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AI从业者,除了刘慈欣你还需要了解这些神预言的科幻作家
科幻文学,在中国一直属于小众领域,直到几年前刘慈欣的《三体》获得雨果奖后,才吸引来了更多目光。
或许大多数人对于科幻小说的印象只能止步于《三体》、《北京折叠》,但作为智能科技从业者/爱好者的你要知道,很多科幻作者都是未来科技的预言家。
曾经有人统计过已经在现实世界实现的科幻预言,发现近五十年来的重大科技进展几乎都被科幻小说剧透过。
像是1865年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作者就已经预言到人类将登上地球,并精准的预测到太空中会有失重现象。至于互联网,1898年马克吐温也曾在科幻故事《起源于1904年伦敦时间》中描述过类似的模式——一个能连接到世界各地的电话系统,人们可以通过它看到全球每日动态,也可以参与讨论。其他像雷达、坦克、VR等等,也曾被科幻作家准确预言。
那么如今的科幻作品,是否也会藏着对于未来的暗示?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位对于当下(甚至未来)科技有着独特见解的科幻作家,有助把脑洞开的更大。
预言了VR社交的首席未来学家
斯蒂芬森是典型的“技术型”科幻作家,父亲是电子工程学教授、祖父是物理学教授,而他自己曾经还是一位程序猿。或许是因为家庭和个人经历的影响,斯蒂芬森的作品中有大量关于技术幻想的硬科幻因素。
在代表作《雪崩》中,斯蒂芬森创造了“虚拟实境(Metaverse)”这一概念,虚拟实境可以理解为三维互联空间,人们可以通过虚拟化身实质的交流。这个在90年代提出的概念,如今听来似乎和facebook等大厂专注攻克的VR社交有些相似。
或许是因为强大的预言能力,在2014年,谷歌投资的Magic Leap增强现实技术开发商邀请斯蒂芬森加入,并给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头衔——首席未来学家。当然,后来爆出Magic Leap的作假丑闻似乎也预示着文字工作者最好离这些创业的远一些。
AlphaGo战胜柯洁早已被中国作家“猜中”
如果看过早期的《科幻世界》杂志,那你一定不会对王晋康三个字感到陌生,这位获得过华语科幻星云终生成就奖的科幻作家以高产和高质量著称,除此之外,他还神预言了今年AlphaGo于棋坛击败人类。
在王晋康的小说《生命之歌》中,描写了一个叫“元元”的学习型机器人——带着空白的大脑来到世界,拥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可以自我学习,放到今天看来,不就是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吗?
这篇小说中,王晋康还写到了一个名叫“Deep”的“电脑”,Deep精于国际象棋,打败了大量人类棋手。最后世界上只剩下一位名叫库巴金的天才能与其一战,可惜还是败在了Deep手下。这一情节,几乎和AlphaGo与柯洁如出一辙。
导演最爱的华裔科幻作家
虽然中国科幻在世界舞台上没有太大的声量,但科幻领域却有很多游戏的华裔作家,特德·姜就是其中一位。
特德·姜有多有名?可以看看这一长串获奖名单:雨果奖、星云奖、斯特金奖、坎贝尔奖……几乎所有的权威奖项都被他得了个遍。他的作品擅长探究语言、宗教、人性等等更深刻的话题,从而深受电影圈欢迎。特德·姜的《领悟》被吕克贝松改编成了《超体》,前一阵非常叫好的《降临》则改编自《你一生的故事》。
《软件体的生命周期》则体现了特德·姜对于人工智能的思考,文章中的人工智能存在于虚拟世界中,TA们需要人类在虚拟环境中对其进行教育,这一情节与迁移学习在模拟环境中训练机器的思路十分相似。
人工智能在《软件体的生命周期》中是以“待训练的宠物”角色出现,体现了特德·姜独有的人工智能观——他否定了人工智能飞速发展超越人类的可能,而是提出“如果你想创造出二十年的生命所带来的常识的话,那你就得投入二十年。你无法在更短的时间内建立一个同等价值的探索体系,经验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不能被压缩的。”
在漫天人工智能阴谋论之下,特德·姜的人工智能观也算是一股清流了。
多面预言家:大学老师、未来学家、博士、硕士
弗诺·文奇是学历最高的科幻作家之一,数学专业硕士、计算机专业博士,还在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数学系担当副教授,而科幻小说作家只是兼职。
或许是因为学霸光环加持,弗诺·文奇的作品中有大量硬科幻元素,也因对当今科技种种精准的预言被冠以“未来学家”的称号。在其2006年的作品《彩虹尽头》中,未来世界的虚拟和现实已经融为一体。现实与数字视觉相融合,人类需要穿戴智能设备来“接入”数字世界,这一概念和如今AR甚至MR(混合现实)不谋而合。同时书中并非单纯讲述新技术,还谈到了新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复杂影响。这正是弗诺·文奇的另一高明之处——不仅仅对技术出现有前瞻性,更能预言技术对于社会产生的种种影响。
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定律"至今仍被沿用,曾经被视作幻想的种种概念落入了现实。其实仔细想想,人类科技的发展过程,不也正是弥合科技与科幻之间距离的过程吗?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