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Q涉足教育领域,在QQ群里做作业靠谱吗?
要追溯如今盛行的“社群”概念,不得不提到社会学家瑞格尔德在1993年率先提出的“虚拟社区”:
一群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的突破地域限制的人们,通过网络彼此交流、沟通、分享信息与知识,形成具有相近兴趣和爱好的特殊关系网络,最终形成了共同的社区意识和社区情感。
此后网络“社群”的发展也经历了两个“黄金时代”:从最初的QQ群、BBS、论坛、博客、人人网等PC社群,到如今的微信群、兴趣部落、贴吧群、陌陌群等“移动社群”。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催生了一个无限开放的信息时代,而所谓的“社群”关系也正是衍生于人与人之间互通信息,相互聚合进行分享和交流。而“社群”对于腾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腾讯不仅在自己的移动社群大会上宣称过手机QQ开始围绕群、兴趣部落和公众号打造自己专属的移动社群时代;其在合作伙伴开放大会上也曾表示,教育、电商、生活服务和媒体是未来QQ选择的四个重点拓展的领域。
而显然,QQ在教育方面做了率先尝试——在手机QQ更新到5.8版本后,除了公众号正式上线之外,在开放群的基础上,还推出了“家校-师生群”功能。这也是腾讯继发布基于微信的智慧校园后,又一次在教育领域的“新尝试”。不同于智慧校园以微信为依托,主要针对高校市场,QQ看重的则是K12市场。
如今各类社群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开发者们似乎都尝到了细分场景和垂直服务所带来的社群经济效应,纷纷涌入更加细分的需求场景中,大批同类产品也出现了“频频撞脸”的尴尬局面,其中不乏在线教育领域的试水者。移动社群在“黄金时代”的繁盛过后该如何找到有效的生存之道,腾讯QQ的“家校群”会是一次有突破的尝试吗?
从作业切入
目前,腾讯QQ群每月3.8亿活跃用户,每天3000万活跃的QQ群,超过400万家校师生群,覆盖全国400多个城市,30万所学校。依附于QQ群庞大的用户基础,腾讯选择从QQ群切入K12领域。
QQ家校师生群产品负责人魏亚民表示,腾讯之所以选择从QQ群切入K12,第一步就是让已有用户接受家校师生群这个产品,基于腾讯QQ群已有的庞大用户群体,在线上引导用户。
我们不是在做一个全新的教育平台,也不是在做一个简单的教学工具,而是在已有的QQ群场景中做得更深更透,这个过程中我们依靠的是线上转化。
另外师生群这个应用场景以中小学为主,而作业往往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头疼的“作业”,普通的QQ群无法解决作业选题耗费精力、信息传达滞后等因素,作业并未得到应有重视,也未发挥其真正作用的用户痛点。因此QQ根据以教师、学生和家长为核心的用户群的实际需求找了一个切入点:群内作业功能。
家校群中区分老师、家长、学生几个不同角色,老师的重要信息将有不同的显示界面。老师可以在群里布置作业,学生作答后系统自动生成排行榜,以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的形式可以是语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家长与学生通过电脑或者手机能够随时随地的收到作业,并在线作答提交。对于未完成作业的同学,老师可以进行“一键提醒”,家长也可以同时监督。
引入第三方服务
据介绍,“作业”功能还连接了易题库、批改网、语智通等第三方服务,以针对老师在教学和批改作业中的其他痛点。例如通过与第三方题库合作,覆盖小初高各学科,老师可以利用题库快速组题,学生作答后系统自动批改。据腾讯介绍,其在出题和批改方面,平均每天可以为老师节约2小时的时间。
如果说“作业”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帮助三方用户实现实时沟通,那么第三方的题库和作业智能批复等服务对于学生来说似乎才有更大的价值。如今各类题库产品纷纷进军公立校园,以作业环节为突破口并非是新鲜尝试,在线教育领域也不乏耕耘多时的竞争者,例如作业盒子、猿题库、魔方格等。而QQ家校群借合作品牌搭建平台的模式不失是一个”聪明”的选择,在弥补自身内容不足的同时,或许还可避过题库红海。
未来,QQ家校群还试图利用大数据实现“因材施教”和“因教施材”:根据学生答题正误率,统计学生知识点薄弱项,并针对学生情况推荐题库,实现个性化学习;在习题的讲评过程中,通过向老师提供精确的答题情况统计,帮助老师找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提高讲评的效率。
此外,腾讯方面表示,作业只是一个切入点,对老师日常教学起到一个辅助作用,以后会有更多的与K12相关的功能。魏亚民还透露,目前腾讯跟全通教育在东莞已经开始合作试点新产品,借助全通的校园渠道快速把产品推到校园去。他还表示,腾讯未来的目标群体也不仅仅限于K12。在QQ群的用户中,以公立学校的师生为主,培训机构占到1/3,也有少部分高校和成人。因此大学校园、各类培训机构,都是未来的目标用户群体。
QQ打的也是“连接”牌
“连接一切”几乎成为了腾讯的标准化口号。而对于“连接一切”在教育领域的体现,QQ与微信似乎是不谋而合——上个月腾讯旗下的微信发布的智慧校园,同样接入了诸多第三方服务。
作为唯一可以与微信抗衡的“内部对手”,QQ几乎是以与微信同样的思路、同时期发力教育领域。对此魏亚民的评价是:
归根结底来讲,这个市场还是初级阶段,还在培育当中。QQ跟微信都在做校园这个领域,但是切入点不一样,共同催化市场。
他进一步解释说,虽然都是通过搭建平台以连接更多的第三方产品,解决更多的教育、教学环节的场景,两者还是具有一定差异性:首先用户群体存在差异,QQ群更加年轻化,以K12学生用户居多,在校园场景中的渗透更强;其次,以QQ群为载体,更加看重群内的关系链,强调在关系链中存在的互动特性,以及与合作伙伴的内容联系所产生的“化学反应”。
无论是曾经风靡一时的“校讯通”或是其他软件,都未能在教育领域拼出一席之地,究其原因无外乎是没有固定用户及社交属性。由此看来,擅长社交并拥有海量用户的腾讯在刚刚开始的校园市场似乎很有优势,或许通过QQ群的“新社群尝试”在竞争激烈的在线教育市场中后来居上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