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腾讯视频、爱奇艺为“互联网黑产”背锅的一出戏

钛媒体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庆余年》,腾讯视频、爱奇艺为“互联网黑产”背锅的一出戏

文 | 螳螂财经(ID:TanglangFin),作者丨陈选滨

以猫腻经典IP改编的网剧《庆余年》很火,戏里戏外都在网络上引起不小的讨论。

虽然在改编的过程中做了些许调整,但也不影响剧情本身作为穿越小说的本质表现。以主角为明线,主角他妈为暗线,两个灵魂的跨时空历程之下,呈现的价值内核也是尤为有趣。

特别以主角他妈,叶轻眉的故事最见格局,也隐晦,但通过剧中人物的讲述,我们能从中看到这位穿越女子的悲壮事迹,以超前的理念试图重塑庆国旧制,最终身死,改革以失败落幕,仅留下遗孤,主角范闲。

有趣的是,同样是有关超前理念的讨论与探索,戏内没有成功,戏外也备受争议。

日前,在《庆余年》的大火之际,腾讯视频爱奇艺在VIP之上推出“超前点播”的活动,即在活动时间内,VIP用户可另外付费提前享有后续6集未播集的观看资格。

一经推出,便在网络引发强烈讨论,当然,还是骂声居多,不乏口诛笔伐,连绵不绝。

仔细想来,腾讯视频与爱奇艺也是撞在了枪口上,如今观众苦苦追剧,可算是被《庆余年》吊足了胃口,又听到有人通过梯度付费还能上前先吃两口肉,那还不得炸开了锅。

戏外有戏,《庆余年》注定要在热议中拉开中国网络视频市场的另一个帷幕。

内容付费,始终是中国互联网市场的一道坎

既然是要谈到《庆余年》以外的热议,还是得回到该剧本身出发,来一步步解剖。

首先,得先问一句,《庆余年》是一部好剧吗?

从市场当前的反馈来看,答案是肯定的。不管是普通观众的热议,还是专业媒体的点评,对此剧的赞美之词已是当前主流,算是2019年底网剧市场非常出彩的一笔。

换个角度来看,腾讯视频与爱奇艺选择在这个节点上开启“超前点播”活动,也足以佐证该剧的质量,确实得到了市场与观众的诸多认可。

然而,当一部好剧、好作品投入市场,观众愿意付费的意愿又有多高呢?

在各大网络论坛的声音里,其中有一种较为高频的声音,十分令人担忧。表达的意思,大致如下,“我买VIP就是为了多看6集,如果现在再付费还能再多看6集,那么还不如不买,去看盗版好啦......”

那么,以此来提出忧虑,螳螂财经想要表达的,主要在于两点:

第一,我们常常谈及内容付费,但是在网络视频市场上真正付费的对象并不是内容本身,而是内容的观看方式。这种跨门槛式的付费也是当前流媒体市场的主流方式。

第二,国内的内容付费基础并不牢固,解剖上述网友的逻辑,最终落回的点实际上并非是为产品付费,而是为服务买单,一旦观看体验不佳,便会出现背离正版,拥抱盗版的普遍行为。用户付费的初衷并不是建立在版权意识之上,更多的是观看体验的取舍。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意识与行为?除了用户的版权意识之外,还是当前互联网市场的环境所决定的。

回到《庆余年》本身,尽管它是一部好剧,但也是一部网剧。

这个定位尤为关键,网剧不同于电影、舞台剧等形式,在互联网的“免费”认知上,门槛极低,平台大多以免费观影来对外推广,观众也没有为网剧付费的意识。能产生付费的环节还是基于视频平台的会员运营,来进行卡点传播,以获取收益。

当然,通过广告来收益也是一种,但是广告之于用户端,并无经济支出,属于隐性支付行为。可以说,在互联网内容市场(包括长视频、短视频、图文内容等)采用的市场模式大多都是后者,即广告收入为主,用户无须付费,自主消遣互联网内容产品。

这样的模式在互联网领域由来已久,也奠定了互联网市场的“免费”基调,如今视频平台想要在“免费”的基础上增加付费环节,可谓任重而道远。

从材料学引申到经济学的棘轮效应,告诉我们,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便会有不可逆性。由付费到免费容易,而由免费到付费很难,习惯了免费的用户对付费必然是嗤之以鼻。

更何况,现在腾讯视频在会员付费的基础上再而尝试梯度付费,更是加剧了大众用户的抵触心理。

所以,付费模式仍需要长期的磨合,不管是用户还是平台,为了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双方都有必须要向前探索的理由。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新付费方式的探索,也自然是免不了一些必然的争议。

互联网黑产,始终是阻碍市场进步的网络“漏洞”

这样的争议如今便是集中爆发在了《庆余年》大火的前后。

争议来,争议去,无非是怪谁的问题。

一边是视频网站,一边是用户,两种观点针锋相对,成为当前网络论坛的主流声音。

站视频网站在于三点——

其一,本次付费并未对普通用户与原有VIP用户的权益进行删减,仅是市场主体双方自愿的付费行为,何错之有;

其二,国内的会员收费相比国外的Netflix等平台已经很少,如今视频网站连年亏损,为何不允许他们继续探索多元化的付费模式,以弥补平台盈余;

其三,优质作品必然需要成本支出,如今供给侧巨亏,市场的供给两侧已经出现失衡,为了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多元化付费无可厚非。

梳理下来,似乎视频平台并不过错,然而用户的反应却尤为激烈,整理下来,除去不理智的声音,主要在于两点——

其一,未来权益受害者”,即虽然现在虽然VIP用户的权益未有删减,但对于用户而言,未来的权益或许难以保障,如果本该属于VIP的权益被划走了,便是一大损益。

其二,“正版用户受害者”,即作为VIP用户,因为没有超前点播,反而比盗版用户看的少,花钱毫无意义,权益根本得不到保障,视频平台这不是坑人吗?

两个观点,既是主流,也属于大部分用户与平台的矛盾冲突点所在。

前者所说的权益,正规的视频网站对VIP权益都有明细说明,若未来果真出现侵犯用户权益的举措,也可以举报维权,届时再骂或许不迟;

后者所说的受害,确实是当前最主要的矛盾所在。

本来作为尊贵的VIP会员,已经提前看了6集,高兴满满,但是第二天,一去公司,同事说,他在某网站已经提前看了12集,还没花一分钱......

想来,如何不气,不说了,上网骂平台!

这样的情况已是常态,冷静下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类似的恶性事件,用户的错,还是平台的锅?

在此,便不得不提一个名词,互联网黑产。

如何定义?即任何用户本应该花钱消费的,但最终都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免费获取的产品,就是所谓的互联网黑产。

在“互联网黑产”面前,一切付费的用户都似乎傻子一般,两者的用户体验也十分明显。

《庆余年》,腾讯视频、爱奇艺为“互联网黑产”背锅的一出戏

如图所示,“超前点播”出来之后,盗版用户在“互联网黑产”下,可以优先体验到点播用户的产品,VIP用户在付费的基础下,毫无会员体验感,不仅观看的集数少了,反而在日常生活中还落个“人傻钱多”的奚落,不要太真实。

互联网市场始终有一个漏洞,名为“黑产”,这是目前极力在解决却又没有完全根治的市场痛点。简单的说,正版平台以付费形式开放的资源越多,网络黑产便会以免费形式传播得越多,这就间接造成了付费会员的损益。

当然,视频平台也是受害者,这毋容置疑。而普通用户很难理解,因为平台始终是视频资源的控制方,那么便会不自觉的把这种损益归结给平台,背锅的最终骂声一片。

但是,客观来看,无论是正版用户,还是平台方,在互联网黑产面前,都属于受害方。

付费,本没有错,付费越高,获得权益越多,也没有错,这是市场下的正常秩序。但是,秩序之下若存在漏洞,那便是千里之堤的“蚁穴”,难言公正,与权益。

结语

确实是一部大戏,《庆余年》外的戏,也不简单。

仅是“付费”一个环节上的讨论,便牵扯诸多,用户的版权意识,平台的付费模式,与互联网黑产的影响,梳理下来,都需要各方做出调整与整治。

但是,在当前的互联网的认知与环境下,又谈何容易。这场争议,或许还将持续,《庆余年》完结之际,戏外的戏,应是会在未来某个节点继续上演。

 

【钛媒体作者介绍:螳螂财经(微信ID:TanglangFin):泛财经新媒体,《财富生活》等多家杂志特约撰稿人。重点关注:新金融、新消费(含新零售)、区块链、上市公司等财经金融领域。】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庆余年》,腾讯视频、爱奇艺为“互联网黑产”背锅的一出戏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