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开放银行”的神秘面纱,它是未来银行的样子?
“开放银行”的话题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3月份,多家银行发布2018年年报,从各家财报中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开放平台”、“开放API”的身影,而无论是哪种叫法,都与“开放银行”有所关联。
招商银行在年报中称,将围绕“云+API+区块链”和“数据+AI”构建开放的经营生态和服务体系;建设银行称,将利用开放银行管理平台,加速金融服务与各行业场景的融合。而除了传统银行业之外,微众银行、新网银行等互联网银行也在借“开放银行”模式打造数字银行。
2018年,被认为是中国“开放银行”元年。业内人士普遍表示,“开放银行”不仅是银行的一个新业务板块,某种程度上说它可能是银行未来的主流经营范式。那么,究竟什么是“开放银行”?银行业要开放什么?为什么要开放?
源于海外的“开放银行”
“开放银行”一词翻译自“Open Banking”,目前业内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根据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的定义:开放银行是一种平台化商业模式,通过与商业生态系统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业务功能,为商业生态系统的客户、员工、第三方开发者、金融科技公司、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提供服务,使银行创造出新的价值,构建新的核心能力。
兴业数金公司总裁陈翀曾撰文指出,开放银行是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经济在银行业的具体应用,即指银行把自己的金融服务,通过Open API或SDK等技术方式开放给合作伙伴乃至客户。
他以电商平台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一个电商平台希望银行为其用户提供账户查询、支付、消费贷款等服务,银行开放若干个金融服务接口供电商平台调用,那么用户就可以直接从该电商平台在线获得上述银行服务而无需再到银行办理。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在整个服务链条中位置后置,通过开放自身金融服务接口给第三方使用,这就是开放银行。
放眼海外,2004年,支付公司PayPal推出的PayPal API被认为是开放银行的最早雏形。2011年,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开始提供SDK和应用商店服务,通过应用商店的形式让第三方开发者更便捷的构建新的移动程序,是早期有代表性的开放银行示范样本。
而在我国,2013年,中国银行推出了开放平台,开放的接口涉及跨国金融、代收代付、移动支付,以及地图服务、网点查询、汇率牌价等服务,为开发者打开了开发各类金融服务应用的大门,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轰动。
开放银行的理念十分新潮,在具体实践上,欧美国家走的比较早,也比较超前。
开放API是前提,共享金融数据是关键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欧盟和英国为了提升金融市场创新和客户体验,制定了一系列监管框架和条例来推动开放银行的快速落地。
2014年,英国政府对零售银行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英国前四大银行拥有80%的英国经常帐户,而这些银行用户更换经常账户的概率只有3%,大行们吃准了客户这种心态,在他们看来无论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怎么样,客户都不会轻易流失。长此以往,大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将逐渐弱化,新进银行与小型银行也很难得到发展。
而后,英国政府决定在银行业推行开放银行战略,通过开放API的形式,银行要将用户资料提供给授权的第三方业者使用,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从而激发金融市场活力。为了推进开放银行理念的实施,2016年3月,英国财政部牵头成立的工作组正式对外发布了《开放银行标准框架》。
图片来源:兴业数金
2015年11月,欧盟颁布了《新支付指令》,要求成员国在2018年1月13日将其落实在各国法律中正式实施。新指令的具体内容为,欧洲银行必须把支付服务和相关客户数据开放给客户授信的第三方服务商,主要目标是推动支付行业的创新,通过引入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促进市场竞争和活力。
结合《新支付指令》、相关数据保护条例,英国竞争与市场委员会启动了开放银行计划,要求英国九大银行遵循统一的数据开放标准,支持包括个人、中小企业在内的客户将自身账户信息向第三方机构共享,促进金融产品创新,从而帮助他们获取更好的金融服务。
2017年3月,英国九大银行已经开放出银行产品、分行以及ATM等标准化数据。根据英国开放银行网站的数据显示,已有100家通过FCA认证许可的金融服务提供商参与了开放银行计划,并提供了新的金融服务,其中67家是第三方服务商,33家是帐户服务商。
英国在开放银行领域的不断探索,为其他国家银行业推进开放银行落地提供了有效的借鉴。除了英国之外,欧盟也大力推动开放银行理念的落地,其中,花旗银行和西班牙对外银行的案例最为典型。
2016年,花旗银行推出的Citi开发者中心,将账户管理、授权、信用卡、转账、花旗点数等8大类API开放给外部开发者调用。澳洲航空在花旗的开发者中心调用了70多个API,获取了相关用户的金融数据之后,推出了优质白金信用卡服务以及Qantas Money应用程序,用户在获得澳洲航空会员计划奖励的同时,可以实时监控信用卡余额和飞行里程数积分;
同年,西班牙对外银行正式启动开放API项目,并于次年5月对外开放API Market,外部开发人员可以访问、测试API,以便在自己的应用程序中使用。到目前为止,该银行开放了10个API,具体包括零售端客户数据、企业信息和多渠道数据整合三大类。
而与上述银行相比,国内的“开放银行”之路才刚刚开始。
开放银行在我国
在我国,较早把开放银行理念落实到实际业务中的,除了前文提到的中国银行,还有微众银行、华瑞银行、新网银行等与生俱来具备互联网基因民营银行。
以微众银行为例,2015年,微众银行推出的“微动力”开放平台将线上理财产品和服务封装到SDK(软件开发包)中,直接集成到合作伙伴的移动银行APP里,中小银行的用户能够在其银行APP上体验到微众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及服务。
“未来,银行将走向更加‘开放银行’的发展模式。随着金融科技技术的成熟,跨银行间、跨金融机构间、跨产业间的合作将越来越频繁。”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表示。
去年下半年,开放银行的理念在国内持续升温,无论是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还是民营银行,开始逐步布局“开放银行”。
7月份,浦发银行推出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浦发银行基于API技术,把产品和服务嵌入到各个合作伙伴的平台上。例如,浦发银行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嵌入到社区App中,业主可以直接使用社区App支付物业费、在社区商户消费获得优惠、预约保洁服务等,银行在背后提供了支付、权益优惠、积分等各项金融服务。
8月份,建设银行的开放银行管理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可以将建行已有的核心金融服务,比如账户开立,投资理财,账户计算,以标准的SDK、API的方式发布,为第三方合作伙伴、客户、总分行提供标准化的接入。而工商银行方面提出,全面实施e-ICBC 3.0互联网金融发展战略,向服务无所不在的“身边银行”、创新无所不包的“开放银行”、应用无所不能的“智慧银行”转型。
9月份,招商银行上线了App和掌上生活App最新版本。在新版本中,招行开放了身份认证、安全、支付、终端等API接口,能够支持多个小程序,与第三方共同开发个性化、本地化的功能,实现金融和生活场景的衔接。
除了上述大行之外,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等也在积极推动开放银行的落地。
为何开放银行会受到国内银行业如此推崇?
源于国内银行亟需“求变”
近年来,银行业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工作重点,以自研、合作等方式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到自身业务中,通过在移动端上线移动银行APP,在网点投放一体化智能终端设备等方式来提高业务效率,进而提升客户体验。
“经过几年的发展,银行的业务效率与过去相比已经有较大的提升,但在获客方面银行仍然面临困难,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位银行从业人员告诉钛媒体。
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来袭,互联网企业从非金融领域不断地向金融领域渗透,第三方支付和各类互联网金融平台给银行的存贷业务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国内银行业在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势渐失,自身的获客能力不断减弱。
根据银行用户体验联合实验室发布的《2018银行业用户体验大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用户在银行放置流动资金的比例减少,且多流向各种互联网金融平台。2018年用户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使用程度进一步加深,50.5%的用户最常使用支付宝和微信管理流动资金,而最常使用银行管理流动资金的用户占比为33.1%。
面对如此形势,银行不仅要设法留在老客户,还要开拓新的获客渠道。
“现在大家都在谈线下场景,封闭在银行体系内的场景不开放是做不下去的,需要通过开放API的方式向各个场景融入,对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从而实现留住老客户、获取新客户的目的。”上述人士表示。
然而实现留客获客只是开放银行的表象,对传统金融业务模式进行重构才是开放银行的本质。
业内人士把传统业务模式下的银行比喻为“业务孤岛”,即主要对外输出借、贷和与之相关的服务,并没有和其他机构形成很好的协同和联动效应。开放银行将打破这种孤岛,接入外部各种场景,与客户、第三方开发者、金融科技公司和其他合作伙伴形成联动,打造银行自身生态圈。
开放银行的建设面临挑战
据工商银行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底该行通过API开放平台已将业务切入超过1700个互联网场景;在中信银行2018年报中,其零售业务布局的“开放银行”平台获取个人客户近1000万;兴业银行披露,2018年上半年通过开放API引入16.75万个场景端客户,各类创新产品交易达5570万笔。
“目前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整体而言,我国开放银行的建设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一位金融科技领域的分析师告诉钛媒体,挑战主要来自安全、建设周期、监管政策等方面。
首先是安全方面,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陈立吾曾明确表示,开放银行通过互联网渠道向客户提供服务,接口具有公开的共享属性,如被恶意调用并发起拒绝式服务攻击,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业务系统服务不可用、业务连续性中断。另外,开放银行对商业银行外部合作方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事前如果缺少健全的准入机制,将导致资质不佳的合作方浑水摸鱼,增加风险事件的发生比例;
其次是建设周期方面,与银行业数字化一样,构建完整的开放银行体系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即使是基础较好的银行,在短期内也难以实现大幅度盈利;
最后是监管政策方面,古往今来,各个行业的发展除了需要自身足够强大之外,还需要政策的引导和支持,金融行业更是如此。英国已经出台了《开放银行标准框架》,我国在这方面还是空白。(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郭敏)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