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深度剖析IDG资本的投资逻辑,创业者不可错过这三大领域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宋长乐/钛媒编辑】“世界再变,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不只一次在公开场合如此表示。他的逻辑是,尽管市场、技术变化很快,但任何生意的本质不会变。作为IDG中国区掌舵人,熊晓鸽见证了资本兴衰史,一个又一个创业故事之后,却发现在万众创业的今天,很多创业者陷入了这样一种迷局:认为团队拿到钱、融资了就是成功,而不再把注意力放到“用户”上,这就是没有弄清楚生意的本质问题。

昨日,在IDG资本主办的“2016「IDG VIEW·思享前行」”主题投资趋势发布会上,IDG资本总结了他们看好的三大行业方向:人工智能、消费升级、泛娱乐。

这次会议不仅聚集了包括熊晓鸽、李骁君、楼军等IDG资本核心高层,同时数十家被投企业也悉数出席,针对投资趋势以及如何做好一家企业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在开场演讲时,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表示,很多创业者关心风口在哪里,其实泛泛的指出风口在哪里对创业者并没有实际意义,告诉创业者风口背后的根本逻辑才是最重要的。而IDG作为一家颇具投资经验的机构,很愿意通过一些失败的案例,让创业者可以看到一些公司为什么失败,从而避免犯同样的低级错误,少走弯路。

据熊晓鸽透露:

自1993年成立至今23年以来,IDG资本总共投资了450余家企业,其中已有100余家企业在美国、香港、中国证券资本市场IPO,或通过M&A成功退出。

其中,在2005年以后获得IDG投资、并且已成功上市/M&A的公司超过40家,包括暴风科技、91无线、汉庭、奇虎360、宜人贷等;2005年以后获得IDG的投资、尚未上市/M&A的公司中,有超过25家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如小米、宜信、传奇影业、BiliBili、美图……

那么,下一个风口会在哪里?对于创业者来说,如何获得IDG这家手握500亿人民币的资本青睐?IDG资本合伙人李骁军、IDG资本副总裁兼杭州办公室负责人楼军、IDG资本副总裁童晨分别就人工智能、消费升级、泛娱乐三大领域进行了分享:

IDG资本合伙人李骁军:人工智能的“近喜”和“远忧”

自从人机大战落幕之后,谈及人工智能,无不在讨论AlphaGo,这次也没能免俗。但其实,深蓝早都在象棋里把象棋冠军打败了,为什么 AlphaGo 还能带来这么大的冲击,主要原因就是围棋复杂度大多了。李骁军认为,类似AlphaGo这种有边框和固定规则的比赛,机器一定都会打败人类,但是人工智能在开始之时都是需要人为干预的。

李骁军把人工智能定义为有统计功能的程序,而程序是有迹可循的,一个人类开发的程序反复执行,就一定会胜过人类。在他看来,影响着机器性能好坏取决于三个方面:

1、硬件水平的提升,包括计算机工艺、速度

2、人对机器算法的干预更多,让机器更聪明

3、机器庞大的数据积累和记忆

但即便如此,人工智能距离我们依然很遥远,因为目前人工智能只是作为人类前进的工具和武器,无法取代人类。

在圆桌讨论时,Sensetime CEO 徐冰也坦言,现在深度学习实际上是在模仿人的大脑,用输血模拟人脑的结构,人脑有接近 3000 亿量级的神经元,没有任何的计算机设备存储和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到这样的量级,现在可以落地的技术和 10年 后可以落地的技术,主要局限在硬件层面和计算机的计算速度。

“人工智能一定程度上包含了社会的机制在里边,如何把技术真正产生的生产力转化为我们作为一个整体的效益,这是一个社会体制的问题”,徐冰如此说道。

浙江大学教授张宏鑫对当下的人工智能则持有比较悲观的观点,尤其在与国外企业比较时,张宏鑫认为目前国内人工智能的技术与国外(比如谷歌)相比相差有5到10年的差距,之所以这么说:

首先,国内很多的研究者在某一个技术点上做的非常好,但缺乏长期目标和哲学层面的思考;其次,人工智能的进步需要大量的数据积累,国内在底层技术的研发和算法都落后于国外。

不过他们都一致看好人工智能的未来,当机器学习的算法成熟之后,人工智能可能会与人合作探索太空,从事一些危险性,人类无法完成的事情。未来一定程度上人工智能在某些重复性的劳动上有可能会取代劳动力,但是只要我们保证这个社会相对公平的分配,本质上在这个行业里提升的生产力可以造福所有人。

但到那个时候,一台机器是否会有“人类意识”,又成了一个无法预测的结果。不止于此,万一以后这个机器整天和他在一起,很多模型对你的家庭自适应,时间长了会产生感情,该怎么进行管理,到时候算是公司的资产还是个人的隐私信息,是否会有一些规范或者是标准会出来,都是值得探究的地方。

IDG资本副总裁楼军:电商的三个“原点”起步

在IDG内部,他们把电商的方向归纳为三个“原点”起步,分别是:移动电商、消费升级、新的生活方式。

一、移动电商

相较于之前的PC电商,由PC延伸而来,PC电商是线下零售的升级,但模式没有变化,依然是先有货再有交易的流程,移动电商一定是先有人,再有交易。如果把PC电商叫做垂直品类的电商,那么移动电商本身是一个垂直人群电商,它是跨品类的。

与传统PC电商相比,移动电商有三个鲜明的关键点:卖货可以跨品类的;价值观传导的越好,天花板越高;选品的时候一定要符合价值观本身。

二、消费升级

针对的是用户层面的崛起,包括中产阶级、伪中产阶级。有表现在三个关键点:强调品质、强调效率、强调体验。

楼军分析道,现在价格敏感玩不动了,PC 电商刚刚开始都是价格敏感性电商,打的就是价格敏感,用什么样的最好模式把价格降到最低就可以了。因为在中产阶级和伪中产阶级人群中,伪中产阶级人群就是中产阶级二代,中产阶级是 70 后、80 后,钱赚的够多了,希望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

所以如今侧重点不同了,价格敏感变为时间敏感,更加追求时尚和健康,有钱的中产阶级用户愿意为好的内容付费,尤其是当内容回给自己带来思想上的个人提高或者给自己带来愉悦的时候。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衍生出的投资机会有:

1、新的商品品牌可能出现。随着每一代人的迭代,会有新的符合年轻人新的价值观的品牌出现,现在年轻人希望有新的品牌,符合年轻人价值观。

2、新的渠道品牌可能会出现。欧美那边在线下有很多,或者整个消费结构是买手店为主的,中国没有几家买手店,而是会用很多渠道品牌形成选品逻辑。

3、工匠精神。到了中产阶级他们追求高性价比、高品质的极致表现,所以工匠精神一定会崛起。

三、新的生活方式

主要针对90后的年轻人和70、80后有什么不同,尤其在年轻人身上的表现特别明显:

1、多元文化的崛起。不管二次元、三次元,以前世界是平行的,现在我们看到又结合到一块的,所以有一个“宅文化”,是多维度世界结合在一块,这是以前没有现在开始有的现象;

2、从1995年之后开始是装逼,他们可以为了装逼买单;

3、如果70后和80后特别强调精英文化,那么95后不崇尚精英文化,而是崇尚自己的话语权要强;

4、男同化,从90后和95后,其实“男男”、“女女”的现象比较普遍了,男男是网状的,不忠诚,女女是非常单一的,而且非常长久的。但其实本质是弱基因文化,回归天性了。

纵观以上,其实可以衍生出很多投资的切入点,但是何为消费升级?暂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不过楼军也支招创业者,如果要做消费升级的项目,有以下几个建议:

1、消费升级一定是刚需;

2、建议大家多研究一下人性的一些阴暗面或者痛点面,比如说人有“七宗罪”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提升一下逼格,有一句话说人有两种痛苦,一种是没有满足,一种是满足了。人也有两种幸福,一种是满足了,一种是没有满足。多从这个上面看一看,现在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做,但是一定是刚需。

IDG资本副总裁童晨:投资网红和投资产品的逻辑没有本质区别

童晨坦言,要在几百家公司里总结出一套投资逻辑是很难的,但是IDG资本在看娱乐项目时主要看两个变化:第一个是方式型的变化,第二个是内容性的变化。

一、娱乐方式的变化

基于一些小的方式改变更容易接受,比如IDG最早在考量B站时,它用弹幕的形式做娱乐互动方式,就是在产品上有独特、突出亮点的变动。

不只是线上,其实娱乐项目很多也需要到线下接地气,在场景地迎来一些技术升级,用户是愿意为一些特别的体验付费,对于一些线下和技术相结合的项目,也会是比较好的方式。

二、娱乐内容端的变化

在内容端最大的变化是新媒体的制作方式,有了新兴的媒体渠道,原来一些年轻的、比较有才华的制作人需要大量的资金才能够拍一些电视剧、电影,在一些大的渠道上得到崭露头角的机会。但是很多时候,大家并不一定对一个事情理解特别深,抓住了这样一个心理和变化,新一代的平台就会导致新一代的内容。

谈及当下很火爆的直播,童晨认为这个概念应该算是2016年瞬间崛起的流量变现模式,究其逻辑因为在直播上不管付钱和受直播,装逼荷尔蒙的刺激是更能够得到快感的。

但是垂直品类,可能会有一些平台产生,先发固然有优势,但是依然本身的直播的生意属于流量的生意,YY 本身比其他平台晚,但是现在 YY 自身收入超过第二名 4 倍还要多。

前不久Papi酱的一夜爆红,之后又获得罗辑思维和真格等1200万人民币投资,让我们察觉到“网红”这个迅速崛起的一个流量主。对此,童晨表示,没有网红之前,本来没有所谓的“一口吃成的胖子”,现在有了幕后的推手,包括一些买来的流量、社会舆论,可能有一些网红是有水分的,有一些是真材实料的,这个只是我们判断网红本身事情的时候背后,需要想到底是流量来源是怎么量的。

对于投资人来说,对于网红投资和产品投资的逻辑没有本质区别,如果把网红作为流量主和流量来源,流量的扩展性和流量变现能力。自己红和让别人红,IDG肯定是投让别人红的。

三、VR/AR:宅男,是第一批的享用者和尝鲜者

不可否认,中国对VR/AR的概念是领先于国外的,但目前主要缺乏的是内容,硬件想要普及起码需要5到6年时间。当然这并不阻碍巨头们的布局,不过国内巨头们由于在移动互联网初期时忽视了移动端的娱乐化和游戏趋势,所以是慢半拍的,目前并没有掌握底层核心技术。

童晨预测,VR/AR领域极大可能最先爆发的是主机市场,因为主机市场最“宅”。宅男,肯定会是VR/AR第一批的享用者和尝鲜者。(本文首发钛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