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壳机动队》票房仍未过2亿,“漫改IP”为何没能拯救中国票房?
由派拉蒙影业出品及发行的漫画改编作品《攻壳机动队》周五在内地正式公映,这是派拉蒙今年在内地公映的第三部作品,此前《降临》和《极限特工》分别于一、二月在内地拿下1.092亿和11.28亿的票房,表现都不错,而在今年内地年度票房冠军种子选手《变形金刚5》上映之前,派拉蒙的这部投资1.1亿美元的漫改大作在内地与北美准同步上映,对越发倚重中国市场的好莱坞,也对自身已麻烦重重的派拉蒙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
影片率先在北美开画,不过先期口碑的扑街对票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上映首周末票房只有1868万美元,截止目前北美也只有2635万美元,全球为7697万美元,对成本为1.1亿美金(也有说是1.8亿)的本片来说,这样的成绩算是差强人意,并且据北美Deadline报道,影片预计最终亏损6000万美元(若成本1.8亿,亏损为1亿美)元。
虽然遭遇《金刚:骷髅岛》这个强劲的对手,但《攻壳机动队》顶着“派拉蒙”和“黑寡妇”的耀眼光环,票房表现却完全不及预期,为何一向钟爱好莱坞大片的内地观众这次却不再买账?
中国资本注入“强心剂”,首周末票房不如预期?
中国内地在周五上映,首日票房4651.4万元,次日5365万元,到截稿时,影片的内地票房为1.68亿元(分账票房),表现完全不敌另外一部进口大片《金刚:骷髅岛》,后者在内地的票房已经超过11亿元人民币。
此前,中国的两家公司上影和华桦曾和派拉蒙达成1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未来三年为派拉蒙提供超25%的制作资金,而微影时代也在影片上映前宣布与《攻壳机动队》合作,助推其在中国内地的线上宣传和发行,且参与全球票房分成。
中国资本的介入对本就倾向中国市场的派拉蒙有较大的帮助,业内甚至外界都对注入中国力量后蓄势待发的《攻壳机动队》在内地的表现倍加期待。不过也是在影片上映前,传出“派拉蒙因外汇管制并未收到上影和华桦10亿美元资金”的消息,引来一阵哗然,好在于影片片头,出现了上影和华桦的Logo,说明合作问题已经顺利解决。
虽然外界都对注入“中国动力”的派拉蒙期待有加,但在中国资本的帮助和力推下,首周不温不火的票房表现着实有些意外。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原著为日漫“神作”,IP改编却陷入“空壳化”?
影片改编自日本的同名漫画,且在日本已经出过多部动画版本,包括被外界予以“神作”的来自押井守导演的剧场版。
原著漫画主要讲述在未来移动终端可以与人类个体相结合,思维和躯体都与计算机网络相连接,与其同时,一项名为“义体技术”的改造工程兴起,人类的所有器官都可以用机械部件来代替,渐渐地发展成为身体只是一具能和网络连接的躯壳,人和机器人本身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灵魂,而义体技术的存在,可以将灵魂也移植到机器中。但会有不法分子利用这个技术来犯罪,政府就成了“公安九课”来打击阻止这样的犯罪集团,由少佐领衔。
押井守的作品之所以伟大,在于他把原著的精髓发展成为以“草稚素子”(少佐)为主导的对人类个人与生命存在意义的思考,以及科技与摒弃自我的辩证关系,作品中还体现了他对未来世界极具个人化的展望和构建,在当时90年代实在难能可贵。
很多人在评价这一部《攻壳机动队》时,用了“空壳”的字眼,是说影片没有内核。看完全片,除了华丽绚烂的视效呈现的未来城市让人眼前一亮,似乎再没有印象深刻的地方,节奏的缓慢,对白的冗长和主要段落设置的糟糕,让全片显得很“闷”,仅有的几处打斗戏也只是以简单的“枪战”戏潦草结束。
有押井守的旧作珠玉在前,势必会被拿来比较,这一部《攻壳机动队》显然没有继承押井守的衣钵,导演似乎是想让影片更加的商业化,因此在剧情的编写上简化为“正邪对立”,且把“少佐”这个关键人物,改编成了一位“城市英雄”,犹如观众熟悉的蜘蛛侠、蝙蝠侠一般,这种彰显个人英雄主义的美式主旋律,的确和原著的风格及主角定位严重不符。
当初在选角时,原著粉丝得知“少佐”由白人演员斯嘉丽·约翰逊饰演,就曾报以极大的不满,不仅是斯嘉丽出演的“黑寡妇”深入人心,她扮演少佐一定会影响观众的代入感,还有在原著中,少佐是亚裔女子,粉丝认为用亚裔面孔会更贴近原著。
但毕竟是投资超过1亿美金的超级大作,制片公司一定会考虑影片的商业前景,用大流量的女主角和将影片改编成更偏商业性的“简单粗暴”型会得到更多非原著粉丝的理解和认可。但在改编中,忽略了漫改电影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与原著的贴合度,且对一部商业科幻动作电影而言,科幻的“不够格”,动作的“不精彩”,叙事的拖沓,这也是非常不合格的。
《攻壳机动队》的原著和押井守的版本,还影响了《黑客帝国》的创作,后者是影史公认的科幻经典,能够启发到这种作品,足见《攻壳机动队》原著作品的经典,但在这一部影片中,观众并没有看到有多么前卫、令人眼花缭乱和瞠目结舌的科幻设定,只是一部普普通通的AI电影,很难与“经典”和“伟大”联系在一起,因此票房不尽如人意也是预料之中了。
亚洲情结为卖点,“日式科幻”无法打动中国观众?
《攻壳机动队》改编自日本漫画,因此从内容和设定上会以日本元素为主,从押井守的那个版本中就能发现,影片的情节、台词和一些专有名词都带有浓浓的日本风格,或是说亚洲特色。
押井守曾经接受过一次采访,就专门提到了这一点,他认为“电影是无法跨越国境的东西”,影片中会用到一些含有目的性的对白和情节,这本身是有文化壁垒的,而且他的作品向来都会刻意营造出一种“亚洲氛围”,不是不取悦西方观众,而是一种自成一派、极具感染力的亚洲情结。
尽管这是押井守对他执导那版《攻壳机动队》的解释,但引申到整个日本元素改编的作品中,就能体会到他说的那种“亚洲氛围”。基努·里维斯主演的魔幻大作《47浪人》就是以日本文化背景拍摄的一部影片,片中的服装、道具、场景等都有浓郁的日本风情,对日本观众会有很大的亲切感,但其他地区的观众就不买账,导致影片票房惨败。另一个例子就是今年的《长城》,以中国历史故事为背景改编的作品,在西方也不受待见。
电影虽说是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可以通过影像来传达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但对于一部投资巨大且有很强商业属性的动作/魔幻大片,运用太多单一元素的文化背景,未免会给影片本身的受众群打折扣。
文艺片可以用到这种方式是因为它不受资金的严格控制,而且会选择观看这类影片的都是对异域文化充满好奇心的观众或学者,而商业大片则不是,它面对的观众是不同教育层级和有各种观影需求的人。这部《攻壳机动队》导演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情节上就简化了复杂的科幻和日本元素,可情节改变了,却没有把握好节奏,事与愿违。
《攻壳机动队》还是一部漫改作品,是好莱坞打开日本漫改之门的第一部作品,但就目前的表现来看,第二部应该悬念了。自漫威漫改作品火爆全球后,其他制片厂也都想从漫画改编作品中尝到甜头,华纳和DC急于求成式的将《超人大战蝙蝠侠》搬上荧幕失败后,加上这部《攻壳机动队》的失败,对漫改作品的发展有了借鉴意义。
一部影片的成功不是信手拈来,一定有其原因,而在没有搞清状况就盲目跟风时,风险自然就会很大。《攻壳机动队》也就证明了一部好的漫改电影,不仅仅是还原原著并找到大流量明星这么简单。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