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成熟的保险体系,中国体育产业如何避免瘸腿式发展
保险,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是一份以防万一的保障,是一种理财的方式,也可能是手机上的黑名单号码......而对于职业运动员而言,一份有针对性的体育保险,是他们能够全力在赛场上拼杀的最基本保证。
还记得郎平指导曾提到,“我从事排球工作已有43年,深知伤病对运动员职业生涯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也同样明白一份保险对于运动员的重要性。”
随着职业体育在中国的发展,体育保险多次成为行业人士的关注热点。尽管如此,中国体育保险行业的发展却仍属起步阶段。关于这个话题,生态圈终于找到了相关的业内人士,让他们谈一谈中国体育保险的二三事。
运动员保险制度和体系的缺失
保险是一种保障机制,起分担风险的作用,而体育活动则是最容易受伤的项目,就两者本身的性质来说,体育是最需要保险的,但中国目前的体育保险行业,特别是在运动员的保险机制上的发展状态却并不尽人意。
严格意义上而言,体育保险应该包括体育活动中存在的全部风险,从针对用户上来看,大致分为专业运动员的保险和非专业的大众运动保险。一位保险精算师告诉生态圈,目前中国体育界对体育保险没有明确的界定。这就是中国体育保险产业的最根本现状。
运动保副总裁何怡贝告诉生态圈,“目前国内针对运动员的险种几乎没有,运动员的保险风险太大,而国内的相关数据也几乎为零,研发起来很困难,很多公司不愿意冒这个险。”
据了解,目前国内关于运动保险的项目一般是大众赛事和户外运动,涉足运动员保险这一板块的保险公司寥寥无几。
方兴未艾的体育保险市场
目前会对国家运动员及大型赛事承保的保险公司,均为传统的大型保险公司。以太平洋保险公司和平安保险公司为例,他们采用的合作模式一般是赛事赞助及体育商业保险。
太平洋保险是国内最早接触体育保险这一项目的保险公司,其在1992年为参加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提供了2665万元保额的人身意外险,以此达成与国家运动员保险的第一次合作。在此后举办的诸多重大赛事里,太平洋保险经常以赛事赞助的方式出现在大众视野。
在1999年和2006年,太平洋保险又分别签订了《国家队运动员人身保险协议书》和意外伤害赔偿标准,并根据国家队运动员自身情况配套推出《运动伤残和运动致病事故程度分级标准》,这几项文件也一直沿用至今。
而平安保险在近几年的活动里,也愈发体现出其向体育保险业进军的趋势。今年中国平安宣布向各级国字号各级球队提供14.2亿保额的“黄金腿”保险,并推出足球专业运动失能保险,这也是国内首次提的针对运动失能险的保险项目。
除此之外,平安保险还推出了球友运动险、户外高风险运动保险险种等,面向C端的大众运动用户。
虽然重大的体育赛事都不乏保险类的赞助,但这些对大型赛事的保险赞助,所有的也仅仅是意外险、医疗险等基础的险种,相比于国外完善的运动员保险,运动员特殊部位险、养老保险、经济损失险等这些完善的保险系统,中国的体育保险行业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体育保险发展需要政策扶植
要知道,运动员受伤所带来的后果远不止伤痛医疗这么简单,因为受伤停赛而造成的赛事奖金、明星运动员的广告代言取消等延伸性的经济损失,以及严重受伤带来的劳动能力损失等,都需要有完整的保障体系。
这也是为什么国外的运动员都会对其特殊部位进行投保,如球星C罗、贝克汉姆等,签约方均为其双腿投数亿保险,詹姆斯也曾为自己的拇指和食指投保,每根手指投保1000万美元。
皇马为C罗的双腿保了1亿欧元
相比之下,中国运动员的保险金额却少得可怜,2012年,刘翔受伤后在国家体育总局拿到的保险理赔金额只有6000元,虽然其高额的治疗费用有上海体育局买单。但就未来中国体育职业化、市场化的趋势来看,运动员保险是一条必须要走的道路。
对此,小雨伞保险平台的董事长徐瀚向生态圈表示,“运动员保险这种高风险的保险产品,是需要由国家出台政策和规定进行扶持和推广的。像美国的运动员保险,和中国现在的车险一样,如果没有强制的规定,仅仅依靠用户的消费意识来买这些高额的保险,难度很大。”
即便如此,目前国内并未出台与体育保险相关的政策制度,并且据行业人士透露,之前太平洋保险给恒大俱乐部球员所匹配的保险条款,也只是把国外的保险条款翻译过来后,去掉一些条款而制定成的保单,去掉的这些条款一般是保险公司为了降低其承保的风险而规避其本应承担的责任。
然而,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对于运动员的承保却大都采用这种方式,这种逃避责任的承保方式却得到了默认,未免让人心寒。
户外赛事火热,体育保险产品在C端找到市场
当然,也有值得欣慰的改变。虽然针对运动员的体育保险市场仍然不完善,但市场对大众运动及户外赛事的运动保险意识已经有所提升。
从各个新型互联网保险公司的主页上可以看到,目前互联网类保险公司挂出的体育类保险产品大致有几类,包括: 赛事运动险、户外大众运动险、极限运动险、旅游运动险等,部分企业,如小雨伞的动力保,会针对每项具体的运动推出一些更细节的保险项目,如:马拉松险、越野险等。
这些互联网保险公司对自己的项目定位非常清晰:通过互联网针对c端的大众运动用户。
而之所以看中这一市场,何怡贝表示:“现在做户外运动、极限运动的的人越来越多,运动是最需要保险的,所以我们会推出一些如日保险、周保、月保等简单易下单、成本又低的保险项目。”
同样的,徐瀚也表示:“互联网的碎片化让厚厚的保险文件变得简单,也让用户更容易理解自己要买的保险是什么内容,直接面对用户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些保险公司定位的是c端的大众运动,目前主攻的吸引方向却在户外赛事的承办方等B端,因为一般赛事的保险下单是群体性的,这要比one by one的成交频率高得多,高效省力的变现效果让这些公司在中小型的赛事赞助上表现的很活跃。
另外,c端体育保险的从业者之所以有信心,根本还是在于其产品的业绩。虽然这些保险产品本身价位不高,运动保的价位最低有1元和4元的单日保,而小雨伞的动力保单日定价是5元、6元和境外运动的34元。
但基于中国市场的庞大基数及受众运动意识的提升,这一定位确实是一个有利可图的细分市场。
从受众的角度来说,喜欢户外运动、极限运动的用户基本定位在本中产人群,他们敢挑战、爱运动、也更关心自己的健康,自身就具备良好的消费能力及保险意识,在进行户外运动、极限挑战的时候也知道自己需要保险。
徐瀚告诉生态圈,在一次接受深圳卫视采访的现场,主持人问几位登山爱好者有没有购买保险,这些人的回答是,“我们知道登山这种运动需要买保险,但是我们不知道买什么,也不知道去哪买。”
行业自带一部分相对成熟的消费人群,互联网的碎片化也让运动保险的概念变得轻快易接受,加之市场还处于成长期,没有过多的竞争对手……这些现状让做C端体育保险产品的公司看到了市场的前景,据透露,现在这些公司正在不断开拓新的运动类险种。
然而这些积极的改变远远不够,整个体育保险行业要想继续前进,还是要落到保险意识的强化上。
体育从业者的保险意识依然薄弱
从另外一种角度看,保险可以说是其自身行业的附带品,任何的产业都需要保险去进行风险的公摊。“如果中国体育产业的产值达到5万亿的话,要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则需要有上千亿的保险产业去跟进发展,才能分担其中风险。”何怡贝说到。
2016年—2020年体育保险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那么真正深入体育产业内部要素的体育从业者,肩负的责任要比普通受众人群大的多。目前国家体育保险的发展缓慢,一方面是由于没有强硬有利的制度做后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体育从业者的不重视。
国内的保险公司也有做过一些努力,但结果却让人失望,平安保险的客户经理谌熙表示:平安之前也在开发这类保险,但是最后由于数据的不足中断了。“没有确切数据的评估,保险公司也不会冒着高风险去“承保”。
但这种现象很大的原因在于体育从业人员对运动保险的不重视,过多的将视线放在运动员及IP的变现上,没有考虑运动风险会给运动员带来的严重后果,明星运动员或许不用担心保险的问题,因为无论其自身还是赞助商,都能够负担保险费用。
而对于还没有成名的运动员来说,风险却无法得到保障,长此以往,体育保险制度的系统性发展环境迟迟不成气候。
对此,何怡贝此表示:“在体育培训行业,从业者必须具有保险意识,保证运动员能够接受最好的医疗。国内很多运动员在一定阶段后就没发再进步了,也是因为其在前期不恰当训练留下伤病后没有及时进行最好的治疗和康复。”
因此,只有行业内从业人士的保险意识得到了提升,才能从用户上完善基础数据,运动员的身体安全及财产得到保障后,才会直接推动体育行业的发展。只有体量逐渐增加,才会到一个爆发的节点,进而成为一个“全民”的产业。
(钛媒体作者:体育产业生态圈,文:Sharon)
更多新闻资讯,关注钛媒体微信号:钛媒体(ID:taimeiti)
钛媒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