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发布松果以后,我们重新思考做一款芯片究竟需要什么?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小米发布松果以后,我们重新思考做一款芯片究竟需要什么?

当你的朋友圈还未从“奥斯卡颁奖风波”热议中走出,而众多科技厂商参加的巴塞罗尔的MWC正如火如荼的召开,小米在北京则是发布了它的首款自研芯片——松果澎湃S1。

关于手机芯片,凡是购买手机前,做过一点功课的人都知道,在小米芯片发布前,能够提供手机芯片的手机厂商,无非三家:苹果、三星和华为。如果是提供手机芯片的非手机厂商,那就很多了:高通、MTK两家当下热门的芯片供应商,以及英伟达、英特尔等。但如果算上曾经提供过的,那就更多了。

装在鞋盒的松果

在小米芯片之前,这些厂商的芯片的中文命名都风格一致:骁龙、麒麟、猎户座、曦力。

关于松果命名,松果的CEO朱凌是这样解释的:

朱凌曾在美国捡过一个很大的松果,长度足足有35厘米,当他跟朋友提起时,他们不相信。朱凌就跟对方打赌,然后用一个鞋盒把这个松果运回来了。“他看到后说,哇,有这么大的松果!”朱凌回忆,“当时起名字时,大家提了很多我都不满意,突然有人说松果我觉得就是它了,这是个很好的寓意,意味着未来我们会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一枚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为何让大家望而却步?

市面上大多数手机厂商,都没有选择自研芯片,而是选择了芯片厂商提供芯片。究其原因,无非是前期投资成本高,市场见效差,怕是最后芯片做出来,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同时,早已占据芯片制高点的手机芯片厂商压制,使得这一行当本身技术门槛就被拉高。

而芯片,此前最让人熟知的莫过于华为海思麒麟。这款芯片K3V2横空出世时,并没有取得十分亮眼的表现,从开始就被市场吐槽嫌弃,而如今的麒麟960,获得了市场好评,背后凝聚了华为10年开发心路。

但是,如果问起华为究竟在芯片上花了多少钱?恐怕只能回答:无可奉告。如果你仔细查查华为公布的官方年报(最新的为2015年,2016年年报未正式发布),会发现,华为年报中清晰的记录着,他们每年将10%已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近十年类似投入2400亿人民币。

而华为在2016年营收达到了5200亿,如果拿出10%作为研发投入则是520亿人民币。其中有多少流入了芯片研发,对谁而言都是一个谜。外界猜测是有3成给了芯片研发,换算过来就是156亿人民币会用于华为2017年芯片研发。

小米则大方的公布了自己在手机芯片投资的金额:10亿人民币起步,10亿美金累计投入,10年的研发历程。相比外界对华为做芯片研发的投资,有着巨大的差异。第一次向大家披露了,一家手机厂商做芯片,究竟要投入多少钱。

正是因为大家对于手机芯片一直都是一个很神秘的概念,对于要花多少钱,芯片制造有多少流程完全不了解;对于华为的了解,也只是从刷爆朋友圈的各种标题党去了解。

但这笔数额也只是针对小米这样的厂商而言的,在发布会上,雷军对这一投资的估计,有他自己的解释:10亿人民币,这是对于一个拥有大规模出货量的手机厂商而言的研发投入,如果是一家芯片厂商(如高通、MTK),10亿美金根本做不下来。换句话说,这是小米用合适的时间点,走在正确道路上的抉择。

制程工艺和架构,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一颗手机芯片Soc并不是简单CPU+GPU的叠加,一个高度定制化的产品,注定是十分艰难的。对于刚刚拿到入场券的小米来说,这更是难上加难。

熟悉芯片行业的人一定知道,手机Soc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你的制程越少,手机发热控制越好,性能也会更强。当下主流Soc纷纷进入探索10nm领域,例如骁龙835,MTK的X30。给外界的第一印象便是,如果在制程下,你落后他人,这款芯片就毫无价值可言。

同样的,你如果采用的ARM架构越新,Soc的性能也会越强。目前澎湃S1处理器采用的Cortex-A53,采用同样架构的还有MTK的P10。是目前ARM中端架构上的佼佼者。

小米发布松果以后,我们重新思考做一款芯片究竟需要什么?

ARM架构一栏图

空说数据,让人觉得无感。但如果说起另一家公司产品,也许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iPhone 6s推出后,采用两家不同的芯片厂商供应A9芯片,一家是三星,提供14nm制程,另一家是台积电16nm制程。但大家都钟爱台积电芯片,因为续航长,性能好。换句话说,制程不一定会制约芯片的发挥。

小米澎湃S1处理器,采用的28nm制程的A53。这一制程下,让大家最为熟悉的应该是,骁龙中端处理器652和MTK 28nm,去年不少中端机器都选择了这些Soc。

小米发布松果以后,我们重新思考做一款芯片究竟需要什么?

小米松果澎湃S1的性能

对于小米而言,没有首先抢占10nm潮流,恐怕是受限于各家厂商对于这一领域的争夺罢了。量产从来都是小米最大的瓶颈,虽然能够推出创新性产品,但总是被网友扣上”饥渴营销“的大帽子。小米并不是有意进行如此的营销策划,但在无意中成就了事实上的饥渴营销。

而28nm制程工艺完善,A53架构又能够使小米做到小米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在发布会上发出的性能对比图中,这款澎湃S1从综合性能考量,也没有输给骁龙625。

小米深知,自己的芯片刚刚起步,不可能马上就能做到比肩世界一流芯片的成就,但如果是仅仅进行一个供应链的补充,完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联想到小米5的处理器芯片受巨头三星的垄断,直接导致供应链缺货的影响。小米是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再迈入这个坑。既然有一个成熟的芯片方案,作为小米的首款芯片,应该打响这漂亮的第一枪。

有了芯片,做系统的更好前提

最喜欢小米手机的那一批米粉,一定最喜欢的是小米的高度定制系统——MIUI。在安卓刚刚进入中国人眼中的那些年,一个并不完善的系统,依靠刷机的方式能够获得诸多功能,甚至比肩iPhone,对于任何一个国人而言都是无比神奇的事情。而小米也是依靠它的系统——MIUI赢取种子用户,在圈内形成口碑,发展壮大的。随着安卓的不断迭代,MIUI也在不停的增加功能。

但小米用户会发现,其实在小米手机上,高通芯片的功能较MTK芯片的功能要更为丰富。一方面高通芯片提供的驱动和配套框架更有利于小米研发人员进行开发,另一方面因为多年合作,双方的沟通更为畅快,很容易就找到合适的点进行突破。

如果抛开功能不说,但从系统层面,你如何更好的让毫无利润可赚芯片厂商,持续提供支持最新操作系统的驱动?对于芯片厂商来说,这就是一锤子生意,提供持续的芯片更新伤害的更多的是它们自己的利益。因为旗舰芯片都是由最好的团队打造,他们一旦开发完成,就要被调用到新的芯片研发之中。

况且用户体验与芯片厂商无关,而大部分的小白消费者,即使发现手机不好用,也绝不会说芯片厂商有问题,而是直接怒怼厂商。

现在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淘汰赛阶段,”忘记参数,注重用户体验“成为每一家厂商的至理名言。只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注重用户体验的前提是重视参数,重视参数的结果是了解芯片,挖掘芯片潜能。这并不是一个通过购买芯片就能做到的。

厂商想要伟大,芯片只是第一步

对于小米来说,一个供应链的问题始终萦绕在额头上的焦虑。正如前文所言,28nm制程就现在来说,并不是一个特别先进的制程,但却是最务实贴切的选择。毕竟可量产才不是一款PPT级的手机芯片。

可如果放眼回到小米的手机加工上,不是一个简单的芯片加工就可以完成。正如,库克之所以成为苹果的CEO,关键在于他将供应链一环环管理的条条顺顺的。如今,小米拿到了解决供应链问题的第一张入场券,剩下的机器组件依旧会制约着小米造机之路。

小米发布的澎湃S1,是小米从0到1的开始,并不是从1到100的奔跑。从雷军所展示的PPT就能够看出,小米虽然内心澎湃,但依旧脚踏实地。没有一上来就和芯片厂商的旗舰芯片对比,而是先从中高端做起。至少,从今往后,大家会将小米只是一家会做互联网营销的帽子摘掉,开始认识这是一家踏实做事的科技公司。

小米创造的互联网神话,最大的反弹就是,它的成长过于迅速。雷军坦言自己的芯片,需要10年才能产出一个优良的果实。

反观当下,不少人认为OPPO与VIVO既不用高端处理器,又不自研芯片,依然打出了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好成绩。
渠道能够迅速下沉固然是好事,有自己独特特色的技术实力也是亮点(OPPO的低压快充和VIVO的HiFi音质)。但OV用户终究有一天也会被互联网信息对称的扁平化抹平。到那时,他们还愿意继续为OV手机买单吗?当有一天,他们发现其实其他厂商都有快充功能,听歌音质也不错,拍照的美颜甚至比自己原来手机还厉害,屏幕更加清晰真实。他们真的会多花2000元买一部OV吗?

手机的品牌忠诚度,无法用两三款爆品圈住,更不会被“铁打的娱乐圈,流水的小鲜肉”留住。况且,有多少人会一年换一台手机呢?目前为止,还没有听说OV的利润率有多高,但以OV这样的满屏都是导购广告,恐怕并不会比华为利润率高出多少。

烧在营销上的钱,终究会被进行技术创新的手机厂商追平。依靠渠道下沉做到的市场占有率,也会随破解瓶颈后的电商经济继续摧毁。能够继续在未来的 业内闯荡的只会也只能是坚持自主创新能力的厂商。

毕竟,这只是小米迈出的第一步,但澎湃的浪花,不止有一波。(本文首发钛媒体)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小米发布松果以后,我们重新思考做一款芯片究竟需要什么?

随意打赏

小米松果处理器小米松果芯片松果芯片小米松果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