类别的丰富。
《明日之子乐团季》究竟有什么样的男孩?只靠原始的少年气质,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学员们的面貌更加丰富,也为了打造出节目的独有气质,《明日之子乐团季》选择不定位乐团。在采访过程中,特亮也多次强调:这个团未来是什么样?我们谁都不知道。
经过市场调研后,导演组发现,在许多乐队爱好者看来,乐器本身的魅力固然重要,但真正为乐器赋予生命力的还是演奏的人。只要人对了,乐器是什么并不重要。因此,导演组除了会控制大概比例,让40个学员能够满足乐团的基本乐器需求之外,对乐手的风格特质并没有做明确的预设。
通过节目来看,《明日之子乐团季》的确在努力挖掘并呈现不同气质、不同类别的乐手。比如键盘手杨英格的本职竟然是模特,身上散发着文艺复古的气质;鞠翼铭用架子鼓改编一曲《创造101》,令大家眼前一亮;闫永强的唢呐演奏更是点燃全场,令不少网友直呼“上头”。
而这类风格的学员实则是有风险性的,如梁龙所说“过去在舞台上吹唢呐,是基本无人能欣赏的”。这是因为,乐器的欣赏门槛相对较高,主流观众多不具备吸收这类表演的习惯。尤其是当不搭配流行音乐演唱的乐器单独被呈现时,这种欣赏门槛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但《明日之子乐团季》第一期播出后,观众反响似乎并不冷漠。这当然不排除舞台的加持,让这些表演更加具备记忆感。观众对于新鲜事物是抱有猎奇心态的,这是吸引观众的第一步。而学员们是否具备真正击中观众内心的能力,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特亮向明星资本论讲述了团队的选人逻辑,一是热爱音乐,二是有别具一格的闪光点。“我们不会过度考虑所谓的市场合理性,只要能吸引到我们,就一定能吸引观众。”
选角团队第一次在中央民族大学见到哈拉木吉时,就注意到他身上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优雅气质,开玩笑称他为“蒙古贵族”。当他开始展示呼麦时,传统民族乐器的魅力更是将大家吸引;用琴弓拉吉他的王江元,选角团队与他初次见面时,他戴了一副黑框眼镜,看似其貌不扬,表演时舞台魅力却瞬间爆发,让选角团队确定这就是他们要找的人。
这类反差感在选角过程也曾多次上演。特亮告诉明星资本论:“表演很炸裂的鼓手谢渊宇第一次来面试时,就有其他主创很诧异地问我‘他来干吗’,我们说‘等着,你看。’他敲出第一个音开始,全场人都被他震住了。
“有意思的东西一定要留下来!”特亮肯定的表示。在选角团队看来,他们要做的只是把有趣的学员呈现给观众,最终结果交给市场判断。过于在意大众接受度,只会让节目气质变得更加死板。
除了乐手类别之外,节目组同样兼容不同学员的音乐态度。比如拥有极强个人意识的沈钲博,因脸上有天生的胎记,从小到大经常被孤立,他的音乐中表达的孤独情绪,让许多有类似经历的观众产生共鸣;理科高材生苏文浩坚持用数字乐理来做音乐,即便被很多人不认可,但他也代表着一类年轻人的生活模式。
这也解释了前文的疑问,《明日之子乐团季》为什么可以挖到这样一批类型迥异的学员。因为从一开始,导演组对学员的精神面貌就有着区别于市场的全新定位。
近几年,新秀类型单一、单调时常被观众所诟病。强调学员的多元化,几乎成为了每档新秀选拔类综艺都会重点宣传的理念。但如何脱离表层现象,呈现出由内而外的多元气质,并非一件容易做到的事。
“每年到了选角时大家都会问今年还有人吗,其实人是一直有的,关键要看你的切入点是什么,以及如何让学员的气质反推到节目中。如果最初预设的学员类型无人可寻,就说明节目立意很可能不符合当下的时代,那就需要对节目做出调整。”特亮解释道。
个体到团体,个性鲜明的少年如何组乐团?
集结了40位个性鲜明且大多数没有过乐团经验的学员后,该如何让他们适应舞台,并与其他类型迥异的学员相融合,成了节目组需要面临的新难题。
如今的观众看新秀选拔类综艺时,喜欢看学员个人的成长线,以及学员之间的友情线。《明日之子乐团季》则着重强调了“团队协作”元素,将个人养成升级为团队养成。这也是因为,“野生”的乐手个人特色更加鲜明,也更有各自的主见,他们之间矛盾感和冲突感将更加强烈。
这便是《明日之子乐团季》未来最大的看点之一。从“有一群伙伴,比啥都浪漫”的节目slogan就可以看出,《明日之子乐团季》未来将重点呈现学员们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的过程,但乐团的养成却是来之不易。
一方面,大部分学员对市场没有概念,有人担心表演舞台不被观众接受,也有人强烈坚持自我。另一方面,一支优秀乐团的形成,考验的是乐手之间的协作能力,初来乍到的学员并不知道该怎么培养默契。
“他们没有组过乐团,幻想的特别单纯和美好。”特亮表示,这些学员们一开始以为组乐团就是找到几个伙伴陪他们玩儿,完全没有预想过程的艰辛。个体的成长和团体的形成,是《明日之子乐团季》需要面对的问题。
“许多玩儿小众音乐的学员对表演都会有顾虑。”以玩实验音乐的刘炀为例,在舞台准备阶段,他经常会不确定地问老师或导演组:这样子的音乐可以被接受吗?观众会喜欢我们这类风格吗?
他们需要一副定心剂。于是导演组会告诉学员们:“如果你对它真的是热爱的,那么就坚持下去。当下最重要的不是迎合观众,而是要做好自己最擅长的音乐。”在主创们看来,如果参加节目之后,会被各种各样的外界因素所影响,变成另外一个面貌,那么就违背初衷了。
而在乐团的组建过程中,对自我的坚持又容易造成另一种令人担忧的局面,即难以与队友融合。虽然大多数学员的组队理念都是选择合拍的对象,而非技能最强的,但毕竟是首次组队,磨合的过程必不可少。
比如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沈钲博,他的音乐风格既小众又有强烈的个人态度。首次公演的队友廖俊涛又是个人风格同样突出的原创音乐人。且前者擅长钢琴,后者擅长吉他,徒增了两人合作的难度。
特亮告诉明星资本论:“一开始两个人都很坚持自己的想法,我们需要让他们知道,你一个人秀时可以,但你现在有队友了,要学会聆听他的音乐。”
鼓手鞠翼铭和RAPPER赵珂的音乐风格很合拍,但二人都有小爆脾气,常会因为琐事置气。置气过后又会说“你要排练,那我要等你”这样和解的话。也有像杨英格和李睿洋这样的组合,音乐理念非常一致,合作期间几乎没有过争执。
“很多学员一开始都会担心自己的风格或态度在组队后被稀释,这时候他们就要讨论该如何做减法。”导演组会通过组织大家观看乐队纪录片、邀请资深乐队讲述乐队经历等方式,引导学员们了解什么是乐团。让他们从个性十足的个体,转化为风格兼容且独特的团体。
“节目录制进行到现在,已有学员甘愿放弃擅长的担当,将位置交给另一个更合适的队友。他们开始明白团队的意义。”特亮向明星资本论说道。
《明日4》的选角方向看似与前三季大相径庭,但节目本身的调性并没有改变。如同《明日1》的毛不易、《明日2》的蔡维泽、《明日3》的张钰琪、洪一诺,都是明日IP在寻找的兼具音乐特色与榜样潜力的选手。
在异军突起的市场环境下,《明日》系列依然想要在本质中寻找突破。这既是一件有情怀感的事情,同时又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至少在内娱,还没有综艺敢在乐手类别都无法预知的情况下,就承诺组建五人乐团。
这类具备榜样潜质的乐团在内娱市场上鲜少有成功的先例。与唱跳团体相比,乐团虽然能凭借着鲜活的特色令观众暂时驻足,但是否能形成高黏性粉丝群体仍是未知数,未来的作品类型、商业价值等发展方向都难以估量。
当然,诸多不确定性的存在,也代表着意想不到的惊喜将与之共存。此前,明星资本论在采访偶像公司的过程中就发现,因唱跳新秀市场的竞争力过于强大,许多经纪公司都在试图打造不一样的团体类型,乐团就是部分公司正在尝试的方向。
这也就说,非典型新秀团体是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同时也是存在受众需求的。若《明日之子乐团季》的5人乐团能够成功,将为音乐市场和新秀市场创造更多的未来。但节目最终究竟会诞生一支怎样的5人乐团?如特亮所言,交给市场去决定。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