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音到视觉,一场屡败屡战的媒体终端革命史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技术飞奔,新闻业的脚步跟上了吗?
媒体在智能手机和电脑上玩尽花样,却还是面临着盈利困境。新技术层出不穷,哪一根才是媒体的救命稻草?全媒派发现,语音革命和视觉革命带来了内容的新终端,技术浪潮之下,媒体的眼光必须更加长远。
语音革命中的新闻业
“我们处在语音革命的第零年。”截止到2018年,全球累计有四亿台Google Assistant投入使用,Amazon仅在去年黑色星期五的一个周末,就卖出了数百万Alexa语音助手。今年四月,市场调查公司YouGov称,10%的英国人拥有一台智能语音设备,其中使用亚马逊Alexa数字接口的用户占了75%,9%的用户使用Google Mini。据媒体分析师Enders估计,英国大约有300万户家庭使用智能音箱。智能语音设备迅速流行,但媒体能够把握这一趋势吗?
路透社新闻研究机构(RISJ)的高级研究助理Nic Newman最新发表的研究表明,智能语音设备迅速流行,但是媒体跟进速度却十分落后,音乐和天气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新闻。例如在英国,只有1%的语音设备用户认为新闻是智能音箱最重要的功能;而在美国,只有18%的用户媒体使用智能音箱收听新闻。
英国语音设备最常使用的功能与用户最看重的功能排行榜
这份调查还指出,智能音箱的新闻简报并不讨喜,用户指责新闻播报时间过长、更新不及时、甚至机械合成声音太过死板以至于听不下去。对于这些问题,媒体要如何解决?
- 卫报的精细实验
全媒派往期文章《各大媒体试水语音助手市场,依托Alexa们的资讯能带飞下半场么?》曾经提到,智能音箱销量节节攀升,一些率先吃螃蟹的媒体借此契机,也开发出了新的内容形式。例如,CNBC与Alexa智能音箱合作,仅在2017年一年,听众数目就翻了一番,听众忠实度在所有设备中仅次于移动设备用户。不止是CNBC,BBC、《卫报》、《每日电讯报》等媒体纷纷试水智能语音设备,并且有所收获。
对《卫报》来说,最令他们感到好奇的是媒体在语音设备上究竟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为此,《卫报》特地指派了四名专职员工,包括一名技术开发人员、一名音频制作人、一名设计师和一名产品负责人,来测试什么样的报道和形式最适合应对亚马逊Alexa智能音箱语音命令的Google Assistant。
这个为期六个月的项目由Google资助,目前还处于研发初期阶段,但是研发团队会通过博客定期发布他们的新发现。“我们希望整个新闻生态系统茁壮成长,”《卫报》执行编辑Christian Bennett说,“语音技术尽管年轻,但对记者和平台来说非常重要。”
《卫报》希望了解在语音设备上哪些故事最受欢迎,从而在除了手机和电脑之外的渠道中,找到与读者打交道的方法。Bennett举例子说,“当人们在家里做饭或者干家务活的时候,媒体可以利用智能音箱在这些场景中同读者建立联系。”
语音设备给媒体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有其优越之处。《卫报》计划优化其搜索引擎,以便给听众提供更精确的回应。例如在体育新闻中,人们不仅想得知最新的赛事结果,还想知道即将举行的比赛相关细节,甚至是如何到达现场的路线。《卫报》正在尝试在优化搜索引擎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和答案模板,并将其在Alexa和Google智能音箱中展现出来。
另外,《卫报》同神经科学研究合作伙伴的联合研究也表明,人们对于不同的语音反应也不同,影响因素包括不同性别的语音、音调、重音和所使用的语言。“对于《卫报》来说,在新闻业信任度如此岌岌可危的时刻,选择一个能引起听众共鸣的声音是重中之重。”
- NPR的语音设备捐赠
智能语音助手给媒体带来的不止内容形式上的变革,在内容付费方面也有了新的招数,美国国家广播电台(NPR)及其旗下位于西雅图的KUOW电台正在与亚马逊联手,测试一项新功能,利用Alexa语音助手给电台进行赞助。
NPR数字研究表明,语音助手在安装wifi家庭中的使用率达到了20%,并且还在快速增长。而从2017年11月到2018年3月,NPR旗下分电台在亚马逊Echo上的播放流量增长了三倍多。NPR首席数字主管Tom Hjelm说,“这就是我们为何布局语音助手的原因,我们需要尝试。”
NPR与旗下10家电台联合,通过智能音箱募捐。假如一位听众告诉Alexa,“我想为NPR捐款。”那么听众捐出的这笔钱会被存入一个独立于NPR其他项目的基金,并且记录这笔捐款的来源,让捐款能够回馈那个地区的电台。假如这个地区的电台不止一个,NPR正在考虑是否和捐赠者直接联系,询问他们是否有特定的赞助意向。
如果听众的赞助没有特定指向,NPR就会将其投入共享基金,共同支持电台的发展。目前NPR还没有决定该如何分配这笔基金,但他们希望达到一个“高级状态”,让用户能够“无障碍地”、“自动地”赞助他们想要支持的地区电台。
捐赠功能首次上线时,KUOW在其直播流中开辟了一个为期两周的赞助选择,效果也相当不错。研究与咨询部主管Jemma Hovance说,到目前为止,超过三分之一的赞助者来自语音设备。
NPR与Alexa的合作并不是单纯的付费机制,在进驻Alexa时,它也着意强调了自己的内容特征。NPR及其旗下成员为语音设备开发了独特的功能和命令,旗下的许多电台都有自己的招牌技能,包括打开电台直播节目和新闻简报,允许听众通过Alexa收听该电台的独家内容。根据Hjelm的说法,电台还必须保证会员权利在语音设备上的正常使用。
视觉革命的成与败
除了智能音箱,媒体还能在哪些终端上做文章?此前谷歌智能眼镜曾经被寄予厚望,但终归败在了用户体验上。对于媒体来说,智能眼镜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吗?
- Snapchat遭遇滑铁卢
Snapchat的智能眼镜一度也曾引起不小的关注,在这家年轻的社交媒体的设想里,智能眼镜可以被视为播客的工具,随走随拍,随时上传,亦或是更加先进的AR眼镜,可以将虚拟场景叠加到现实世界中。
一代智能眼镜Spectacles V1于2016年面世,采用框架内置相机记录第一人称视角的视频,但在如何将视频迁移到手机上去却遇到了困难。这一款眼镜可以称得上惨败,只有0.08%的Snapchat用户购买,购买一个月之后的使用率不到50%。
两年后,Snapchat二代智能眼镜推出,对外的宣传噱头是防水和色彩分辨更加灵敏。可惜相对于两年的研发周期来说,这点改善似乎微不足道。三代眼镜据悉将会在2019年问世,预计将会采用两个摄像头,并增加3D技术。
无论是视频记录还是AR体验,Snapchat在智能眼镜的研发上都做出了尝试,但并不顺利。对于媒体来说,智能眼镜、乃至于可穿戴设备的前景究竟在哪里?
- 《纽约时报》的VR试水
《纽约时报》用可穿戴设备走了一条新路。
几年前,不同部门的记者和技术人员开始尝试虚拟现实技术,并在2015年11月推出了虚拟现实系统。随后,《纽约时报》向100多万名读者免费赠送Google Cardboard设备,并上线了VR纪录片《流离失所》,讲述战争中三个无家可归的儿童的故事,产生了不小的反响。
Google Cardboard是Google所开发的VR头戴式显示器,利用简单低廉的纸板组件做成头盔模样,激发用户对VR应用的兴趣。
Google Cardboard,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对于《纽约时报》来说,这款可穿戴设备则迅速帮助他们打开了VR市场,《流离失所》大获成功,此后《纽约时报》又相继制作了20多部VR电影。搭配了Google Cardboard之后的VR视频,能让观众身临其境,例如在《流离失所》中,观众可以切实体会战争的残酷之处;而在《南极系列》中,观众又可以领略南极洲冰层的风光。在这里,技术为媒体弥补了表达的不足之处。
尽管囿于技术,智能眼镜目前还无法完全独立,成为媒体的新终端,但在《纽约时报》看来,VR、AR智能眼镜已经显露出巨大的新闻业潜力。VR部门视频编辑和导演Marcelle Hopkins在采访中提到,AR技术可以创建出一个三维的影像,并将其放入读者的阅读环境,让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新闻中的陌生因素。同时,AR门户网站可以为用户打开新世界的大门,用户可以直接参观新闻中所提到的场景。
这个时代的技术更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媒体的眼光也应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长远、更加敏锐。在这场从听觉到视觉全面变革的浪潮之中,新闻业也许不能改变潮水的方向,却能让自己在一次次尝试与失败之后,更加适应洪流的去处。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